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誰創造的?現在已經有了答案,宇宙是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創造的。物理學第二原理,研究的就是吸引力和離心力。 物理學第二個原理,其實仍然屬於自然科學範疇,必須堅持實驗科學手段,堅持實事求是,尋求規律。
物理學第一原理,已經把物質之間的關係及其規律,基本研究明白了。今後繼續研究,依然是物質之間的關係及其規律。物理學第二原理,主要研究吸引力與離心力的&34;及其規律,所謂&34;,其實就是規律。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不但是能量(暗能量),同時也是意識,整個宇宙,不但是暗能量場,同時也意識場,整個意識場,體現為一種創造,一種決策,一種新的事物的誕生。這就是宇宙的意識。
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這種能量場與意識場,具有無限的速度,無限的記憶,無限的糾纏,無限的轉化這四大特性。無限的記憶,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會記住每一次宇宙形態變化的吸引煙滅轉化過程。會記住每一次,熱引力產生過程,及熱引力吸引集聚過程,會記住中微子,反中微子產生過程,吸引,湮滅,轉化過程,產生新的中微子過程。會記住夸克反夸克產生過程,吸引湮滅轉化過程,產生新的夸克過程,會記住中子質子,反中子反質子產生過程,吸引,湮滅,轉化過程,產生新的中子質子過程。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這種記憶,保存在所有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分子中,保存在所有集聚的物質中,從中微子一直到星雲,星系,恆星中。他們是如何集聚在一起的,又是如何實現集聚→擴散→再集聚→再擴散,這個不斷循環的過程的,通通保存在他們的記憶中。在物質層面,不僅有個體的記憶,還有群體的記憶。這是物質層面的記憶。除了物質暗物質層面的記憶,還有一個暗能量的記憶,那就是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這個暗能量的記憶,會記住所有發生的一切過程,形成強大的記憶力場,以無限的速度,瀰漫於真空中。
物質之間的活動,具有十分廣泛的緊密的聯繫。而且這種聯繫都是有規律的。例如,中微子活動,不僅體現在中微子與中微子之間的聯繫。還體現在中微子與夸克之間的聯繫,中微子與中子,質子之間的聯繫,中微子與原子之間的聯繫,中微子與分子之間的聯繫。這五種宇宙形態是互相聯繫的。同時,中微子還體現在與反中微子之間的聯繫。中微子與反夸克之間的聯繫,中微子與反中子反質子之間的聯繫。他們都有緊密的聯繫。再比如,中微子反中微子是如何同時出現的。又是為什麼?用什麼方法?跨越到夸克與反夸克階段,又是為什麼?用什麼方法?跨越到中子質子反中子質子階段。這些問題實際上是自然科學應該研究的問題,應該提出的問題。因為這屬於物質層面。美國科學家進行量子躍遷實驗,可能意識到這樣的問題,但沒有哲學層面的思考,他們想到的是如何利用量子躍遷現象,進行器物創造。而不是研究量子躍遷現象,宇宙有什麼樣的規律。什麼是量子躍遷,即量子力學體系狀態發生跳躍式變化的過程。原子在光的照射下從高(低)能態跳到低(高)能態發射(吸收)光子的過程就是典型的量子躍遷。即使不受光的照射,處於激發態的原子在真空零場起伏的作用下,也能躍遷到較低能態而發射光子(自發輻射)。除了輻射過程之外,其他散射過程、衰變過程等也都屬於量子躍遷。在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現象中也存在許多量子躍遷現象,如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衰變過程、聚變過程和裂變過程等。人類如果能夠研究明白,五種形態之間的變化及其規律,物理學第二原理的意識如何一步一步成長問題,意識如何從簡單到複雜的問題,也就研究明白了,這才是人類最偉大的最超級的科學。自然科學,由於哲學思考層面不同,自然科學只能研究到現象層面,如量子躍遷現象,能夠實現量子躍遷,這種現象。只是現象。但是中微子與反中微子為什麼會產生?理由是什麼?怎樣發生的?發生的規律是什麼?發生後出現了哪些結果?中微子與反中微子天體運行階段,過渡到夸克與反夸克天體運行階段, 是通過什麼手段實現的?這種過渡到高級階段的理由是什麼?其中什麼樣的規律?就目前自然科學來講,自然科學沒有能力回答這些問題。因為自然科學的哲學思考,還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問題。西方的自然科學是不會思考這些問題的。
作為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有記憶,有一個記憶力場。作為天體物質世界,同樣保留記憶,這兩個記憶是同為一體的,他們會根據記憶出現的&34;,形成&34;,進行判斷,進行決策,進而無中生有的出現新的存在,新的物質及規律。這樣的意識,這樣的判斷,最初由三大判斷來完成的。
為了敘述方便,我們把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稱為宇宙,中國傳統上叫老天。老天根據自己的記憶,做出判斷,做出決策,做出下一步應該怎麼辦?這就是老天的意識,這就是自然選擇。老天最初的意識有三點。一是陰陽變化,矛盾的對立統一。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互相吸引,湮滅,轉化,出現熱引力,這種特性是以後所有事物中的根本特性,老天的記憶把這種意識遺傳給宇宙自然,生物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等所有事物,沒有一個事物能逃離這種特性。這是老天的根本規律。二是否定之否定的規律。由於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是一種否定之否定的規律,正,反,合規律,每一百萬個單位的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產生六個熱引力。每一百萬個單位的中微子,與反中微子,產生六個新的中微子,每一百萬個單位的夸克,反夸克,產生六個新的夸克,每一百萬個單位的中子質子與反中子反質子,產生六個新的中子質子這樣的否定之否定的特性,這種正,反,合規律,老天的這種特效,遺傳給宇宙自然,生物界,人類社會,人的思維所有事物。任何事物都是相生相剋,產生新事物的過程,沒有經過否定的事物,都不是成熟的事物。否定之否定這種意識,貫穿與任何事物中。那些妄稱普世價值,永恆真理,其實正在走向他的反面,早晚被否定掉的。三是量積累,質飛躍意識。中微子達到一定程度就要產生飛躍,通過大爆炸過度到夸克,夸克達到一定程度就要產生飛躍,通過大爆炸過渡到中子質子,中子質子達到一定程度,就要通過大爆炸過渡到原子,原子過渡到分子。老天就是這樣,通過量積累質飛躍,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實現整個演化進化過程。老天會巧妙地掌握這種量變化的度。不達到一定的度,老天不會質飛躍。老天把這種規律,這種意識,遺傳給宇宙自然,生物界,人類社會,人的意識的所有事物,所以任何事物都是一個量積累質飛躍過程。任何事物都是一個從低級走高級的過程。任何規律都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
老天通過這三大意識,也就是宇宙的三大規律,三大框架,構建整個了整個宇宙自然天體物質的大廈,然後不斷添磚加瓦,不斷精雕細刻,從而形成了宇宙的所有事物,所有規律。這就是宇宙的哲學規律,科學規律。哲學的科學,科學的哲學,指的就是這樣的規律。至於那些神創論哲學,實在談不上哲學,是一種兒童智商。這種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實質上屬於自然科學範疇。
現在回到正題,當西方人在兩千年前,不知老天為何物,談論神創論的時候,幾百年前,還談論耶穌所謂軸心時代,直到現在,神創論仍然大有市場。中國人居然在早於他們5000年前,也就是大約七八千年前,中國出現了伏羲文化,出現氣生萬物,陰陽變化,天人合一,五行相生相剋,這樣深刻的哲學。出現易經八卦,這樣的超科學模型。這是很不能理解的。哪有什麼神創論,老天是按自己的規律運行的。自然科學的三大哲學規律,居然在易經裡找到了科學根據,易經證明了三大哲學的科學性,三大哲學的原理同時也證明了易經的科學性。二者是互相認證關係。
易經認為,老天是由十大主幹支撐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這十大主幹是相生相剋關係。兩兩相生相剋,形成五種宇宙運行形態。①中微子形態,為木的形態,甲為陽木,乙為陰木。②夸克形態,為火的形態。丙陽火,丁為陰火。③,中子質子形態,土的形態,戊為陽土,己為陰土。④,原子形態, 為金的形態,庚為陽金,辛為陰金。⑤,分子形態,水的形態,壬為陽水,葵為陰水。五種形態的陽,指的是費米子糸列,五種形態的陰,指的是玻色子系列,陰陽形成相生關係。費米子糸列和玻色子糸列相生關係。而中微子反中微子,中子質子,反中子質子,是陰陽相剋關係,物質和反物質就是相剋關係。這是宇宙的主要規律。五行相生相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
老天的十個主幹,構成五個宇宙天體運行形態,用五行相生相剋的辦法運作,但是地球,與其他星體不同,由於地球有生物圈,有生命,有人類,因此又有了特殊的規律,這就是地球的12分支規律。也就是地支。12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表示一種方位,也可以表示一種時間,也可以用自然的八種現象形容,形成八卦,乾坤兌離震巽坎艮,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兌卦代表澤,離卦代表火,巽卦代表雷,坎卦代表水艮卦代表山。由八卦演化出八八六十四卦。易經這種微妙的,精深的,神秘的,超科學的科學。人類尚不能完全解讀他,但他的確是一種超科學的科學,絕不能否定他。我們可以接近他,不斷接近宇宙規律。這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智慧,是留給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是未來解讀人與自然,人類生存的智慧。人類越發展,越感覺到他的偉大。自然科學同這種超科學的科學相比,實在不足掛齒。一個是博士生,一個是小兒科。不在一個層次。
對中國哲學,中華民族一直沒來得及思考,來得及總結,因此一直處於糊塗狀態。胡適用西方思維解讀中國哲學,鬧出不少笑話。胡適把易經和中醫排除在中國哲學之外,否定7000年前中國成熟哲學,否定伏羲文化否定的易經是中國哲學的源頭,把中國哲學從老子開始,直接砍掉了5000多年。胡適讀點古書,到西方開始學農科,由於不適應搞科學研究,開始學哲學。偏偏是要命的他學的是實用哲學,胡適考上大學,也就是古書讀的多一點,記憶力強,才獲得了分數。沒什麼本事。開始用他的實用哲學掄起大斧,把中國歷史砍去5000年,不承認三皇五帝,甚至說出東周以前無歷史的笑料。胡適對老子的解讀也是胡說八道,一派無知,粗俗可笑。 在沒有發現宇宙本體之前,也就是原始吸引和離心力,這個宇宙創造者之前,對老子道的解讀,都是不完整的,充滿自己的主觀想像和自己生活經驗,並沒有真正解讀老子哲學。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指的就是原始吸引力和吸引力,道生一,就是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 每一百萬個單位,生出的那個六的熱引力。一生二,那個六的熱引力,在輻射吸收交流後,生出費米子系列和玻色子系列,從而有了物質世界。二生三,就是費米子系列,有物質反物質,玻色子系列,也是有物質反物質。費米子系列和玻色子系列,一對相生關係。費米子物質反物質,玻色子物質反物質,是兩對相剋關係。一對相生關係,兩對相剋關係,這就是二生三。對於三的理解,是老子整個哲學的題眼。不能正確理解三,就不能正確理解老子哲學。老子哲學為什麼出現三,這是整個老子哲學的核心。結合易經的五行相生相剋,所謂三就是一種相生相剋的物質描述。三生萬物,這種相生相剋關係生出萬物。所謂氣生萬物,就是原始吸引力與離心力,是一種暗物質,是一種氣,是這種暗物質生出了世界萬物。中國哲學如果不找出相對應的物質基礎,不找出它相對應的科學哲學規律,不找出相對應的現代科學成果,就仍然會被我們中國自己人說成是封建迷信,而愛因斯坦,他不相信有那個人造的上帝。卻說中國易經,是中國的科學哲學理論。我們有些所謂公知,自詡為啟蒙大師,不懂中國哲學,不懂中國易經,卻裝神弄鬼,相信亞力士多德的神造論,向中國人販賣神創論。不但無知,而且十分可恥。
中國哲學是易學,哲學是立國之本。中國國學是儒學,儒學是治國之策。這一點同西方完全不一樣。西方的哲學是宗教,是立國之本,宗教同時又是治國之術。用欺騙手段做治國之術,早晚都會露餡兒的,可以欺騙一時,不能欺騙永遠,所以馬克思說,宗教是人類的一個歷史現象,早晚會消失的。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創造宇宙物質世界,只要是真理,早晚都會得到人類認同的。中國的哲學易經同樣如此,只要是科學,早晚會得到認同的。中國的哲學是易經,中國文明成熟於七八千年前,至少早於西方神創論5000年。儒學是治國之策,治國之策,還有其他學說,比如法家,兵家等。所謂外儒內法。對中國哲學的研究, 客觀上要求有重大突破,深入研究。這是中國哲學,科學,歷史學界的時代賦予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