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蟬始鳴,半夏生,萬物繁茂時。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趙師秀《約客》
2020年6月21日,今年的夏至如期而至。伴隨著忽然而至的陣雨,夾雜稍顯猛烈的狂風,讓前幾天的酷熱下降了不少,一陣清涼撲面而來。忽而,烏雲散去,豔陽高照。夏天的天,真的像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
池塘裡的夏荷,綻然開放,像極了夏天的熱情;黑夜裡的青蛙呱呱的叫聲,愈發顯出夏夜的寧靜。而樹上的蟬鳴,似乎讓人更堅定,夏天真的來臨了。
蟬,又名「知了」,是夏季最明顯的標誌。蟬,在古人眼裡有著極其美好的寓意和象徵。古人眼中的蟬,是一種神聖的靈物,寓意著純潔、清高、靈性。而古代的文人,更是把蟬寓為君子。漢代開始,人們以蟬的羽化來比喻重生和希望。所以,當家人去世後,總會在嘴裡含一個玉蟬,寓意重生。
人們也很喜歡玉蟬,一喻「蟬聯」,二喻「一鳴驚人」,每當高考臨近,很多家長總會給孩子佩戴玉蟬,希望一舉高中。蟬還有先知先覺、知足常樂、禪意等寓意。
在感情中,因為「蟬」同「纏」,更是寓意情侶間恩恩愛愛,相互纏綿,戀人之間總是以蟬互表愛意。
由此可見,從古至今,人們都對蟬都有著偏愛,象徵著吉祥的寓意。那麼,今天我也想結合夏至,從蟬的一生,說說對生命的感悟和啟示。
夏至話蟬,蟬短暫而豐富的一生
蟬的一生,要經過蟲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當夏天來臨,去年產的蟲卵,將孵化出幼蟲鑽入地下,而在地下的生長時間長達3年、5年、甚至17年。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數據時,著實嚇到了。
每年夏天我們都會聽到蟬鳴、看到蟬到處飛舞,可是沒想到,它們是經歷了最長17年的潛伏,積蓄能量,才羽化為一隻飛翔於天空的成年蟬。十多年的地下生活,十多年的緩慢生長,十多年在黑暗中的等待,讓我對這隻小小的昆蟲,產生莫名的好奇和另眼相看。
當幼蟲成長到一定的時候,會鑽出土壤,爬到樹上,開始羽化蛻變。它們會脫去自己金燦燦的外骨骼,羽化為長有雙翼的成蟲,剛羽化的蟬呈綠色,慢慢轉變為黃褐色。正如蝴蝶「破繭成蝶」般,經歷了無比巨大的痛苦,才能退去長達十幾年的外殼,長出雙翼,翱翔於天空。
而成蟲的蟬,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60-70天,也就是短暫的一個夏天。當秋天開始來臨時,它們就會死去。這讓我對「夏蟲不可語冰」,有了重新認識。我們經歷的短短一個夏天,卻是它們等待了十幾年,經歷重重磨難,羽化後的一生。讓我不禁對這些小蟲,生起了尊敬和讚嘆。
也讓我不再對「夏蟲」有片面的看法了。因為,那像極了我們大多數人,終其一生,拼盡全力爭取到的東西,只不過是別人的習以為常,甚至想丟棄的東西。那麼的無奈、多麼的令人傷感。
蟬的一生,從蟲卵到羽化,最長也就十幾年。它的一生經歷了黑暗、陣痛、羽化,以及翱翔的自由。它的一生是豐富的,多彩的。每個過程的都有它專屬的美。
蟬的一生,不只是夏天的綻放,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一樣燦爛
史記中云:「蟬蛻於汙穢,以浮遊塵埃之外。」
蟬的一生,經歷了黑暗和光明,可它依然高歌,因為它不懼怕、不在意。在黑暗的地下,它不會因為不見天日而抱怨,而放棄生長,反而拼命的覓食成長,積蓄強大的能量;在陽光下,它又何曾停下鳴叫,停止獨自高歌?這鳴叫是他求偶的訊息,它始終堅守著,為了孕育下一代,它從不曾放棄。
在我們聽來,蟬鳴讓人煩躁,因為叨擾到我們休息。而蟬卻會在中午太陽最熾熱的時候,鳴叫得愈發厲害。煩者聽之,愈煩;靜者,是否聽到了夏趣呢?
從蟬的身上,我看到了蟬不因黑暗、光明而喜憂,專心生長的專注與堅持;也讓我明白了,為何從古至今,那麼多的文人雅士對蟬情有獨鍾了。它尊重生命自身的節奏,適應大自然的規律,經得起等待、經得起寂寞,最終羽化成蟬。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歷各種磨難和痛苦,我們如何看待光明和黑暗?我們是否尊重生命的節奏?要想成功,我們是否禁得起長時的等待和磨練呢?
從蟬的身上,讓我明白,黑暗中等待是美麗的;破殼而出的陣痛也是美麗的;一鳴驚人的叫聲,更是給人無限的希望。我們跟蟬相比,它顯得那麼弱小,那麼卑微,它處在食物鏈的最低端,卻能努力生長;我們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我們還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呢?
夏至熾熱多情,蟬生輝煌時刻,人生順逆喜憂,都充滿期待和生生不息
一候 · 鹿角解, 二候 · 蟬始鳴,三候 · 半夏生。
夏至,是一年中最熱,日照時間最長,也是陽氣最具足的一天。從醫學上來說,我們很多冬天的病,反而需要在夏天來治癒。夏天它象徵著熾熱,能量和熱情。
一年四季,變化更替,夏天在熾熱的豔陽下,植物猛烈生長,吸收能量,才能收穫秋的果實。而陽極生陰,也是從這一天開始,陽氣逐漸消散,陰氣逐漸上升。大自然也開始能量回收,為來年的春積蓄能量,生生不息。
而蟬在夏天生命最美麗之際,以它高昂的叫聲,吸引另一半,產卵孕育下一代。夏季結束時,它的生命就此而終結。可是它的子孫後代,又開始進入生命的循環,帶給了它們生的希望。
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人的一生,何嘗不是如此?無論我們當下的處境是什麼,只要我們像蟬一樣保持初心,永不退卻,不在乎黑暗與光明,一定會破繭成蝶。
黑暗時,我們可以繼續能量,蓄勢待發;順境時,我們韜光養晦,積德行善,廣結善緣,為自己培養更多的福報。我們人生的每一時刻,都值得被稱讚,值得被珍惜。
生命本就生生不息,黑暗必將結束,光明必將來臨,就如夏天的能量,能帶來秋天的果實。不管是自然界,動物,還是人類,都是有規律可循。因為一切都是在變化發展的,最重要的就是,我們永遠要對未來保持期待和充滿信心。
得妙有說:觀蟬者,當思此意,做一個有生命取向的人,清明之人不自擾!錘鍊自己,經得起日常生活中的柔風細雨,更要經得起驚濤駭浪的拍打。在雨夜中不輟前行,在明媚春光中不耽前行。如此,當不負生命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