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新聞:來自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與中國科學家合作,研究並鑑定了來自中國Rousettus蝙蝠的一種新型絲狀病毒。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雜誌上。
世界各地的蝙蝠傳播病毒對人類和動物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眾所周知,病毒(特別是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都是致病性的,並且能夠通過影響許多器官和破壞血管而在人類中引起嚴重且通常致命的高熱疾病。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興傳染病研究項目主任、該研究的高級作者王林發教授表示,研究蝙蝠傳播的絲狀病毒的遺傳多樣性和地理分布對於風險評估和爆發預防非常重要,因為這種傳染病可以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影響公眾,並造成破壞性後果。
研究人員在分析Rousettus蝙蝠中絲狀病毒的多樣性時發現了這種新病毒。他們將其命名為Měnglà病毒,因為它是在中國雲南省的勐臘縣發現的。他們從蝙蝠樣本中檢測出病毒,並進行了測序和功能表徵研究。
結果表明,Měnglà病毒代表了一種在絲狀病毒組中稱為Dianlovirus的新屬。Měnglà病毒在遺傳上是有獨特性的,與其他已知的絲狀病毒共享其基因序列的32%-54%。與其他絲狀病毒相比,它存在於不同的地理位置。這個新屬,可能包括一個以上的物種,在進化樹上位於伊波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之間。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