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存,這種小恐龍開始向鳥類進化!不過,事情並不那麼順利

2021-01-08 世說金語SAYTHEWORLD
一隻正在滑行中的「奇翼龍」

大約1.6億年前,兩種被稱為「奇翼龍」和「「長臂渾元龍」的小恐龍,在當今中國的樹林中滑行。不幸的是,它們的空中飛行能力,相當不起眼。

研究人員檢查了保存在「奇翼龍」化石標本中的軟組織,並使用數學模型來模擬這兩種恐龍是如何滑翔的。實驗證明,這兩種恐龍的飛行進化是「失敗」的;它們滅絕的原因,也很可能與它們笨拙的滑翔技巧有關——因為,它們實在無法與鳥類和早期滑翔哺乳動物的敏銳飛行能力相抗衡。

南達科他州揚克頓市馬蒂山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說:「飛行基本上剛剛開始,但一個更好的進化模型就出現了,它們就被淘汰了——它們根本沒有機會提高自己。」

長臂渾元龍的活體復原圖和奇特膜翼的3D圖

「奇翼龍」和「「長臂渾元龍」的體型,大概只有一隻大鴿子或小烏鴉那麼大。它們的身體覆蓋著絨毛狀的羽毛,翅膀由蝙蝠狀的皮膚膜構成。為了了解這些小動物的滑翔能力,研究團隊利用一種叫做「雷射激發螢光」的技術,掃描了一個「奇翼龍」化石標本。這使得研究人員,能夠捕捉到它們的爪子和翅膀的詳細信息。

研究團隊隨後重建了恐龍翅膀的形狀,並將這種結構與其他飛行動物,如鳥類和蝙蝠的翅膀進行了比較。通過數學模型,研究人員估計了「奇翼龍」和「「長臂渾元龍」,在不同重量和翅膀尺寸下的飛行或滑行情況。

結果發現,「奇翼龍」和「長臂渾元龍」不可能像大多數鳥類和蝙蝠那樣,從地面起飛或拍打翅膀。它們僅可以在樹冠的縫隙間滑翔,但翅膀不會很靈活。與現在的滑翔哺乳動物(如飛鼠)相比,它們的體積也要大得多——這意味著恐龍需要滑行得更快,才能產生足夠的升力來保持自己的高度。

「長臂渾元龍」的腿根本不適宜奔跑

「這種對速度的需求,會帶來一些問題。」研究人員表示,「這會使轉向變得困難,更難對飛行進行精細的調整,比如,確定你將要降落在哪裡。如果飛得很快撞到樹上,那就增加了墜落時受傷的機率。」

總之,這些恐龍的翅膀非常「低效」。它們根本無法戰勝當時的空中掠食者,比如翼龍。更重要的是,它們的腿不是用來跑步的——在地面上,這些恐龍會行動遲緩笨拙,很容易被捕食者獵殺。

當「奇翼龍」和「「長臂渾元龍」在侏羅紀晚期首次出現時,它們可以在沒有太多競爭的情況下,以種子、昆蟲和小堅果為食。

然而,在幾百萬年內,始祖鳥和其他早期鳥類進化而來。始祖鳥的空中技巧無法與今天的鳥類相提並論,但它們還是會從地面上起飛並在短時間內飛行。突然之間,這些恐龍就開始面臨著競爭對手——而這種競爭對手的資源與它們完全相同,且比它們更擅長飛行。

「奇翼龍」可能以種子、昆蟲和小堅果為食

「奇翼龍」和「「長臂渾元龍」,很可能在沒有機會提高飛行能力,或發展出像今天滑翔哺乳動物那樣的適應能力之前,就已經滅絕了。比如,飛松鼠和蜜袋鼯鼠是夜間活動的,這使得它們能夠與大多數鳥類分開進食,從而規避短處獲得生存。

目前,考古學家們只掌握了少數已知的「奇翼龍」和「「長臂渾元龍」化石,最終可能會發現離現在更近的遺骸。

「未來的工作,可能是尋找這些小恐龍,是否會逃離到『夜行王國』的證據。」研究人員表示,「即使它們是『失敗的實驗』,但它們有助於告訴我們,導致鳥類形成的實際路線是如何進化的——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恐龍試圖通過這條路徑進入空中時,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相關焦點

  • 鳥類是恐龍進化而來,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大家都知道,地球已經誕生了數十億年了,而在這漫長的時間當中,地球上面也先後出現了大量的生物,甚至有一些生物曾經統治著整個地球,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到的恐龍,恐龍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但是卻依舊由後裔存留了下來,這就是鳥類,嚴格意義上面來說,鳥類是恐龍演化而來的,那麼鳥類既然是恐龍進化而來的,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 動物:鳥類是如何從小型食肉恐龍進化而來的
    導語:大約在1.5億年前的某個時候,一種叫做手盜龍的小羽毛恐龍開始進化出更長的胳膊和更短的後腿,開始了進化的過程,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鳥類。今天的一萬種鳥類,從蜂鳥的蜂鳥到禿鷹,從同步的生理變化中進化出來,並在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作者是漢斯·拉森,麥吉爾大學的一位宏觀進化研究員,在蒙特婁的紅徑博物館,和亞歷山大·迪克金,他是南達科塔的研究生學生,現在是弗萊萬的南達科他州大學的研究生。他們的研究基於化石記錄中的幾十組數據。他們說,在這種轉變開始之前,手盜龍的四肢和身體的大小之間的關係已經穩定了數百萬年。
  • 兩種鳥類大小的恐龍進化出了滑翔能力但並不擅長
    研究人員在10月22日發表於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交叉科學》(iScience)上的報告中稱,兩種小恐龍
  • 恐龍是鳥類的祖先,為何恐龍都沒羽毛?來看看羽毛是怎麼出現的
    要是這麼想的話,很顯然是先入之見影響了判斷,因為恐龍也並非都是龐然大物,有些恐龍的體型並不大,而鳥類也並非都會飛翔,如鴕鳥、企鵝等都不會飛翔,但是從已有的古生物證據方面來看,鳥類確實是從恐龍進化過來的。那麼鳥類是由會飛翔的翼龍進化過來的嗎?
  • 研究發現:兩種鳥類大小的恐龍進化出了滑翔能力,但並不擅長
    研究人員在10月22日發表於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交叉科學》(iScience)上的報告中稱,兩種小恐龍——Yi和Ambopteryx——儘管有像蝙蝠一樣的翅膀,卻很難飛行,只能笨拙地在其棲息的樹間滑翔。由於無法與其他樹棲恐龍和早期鳥類競爭,它們在幾百萬年後就滅絕了。
  • 從恐龍到飛鳥,你有沒有想過:鳥類未來將會進化成什麼樣
    文章開始前思考兩個問題:1.鳥類的特徵是什麼?羽毛、翅膀、堅硬的喙、沒有牙齒等。2.鳥類是由什麼演化過來的?恐龍,準確的說是小型獸腳類恐龍始祖鳥。但是從發現的始祖鳥的化石上看,始祖鳥依舊保留了爬行動物的特徵,比如有爪的前肢和長長的尾骨,還有爬蟲類的牙齒。
  • 鳥類起源於恐龍?科學家有新發現,白堊紀小恐龍竟然會「開屏」
    同時,研究者還發現,烏比拉哈拉小恐龍的羽毛,是可以伴隨著生長而定期更換的,一旦它們的羽毛受到了損壞,就會重新形成新的羽毛。這種特殊功能也讓它們時刻都處於一個非常「完美」的狀態。那麼,為何這種小恐龍如此喜歡裝扮自己呢?
  • 新發現:科學家否認廣泛流行的恐龍滅絕論!事情或許沒那麼簡單
    說到遠古巨獸,恐龍應該是知名度最高的,它們在地球上發展繁衍了1.6億年,大約在6500萬年前整體滅絕,僅殘留下一些個體發展成今天的鳥類,沒錯你吃的炸雞,如果追溯起來是具有恐龍的基因,是不是仿佛發現了新世界?那麼史前恐龍大家族為什麼會滅絕?
  • 鳥類真的是恐龍的後裔嗎,科學家有全新發現,揭示鳥類為何是鳥類
    恐龍在地球的生命演化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解開恐龍演化之謎,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重大突破。不過,時至今日恐龍研究,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人類沒有辦法得到科學的解答,特別是恐龍到底有沒有滅絕,這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科學家目前還沒有找到比較有說服力的證據。朋友們喜歡最新的科學趣聞,記得加我粉絲和關注,美女小倩會給朋友們創作更多的科學類文章,歡迎朋友們和我一起探討。
  • 從恐龍到飛鳥,你有沒有想過:未來鳥類會進化成什麼
    始祖鳥和鴿骨骼解剖的海爾曼比較由於海爾曼堅信進化是不可逆的,他只能將抹去鳥與恐龍聯繫起來,並將這種相似性歸因於收斂進化。瘦尾鳥的進化趨勢是減少解剖結構以減輕體重。第一個消失的元素是骨尾,其尾椎骨和椎骨融合在一起形成單一骨化。孔子鳥(Confuciusornis)就是這種趨勢的一個例子。雖然他保持著爪狀的手指,也許是為了爬山,但他的尾巴是單一僵化的(比現代鳥類長)。
  • 雞是霸王龍的進化來的嗎?並不是!不過雞和恐龍還真有點關係?
    雞並不是霸王龍的後代,不過雞還真是恐龍的後代,很多人可能覺得恐龍不是在6500萬年前滅絕了嗎?為何還會有恐龍的後代存在?恐龍滅絕比較有說服力的說法是當年直徑約10KM的小行星撞擊,確實讓當時絕大部分物種都滅絕了,但對於比較小形體或者穴居類哺乳動物卻也無法趕盡殺絕,因此得以保存了下來!小行星的撞擊對於大型物種來說無疑是一場滅頂之災,因為其巨大的體型能量消耗非常大,沒有藏身之處以對抗惡劣氣候都是其走向末日的催眠曲!但仍然有極少數小型恐龍在這場災難中生存了下來!
  • 「恐龍獵人」發現史上最小恐龍,刷新人類對鳥類進化的認知
    研究團隊表示,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這一成果無疑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特別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有著重要意義。研究團隊表示,這種動物的骨骼特徵有些部分類似恐龍,有些部分像高級鳥類,無法將其歸入確切的類別。
  • 有沒有這種可能,6500萬年前恐龍未全部滅絕,而是進化成新物種?
    出於對恐龍這種動物的好奇,很多人對於恐龍都比較感興趣,即使它有著獨特的外貌,但是它和人類一樣,都是從最原始的脊椎動物進化而來的,雖然它的身體結構比人類更加的強大,人類也根本不是他的對手,但是,這種龐然大物和人類相比,它們在地球上生存更加的困難,面臨的威脅也更多。
  • 方舟生存進化始祖鳥Archaeopteryx 鳥類祖先竟然挑食
    ,未想開發團隊在2016年還是增添了一個新物種,此次新增的物種名氣可不亞於任何一種著名的恐龍哦。因為啊,它是鳥類的祖先——始祖鳥Archaeopteryx,具體內容請一同查看圖鑑信息吧。 方舟生存進化始祖鳥圖鑑   常用名:始祖鳥(Archaeopteryx)   物種名:Archaeopteryx
  • 恐龍前肢腕骨融合進化為適合鳥類飛行的骨骼
    圖中是異齒龍和腔骨龍的腕骨結構,其中彩色部分代表著進化成為鳥類豌豆骨的骨骼部分。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當恐龍進化成為鳥類,它們筆直的腕骨將逐漸轉變為靈活的翅膀,這一骨骼變化過程歷經數百萬年才完成。但是科學家之前未曾揭曉其中的謎團。
  • 哺乳動物在恐龍時代究竟如何生存?恐龍如果很聰明會氣死
    哺乳動物的出現,並不比恐龍出現的時間晚,在恐龍尚未完全形成的二疊紀晚期,類哺乳動物二齒獸就開始活動在地球上了,並且種類呈現增多的趨勢,根據已有的化石分析,二齒獸很可能已經進化為恆溫動物。雜食性哺乳動物它們要生存,就必須躲開危險,趁恐龍們都失去行動力的時候是最安全的。
  • 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為何恐龍滅絕鳥類卻存活下來了?
    科學家說鳥類是僅存的恐龍,這可能聽起來很奇怪,但這種聯繫確實存在。大約1億5千萬年前的侏羅紀時期,最早的鳥類從體型嬌小、長著羽毛的恐龍進化而來,成為恐龍族譜上的另一個分支。在超過8000萬年的時間裡,各種各樣的鳥類繁衍生息。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嗎?
    這個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多年的古動物類群為什麼神秘而不可思議地在地球上全部消失了呢?現在科學界的主流觀點是,一顆小行星撞擊了現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位置,由此造成了整個地球範圍內的巨大生態災難,最終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 "中國獵龍"為"鳥類起源於恐龍"理論添力證
    中國獵龍: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關鍵環節「熱河生物群綜合研究」是一項由中科院院士張彌曼領頭,從1997年開始啟動的大型古生物發掘研究項目。十幾位中國科學家每年在遼西、冀北地區進行為期2-4個月的野外發掘,近年來僅恐龍化石就發現了十幾種,包括鸚鵡嘴龍、中國鳥龍、小盜龍、熱河龍、尾羽龍等等。這些恐龍都生存在1.1億年到1.3億年之間。
  • 恐龍進化成鳥類有了實錘,科學家找到證據:它們丟了一側卵巢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鳥類究竟是怎麼出現在地球之上的?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古生物學家們。不過,目前比較普遍的一種觀點是,鳥類的祖先並不是來自於6500萬年前的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之後,而是來自於白堊紀早期,鳥類的祖先是一種小型的獸腳類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