1968年,已故美國海軍少將裡查德-伯德入選美「國家航空名人堂」。「國家航空名人堂」在聲明中稱,伯德作為偉大的極地探險家,1929年11月參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南極飛行。1973年,美國空軍上校伯恩特-巴爾欽也有幸入選「國家航空名人堂」,1929年的南極探險活動中,他是伯德那架「福特」三引擎飛機的機長,他是第一個駕駛飛機飛過南極的人。
1926年飛抵北極的說法遭到質疑
美國「國家航空名人堂」的傳記稱伯德是世界上第一個「飛」過北極和南極的人,巴爾欽則被描述為第一個駕駛飛機飛過北極和南極的人。1926年,伯德和一名海軍飛行員「據稱」曾經駕機抵達過北極。1949年,巴爾欽曾經駕駛美國空軍的C-54運輸機貨真價實的飛越過北極。
很多人懷疑,1926年伯德的「福克」單翼飛機離開挪威北部島嶼斯匹茲卑爾根的時間能否夠他抵達北極。伯德後來經常說,那天飛機開的很快,因為他很喜歡從兩個方向吹來的尾風。雖然那天的天氣記錄並不支持他的說法,但是多數人還是認為他飛到過北極。不過,巴爾欽後來說那是伯德編造的謊言。伯德1926年飛北極、1927年飛大西洋、1929年飛南極,實際都曾與巴爾欽有過合作。但是兩人合作過之後卻越發不和,伯德認為巴爾欽對自己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圖謀,巴爾欽則感覺伯德想毀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伯德自詡1926年飛抵過北極,巴爾欽對此表示懷疑。伯德死後,巴爾欽公開提出了自己的質疑,招致伯德親友憤怒的抗議。他們互不信任卻是團隊的核心
1925年,曾在挪威海軍航空兵部隊擔任試飛員和維修師的巴爾欽與伯德籤署合同,同意幫助伯德和另一位飛行員弗洛伊德-班尼特做飛抵北極的準備工作,他和班尼特後來成為摯友。伯德稱,1926年5月9日他和班尼特完成了那次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飛行。此後,伯德與班尼特計劃同樣駕駛三引擎飛機飛越大西洋。但是在與飛機設計師安東尼-福克一起進行的一次試飛中飛機墜毀,伯德和福克受傷很輕,但班尼特卻傷勢嚴重,無法參加飛越大西洋的飛行。伯德邀請巴爾欽加入他的機組,巴爾欽欣然應允。1928年,一架德國飛機在鈕芬蘭島附近墜毀,班尼特在參與救援時感染肺炎,不久便死在了加拿大。班尼特死後,巴爾欽成為伯德徵服南極計劃的不二人選,因為他是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兼技師,特別擅長寒冷天氣中的作業。
伯德和巴爾欽從未相互理解和信任過對方。在飛行過程中,巴爾欽總是一言不發,但是他會給予伯德必要的尊重,因為伯德是他的老闆。伯德雖然不喜歡巴爾欽,但是他能夠認識到巴爾欽是天才,並選用他出任南極飛行的飛行員。
徵服南極任務的4名機組成員全部是飛行員。巴爾欽是機長,哈諾德-朱恩是副駕駛兼話務員,阿什利-麥金利是航空攝影師,伯德則出任飛行隊長兼導航員。為了紀念死去的班尼特,飛機被命名為「弗洛伊德-班尼特」號。
飛南極,機組人員最擔心的是天氣。此次探險任務的副指揮、地質學者也是地理學家的勞倫斯-古爾德率一個小組在40隻雪橇犬的幫助下,提前幾個星期抵達前方。他們在一個被稱作「小美國」的地方建立了營地,觀測天氣並隨時準備營救發生險情的機組人員。11月27日,他發回無線電信號稱天氣良好。
巴爾欽將飛機調試到了最佳狀態,在起飛的最後一刻,伯德又下令加上了兩袋各重150磅的食物,重量顯然增加了飛行的危險程度。關於那次飛行有三個不同的版本,30年代初,伯德和麥金利分別給《國家地理》雜誌寫過文章,巴爾欽1958年在他的自傳《和我一起去北極》中也提過那次飛行。
麥金利的文章其實主要是展示他拍攝的圖片,他很少提及飛行的細節,但是對巴爾欽的飛行技術卻讚賞有加。另外兩個人的敘述基本一致,但是伯德和巴爾欽兩個都把自己描述成行動的核心人物,而且很明顯的貶低了對方的貢獻。
第一次飛過南極的艱難歷程
天氣非常清朗,飛行員們可以清楚的找到犬隊的足跡,他們沿著犬隊的足跡飛行。不久,他們發現了古爾德等人的營地,拋下了補給和香菸。飛行繼續進行,突然發生的問題差點毀了那次偉大的飛行。他們的目標是要飛過南極洲中部的毛德皇后山脈,但是由於嚴重超載飛機很難拉到必要的高度。朱恩將幾個油罐裡的油加入油箱後扔掉,但是起到的作用不大。據巴爾欽回憶,當時的飛行高度達到了8200英尺,如果不減少飛機上的貨物,那已經是飛機飛行高度的上限了。他果斷的示意朱恩扔掉了一袋150磅重的食物,飛機才輕鬆的越過了障礙。巴爾欽在回憶錄裡寫道:「最後的一道冰牆擋住了我們前進的道路,這面冰牆尤其險峻。巨大的氣流從冰牆頂部湧來,在向下氣流的影響下,飛機巨烈的跳動,我們的等速上升高度是零。朱恩又扔掉了另一袋,福特又搖搖晃晃的升高了一點。」
伯德在寫給《國家地理》雜誌的文章中詳述的是另一個版本,他寫道:「巴爾欽狂叫著,聲音超過了飛機引擎,趕快扔掉200磅,否則只能返航。扔掉一袋食物,我對麥金利下令。慢慢的,我們升高了。突然,再次發生險情,巴爾欽好象難以控制飛機,他喊道『繼續扔』。我指了指另一袋,麥金利又扔掉了另一袋。」在麥金利的敘述中只,它把這次事故只看成自己拍攝工作的一個小插曲,他說自己「有條不紊、小心翼翼的拍攝照片,記錄方位,突然飛機開始顛簸起來。」
減輕重量之後的飛機飛行高度上升,但還是無法達到飛越毛德皇后山脈所必須的高度。巴爾欽認為只能設法找到上升氣流借力攀升,他成功了,飛機登上了平坦的極地高原。但危險並沒有就這樣結束,飛機的右引擎突然發生逆火併開始失靈。巴爾欽憑藉自己的經驗調整了安裝,引擎恢復了正常。他在回憶錄中說:「在我們當時11000英尺的高度,兩個引擎是無法讓福特保持飛行狀態的。」接下來抵達南極的路一路順暢。巴爾欽後來說:「根據我的航位推測法,我們14分鐘後可以抵達南極點。我們的位置是南緯89度40分,我們的目標就在20英裡外,已經觸手可及。」14分鐘後,即凌晨1時14分,伯德向機艙裡的朱恩下達命令,飛行小組向營地傳遞了他們勝利的喜訊。伯德的描述則是這樣的:「那個想像中的點,地球的頂端就在我們之下。我發送信號要求朱恩通報小美國!我們拉升高度進行了考察,然後向北飛去。」麥金利依舊在忙著拍照,幾乎錯過了這一偉大的時刻,他後來寫道:「每拍一張照片,我都要看看隊長,希望他能告訴我們已經到了。突然飛機向右飛行並開始做旋轉飛行。隊長打開了活蓋,扔下了一面星條旗並敬禮致意。」據稱,伯德扔下的星條旗上還繫著一塊從班尼特墓碑上取下來的石頭。
質疑伯德首飛北極的兩大理由
他們的飛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伯德的名聲雀起,他在退役前被提升為海軍少將。其他人當中,後來只有朱恩和伯德再次回到過南極洲,那一次飛行他擔任了機長。伯德繼續進行著自己的極地探險,直到1957年去世。
巴爾欽也繼續從事極地飛行,他在1931年成為美國公民並在1941年加入了美國空軍。二戰中,挪威被佔領,他指揮了在挪威北部和芬蘭驅趕納粹的空中行動。戰後,他返回了挪威。1948年他重新返回美國空軍並出任第10救援中隊指揮官。1957年伯德死後,巴爾欽開始寫書,他在給朋友的信中介紹了自己的作品,他說:「我沒有寫過任何貶損伯德的內容。我只是說出我所知道的事實,在1926年的飛行中他並沒有到過北極。有兩個原因,第一,伯德離開國王灣只有15個半小時,在這個時間裡他不可能抵達北極;第二,弗洛伊德-班尼特也是這麼告訴我的。」直到現在,歷史學家們還在爭論,伯德到底有沒有在1926年飛抵過北極,相信爭論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巴爾欽1956年從美國空軍退役,1973年去世,死後和伯德及班尼特一樣,他也被葬進了美國阿林頓國家公墓。(章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