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監測產品靠譜嗎?可參考!別迷信!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徵

  從節日狀態調整到工作狀態,人體的模式「切換」似乎並沒有那麼快。於是,不少人想通過智能手環、非穿戴式床上睡眠監測產品等,看看自己到底睡得怎麼樣。這些設備宣稱可以監測睡眠質量,提供個性化睡眠建議,改善睡眠質量。

  專家建議,監測數據儘管可以用來個人參考,但不具權威性,不可過度迷信。要及時調整好睡眠狀態,可以試著從調節心理開始,同時睡前拒絕包括手機等在內的「睡眠垃圾」,午間可以嘗試打盹半小時。

  別被智能睡眠監測產品奴役

  時下,智能睡眠產品層出不窮,如很多智能手環都具有睡眠監測功能、非穿戴式床上睡眠監測產品等。這些設備宣稱可以監測睡眠質量,提供個性化睡眠建議,改善睡眠質量。這些產品的監測數據是否給你帶來幫助,還是帶來更多的焦慮?

  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韓芳坦言,監測數據儘管可以用來個人參考,但不具權威性,不可過度迷信,有睡眠問題建議先就醫。

  「很多這類產品監測的數據是不可靠的,不能隨意相信廠家的自我宣傳,別讓產品奴役了自己。」韓芳強調,睡眠產品分為保健級和醫療級,醫院有更準確的醫療儀器來監測。就保健級產品而言,很多方面都只處於探索階段,如果睡眠問題嚴重,最終還是需要專家來進行評估,不能病情嚴重了還在依賴這類保健產品。比如睡覺打呼嚕的人,應該先經過專業評估來確定打呼嚕的輕重程度。如果是輕度的,可以使用市面上的智能止鼾枕,如果是重度的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一定要醫生介入,否則只是解決了打呼嚕的症狀,卻忽視了導致打呼嚕的疾病。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睡眠醫學科主任孫洪強表示,臨床中有專門的睡眠監測儀,「這種監測儀為醫用設備,與我們平時常見的睡眠監測設備不同,通過脈搏、體溫、動作頻率、血氧濃度等指標綜合判斷,通過專業儀器獲得可靠指徵,並通過特定軟體進行分析,但這種儀器僅用於篩查,如果要進一步判斷患者的睡眠情況,還可進行標準的睡眠監測,通過對腦電、心電、呼吸、鼾聲、血氧、腿動及眼動等指標的監測綜合判斷患者的睡眠狀況。」以睡眠障礙為例,其包括100多種疾病,如失眠、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發作性睡病、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等。對於有需要的情況,臨床中還會利用睡眠監測儀了解患者的睡眠狀況,儀器與腕錶類似,患者佩戴在手腕上,可以監測入睡時間、是否按照醫生建議的方法進行、睡眠時長、睡眠體位等。

  1 電子設備都是「睡眠垃圾」

  現在很多人喜歡在上床入睡前玩手機、IPAD、電腦等,春節期間很多人更是玩得沒有節制。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睡眠中心研究員馬寧指出,現代電子設備會導致睡眠質量變差。手機、電腦等自發光性質的閱讀器所放射出的藍光能增強人的警覺性、興奮性,上床入睡前使用這些閱讀器會影響你的入睡時間,導致快速眼動睡眠減少,而快速眼動睡眠是恢復我們腦力的睡眠過程,這個睡眠減少的話,轉天早起就會覺得仍然很疲勞。

  春節假期結束後,晚上10點半以後就別再玩手機了。「這些都是睡眠垃圾,睡前應該做適合睡覺的事情,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馬寧說。

  2 改善睡眠從改善心理開始

  研究表明,良好的睡眠能防病去病,促進兒童的成長發育,與每一個人的健康水平密切相關。但調查顯示,94.1%公眾的睡眠與「良好水平」存在差距。睡眠問題已經不僅是一個醫學問題,更成為了影響人民健康、工作效率、家庭幸福的社會問題。

  北京回龍觀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陳彥方指出,睡眠具有社會性,還是應該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最好晚上11點以前上床入睡,要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睡姿要正確;睡前要避免各種不良刺激、養成運動習慣,這樣入睡才更容易。上床後要切記,床是用來睡覺的,不要思考重要、緊急的問題,夫妻吵架也不要吵到床上去,有健康的心態,上床睡覺才會安穩。「要想改善睡眠,心境平和是關鍵,改善睡眠應該從改善我們的心理開始,記好睡眠日記比那些穿戴式的監測儀器更加可靠,希望大家能夠自己調整。」

  3 午間休息建議打盹半小時

  打盹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對於睡眠不足的一種補充,很多人都有中午打盹的習慣,但上海第一軍醫大學長徵醫院精神內科主任醫師趙忠新指出,午睡時間建議半小時左右,如果超過40分鐘,會產生睡眠惰性,影響你的覺醒能力、注意力等。規律性睡眠對身體的恢復,遠比補充性睡眠要好,但補充性睡眠又比不補要好,沒有午睡習慣的人不妨選擇在午間打一個盹。但反覆多次打盹就變得不正常,它會使得24小時中睡眠的時間變成不恰當的分布,白天打盹過長,就會影響晚上連續睡眠的能力。

  4 如果晚睡應保證睡眠時長

  即便回歸正常的上班節奏,一些人仍然會「任性」地晚睡。宿長軍表示,從理論上來說,如果這種晚睡不可避免,建議第二天可以適當晚起一會兒或睡會兒懶覺,「這樣最起碼能夠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宿長軍同時建議,在假期將結束時,應當儘量將睡眠調整到與平時差不多的狀態,以儘快適應節後的工作狀態。

  5 學會放鬆合理安排好工作

  在孫洪強看來,學會放鬆是應對睡眠問題的一個可行之策。這涉及人們完成工作的順序,建議人們合理安排時間,分清先做最要緊的事還是最重要的事,如果按照事情的緊迫性安排,就會一直處於「趕」工作的狀態,影響睡眠。另外,職場人群的工作節奏大都比較緊張,孫洪強建議,要學會拒絕一些可做可不做的工作。另外,短暫的入睡困難、多夢、易醒等都是工作壓力增加下的正常反應。「如果出現持續3-5天徹夜不眠,就應該就醫。」

  6 合適的寢具能改善睡眠

  有一些人睡眠質量不佳可能與寢具的選擇有關。中國睡眠研究會副秘書長張斌建議,枕頭高度不能過高,成年人枕頭合適的高度,如果是仰臥,壓實後應該在10cm-15cm左右,側臥時高度約等於肩膀的高度。

  枕芯的選擇上,太空棉、蕎麥殼、決明子等都值得推薦,最重要的是彈性良好、高度適中,不要過硬過平即可。枕頭一般1-3個月就要做一次清洗為好,平均1-3年要更換。

  採寫/新京報記者 張秀蘭 王卡拉

相關焦點

  • 產品|MIUI12的睡眠監測系統,可錄鼾聲和夢話!
    早在蘋果4代,5代就可以用手機檢測睡眠質量,但功能太少,需要更多的功能還得藉助第三方合作app,有些app甚至還是付費的,起點太高了。 就一個睡眠系統,沒必要這麼做吧。付費?想多了。 而小米卻做到了免費為大家做上這個功能,真貼心。 「了解自己多一點」。
  • 家用體脂秤靠譜嗎?專家:不要迷信體脂秤
    專家:不要迷信體脂秤) 俗話說「春日不減肥,夏天徒悲傷」這都四月了你的「減肥大計」開始了嗎?
  • 呼吸心率,實時監測無線傳輸,37度睡眠監測帶
    為了更好地改善睡眠,消除身體異常疾病以及因睡眠不足導致的工作效率低下或者其他的一些症狀,影響到家庭的和諧,影響方方面面。那麼說了這麼多,有沒有一種監測儀器能夠幫助記錄自己的睡眠情況,包括呼吸心率,深睡時長,淺睡時長等等,並且能夠給出一定的改善睡眠的提醒意見等等。現在的科技發展一場迅速,37°睡眠監測帶就是為了改善人的睡眠而生。不為發燒而生,只為你的健康而生。
  • 「4小時睡眠法」科學嗎?OPPO 睡眠手環有話說
    對於這種睡眠方式網友結合採訪視頻中張朝陽的臉色認為這種方法看起來就「不靠譜」,還有的網友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覺得「上班族8小時都睡不夠」,只有小部分網友認為這種方式可能有效,表示「學到了」、「下次也要試試」。那麼每天睡4小時,到底是否值得借鑑、學習呢?多長的睡眠時長才是最科學,醫學專家分享過,人的最佳睡眠時間是晚上10點,只有休養好了,機能才可以良好運作。
  • 什麼是「鬼壓床」,真的存在嗎?專家給出科學解釋,別再迷信了
    別受了電視劇和小說的影響,也別遇到什麼事就自己嚇自己,要相信科學。你可以把耶穌或者菩薩當成是宗教信仰,但是不能什麼事都是唯神論。什麼是「鬼壓床」?很多人都經過這樣的情況:明明睡著了還能聽到有人在說話,明明醒了卻感覺動不了。是不是聽起來就很害怕?在科學和醫學沒有那麼發達的年代,人們才會把這種怪異的現象成為「鬼壓床」,睡著了聽到的說話是鬼在說話?醒了不能動是鬼壓著你?
  • 睡眠監測 App 到底有沒有用?我睡了 34 晚,做了一個實驗
    但其中心異常醒目的百分數僅僅說明了「實際睡眠時長/目標睡眠時長」,故沒有參考價值。Sleep Cycle 的睡眠數據界面僅提供了以百分比形式呈現的睡眠質量,且開發者沒有明確給出計算公式,故我直接取其百分數。
  • APP今日免費:Sleep Cycle睡眠監測軟體
    隨著人們的使用需求的不斷增加,智能穿戴產品也越來越受歡迎。其可以提供像運動追蹤、睡眠監測等功能,不過如果你不喜歡戴類似的產品,這款Sleep cycle Alarm Clock也可以幫你實現睡眠監測的功能。
  • 「每天睡6次,每次半小時」的達文西睡眠法,靠譜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每天睡6次,每次半小時」的達文西睡眠法,靠譜嗎?即使愛睡覺的人也承認,他們有時希望睡眠時間不要那麼長。這樣,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豐富我們的生活。  20世紀以來,隨著電燈的發明以及電視、電腦等現代科技產品的普及,人們的睡眠時間正在逐漸縮短。全球調查發現,同生活在19世紀的人們相比,20世紀的人們每天的睡眠時間普遍縮短2小時。
  • 不用佩戴或在床邊安防傳感器的睡眠監測設備,怎麼實現實時監測?
    監測睡眠期間的狀態的技術並不新鮮BodyCompass被設計為可安裝在牆上,通過無線電頻率監測用戶睡眠狀態。Dina Katabi教授的指導下,從事該項目工作的研究人員稱,研究表明俯臥睡姿會增加癲癇患者猝死的風險,若帕金森病患者在床上不能翻身,則說明他們的病情正在惡化……除了監測一些患者晚上的睡眠狀態之外
  • 科學家發明新型智能眼罩,可更好監測睡眠,未來或將用於遊戲和VR
    一款舒適、可精準監測睡眠的新型智能眼罩,或許要來了!
  • 多導睡眠監測的意義
    (耳鼻喉科 史麗莎) 多導睡眠監測的意義 「 多導睡眠的定義:多導睡眠監測是當今睡眠醫學中的一項重要新技術,在世界睡眠研究界又被稱為診斷睡眠障礙疾病的"金標準",對於診治各種睡眠障礙相關疾病、保障人們健康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達文西睡眠法真的有效果嗎?
    別慌,這種睡眠方法真的靠譜嗎??」科學嗎?但是達文西睡眠法每次睡15-20分鐘,每次睡眠的時間都不可能完成一個睡眠周期,更不會進入深度的睡眠狀態。,可參考美國國家睡眠組織的研究結論:
  • 中國有2億失眠患者,這些助眠、睡眠監測APP你用過嗎?
    中國有2億失眠患者,這些助眠、睡眠監測APP你用過嗎?目前,有不少年輕人都經受著睡眠方面的困擾。不少人為了改善失眠症狀而吃褪黑素、安眠藥。據統計,我國有2億失眠患者,5000萬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嚴重打鼾憋氣)患者,100萬嗜睡症患者。
  • 那些睡眠監測設備,似乎會讓失眠變得更嚴重
    與此同時,全球也大約有 21% 的人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睡眠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還會影響生活狀態,引發更多問題。所以,現在越來越多人去關心自己的睡眠質量,也開始調整自己的睡眠模式,讓它變得更規律。為此,有不少人也購買了睡眠監測工具,幫助自己實現這個目標。但現在又有研究表示,這些睡眠監測設備得出的數據未必準確。
  • 別那麼迷信,最科學的說法來了
    並且因為你總是想要知道孩子的性別,很容易導致你的夢中也經常會暗示著你胎兒性別,這其實就會間接的,導致你的睡眠質量下降。所以我們還是要科學一些和理性一些,不管是男是女?只要身體健康,能快樂的長大,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孕媽「肚臍眼外凸」是懷男孩?
  • 好的睡眠,是最棒的「保健品」與「聰明藥」——助眠、睡眠監測APP...
    好的睡眠,是最棒的「保健品」與「聰明藥」——助眠、睡眠監測APP排行榜  鄭萃瑜 • 2019-06-11 12:03:00 來源:前瞻網 E5642G0
  • 一種智能終端的睡眠監測系統——多導睡眠監測儀
    睡眠障礙包括100多種疾病,如失眠、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發作性睡病、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等。對於有需要的情況,臨床中還會利用睡眠監測儀了解患者的睡眠狀況,比如睡眠呼吸監測儀,患者佩戴在腹部上,可以監測入睡時間、睡眠時長、睡眠體位等。
  • 食堂用的大鍋灶的價格,商用電磁爐飯店炒菜靠譜嗎?
    #商用電磁爐#食堂用的大鍋灶的價格參差不齊,如何選擇一款靠譜的炒菜電磁爐呢食堂用的大鍋灶選擇電磁加熱,環境衛生比傳統燃油燃氣灶好很多; 感應加熱鍋裡的溫度3秒能達到300度,最高可達到600度,但是爐灶邊上不熱,廚師也不會把汗水掉到鍋裡。工廠食堂、學校等用餐人數比較多的選擇這種節能效果也不錯,炒菜一小時平均為7-15度電。首先要了解使用成本,每天都要使用,使用成本高,食堂用的大鍋灶價格為零也是一種傷害。商用電磁爐飯店炒菜靠譜嗎?
  • 床頭朝東南床尾朝西北可以嗎 如何選擇合適的床墊保障睡眠質量
    床墊的選擇其實要參考很多問題,包括睡眠的質量包裝以及產品的類型、整體的設計風格。當然如果室內的面積比較小,還要考慮清楚床墊的尺寸大小。下面的內容就是床頭朝東南床尾朝西北可以嗎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床墊保障睡眠質量,在床墊選擇的過程中不要掉以輕心,要謹慎對比一下各種面積。
  • 被忽視的可穿戴產品,可能才是治好你失眠的利器
    智能手錶/手環這類產品如何幫助我們更好睡眠?不斷走向精確可穿戴設備與醫療研究領域的結合從很早就開始進行,包括睡眠問題、心臟問題等不同方向,專業的可穿戴設備早已成為許多醫療研究不可缺少的產品。但由於專業醫療可穿戴設備成本更高,功能也較單一,因此一定程度上給消費級智能可穿戴設備帶來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