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建議課本刪除《背影》,原因: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

2020-12-02 騰訊網

大家都知道,朱自清的《背影》一直是中學語文課本裡必學作品。這是朱自清在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講述的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時,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

這篇課文影響了無數人,朱自清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把父親對兒子的愛完全表現了出來,打動了無數人。然而,如此經典的一篇散文,卻有大學教授建議刪除掉,這是為何呢?筆者注意到,早在2003年武漢一家晚報有這樣的一則報導:

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在中學生的投票測試中得票率很低,結果有不少專家、學者建議這這篇文章從教科書中刪掉。中學生不滿的理由很簡單,「朱自清的父親違反交通規則,形象又很不瀟灑。」

朱自清的原話描述是這樣的,「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當時這篇報導引起很大爭議,但是最終《背影》沒有被刪除。

時間來到了2010年,北京外國語大學一名丁姓副教授的一篇名為「我贊成把朱自清《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去」的文字,引起了軒然大波。這位丁教授在文章那篇文章中寫道:「朱自清的文章,不過是一個身心皆不健康的小知識分子的無病呻吟,境界不高。充其量,也就是杜甫所說的『翡翠蘭苕上』的小品,而不是『鯨魚碧海中』的大作。」

丁教授贊同把《背影》從語文課本中刪除,他所說的原因並沒有什麼新鮮的地方,還是朱自清父親買橘子穿越鐵路的行為違反交通規則,「說得更明白一點,朱自清父親的行為是違法行為。因為,他的行為有可能觸犯他人的利益,造成火車無法正常行駛,破壞火車站的秩序,影響他人的正常旅行。」

對於這樣的看法,自然有人表示不滿。有大學教授就表示,「朱自清在《背影》 所描寫的場景發生時,南京浦口火車站的火車其實是很少的,當時大家都是爬來爬去的,並不是朱自清父親一個人這麼攀登,所以不能上綱上線。」

1928年,朱自清的弟弟把《背影》給父親過目,當時朱自清父親已經手腳不便,他戴著老花鏡一字一句地朗誦兒子的文字,結果潸然淚下。顯然,朱自清的父親也被《背影》感動了。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背影》這篇散文確實是一篇經典文字。

筆者認為,文學藝術本身最大的意義就是啟發人的情感,而朱自清的《背影》本身就是對父愛的一種高度描述。我們根本沒有必要糾結交通規則問題。如果對文學作品鑽牛角尖,那麼文學藝術將沒有任何意義。

相關焦點

  • 還記得朱自清的《背影》嗎?
    一次他跟我說起,覺得老師出的作文題目不知道該怎麼寫,我突然想到了《背影》。我問兒子,你們學過朱自清的《背影》嗎?兒子回答學過。我啟發他,那你覺得背影描寫了什麼?他正在想答案。我對他說,如果從文章敘述的事情本身來看,背影描寫的事件非常簡單,只是作者遠行,父親去送站,這樣一件很簡單的小事,但是為什麼這樣的一件小事在朱自清的筆下會感人至深?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爭議不斷,被指「涉黃」,只因其中8個字!
    作為長子,朱自清從小就得到家裡最好的資源,不過在小時候朱自清卻和他的父親產生了非常多的矛盾,甚至導致父子之間長達5年的隔閡,後來可能是因於為突然醒悟或者是由於父親的老邁,而導致他寫下了那篇著名的「背影」。
  • 讀朱自清《背影》,體味中國式父愛
    提起父愛,我相信很多人會不自覺的聯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散文中那拖著蹣跚的步伐逐漸遠去的身影,勾起了人們無限的傷感。文中的老先生大約是無數中國式父愛的縮影,為了維護父親與子女之間的威嚴與距離,他們固執的擺出一副拒人千裡的模樣。明明離我們是那麼近,卻讓父愛總是顯得陌生而又疏離。
  • 為何被移出課本?專家: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近段日子大學教授以「違反交通規則」為由,建議刪除課文《背影》引起熱議。事實上近年來教科書上有不少文章已經被刪除,反而增加了《愛迪生救媽媽》之類的故事,使得不少人感到非常不滿。我國漢朝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出來的傳世傑作——地動儀,其內容就慘遭到了被移除課本的命運,由於有關地動儀的記載並不是很多,今日出現的地動儀其實是後世研究後的復原圖,從而引發了許多的質疑,那麼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嗎?有位專家表示:「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 高山一樣的背影
    父親的愛厚重如山你還記得你攀登上的第一座高山嗎?在我的記憶裡父親的脊背便是小時候攀上的第一座高山父親的肩頭便是那高山的巔峰提到父親最常聯想到的是那高山一樣的背影那高山一樣的《背影》……朱自清《背影》來自中國文明網00:0008:42在作家朱自清的回憶散文《背影》中,讓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父親在浦口站穿過鐵道
  • 新版語文教材被刪掉4篇課文,清華教授痛批:愛國情懷消失令人惋惜
    朱自清的《背影》也曾經面臨過要被刪除替換的意見,原因是因為這篇文章裡有敘述過父親攀爬欄杆,被認為有違規交通規則的嫌疑。只能說幸運的是網友們認為這篇文章是語文的教學題材中為數不多的表達和描寫對父愛如山的作品,對未成年來說,很容易引起情感共鳴,所以被留了下來。
  • 民國大學的國文課本裡,藏著「最」好的人文教育!
    西南聯大、清華、北大、復旦所選編的國文課本,從悠悠五千歷史的中華文化中,選錄經典篇目,努力保留和弘揚中華文化,可以說它們是「灰暗年代的一縷閃光」,敢於承擔保存中華文脈的歷史使命。今天編者推薦的這套「民國大學國文課」系列,正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大學國文教材,是無數名教授教過的國文課本,也是許多名人學習過的國文教材。
  • 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
    復原工作再啟動張衡地動儀被歷史課本刪除王振鐸所復原的地動儀模型原理。1953年中國發行的「張衡地動儀」郵票。張衡。為復原出更具科學性、更接近史籍記載中的候風地動儀,早在2003年,中國科學院教授馮銳就重啟了「張衡地動儀」探索證明之路。2009年9月20日,中國科技館新館開幕,新的地動儀模型與觀眾見面。目前,關於地動儀的探索復原工作一直在繼續。
  • 中學課本上的地動儀不是張衡發明的,而且因為這兩個原因被刪除
    中學課本上的地動儀不是張衡發明的,而且因為這兩個原因被刪除在我們古代,雖然那時的科技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材料也沒有現在這麼全面,但是仍然有一些非常有才華的人創造出了許多精密的儀器,這些儀器在當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僅僅能夠給老百姓們帶來實惠
  • 朱自清居家成都經濟拮据 寫日記稱嘗到自卑感
    抗戰爆發後,朱自清隨清華大學南下長沙,1938年3月到昆明,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併的西南聯合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並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朱自清以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瑰麗的色彩,主要作品有《背影》、《春》、《歐遊雜記》、《你我》、《國文教學》、《新詩雜話》、《論雅俗共賞》等。
  • 張衡造地動儀的故事要從課本中刪除?什麼原因?地動儀不存在?
    很多初中小學的歷史課本裡就有張衡造地動儀的故事。但是最近關於張衡造地動儀的故事將要從歷史課本裡刪除的消息不脛而走,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形成全民熱議。那麼我們不僅要問了,第一:張衡造地動儀是不是真的要從歷史課本裡刪除?第二:為什麼會有人主張講張衡造地動儀的故事從歷史課本裡刪除?原因是什麼?
  • 西南交通大學887材料科學基礎備考建議
    作為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發展進程中最為重要、影響最大的一所高等學府,西南交通大學有力支撐了中國軌道交通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中國軌道交通發展史上的多個「中國第一」、「世界第一」誕生自西南交大。
  • 有感抗疫英雄的背影
    背影我所看到的晃動的背影不是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背影那是在全國抗疫的第一線上一個個浴血奮戰中鮮活的生命你們戴著N95口罩和護目鏡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衣的背影展現在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你們是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星我看不清你們清秀的面容但透過你們汗流浹背的背影我看到了你們博大寬闊的胸懷
  • 尕桑的背影
    編者按: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朱自清的回憶性散文《背影》,講述父親送「我」,從南京到北京給「我」買橘子時,在月臺爬上攀下的"背影」,親愛的戰友,說起「背影」,最先想到的是什麼?認識尕桑快五年了,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前年,仲夏的一個早晨,迎著自東山升起的太陽一路小跑到體育場。跑道上行走的、慢跑的、衝刺的,人特別多。籃球場上,人卻寥寥無幾。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何被歷史課本刪除了?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為何被歷史課本刪除了?這才是真正的原因。我們國家的歷史十分悠久,在古代的時候,中國就屬於世界的前列。因為地域開闊、經濟富足,技術先進等各種原因引來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崇拜。根據記載我們歷史上有很多實用的發明,我們現在最熟悉也是最常被提到的就是火藥、指南針,造紙和印刷術這幾樣東西了。由於課本上記載得比較多,自然人們從學生年代就比較了解。
  • 魅力陳果老師:復旦大學網紅女博士|網言被「趕」下臺背後思考
    復旦大學的才女陳果老師,在抖音上面刷到其上課的一些片段的時候,就在腦海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思想非常的獨特,往往能指出事務的一種本質,一種高級的最求。陳果老師是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高學歷的人才,在復旦bbs有很高人氣,是北區研究生公寓三寶之首--"酋長"。
  • 重慶小學父親節作文:父親的肩膀
    重慶小學父親節作文:父親的肩膀   「如果說我所見的比別人要遠一點,那就是因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原故」。歲及弱冠,坐在高考考場裡提筆直抒胸懷、與同齡人競風流的我,又是站在了何人的肩上?如果有那人,他一定是我的父親,是我攀爬上父親大人的肩膀,看的更遠,必將飛地更高。
  • 為什麼《荷塘月色》在課本裡總被刪節?難道對中學生有害?
    《荷塘月色》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經典名篇,因為寫得出彩,這篇文章幾乎是語文課本中的必選篇目,在大陸及臺灣的語文教材中經常入選,成為耳熟能詳的名篇佳作。江主席曾用「背影秦淮綠,荷塘月色明」來讚揚朱自清的作品。
  • 你還記得哪些語文課本?它構建了我們最初的文學想像
    語文課本的回憶大概是可以貫徹生命的,無論多少年過去,只要一提起上學時光,那些已經模糊的早晨立即在眼前復又清晰:語文老師在課桌間威嚴巡視,稚氣少年挺直腰板一遍遍朗讀古詩詞,豎立的課本掩護瞌睡的腦袋,書頁間擠滿了鋼筆的塗鴉,總煩古人囉嗦但畢業又覺得字字珠璣……  前幾年,民國時期的國語課本狠狠火了一把。
  •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除全部古詩
    周杰倫的「蝸牛」終於爬進了小學語文教材,而古體詩卻從上海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消失了。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中小學開學在即,提前拿到課本的家長發現:相比舊版,今年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薄了很多。昨日,記者對比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發現,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不僅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