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1型糖尿病患兒赴糖友春令營學知識

2021-01-10 復禾健康

3月24至25日,一場由廣東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辦,美敦力公司協辦的「夢想在飛翔,健康我成長」1型糖尿病兒童青少年患者春令營活動正在環境優美的廣州大學城華南理工大學中心酒店舉行。本次活動共有36名Ⅰ型糖尿病兒童青少年患者在家長的陪同下參與。

我院內分泌科派出精幹的醫護團隊,組織並全程參與了這次活動,還邀請了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上海中山醫院兒童內分泌心理專家石鳳英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小兒內分泌梁立陽教授及深圳市兒童醫院內分泌劉霞教授參與。

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糖尿病知識講座、心理輔導、專家答疑、飲食指導等環節。第一環節是「破冰」活動,30多位小朋友分5小組,互相介紹各自的姓名、年齡、愛好、發病經歷、治療效果等。我院內分泌科楊華章教授作了開營致辭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Ⅰ型糖尿病的基本知識》。鄺建主任作了《Ⅰ型糖尿病的治療新進展》的講座,介紹了Ⅰ型糖尿病的各種先進的治療方法。活動還為小朋友們安排了「夢想家園」畫報製作和分享環節、「夢想在飛翔」才藝晚會,小朋友的精彩表演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最後環節是由患兒及家長介紹戰勝疾病的心得體會及應用胰島素經驗,以及由患兒表演安裝胰島素泵的方法,小朋友嫻熟的胰島素泵安裝讓在場的人員大為感慨。

糖尿病春令營使患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患兒、家屬、醫護人員一起吃飯和活動,彼此之間由陌生到認識,互相介紹各自的治療情況,總結經驗,讓我們感受最深的是他們在疾病面前並沒放棄,他們家庭成員中無論是患者或是家長都非常努力的學習糖尿病知識和各種注射胰島素的方法。

參加活動的患兒、家長都非常感謝主辦方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互相學習、溝通的平臺,讓他們認識到雖然患有Ⅰ型糖尿病但不孤單,不可怕,目前有許多治療的新方法,全世界有很多醫生、護士及各種組織與他們在一起努力,共同戰勝Ⅰ型糖尿病。

相關焦點

  • 1型糖友福音:這款技術有望實現糖尿病的長期治癒,替代胰島素!
    1型糖友福音:Medicalxpress公布:基因編輯技術獲得成功,生成了人類T細胞,這些細胞可能代替胰島素,幫助治癒1型糖尿病友。據介紹,T細胞是人體的免疫細胞,工程化T細胞在癌症的治療中得到了進展,現在,研究人員重新編程T細胞用於糖尿病的治療,有望治癒1型糖尿病。
  • 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新藥特普珠單抗,有助於延緩1型糖尿病發作
    最新研究表明,特普珠單抗可延緩家族增加1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特普珠單抗如何在新診斷為1型糖尿病的兒童和青少年中發揮作用,現在將在研究中進行調查。通過破壞T細胞,接受特普珠單抗治療的1型糖尿病糖友可能能夠繼續生產更多的胰島素,減少對胰島素注射的需求,更好地控制血糖,或減少1型糖尿病帶來的併發症。最終,這將改善1型糖尿病糖友的生活質量和結局。
  • 2020版兒童1型糖尿病標準化診治共識發布!
    1型糖尿病(T1DM)是危害兒童健康的重大兒科內分泌疾病,,為進一步提高我國兒童青少年
  • 糖平中醫|糖尿病系列知識之手腳麻木
    兩者都會影響糖友日常生活和行為活動,導致因缺乏運動導致血糖升高,出現更為嚴重的併發症。 跛行對使糖友走路重心發生偏移,足部磨損加重,使其容易受傷,嚴重時發生感染,導致糖尿病足情況出現。 糖尿病足不僅會出現腳部麻木,還會使得腳趾頭出現潰瘍,嚴重的還要進行截肢,這也是許多糖尿病人截肢的原因。
  • 1型、1.5 型、2 型、3c... 糖尿病分型最新盤點!
    1 T1DM 刪除 1A 和 1B 兩種免疫學分型 既往,T1DM 根據是否伴隨免疫學指標分為免疫介導性 1 型和特發性 1 型。這兩組 T1DM 以前也被稱為 1A 型「自身免疫型」和 1B 型「非免疫型」糖尿病,但這一術語不常使用,在臨床上也沒有幫助。因此,新版指南僅提及 T1DM,不包括 WHO1999 年分類中使用的亞型。
  • 6種常見的水果,卻是糖尿病最害怕的「對手」,糖友經常吃!
    蘋果中的果膠也能減緩餐後血糖的上升,所以吃了一定量的蘋果後,糖友不必擔心血糖上升過快。 蘋果富含多種植物,它最多含有槲皮素,還含有其他類黃酮、類胡蘿蔔素和酚酸,能預防乳腺癌、結直腸癌等,所以經常吃一些水果來延長壽命。
  • EMBO reports | 廣東省人民醫院餘學清團隊蛋白組學研究揭示Smad4...
    過往研究發現,TGF-b1/Smad3信號通路在糖腎的疾病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Smad3缺乏可防止1型糖尿病腎病小鼠的蛋白尿和腎纖維化,並對高脂飲食誘導的肥胖、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具有抵抗力。相比之下,Smad4在糖尿病或糖尿病腎病中的作用知之甚少。
  • 防治兒童糖尿病,吃出來的病能再吃回去嗎
    糖尿病經常被人們稱為「富貴病」,不當飲食或吃得太好常會誘發糖尿病。近年來,隨著小胖墩兒的增多,2型糖尿病患兒呈現出增加趨勢,加強防治刻不容緩。專家表示,營養治療作為糖尿病綜合防治手段之一,意義重大。
  • 1型糖尿病他19歲患上1型糖尿病,為什麼還可能恢復?
    雖然是個案,卻對很多醫生有極大的震撼和啟發作用,因為傳統觀念裡,1型糖尿病根本不存在逆轉可能……1型糖尿病,為什麼還可能恢復?1型糖尿病常見於10-14歲孩子,但實際上,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被診斷出最年長者達94歲。
  • 糖友提問:經常喝蜂蜜水會得糖尿病嗎?
    近日,有糖友給小邢發私信,說他不喜歡喝白開水,覺得白開水沒什麼味道,所以一直都衝蜂蜜水喝,直到檢測出糖尿病才戒掉了蜂蜜水。他問我,是不是因為自己每天都喝蜂蜜水導致自己患了糖尿病。
  • 貴州百靈:糖寧通絡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8月28日,貴州百靈發布公告稱,已收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關於《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觀察糖寧通絡膠囊治療新診斷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臨床試驗總結報告》,試驗結果證實糖寧通絡膠囊安全、有效,能有效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 糖尿病12大謠言,大家別再相信了
    ,有些糖友聽信偏方,甚至被假藥販子所騙,不僅損失了金錢,還耽誤了糖尿病的治療。實際上,1型糖尿病常發生於青少年,就連我們常見的2型糖尿病,發病年齡也呈年輕化趨勢。>胰島素並不是糖尿病嚴重後才用,特別是對於1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初期就需要用胰島素。
  • 1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最早可能在子宮中就開始了?
    研究納入了2000年-2019年間在6月齡內確診為糖尿病、且沒有已知單基因異常的166例嬰兒患者,並將他們與164例單基因新生兒糖尿病和152例6-24月齡才確診的多基因1型糖尿病患兒進行了比較。 結果發現,這166例6月齡內確診糖尿病的研究嬰兒,具有兒童1型糖尿病的典型特徵:高遺傳風險評分、具有自身免疫性、而且β細胞功能快速衰退。
  • 醫學手繪動畫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如何區別
    醫學手繪動畫 |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如何區別 2020-04-17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再次提醒,二型糖尿病患者要這樣選擇糖尿病治療儀
    根據最新報告,2019年全球約4.63億20-79歲成人患糖尿病(11個人中有1個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數量最多的前10個國家/地區,前三位分別為中國、印度和美國,糖尿病患者(20-79歲)數量分別為1.164億、7700萬和3100萬,約有420萬人(20-79歲)死於糖尿病或其併發症,相當於每8秒有1個人死於糖尿病,約佔全球全死因死亡的11.3%
  • 糖尿病的「陷阱」與對應的幹預措施|糖尿病|甜味劑|胰島素|陷阱|糖...
    截至2019年,全球已有超過4.63億人患有糖尿病,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高達1.164億,位居全球第一,毫無疑問,糖尿病已經嚴重威脅到每一個人的健康,那麼,從糖分攝入到最終形成糖尿病的過程中,我們有多少次可以幹預的機會呢?
  • 糖尿病患者得癌症的風險也增加,尤其是這類糖友!
    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及鈉-葡萄糖共轉運體-2抑制劑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體重,但是沒有看到腫瘤發病率的減少。因此,雖然都可減肥,但減肥機制不同,其腫瘤患病率和預後可能就不同。 糖尿病可增加部分腫瘤的患病率 與發現肥胖患者腫瘤患病率增加相似,觀察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同樣伴隨某些腫瘤增加。
  • 糖尿病併發症男女各不同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袁戈恆本報記者 李 爽糖友的困擾,主要來自糖尿病引起的各種併發症所帶來的威脅。近日歐洲糖尿病年會上有專家指出,男女糖友患上各種併發症的風險並不相同。法國一項隊列研究對14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長期隨訪,發現糖腎在男性中進展更快,更易進入需要透析或腎移植的終末期階段。據分析是由於男女激素在糖腎病情進展中的作用不同:女性雌二醇可通過減少轉化生長因子-β的表達來抑制糖腎的發展,而男性睪酮的作用則相反。不過,一旦進入腎病終末期,無論是接受腎移植還是透析治療,女性都將承受更高的死亡風險。
  • 【愛達健康】關於Ⅱ型糖尿病用藥的4個問題
    為什麼有的糖友不用吃藥,或是只用一段時間,我卻是要終身用藥? 糖尿病根據病因分為不同的類型,分為Ⅰ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因懷孕激素變化引起的血糖升高,孕期結束後血糖恢復正常)和其他類型的糖尿病,不同類型的糖尿病的治療方式不同。
  • 糖友需嚴防兩種急性併發症,血糖過高或過低都很危險!
    糖友需嚴防兩種急性併發症血糖過高或過低都有危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一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中華預防醫學會糖尿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 王秋月糖尿病主要是由於自身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利用缺陷導致的以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徵的代謝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