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創造者」賈科梅蒂今天119歲了

2021-01-13 騰訊網

已經是第十八天了。

在潮溼陰冷的巴黎工作室裡,頂著一頭凌亂、蒙著灰塵頭髮的賈科梅蒂正面對著、打量著西裝革履的年輕美國藝評家詹姆斯·勞德(James Lord)。幾易其稿,畫家似乎總畫不出他想要的模特肖像……

電影《最後的肖像》截屏,左:傑弗裡·拉什(Geoffrey Rush)飾演的阿爾貝託·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右:艾米·漢莫(Armie Hammer)飾演的詹姆斯·勞德(James Lord)

賈科梅蒂用法語不停咒罵起來,旋即扔掉用於細細勾勒的尖頭小油畫筆,拿起大而寬的筆刷,蘸上灰白顏料,伴隨畫家的幾句咒罵和大筆塗抹,幾近尾聲的肖像畫又一次被覆蓋重來。

畫家和模特,重回最初的起點。

電影《最後的肖像》截屏,艾米·漢莫(Armie Hammer)飾演詹姆斯·勞德(James Lord)

電影《最後的肖像》截屏,《詹姆斯·勞德像》(James Lord Portrait)局部

- 噢!怎麼什麼都不會。你可以留下來是吧!

- 我明天就該走了……

- 最多花一兩天,要是還不見起色,我就金盆洗手永不畫了。

- (笑)你一直這樣嗎?

- 怎樣?- 懷疑自己的能力。

- 還用說嗎?一年比一年嚴重。

- 但是你每年都變得越來越有成就啊!

- 除了成功,還有什麼更能滋生懷疑嗎?!」

一幅歷時18天的肖像畫

前幾天還頗有耐心的詹姆斯,這次終於皺起了眉頭,他站起來想要阻止賈科梅蒂。但像之前幾次一樣,他被暴脾氣的藝術家呵斥坐下,「不許動!」詹姆斯出於職業習慣,本對藝術家寬宏大量,可至此,他已經再也無法忍受了。他旋即想起昨晚與遠在大西洋另一側妻子的通話,為了這幅肖像的完成,他三番五次改籤了機票,妻子早已滿腹牢騷,詹姆斯開始焦躁不安起來。

阿爾貝託·賈科梅蒂在工作室Alberto Giacometti dans son atelier Photo : Roger MontandonFondation Giacometti

詹姆斯的情緒尚未緩解,賈科梅蒂卻從火藥桶變回了沉穩的畫家。他再次拿起小尖頭畫筆,點起一支煙,深吸一口氣,重新勾勒起模特面部的輪廓線。畫作一直在過幾分與差一些之間反覆糾結,一旦感到不滿意,就推翻了重做。每次臨近完工、決定重畫之前,賈科梅蒂便會用大筆蘸白色顏料,準備覆蓋畫好的部分。

阿爾貝託·賈科梅蒂在工作室,1951Alberto Giacometti dans son atelier, 1951Photo : Michel SimaFondation Giacometti, Paris

「好了好了!」,當賈科梅蒂再次換了畫筆、伸向白色顏料之時,詹姆斯終於大膽起身,阻止了藝術家的返工……

終於,原本答應詹姆斯只要幾個小時便能完成的畫作,在第18天得以完成。

電影《最後的肖像》截屏

享譽巴黎的孤獨的藝術大師賈科梅蒂,在創作中似乎不是在描繪模特,他描繪的卻是自己,鬥爭的對象也是自己。

創作、生活近40年的23平米工作室

藝術家賈科梅蒂與模特詹姆斯·勞德的故事,2017被搬上了銀幕。電影《最後的肖像》(Final Portrait)的主要發生地,正是在僅23平米的賈科梅蒂工作室。1927年,賈科梅蒂在伊波利特-曼德隆街46號租下了這間狹小黑暗、破舊不堪的工作室,並在這裡創作、生活了近40年。

阿爾貝託·賈科梅蒂在工作室,1957Alberto Giacometti dans son atelier, 1957Photo : Robert DoisneauFondation Giacometti, Paris

阿爾貝託·賈科梅蒂工作室,1966Studio of Alberto Giacometti, 1966Photo : Sabine Weiss Giacometti Estate (Giacometti Foundation + ADAGP) Paris, 2018

阿爾貝託·賈科梅蒂工作室內部Inside the studio of Alberto Giacometti Photo : Marc DomageGiacometti Estate (Giacometti Foundation + ADAGP) Paris, 2018

在賈科梅蒂擁擠的工作室中隨意堆放或陳列著的作品,它們已完成亦或是在創作中?這似乎無人知曉。賈科梅蒂有著特別的作息:午後起床,然後一直工作到黎明。夜晚深邃的工作室裡,他常常獨自一人在纖細的粘土雕塑模型上反覆拿捏。

電影《最後的肖像》截屏

在創作安妮特半身像的阿爾貝託·賈科梅蒂,1962Alberto Giacometti modelant un buste d』Annette, 1962 Photo : Alberto VitaliFondation Giacometti, Paris

「 我創作不是為了製造美麗的繪畫或雕塑。藝術,只不過是一種看的方式……就好像現實老是在帘子後面,我們要去扯掉帘子……然後還有一層帘子……總是還有一層。 ……這讓我激動,就好像終於體會了人生的內核一樣。然後我繼續,而我越湊近「事物」,它就離得越遠。我和模特之間的距離似乎不斷在拉大;人越是靠近,事物離得越遠,追不到頭。

——阿爾貝託·賈科梅蒂」

原本用於臨時過渡的窄小工作室,對賈科梅蒂而言是廣袤而無限的,而他在此的徵程又是孤獨的。賈科梅蒂通過不斷創作、不斷擦除、不斷重回起點,直面著自己的孤獨,他或許永遠不會獲勝。因為,他試圖描繪的是整個人類存在的孤獨……

不相信銀行的瑞士人

「 - 我還有其他幾百萬藏在這裡,藏太好了,我都不知道在哪裡?

- 你存銀行啊。

- 不能相信銀行。

- 你可是瑞士人。

- 瑞士籍義大利裔。」

作為瑞士人,賈科梅蒂寧願將大把鈔票丟在工作室的某個角落,也不願存入銀行。但他又常常不記得具體位置。似乎矛盾的是,他雖然與妻子安妮特經常因為家庭經濟問題而爭吵,但又會柔情滿懷地為情婦卡洛琳購買新款寶馬汽車。

電影《最後的肖像》截屏

一次,賈科梅蒂被卡洛琳的皮條客上門警告。賈科梅蒂毫不猶豫拿出了兩沓鈔票擺平:一沓賠償過去,另一沓則預支未來。

電影《最後的肖像》截屏,賈科梅蒂與卡洛琳(克蕾曼絲·波西 Clemence Poesy飾)

賈科梅蒂支付的遠超過皮條客所預期。「她給予的遠遠超過這些金錢的價值」,賈科梅蒂落寞地說。

1996年發行的第八版100瑞士法郎紙幣

賈科梅蒂生前視金錢為糞土,離世後他的那張布滿褶皺、似乎承擔了全世界的孤獨和苦難的臉,卻被印在了1996年發行的第八版100瑞士法郎紙幣正面,背面印製的則是他的雕塑作品《行走的人》。

不屬於任何流派的孤獨創造者

藝術家阿爾貝託·賈科梅蒂1901年10月10日出生於瑞士的一個山谷小城,今天是他誕辰119年的日子。賈科梅蒂的父親和教父均為當地著名畫家,賈科梅蒂十二歲開始藝術創作,十九歲前往義大利學習,二十二歲來到巴黎師從雕塑家布德爾。

賈科梅蒂一家:阿爾貝託,布魯諾,迭戈,喬瓦尼(父),奧蒂莉亞和安妮塔(母)Alberto, Bruno, Diego, Giovanni, Ottilia et Annetta Giacometti, 1909Photo : Andrea GarbaldFondation Giacometti, Paris

一戰結束後的二十年代末,巴黎超現實主義盛行,賈科梅蒂加入了這一團體,但隨後又脫離這一團體,開始了漫長孤寂的自我探索。那年,他三十三歲。時間再過去二十年,二戰結束,賈科梅蒂成為存在主義哲學的寵兒。但是一如以往的是,沉浸在自己對藝術的理解與自我之中的賈科梅蒂否認自己屬於任何流派。

作為藝術家,賈科梅蒂創作了至今世界拍賣史上最貴的雕塑作品,但他又是最不願迎合市場、最堅持做自己的藝術家。他結交了許多重量級好友,卻被認為是最孤獨的人。

阿爾貝託·賈科梅蒂,1957Alberto Giacometti, 1957Photo : Henri Cartier-Bresson Fondation Giacometti, Paris

賈科梅蒂的朋友、攝影家布列松的鏡頭捕捉的兩個賈科梅蒂形象堪稱攝影史的經典,一個正在布置展覽,另一個孤獨地走在雨中。兩張照片仿佛賈科梅蒂人生的寫照:或站立或行走,似乎都是在茫然中尋找某個方向。

賈科梅蒂的另一位朋友、作家讓·熱內曾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賈科梅蒂的雕塑一直使我有這樣的感覺,它們躲進了一個神秘的我所不知的傷殘之地,在那裡維護和延續著自己的孤獨。」外在永遠是外在,他永遠是他自己。這或許正是賈科梅蒂「孤獨」的原因所在。

798CUBE藝術中心

正在籌備中的798CUBE藝術中心位於北京798藝術園區的核心位置——創意廣場。798CUBE藝術中心作為一家非營利機構,致力於將國際藝術大師經典展引入大眾生活。在其獨特的全新建築空間中,通過重量級國際大展、多元的跨界活動及代表國際標準的博物館課程,打造一個富有活力、連接國際優質藝術資源與公眾的平臺。798CUBE藝術中心將於2021年正式面向公眾開放。

相關焦點

  • 兩個賈科梅蒂,或雙重人格的藝術創作
    賈科梅蒂在工作室,1954在臨終十分,他仍吶喊「將一個頭像製成如我所見,這看起來是不可能的。但總有一天,我將實現。」形式與對視覺真實的追求,是人們認識賈科梅蒂的標籤。但是,他的作品的許多審美品質卻提示了我們另一重創作人格的存在:前現代的異域風情,孤獨的情懷,都市的氣質以及在其中折射的人的境遇——生存、死亡和欲望。
  • 《海綿寶寶》創造者史蒂芬·海倫伯格去世,終年57歲
    《海綿寶寶》創造者史蒂芬·海倫伯格去世,終年57歲 @中國日報 11月28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漫畫家、創造出家諭戶曉動畫主角《海綿寶寶》的史蒂芬·海倫伯格於11月26日去世,享年57歲。
  • 漫說財經丨跟119歲的諾貝爾獎學生財之道
    漫說財經丨跟119歲的諾貝爾獎學生財之道 2020-10-17 1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技日曆丨20歲問倒愛因斯坦 犀利毒舌的物理學家泡利誕辰119年
    科技日曆丨20歲問倒愛因斯坦 犀利毒舌的物理學家泡利誕辰119年  Emma Chou • 2019-04-25 11:38
  • 《DNF》瑞多秩序的創造者手鐲屬性怎麼樣 瑞多秩序的創造者手鐲...
    導 讀 DNF瑞多秩序的創造者手鐲屬性已經曝光了,是目前唯一一件曝光的神話裝備,很多玩家都想提前了解,接下來九遊九遊小黑給大家帶來
  • 《百年孤獨》中第一代阿爾卡蒂奧的孤獨:無法打開通往文明之路
    此時阿爾卡迪奧的孤獨出現了,那便是知道自己無知的孤獨。阿爾卡迪奧曾經認為自己知道天地間的一切,而現在他被外來文明震撼到了,他猛地感到自己正獨自面對著無限的未知。面對這種孤獨,阿爾卡迪奧並沒有畏懼,也沒有退縮,而是以富有探索的精神投身其中。用磁鐵找金子、用放大鏡做日光武器都是其探索過程。
  • 初函霖發起大型靈性舞臺劇 《我是創造者》首演
    初函霖發起大型靈性舞臺劇 《我是創造者》首演 2017-01-12 14:50:49來源:中國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鮑文玉
  • 《心是孤獨的獵手》:孤獨走向群體本就是妥協,因為孤獨才是常態
    你可能很難想像寫這本書的作者卡森·麥卡勒斯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只有22歲,但是她卻用短促有力的句子,粗糲的文風寫出了人生孤獨的至高境界,這位卡森·麥卡勒斯更讓人震驚的是這個故事從她19歲就開始構思,我在驚訝她內在深邃的同時也倍感震撼,因為這本小說在語言上毫無半點拖泥帶水,故事也講的紮實老道。
  • 與霍元甲、杜心五齊名的大俠,活到119歲,因一事拒收日本人為徒
    霍元甲我們都不陌生,早些年乃至現在的一些影視劇中,霍元甲作為中國近代的武術宗師,一直以來就有很高的聲望,杜心五也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武術家,和霍元甲不同的就是,杜心五一直活到了1953年,病逝時80多歲,也算是長壽,但是和以上二位武功大師齊名的高手,有一個活到了119歲,一度被譽為當代張三丰,而此人就是呂紫劍。
  • 他研究了一輩子的孤獨,享年66歲 | 約翰·卡喬波去世
    2018年3月5日,在與疾病長期鬥爭後,知名社會神經科學家、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精神病學和行為神經科學教授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去世,享年66歲。
  • 中華科學歷史牛人,第一臺蒸汽機的創造者,原子彈之父
    大家好,我是姚豔玲,今天給大家說說中華第一臺蒸汽機的創造者。我國第一臺蒸汽機的創造者我國第一臺蒸汽機的製造成功,不是靠洋人的恩賜,而是靠我國自己的科學家華茜芳、徐壽等,經過刻苦鑽研,潛心試驗創製成功的。華費芳(1833-1902)江蘇省金醫縣人,從小喜愛數學。
  • 宇宙的創造者是否在宇宙中隱藏了什麼信息?
    麥可·希普克隸屬於德國的桑納伯格天文臺,他在背景輻射中尋找創造者的信號。很遺憾,他還沒有找到。穿越宇宙的燈塔如果宇宙創造者存在,宇宙創造者希望人們了解他們,阿維·勒布說:「宇宙創造者洞悉未來智慧生物的思想,因此能夠預測未來,如果你是一個試圖以我們目前發展水平為目標的文明的創造者,宇宙微波背景將是一個隱藏信息的好地方。
  • 最初的創造者《傾聽你的心》
    初源能質粒子源頭 昨天最初的創造者:《傾聽你的心》光時代發表2020年4月29日(銀河集體時代的光速通信問候)我就是我,我是最初的創造者,我在這裡為我的孩子們傳遞我的信息。我今天的信息是,我對你們不太滿意,我的孩子們,因為我一生都在教導你要安靜,聽從你的內心。你們是永遠不死的生物,就像宇宙一樣,它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它總是在那裡,新的生命總是在創造。我喜歡創造新的星球,新的星系,新的宇宙。我很忙,我總是很忙,我一直在與銀河聯邦合作,制定一個將帶來自由的計劃。
  • 象龜「孤獨的喬治」不孤獨:DNA研究或助其恢復種群
    導語:象龜「孤獨的喬治」在今年6月離世,人們認為這代表著一類象龜亞種的最終滅絕。一項由美國耶魯大學進行的DNA研究顯示,「孤獨的喬治」的後代可能仍然生活在南美洲厄瓜多的加拉帕格斯群島上。
  • 《心是孤獨的獵手》:太深太久的寂寞盡頭就是那宿命的孤獨吧
    1917年2月19日出生於喬治亞州府哥倫布,十七歲時本來打算去紐約朱利亞德學院學習鋼琴,後來改變主意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夜校學習文學創作,十九歲開始構思,二十二歲完成《心是孤獨的獵手》的創作。麥卡勒斯一生倍受病痛折磨,十五歲時患風溼熱,但被誤診和誤治。之後,她經歷了三次中風,一系列疾病嚴重摧殘了她的身體,導致她在29歲時癱瘓。
  • 《孤獨的價值》:孤獨,並不是你不合群,而是不隨波逐流
    最近看到一本書叫《孤獨的價值》,是由日本的作者森博嗣所著,而在這本書中,作者說到:其實孤獨並沒有那麼悲慘,甚至孤獨是有著無法捨棄的價值。就像作者,他是一個比較喜歡隱居的人,長年隱居在一個很偏僻的地方。他在三十多歲的時候一直在拼命工作,後來到了四十多歲,也在不情不願地工作,可是後來就從這樣生活中解放了出來,在這之後大約有五年的時間,他把家搬到了一個很偏遠的地方,不公開住址,連編輯也不見,過起了隱居的生活。而這樣的生活並沒有讓作者覺得不好,反而還讓自己平靜下來了,有了更多的時間提升自己。
  • 孤獨的喬治
    它走紅,因為它標榜自己是上個月死掉的巨星象龜——「孤獨喬治」的後繼者。但是,這確實只是噱頭:「孤獨喬治」於2012年6月24日去世,享年約100歲,無子嗣,無妻,無同類。「孤獨喬治」死了,意味著加拉帕戈斯群島平塔島亞種陸龜或已絕跡。
  • 52赫茲的鯨,不是你孤獨的理由
    原因是這隻孤獨鯨的頻率有52赫茲,而正常鯨的頻率只有15~25赫茲,它的頻率一直是與眾不同的。」自那以後,我便默默的記住了這一隻鯨魚。但我卻不知道,這一隻發出與眾不同頻率的鯨魚,是否真的感到孤獨。2015年末,電影《陪安東尼度過漫長歲月》上映,宣傳曲是陳奕迅的《陪你度過漫長歲月》。
  • 我坦白:這個孤獨的天才我愛了
    當網友們興奮刷屏,用「震撼人心、創造奇蹟、曠世奇才」來讚嘆他的光環,這位被人們稱為神跡創造者的創業者、夢想家再次站在全球的聚光燈下。他讓火箭像鋼筆插進筆帽一樣完美回收,他給漂泊在大西洋上的回收平臺起名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他把一輛櫻桃紅色、車上刻著 Made on Earth by Human小字的特斯拉跑車運到距地球4億公裡的太空外「飛行」;他讓一個身著太空衣的假人坐在車裡,用收音機循環播放的歌曲《太空奇蹟》安撫它的漫長孤獨……他屢做驚人之舉,直播時抽大麻,在推特上公開發表怪誕言論
  • 「孤獨喬治」之死 | 歷史
    撰文 | 李瀟  「孤獨喬治」是一隻平塔島象龜(Chelonoidis nigra abingdonii),是已知的加拉帕戈斯象龜(Chelonoidis nigra)平塔島亞種的最後一個個體。2012年的今天,享年約100歲的「孤獨喬治」孤獨地走了,它沒有妻子,沒有子嗣,也沒有同類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