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西亞發生朊病毒感染疫情

2021-01-13 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據世界

動物衛生

組織(OIE)消息,2020年8月4日,突尼西亞

農業部

向OIE報告稱,突尼西亞發生一起朊

病毒

感染

疫情

 

  本次疫情於2020年7月16日得到確認,疫情事發地位於泰塔溫省雷馬達鎮Meghni的一家農場,疫情源頭未知或不確定。經臨床與實驗室檢測發現,具體發病情況如下:

 

  受影響動物數量

品種

疑似病例

病例

死亡

銷毀

宰殺

山羊

30

0

0

0

0

綿羊

60

1

1

0

0

 

  疫情統計

品種

發病率

死亡率

病死率

動物損失率

山羊

0.00%

0.00%

--

0.00%

綿羊

1.67%

1.67%

100.00%

1.67%

 

  目前疫情尚未結束,突尼西亞農業部將每周提交後續報告。

 

  本文由食品夥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繫news@foodmate.net。

相關焦點

  • 冰島發生一起朊病毒感染疫情
    食品夥伴網訊  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消息,2020年10月26日,冰島食品和獸醫局向OIE報告稱,冰島發生一起朊病毒感染疫情。   本次疫情於10月20日得到確認,疫情事發地位於斯卡加峽灣Akrahreppur鎮的一家農場,疫情源頭未知或不確定。經實驗室檢測發現,共有720隻綿羊疑似受到感染,1隻發病,殺死和處置1隻。   目前疫情尚未結束,冰島食品和獸醫局將每周提交後續報告。
  • 吃草也可感染朊病毒
    原標題:吃草也可感染朊病毒   近日,位於美國休斯敦的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草類植物可以結合、吸收和輸送具有傳染性的朊病毒。本研究在線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細胞報告》(Cell Reports)上。   朊病毒是一種基於朊蛋白的傳染性病原體。
  • 科學網—吃草也可感染朊病毒
    近日,位於美國休斯敦的德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草類植物可以結合、吸收和輸送具有傳染性的朊病毒。
  • 朊病毒感染細胞間外泌體中蛋白質組學分析
    朊病毒病是一類由朊病毒引起的致死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又稱為傳染性海綿狀腦病(transmissible目前認為,朊病毒病是由正常細胞型朊蛋白(PrPC)構象發生改變,形成了具有感染性、部分蛋白酶K抗性和去汙劑不可溶性的朊病毒(PrPSc)。
  • 無敵的終極病毒——朊病毒
    直到多年以後,科學家才發現狂牛症是由於一種蛋白質病毒感染導致的。 這種病毒就是朊病毒(Prion Virus)。 朊病毒是一種蛋白質病毒,說是病毒,其實它並不符合病毒的定義,甚至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命。
  • 關於朊病毒的簡介
    1982年S.B.Prusiner從患有羊瘙癢病的羊體中,分離出一種蛋白質感染因子,命名為prion因為這是一類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質,所以有人譯為朊病毒。而它與菸草花葉病毒、馬鈴薯紡錘塊莖病類病毒等的根本區別在於,朊病毒不是入侵者,而僅僅是機體自身某一種蛋白質的構象改變所致的,其中的一級結構即蛋白的胺基酸序列與正常蛋白相同。
  • 我國專家在病毒中發現朊病毒
    《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一個具有朊病毒特性的病毒表達因子》的論文,該課題組在病毒中發現朊病毒,這一發現或為阿爾茲海默症的防治帶來曙光。朊病毒是一類具有感染性的特殊蛋白,這種蛋白能將某種構象在同種蛋白甚至不同種蛋白間傳遞,最終導致所有蛋白都發生變構。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在研究傳染性海綿狀腦病時發現了朊病毒的存在。美國生化學家斯坦利·普魯西納因發現朊病毒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Nature子刊:研究揭示治療朊病毒感染機制
    2020年5月8日訊/生物谷BIOON/---近日,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自然科學學院院長,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教授Tricia Serio發表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雜誌上的新論文中,報導了朊病毒抵抗治療的內在機制。 「晶核」是當病毒彼此附著並改變形狀時形成的分子簇。
  • 朊病毒——「上帝」對人類的懲罰
    朊是蛋白質的舊稱,朊病毒意思就是蛋白質病毒,朊病毒(prion virus)嚴格來說不是病毒,是一類不含核酸而僅由蛋白質構成的可自我複製並具感染性的因子。由此,蓋都塞克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庫魯病的病原體既不是細菌,也不是通常的病毒,而是一種由蛋白質分子構成的朊病毒。由此,他獲得1976年度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 Nature Communications: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病毒編碼的朊病毒
    朊病毒(prion)是一類具有感染性的特殊蛋白,這種蛋白能將某種構象在同種蛋白甚至不同種蛋白間傳遞,最終導致所有蛋白都發生變構。這種聚集形式就是LEF-10的朊病毒態,這種狀態可以通過敲除朊病毒態賴以存在的分子伴侶而使其解聚,這個過程就是朊病毒的「治癒」。他們通過逐步截短,最後在LEF-10中鑑定出一段僅有23個胺基酸殘基的朊病毒結構域,該結構域不同於所有已知朊病毒結構域。由於LEF-10是杆狀病毒的一個晚期表達因子,研究者將視線轉移到該病毒的天然宿主中。
  • 朊病毒的前世今生
    「喪屍鹿病」學名為鹿慢性消耗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主要發生在北美洲,在鹿群間擁有極強的傳染性,蔓延迅速,美國媒體多有報導。該病是傳染性海綿狀腦病的一種,由變性朊病毒(Prion)引起,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逐漸退化,最終導致腦部組織空洞化。
  • 病毒中有朊病毒
    直到2013年,他才在其他領域的朊病毒研究現象中找到了「靈感」,杆狀病毒表達因子出現的聚集現象十分類似於朊病毒。 這一想法令許曉東有些興奮,要知道,雖然自上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在研究羊瘙癢病時發現了朊病毒後,已經陸續在動物、植物、真菌和細菌中都找到了朊病毒的身影,但是,作為非細胞的生物類群——病毒中是否存在朊病毒卻一直不為人知。
  • 朊病毒疾病早治療或許有救(圖)
    朊病毒疾病早治療或許有救(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2日 10:44 來源: >    生命經緯2007年2月2日訊  小鼠相關研究表明如果及早發現,朊病毒疾病或許可以得到治癒。
  • 我們已知的終極病毒「朊病毒」,電影喪屍的靈感來源
    朊病毒(示意圖片:Pixabay)朊病毒,一種主要寄宿哺乳動物身上,破壞中樞神經的病毒。
  • 科學家破解朊病毒錯誤摺疊之謎
    > 為朊病毒疾病藥物的研製鋪平了道路
  • 相比病毒,人類應該重視更可怕的「絕命殺手」朊蛋白
    朊病毒 朊病毒又稱朊粒、蛋白質侵染因子、毒朊或感染性蛋白質,我們正常理解病毒是靠寄生在被感染對象的正常細胞中釋放遺傳物質RNA或者DNA來實現複製增殖的。然而,朊病毒(prion virus)嚴格來說就不是病毒,由於沒有病毒的結構,也沒有核酸和遺傳物質,簡單的說朊病毒就是一坨蛋白質。
  • 《中國科技網》病毒中首次發現朊病毒 我科學家為老年痴呆病的防治...
    《中國科技網》 2019年1月23日  記者22日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許曉東副教授團隊通過對杆狀病毒表達因子LEF-10多年研究,確定其為一個病毒編碼的朊病毒,為老年痴呆病的防治帶來曙光,其相關科研成果以《一個具有朊病毒特性的病毒表達因子》為題,於1月21日在《自然·通訊》雜誌在線發表
  • 撒旦的詛咒:朊病毒
    通過使用反義寡核苷酸(ASO)減慢了小鼠瘙癢病(由朊病毒引起的退行性中樞神經疾病)的進展,並大大延長了小鼠的壽命。這是人類首次成功治療朊病毒病。目前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朊病毒機制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但是今天我們不談阿爾茨海默病,我們來說說朊病毒,大家咋一聽可能認為朊病毒是一種病毒,其實不是,朊病毒(prion)是一種錯誤摺疊的蛋白質,是一類可自我複製並具感染性的小分子疏水性蛋白質,能引起哺乳動物和人的中樞神經系統病變。世人對朊病毒的認知要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說起。
  • 朊病毒是如何遺傳的?
    1986年在英國發生的「狂牛症」(牛海綿腦病),嚴重打擊了當時的養牛業,並直接危及到了人類健康,至今餘波未平。其病原即是朊病毒。多年來大量的研究表明,朊病毒是一種不含有任何DNA或RNA、傳染性極強的蛋白質顆粒。作為一種只含有蛋白質的病毒,朊病毒是通過何種方式在動物中傳播的呢?它的遺傳物質又是什麼?
  • 生物界毒王,衝擊中心法則的朊病毒,究竟是何方神聖?
    (AD)、格斯特曼綜合症(GSS)、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FI)等多種病症的發生。此外,朊病毒亦可以變異體形式感染其他高等哺乳動物,有報告記錄的就多達二十多種,如狂牛症、殭屍鹿、羊瘙癢症、水貂腦軟化、貓海綿狀腦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