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臉書創始人都在用「步行思考法」,據說能提升60%腦力

2020-12-04 Tell心語

雖說「創意領域」的人特別有感,但大家一定也有努力想要完成一篇作文,但怎麼寫都覺得少一味的時候。當時的你越是去想只會越感到模糊,其實這因為當你「指令工作」一多,腦袋就會出現「卡卡」的狀況,不過這狀況不只發生在你身上,就連全球頂尖的創意人都會遇到這個狀況,只是比起大家會選擇「幹坐著想破頭」,他們倒會選擇站起來到處走走的「步行思考法」。

地位崇高的音樂家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每天早上都會先去散步,再坐下來創作音樂;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解決複雜問題時,經常走在沙灘上;

賈伯斯(Steven Jobs)則是用走路來鍛鍊思考,甚至還喜歡邊走路邊開會,不只是上述的代表人物,臉書創辦人祖克柏(Mark Zuckerberg)、Twitter創辦人多西(Jack Dorsey)等頂尖創意人,他們都有相同的習慣。

▲ Photo Source

根據研究顯示,當你在思考創意點子時,你的腦袋就像是開了一場派對一樣,多個點子會聚在一起,也可能一個點子才在路上,就在同個場合遇到了另一個新點子。

史丹佛大學也因此做了一項研究,此計畫邀請了175名受試者,他們分別被要求「坐著」、「在戶外散步」、「在跑步機上慢走」並接受訪問,而得到的結果顯示如下。

1、「步行思考」明顯提升了創意與問題解決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跟坐著相比,步行思考的平均創意產量增加了60%。

▲ 而且根據「步行」受試者在回答問題時,速度與質量上的表現也明顯比坐著的人優異許多,甚至能夠給出更多樣化、更具創造力的解決方案。

2、所謂的「步行」並不代表需要長途跋涉。

這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去做距離上的調整,有的人一天可以走上好幾小時,但有些人可能走三十分鐘就覺得緊繃。

「步行思考法」並不是要你花費長時間從步行中受益,根據研究發現,其實5-15分鐘的短程步行就能夠對創造力產生積極的影響了。

3、室內行走也有一樣的效果。

你可以選擇在跑步機上行走,也可以在戶外行走,根據研究結果指出:地點並不影響受試者的表現。

因此得知,激發創意的關鍵並非「環境」,而是「步行」這個行為的本身。所以,若你的學習或是工作是不能走往戶外的,不如在腦袋卡卡時起身去茶水間裝個水,就能夠幫助你整理思緒。

最後研究學者也說明了:走路,開闢了思想的流動。下次當你又為某個靈感想破頭無果時,不如起身走走吧!

相關焦點

  • 思考秘技:腦力激蕩4原則7步驟 捕抓好點子
    於是奧斯本絞盡腦汁,思考如何將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員,以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開發「腦力激蕩法」。奧斯本認為,腦力激蕩法有4項基本原則:  原則1:嚴禁批判。不批判他人發言,才能讓所有成員自由發想。  原則2:自由發想。使成員無拘束地暢所欲言,在輕鬆的氣氛下,愉悅流暢地思考。  原則3:量重於質。
  • 腦力激蕩法
    >>>>>>>>>>>>>>>>> -鼎食餐飲收銀軟體-鼎食餐飲點菜系統-鼎食IPAD點菜系統——廈門無線點菜機設備——廈門餐飲點菜管理軟體系統-鼎食觸屏一體機點菜系統腦力激蕩法
  • 腦力開發,勢在必行!
    並且我們所知道的天才,愛因斯坦、達文西、貝多芬、愛迪生、牛頓等等,科學家、藝術家、發明家、政治家,他們的右腦能力都是超過常人的。所以說如果哪個孩子能使用右腦,就意味他擁有了與眾不同的智商和情商。是指根據腦力開發訓練的教育理念與兒童接受教育實踐的需求結合起來,用特別的教材和教具及教學體系對孩子的個性化訓練,激發左右腦潛能,開發腦力,學會使用腦力思維和學習,有效提升學生的 IQ(智商),EQ(情商)、MQ(道德智商)。塑造每個人特別是兒童的完整性,促進每個人認識、情感、社會性、身體、道德、個性、意志、興趣、態度、價值觀、觀念等綜合的和諧的發展。
  • 腦力訓練很有趣,但它並不能真正提升你的腦力
    對於健康的頭腦來說,腦力訓練遊戲可能是完全浪費時間。在最近的一次實驗中,研究人員選擇了 400 人(包括 128 名青少年),然後讓他們玩腦力訓練遊戲。Kable 及其團隊想要了解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腦力訓練是否能提升決策和風險承擔能力,從而幫助那些有上癮者或不健康習慣的人?研究人員發現,如果負責決策的腦區域更加活躍,人們更傾向於做出風險小、回報更大的決策。據說,腦力訓練遊戲能夠改善這部分腦區域,那麼,腦力訓練應該帶來更聰明的抉擇以及更健康的行為。
  • 愛因斯坦都在用的思維方式:發散性思考法,讓你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人們思考問題的時候會局限在常見的、已知的圈子中,因此很難打破常規,想到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一旦現有條件不能滿足常規的解決途徑,人們就會束手無策,這就需要我們用發散性的思考來開發思維空間。什麼是發散性思維思考?所謂發散性思維就是根據已有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進行思考,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考方式。
  • 山大教授解密愛因斯坦思考法,學渣變學霸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用愛因斯坦思考法,讓思維變得深刻,讓學習成績更加出色。愛因斯坦小時候很笨,那這個笨小孩是如何最終開竅,成為大師,成為大科學家的呢?下面我們就用愛因斯坦自己的一個小辦法,來給大家回答這個問題。
  • 愛因斯坦:別偷懶了,深度思考比思考更重要
    我之所以如此重視學習方法,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確實不是因為天生的智力,而是因為用腦的習慣,正是因為用腦習慣的不同,使得每一個不同的人,在學習時,效率是完全不一樣的,而如果你能懂得大腦的一些原理,然後有針對性的訓練自己的學習習慣,那麼你同樣可以成為一個卓越的人。
  • 獲500萬天使投資,愛智遊要用腦力測評和課程訓練提升腦智潛力
    在薛貴多年的研究中發現,一方面,人類智力其實離不開大腦軟硬體的緊密結合,在青少年期間是人腦可塑性最強的時期;另一方面,各種不同的教育行為以及日常行為都會影響到腦力某一方面的發育,而許多日常行為在提升孩子某一方面腦力的同時,則會壓制兒童另一方面的發育,70%的兒童存在腦力發育不均衡的問題。
  • 設計思維的開發——腦力激蕩法 indienova
    課程並不是一門專業的遊戲設計課,而是旨在教授在創意思考開發環節常用的方法,學生需要以隨機小組的模式來進行學習創意思考的方法,通過實踐來感受創意由提出到具象的過程。遊戲始於創意,遊戲是創意的思考、豐富、測試和修改的流程,對遊戲設計來說,創意的提出生成有著重大的意義,本門課程教授的團隊思考方式對遊戲設計的思考模式有著一定的借鑑意義。腦力激蕩法,從命名其實就可以明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頭腦風暴」的一種表現模式。
  • 如何像愛因斯坦那樣加倍提升自己的腦力?
    編者按:在很多人看來,愛因斯坦都是一個天才。他的確是天才,但並不是像現在許多故事中所說的那樣,在一年之間瞬間爆發,成為了天才。他是有自己的技巧的。暢銷書作家麥可·西蒙斯(Michael Simmons)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這是一個關於普通人使用一套策略的故事,任何人都可以複製這些策略,來實現創造性突破。這些策略隱藏在許多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和發明家之中。
  • 古怪的習慣,其實能讓人更聰明
    說起偉大的頭腦,愛因斯坦肯定逃不掉。他也是個怪癖多多的人,從吃飯到睡覺,甚至穿衣習慣。 那,對於我等凡人,能不能從愛因斯坦的怪癖裡,挖掘一點有助於開發自己腦力的習慣? 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走近科學》和《生活小竅門》,跟著愛因斯坦,一起來探索讓大腦更聰明的秘密。
  • 當你的大腦停止思考時,看看這6個建議
    最近,網上流行一個據說很火的測試題——「大腦退化的3種跡象」。 你們可以自行感受一下 如果以上3個問題,你有一個以上選擇「是」,那麼很可能,你的思考能力,在逐步退化了。
  • 一書一法一工具|最強大腦:輕鬆提升腦力,全面開發大腦潛能
    我們都知道,一切知識,都離不開記憶與思維。《最強大腦》是一本實用性非常強的腦力提高訓練書。全書從快速記憶、邏輯思維、思維導圖三個方面介紹提高腦力的方法和技巧。5、用誇張的手法強化印象,比如擴大、縮小、增加、減少,越謬化、越離奇、越可笑,印象越深刻6、神奇比喻,降低理解難度:變未知為已知、變平淡為生動、變深奧為淺顯、變抽象為具體。
  • 如何借鑑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的思考方式,為我所用?
    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的思維方式,究竟是怎麼樣的?能不能為我所用?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為全人類做出重大貢獻。愛因斯坦所研究的是:「最小單位的光」的運動,以及在「光年尺度下」的宇宙時空,這兩樣研究對象一個超小,一個超大,都已經超出了人的感官可以感覺到的範圍。那麼,愛因斯坦是在哪裡進行觀察的呢?
  • 鍛鍊大腦、活化腦力的清單
    其實,整本書裡所說的內容,不外是:要不斷吸收新鮮的知識,不要墨守成規地生活,要給大腦新的刺激,使大腦保持和增強活力,不要一味追求輕鬆省事,加速大腦老化。人的生理規律是不可抗拒的,不過,有種現象也發人深思:有不少年齡還輕、應該風華正茂的人,卻老氣橫秋,不管說話做事,都一派暮氣沉沉的樣子,而有些人年事已高,卻保持著對事物的敏銳度,積極地擁抱變化,希望跟得上新科技的發展。據說江民殺毒軟體的創始人王江民38歲才開始接觸電腦,有些人還不到38歲就已經放棄成長了。
  • 諾貝爾獲得者的最牛學習法——費曼學習法
    據說是這個世界上最牛的學習法是費曼學習法,大道至簡,理論物理學家,量子電動力學創始人之一,納米技術之父。因其對量子電動物理學的貢獻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這樣看來確實有點牛,還有一點費曼是曼哈頓計劃天才小組成員之一,知道這個小組是幹啥的嗎?二戰扔到日本的原子彈,就是他們研發出來的。
  • 《科學家的臉書狂想》:科學家告訴我們的人生百態
    上公車交後,發現每排靠窗的位置都已經有人,不死心地往最後一排走去,終於看到有一個位置是空的,我鬆了一口氣,滿足地坐下來,心裡說真是幸運。說不上來為什麼,搭公交車就喜歡一個靠窗。假如那時真的有臉書,那些科學家如愛迪生、愛因斯坦,他們的臉書會是什麼樣子呢?別急。「一奈米的宇宙」會告訴你答案,他們把答案寫到《科學家的臉書狂想》一書裡。「一奈米的宇宙」團隊利用科學顯微鏡影像進行二次創作,衍生出其他的意義,讓觀賞的人仿佛能在顯微鏡下感受到生活。
  • 愛迪生和愛因斯坦發帖,你挺誰?這不是一個難解的謎題
    筆者給大家舉兩個非常直觀的例子:發明大王託馬斯·阿爾瓦·愛迪生和著名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倆人的大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要想了解他們私底下具體的言行和神態,恐怕就很難了,畢竟教科書裡的都比較嚴肅。
  • 解剖發現愛因斯坦大腦異於常人,聯合國大腦教練:跟我學你也可以
    在愛因斯坦之前,宇宙學只是哲學的一部分,但當他提出相對論之後,宇宙學就變成了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方向也由純哲學推演,變成了用數理方法研究宇宙的歷史及演變等問題。此外,愛因斯坦的研究還引導人們發現了一些奇異的物理現象,例如黑洞、引力波、量子糾纏、宇宙大爆炸和希格斯玻色子等。因此後世學者公認,愛因斯坦是當代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
  • 馬斯克退出臉書是什麼狀況 臉書是誰的馬斯克在下一盤什麼大棋
    馬斯克有什麼計劃,世界首富的他進軍什麼領域?在複雜的基礎上思考有那麼容易嗎?   微軟Windows Phone告一段落,搭載華為鴻蒙系統的手機還沒到。其實一直以來都很難對抗科技巨頭的壟斷。另外,大家都習慣使用iOS和Android系統,消費者一時之間很難接受和認可新事物。   從創意到真正的布局再到最終上市,打造一個全新的手機作業系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   它可能會成功,但需要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