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魚等頭足類動物外觀是迷人的,甚至有點嚇人,因為頭足類動物可以基於其周圍環境進行變色。這種能力之前被認為是主要依靠視力,因為頭足類動物可以直觀地查看環境中的基本變化來偽裝自己。然而,新的研究表明,識別色彩所需的蛋白質也存在於頭足類動物皮膚,使它們能夠檢測不同種類的光,而無需大腦發出指令。
這項研究發表在實驗生物學雜誌,探討色素細胞的細胞結構如何與光相互作用。色素細胞含有控制皮膚色彩表現的色素,頭足類動物還配備了肌肉環,使它們能夠擴大,改變它們的顏色。
研究人員通過採取章魚和魷魚的皮膚活組織切片檢查,暴露於不同波長的光下,能夠證明色素細胞可以直接對光產生反應,藍光讓色素細胞膨脹最大。研究人員然後測試了皮膚視蛋白基因的存在,並且發現,在皮膚上的感覺神經元產生光檢測所需的視蛋白。
這種發現意義非常重大,因為頭足類動物被認為是色盲,所以它們模擬其周圍環境的能力讓科學界困惑多年。20世紀70年代相關研究表明,雖然章魚能分別光與暗,他們無法認識到不同的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