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小節,我們談一談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課文《蝙蝠與雷達》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和考點。#小學四年級#

題解
看到這個標題,映入眼帘的是「蝙蝠」和「雷達」這兩個詞,對於這種標題,我們要做的應該是考慮兩者的關係。說到關係,最直白的不過是「聯繫」和「區別」,而對這樣的兩個本沒有任何類別的事物,談「區別」其實意義不大,所以我們主要探索的是兩者之間的「聯繫」。這其實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以後如果遇到這樣的兩個分屬不同類別的名詞構成的標題,一般偏重的是談他們的「聯繫」,遇到兩個同一類別的名詞構成的標題,一般偏重的是談他們的「區別」。
文章整體結構
分析這篇文章的結構,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像之前那樣,給文章劃分意義段。因為這篇文章不是由明確的情節構成的,不是故事性的,而是在講述一個實驗。所以,我們可以按照「試驗目的、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實驗結論」四個階段對文章進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實驗過程」。通過分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文章先後做了三次實驗,從不同的角度探究蝙蝠之所以能在黑夜安全飛行的原因,並得出結論,講述了人類將此應用於飛機飛行。行文結構和語言嚴謹流暢。

文章重點問題分析
1、第一次瀏覽文章,你都會有哪些問題?
答: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係?蝙蝠是如何在黑夜裡安全飛行的?依靠的是什麼能力?蝙蝠是怎麼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2、學完文章,你還有什麼問題?
答:雷達在生活中還有什麼用途?生活中還有哪些發明時受到了動物的啟發?
3、結合課文說一說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繫。
答:蝙蝠的嘴相當於雷達的天線;蝙蝠的超聲波相當於雷達的無線電波;蝙蝠的耳朵相當於雷達的螢光屏。蝙蝠的嘴發出超聲波相當於雷達的天線發出無線電波;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回蝙蝠的耳朵相當於無線電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回雷達的螢光屏。
4、簡要的說一說文中幾個重要段落的講述內容。
答:文章的第三段講述的實驗目的;第四段和第五段講述的是實驗過程;第六段講述的是實驗結果;第七段講述的是蝙蝠在夜間飛行的全過程;第八段講述的是雷達使用的全過程。

從實驗的四階段簡單的分析一下三次實驗
第一次實驗:(實驗目的)蝙蝠是否靠眼睛夜行探路。(實驗過程)在一間屋子裡橫七豎八地拉了許多繩子,繩子上繫著許多鈴鐺。他們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讓它在屋子裡飛。(實驗結果)鈴鐺一個也沒響。(實驗結論)蝙蝠夜間探路和眼睛無關。
第二次實驗:(實驗目的)蝙蝠是否靠耳朵夜行探路。(實驗過程)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讓它在屋子裡飛。(實驗結果)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實驗結論)蝙蝠夜間探路和耳朵無關。
第三次實驗:(實驗目的)蝙蝠是否靠嘴夜行探路。(實驗過程)把蝙蝠的嘴封住,讓它在屋子裡飛。(實驗結果)蝙蝠就像沒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掛在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實驗結論)蝙蝠夜間探路和嘴有關。

這就是小編認為這篇文章中所有的重要知識點,同學們要注意整個文章背後所展示出的做實驗的整個過程,而且對文章中所涉及到的蝙蝠和雷達的整個夜間飛行過程要非常熟練,最好能夠用自己的話敘述出來。好了,這就是這一篇小文的全部內容,希望能給各位同學一些幫助,下期再見!
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文《走月亮》中的語文考點
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文《普羅米修斯》的語文考點
小學重點課文《一個豆莢裡的五粒豆》涉及到的語文知識點和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