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話蟬:所有的等待,不僅是剎那綻放,永遠充滿期待而生生不息

2021-01-07 得妙有

夏至,蟬始鳴,半夏生,萬物繁茂時。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趙師秀《約客》

2020年6月21日,今年的夏至如期而至。伴隨著忽然而至的陣雨,夾雜稍顯猛烈的狂風,讓前幾天的酷熱下降了不少,一陣清涼撲面而來。忽而,烏雲散去,豔陽高照。夏天的天,真的像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

池塘裡的夏荷,綻然開放,像極了夏天的熱情;黑夜裡的青蛙呱呱的叫聲,愈發顯出夏夜的寧靜。而樹上的蟬鳴,似乎讓人更堅定,夏天真的來臨了。

蟬,又名「知了」,是夏季最明顯的標誌。蟬,在古人眼裡有著極其美好的寓意和象徵。古人眼中的蟬,是一種神聖的靈物,寓意著純潔、清高、靈性。而古代的文人,更是把蟬寓為君子。漢代開始,人們以蟬的羽化來比喻重生和希望。所以,當家人去世後,總會在嘴裡含一個玉蟬,寓意重生。

人們也很喜歡玉蟬,一喻「蟬聯」,二喻「一鳴驚人」,每當高考臨近,很多家長總會給孩子佩戴玉蟬,希望一舉高中。蟬還有先知先覺、知足常樂、禪意等寓意。

在感情中,因為「蟬」同「纏」,更是寓意情侶間恩恩愛愛,相互纏綿,戀人之間總是以蟬互表愛意。

由此可見,從古至今,人們都對蟬都有著偏愛,象徵著吉祥的寓意。那麼,今天我也想結合夏至,從蟬的一生,說說對生命的感悟和啟示。

夏至話蟬,蟬短暫而豐富的一生

蟬的一生,要經過蟲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當夏天來臨,去年產的蟲卵,將孵化出幼蟲鑽入地下,而在地下的生長時間長達3年、5年、甚至17年。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數據時,著實嚇到了。

每年夏天我們都會聽到蟬鳴、看到蟬到處飛舞,可是沒想到,它們是經歷了最長17年的潛伏,積蓄能量,才羽化為一隻飛翔於天空的成年蟬。十多年的地下生活,十多年的緩慢生長,十多年在黑暗中的等待,讓我對這隻小小的昆蟲,產生莫名的好奇和另眼相看。

當幼蟲成長到一定的時候,會鑽出土壤,爬到樹上,開始羽化蛻變。它們會脫去自己金燦燦的外骨骼,羽化為長有雙翼的成蟲,剛羽化的蟬呈綠色,慢慢轉變為黃褐色。正如蝴蝶「破繭成蝶」般,經歷了無比巨大的痛苦,才能退去長達十幾年的外殼,長出雙翼,翱翔於天空。

而成蟲的蟬,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60-70天,也就是短暫的一個夏天。當秋天開始來臨時,它們就會死去。這讓我對「夏蟲不可語冰」,有了重新認識。我們經歷的短短一個夏天,卻是它們等待了十幾年,經歷重重磨難,羽化後的一生。讓我不禁對這些小蟲,生起了尊敬和讚嘆。

也讓我不再對「夏蟲」有片面的看法了。因為,那像極了我們大多數人,終其一生,拼盡全力爭取到的東西,只不過是別人的習以為常,甚至想丟棄的東西。那麼的無奈、多麼的令人傷感。

蟬的一生,從蟲卵到羽化,最長也就十幾年。它的一生經歷了黑暗、陣痛、羽化,以及翱翔的自由。它的一生是豐富的,多彩的。每個過程的都有它專屬的美。

蟬的一生,不只是夏天的綻放,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一樣燦爛

史記中云:「蟬蛻於汙穢,以浮遊塵埃之外。」

蟬的一生,經歷了黑暗和光明,可它依然高歌,因為它不懼怕、不在意。在黑暗的地下,它不會因為不見天日而抱怨,而放棄生長,反而拼命的覓食成長,積蓄強大的能量;在陽光下,它又何曾停下鳴叫,停止獨自高歌?這鳴叫是他求偶的訊息,它始終堅守著,為了孕育下一代,它從不曾放棄。

在我們聽來,蟬鳴讓人煩躁,因為叨擾到我們休息。而蟬卻會在中午太陽最熾熱的時候,鳴叫得愈發厲害。煩者聽之,愈煩;靜者,是否聽到了夏趣呢?

從蟬的身上,我看到了蟬不因黑暗、光明而喜憂,專心生長的專注與堅持;也讓我明白了,為何從古至今,那麼多的文人雅士對蟬情有獨鍾了。它尊重生命自身的節奏,適應大自然的規律,經得起等待、經得起寂寞,最終羽化成蟬。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歷各種磨難和痛苦,我們如何看待光明和黑暗?我們是否尊重生命的節奏?要想成功,我們是否禁得起長時的等待和磨練呢?

從蟬的身上,讓我明白,黑暗中等待是美麗的;破殼而出的陣痛也是美麗的;一鳴驚人的叫聲,更是給人無限的希望。我們跟蟬相比,它顯得那麼弱小,那麼卑微,它處在食物鏈的最低端,卻能努力生長;我們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我們還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呢?

夏至熾熱多情,蟬生輝煌時刻,人生順逆喜憂,都充滿期待和生生不息

一候 · 鹿角解, 二候 · 蟬始鳴,三候 · 半夏生。

夏至,是一年中最熱,日照時間最長,也是陽氣最具足的一天。從醫學上來說,我們很多冬天的病,反而需要在夏天來治癒。夏天它象徵著熾熱,能量和熱情。

一年四季,變化更替,夏天在熾熱的豔陽下,植物猛烈生長,吸收能量,才能收穫秋的果實。而陽極生陰,也是從這一天開始,陽氣逐漸消散,陰氣逐漸上升。大自然也開始能量回收,為來年的春積蓄能量,生生不息。

而蟬在夏天生命最美麗之際,以它高昂的叫聲,吸引另一半,產卵孕育下一代。夏季結束時,它的生命就此而終結。可是它的子孫後代,又開始進入生命的循環,帶給了它們生的希望。

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人的一生,何嘗不是如此?無論我們當下的處境是什麼,只要我們像蟬一樣保持初心,永不退卻,不在乎黑暗與光明,一定會破繭成蝶。

黑暗時,我們可以繼續能量,蓄勢待發;順境時,我們韜光養晦,積德行善,廣結善緣,為自己培養更多的福報。我們人生的每一時刻,都值得被稱讚,值得被珍惜。

生命本就生生不息,黑暗必將結束,光明必將來臨,就如夏天的能量,能帶來秋天的果實。不管是自然界,動物,還是人類,都是有規律可循。因為一切都是在變化發展的,最重要的就是,我們永遠要對未來保持期待和充滿信心。

得妙有說:觀蟬者,當思此意,做一個有生命取向的人,清明之人不自擾!錘鍊自己,經得起日常生活中的柔風細雨,更要經得起驚濤駭浪的拍打。在雨夜中不輟前行,在明媚春光中不耽前行。如此,當不負生命存在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半妖的夜叉姬12話預告:永遠迎來朔月,諸葉和剎那都沒受到影響
    朔月的半妖 不過說到半妖,確實也是個很尷尬的存在,不僅僅殺生丸,應該很多妖怪都看不上半妖,而人類又會忌憚半妖,到了《夜叉姬》這一代還是如此,在被永遠剎那姐妹拋下後
  • 夏至一年中最光明燦爛的一天,給自己一個好的開始
    夏至 · 一年中最光明燦爛的一天公元前七世紀前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這一天,是一年當中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人們無比期待美好天長地久至者,極也:夏至日,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它標誌著盛夏的到來。
  • 十七年蟬的第十五個夏天
    「我在等待。」十七年蟬說。同時緊緊貼著樹根的邊緣。「等待什麼?」蚯蚓從沒見過這麼沉默的十七年蟬,「如果餓了,我就吃草根;如果困了,我就在泥土中睡覺;下雨天,我就到草地上散步;太陽出來了,我就在樹葉下和螞蟻聊天……等待是什麼?是一種美味的食物還是一場不用擔心斷裂的好夢?」蚯蚓只能活一個夏天,當然無法理解一隻蟬十七年在地下要忍受的寂寞。
  • 俗話說「夏至無雨三伏熱,夏至雨點值千金」夏至下雨的說法是什麼
    6月21日,它迎來了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俗語常說「不過夏至不熱」,夏至節氣也表示高熱日的到來。夏至是最早確定的節氣。古人將每個節氣分為15天,每5天為一候。夏至節期還有三個等待條件:一候鹿角解;兩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夏至日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長的一天。
  • 「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是什麼意思?詩人是如何說夏至的?
    古人認為,鹿角向前而生,在方位上屬於陽,到了夏至這天,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北半球),所以夏至這天,陽氣達到了最盛,但物極必反,過了夏至,陰氣開始萌動、陽氣開始衰落,於是,象徵著「陽」的鹿角便開始脫落,這便是「鹿角解」。等夏至之後,細心的朋友會發現,蟬鳴開始多了。
  • 十七年蟬
    >
  • 蔣 話:生生不息,絕處逢生 |評論者說
    他在等待什麼,或許等待的只是生命的終結。像看完了一本小說,翻到了最後幾頁的故事軸年表,只能向前回溯,不再有情節的後續發展。這其實是現在許多空巢老人的真實寫照,似乎他們已完成了人生的接力,對任何事情都是泰然處之,無欲無求,在遠離塵世的角落裡等待著死神的降臨,這種等待帶有消極無助,更源自於內心的自我放逐。
  • 2018夏至節氣朋友圈說說句子 有關描寫夏至的詩句古詩
    【6月21日夏至,開啟「燒烤模式」】①21日18時7分,迎來夏至;②北半球各地都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③夏至是盛夏的起點,許多地方歷史氣溫極值大都出現在夏至以後;④此時節,恰逢長江中下遊、江淮流域的梅雨季節;⑤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最熱模式開啟,你準備好了嗎?
  • 夏至「今日一陰生」,對應《易經》哪一卦?
    子曰簡單解釋一下就是:頭上「長角」的人,容易孤芳自賞,又由於魅力不夠,所以根本吸引不到志同道合的人來相伴相隨,等待他的只有無盡的孤獨和寸步難行的窘境。所以子曰還是那句話:做人謙虛點兒好。2、二候,蟬始鳴在百度百科,把二候解釋為「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 蟬存十七年,知鳴為一夜.
    十七年蟬的一生都在等待,守護著一個恆久的約定。在生命的伊始,他曾與一粒水姜的種子承諾,十七年後的夏天,水姜將綻放最芳香的花朵,而他將在漫長的蟄伏結束時發出此生最鳴亮的叫聲。等待是煎熬的,十七年蟬的世界充斥著無聲的寂寥,以及無邊無際的黑暗和冰冷。
  • 統編版八年級上冊第20課《蟬》知識點
    三、課文分段第一部分(1):交代作者有個很好的研究蟬的習性的環境,介紹考察蟬的季節和自己生活環境中的蟬的情況。第二部分(2-11):寫蟬的地穴以及蟬從地穴出來脫皮的過程。第三部分(12-24):寫蟬的成蟲產卵、卵遭遇的破壞及幼蟲落地的情況。
  • 聒噪的蟬,竟是漢代人身上的美物,嘴裡的美食,一生的榮光
    不僅詩歌作品裡表達歡喜,而且還把它做成了精緻的飾品。二、吉祥之物蟬,生前佩戴成君子,死後口唅成神仙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7000年的輝煌歷史。而蟬形的玉飾玉蟬最早發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兩漢時期達到鼎盛。
  • 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
    可是,已經夏至了呀!夏至不是夏天到了,立夏就意味著夏天到了。夏至的「至」,是「極」的意思,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此時,太陽運行到黃道面的90°角,地球的北半球正對太陽。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北極地區甚至整天都在太陽的照耀之下。
  • 蟬戀夏日情
    張叔勇攝 ■張叔勇 夏至節氣從每年的
  • 孤獨無助時來看看這些句子|生命總是有不期而遇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生命中總有不期而遇的驚喜,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希望你懂的很多之後依舊熱愛生活,保持一份熱愛,奔赴下一場山海。總要嘗遍所有的苦,再對生活充滿期待;你要安靜的優秀,悄無聲息地堅強;你要相信有一天你的努力會反過來擁抱你;好好生活,慢慢相遇,別把最好的時光浪費在等待和猶豫中。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而那些大人都曾經隱忍過你尚未經歷的挫折。別讓你所有的驚鴻被平庸掩蓋。
  • 夏至天長風景秀
    白天愈來愈長,夜晚愈來愈短,夏至也就愈來愈近了。從立夏到小滿,到芒種,再到夏至,夏季已整整走過了一個半月,把「夏至」解釋為「夏天到了」,顯然是不恰當的。這個時節,南方天氣像蒸籠一樣,悶熱悶熱的,天天都在洗桑拿;北方的太陽像火一樣,幾乎把地面都烤紅了,一不小心鞋底就開了膠。從氣溫來看,夏至,應該是指盛夏到來了。
  • 蟬的前世今生
    夏至時,哨氣兒的鳴叫就消失了。不過,到了立秋之後,天氣轉涼了,蟪蛄又出現了。夏至過後,蚱蟬開始鳴叫了。《詩經》裡說:「五月蟬鳴」。而《禮記》中記載:「夏至到,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槿榮。」古人誠不欺我,剛過夏至幾天,樹上就響起了蚱蟬的鳴叫聲。蚱蟬在樹上,高聲鳴叫著,像是對人們宣告著,我來了。確實,夏天,蟬是昆蟲界的主角,而蚱蟬是主角中的主角。
  • 故鄉裡的蟬聲
    故鄉裡的蟬聲唐朝詩人白居易在《早蟬》中這樣寫道「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裡。」故鄉是個小山村,村前一條小河。村裡園子多,園子裡楸樹、香椿、梧桐樹多。村子周圍有東園、南園、西園,園中杏樹、梨樹遮天蔽日。
  • 「網紅」金蟬花,是蟬還是花?
    是蟬還是花?曙藥師答:非蟬非花,亦蟬亦花。此話怎講?這裡就給大夥來講講…… 這是啥金蟬花是種具有動物和植物特徵的奇妙生物:根是蟬蛹的幼蟲體,花是從單個蟬幼蟲頭部頂端生長出來的。折斷後觀,內部充滿淺黃色緻密物質。花體,孢梗從蟲體前段發出,直立單生或叢生。
  • 夏至:在最長的白晝,與你地久天長
    6月21日5時44分,我們迎來了夏至。稍有地理知識的人都知道,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北回歸線,因此夏至之日北半球的白晝最長。夏至在二十四節氣當中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四季之分。《尚書》中有記載"二分,二至"他們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夏至也是農業生產上的重要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