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剋星,生命福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技術

2020-12-05 醫脈通

免疫治療在腫瘤治療中日益受到重視,包括免疫治療藥物和細胞免疫療法,雖然以化療為主的免疫治療藥物完全緩解率較高,但是仍有20%~30%患者死於腫瘤耐藥所致的復發和難治。近年來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成為最活躍、最有發展前途的一種治療手段。包括細胞因子誘導殺傷細胞療法、樹突狀細胞療法等,但大多數腫瘤細胞不斷表達自體抗原,使靶向這些抗原的T細胞通過免疫耐受機制被中和或移除,難成為主流細胞治療技術。臨床上把目光投向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免疫療法,這種利用基因工程改造CAR-T,是非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依賴的腫瘤特異性殺傷細胞,它具有高效率和持久性。


2014年7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通過瑞士諾華公司開發的個性化CAR-T療法CTL019突破性藥物認證,推動這種療法的研究。2015年10月中國CAR-T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在18家醫院成立了臨床研究中心,目的是為了評價CAR-T技術治療復發難治性血液腫瘤的安全性和臨床有效性,為更廣泛的應用於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一、CAR-T基本介紹及實現原理


CAR-T療法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利用基因技術研究改造T細胞,基本過程是將識別腫瘤相關抗原(TAA)的單鏈抗體(scFv)和T細胞的活化序列在體外進行基因重組,形成重組質粒,在體外通過轉染技術,大規模擴增T細胞。


臨床上根據對CAR-T的不同修飾方法將其分為3代。第一代CAR將免疫球蛋白樣scFv和FcεRI受體(γ鏈)或CD3複合物(ζ鏈)胞內結構域融合形成嵌合受體,由單鏈抗體通過跨膜區域與胞內信號轉導區(ITAM)相連。CAR表達的穩定性依賴於所用的胞內信號依照T細胞活化的雙信號學說。第二和第三代CAR在嵌合受體上引入共刺激分子(CM),以提高T細胞的細胞毒性及增殖活性、維持T細胞應答、延長T細胞存活時間等。其中第二代CAR的胞內信號轉導區引入了CM,主要為CD28分子;第三代CAR引入了雙CM,主要為CD28分子加上CD134或CD137(圖1)。


圖1  第一代至第三代嵌合抗原受體(CAR)示意圖


CAR-T發展方向的研究將集中於設計更安全的第四代CAR、甄選具備最佳治療潛質的T細胞亞群。Kebriaei等於2012年闡述了如何從同種異體分離T細胞並轉染和篩選出CAR+ T細胞。2013年Singh等闡述了如何利用Sleeping Beauty system和人工抗原提呈細胞的方法製造出CAR表達率>95%轉染的T細胞,這種標準化的方法可為今後臨床注射應用提供穩定可靠的修飾T細胞。未來CAR-T治療將集中於優化臨床治療方案、完善臨床前試驗模型等方面。


二、CAR-T技術臨床應用


CAR-T在白血病、淋巴瘤、黑色素瘤、腦膠質瘤等惡性腫瘤治療中均顯示出良好的抗腫瘤效應,尤其是在白血病和淋巴瘤中。由於大多數B細胞惡性腫瘤表達CD19抗原,而多數B細胞惡性腫瘤應用現有方法難以治癒,CAR為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新思路。


1.  白血病


CAR-T療法對於復發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是一種非常有前途的細胞免疫治療方式。通過對T細胞進行離體基因修飾和擴增,培養出足夠劑量的免疫細胞。儘管這些年在治療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時化療和骨髓移植均取得進展,但還是有很多患者死於復發和病情惡化,研究發現AML患者對T細胞介導的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敏感。隨著CAR-T療法的出現,用過轉染方式建立T細胞,表達CAR,可以針對已知的腫瘤相關抗原,對AML顯示出積極的療效。Ritchie等研究評價第二代CAR-T對AML的效果,通過對患者外周血和骨髓的PCR分析證實CAR-T持續存在10個月。4例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療效,研究證實了T細胞治療高危AML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並證實了其持久性。


還有一項針對青少年ALL患者進行的Ⅰ期臨床試驗,研究20例復發性或難治性B前體細胞ALL(B-ALL)患者(年齡1~ 30歲),評估CAR-T療法的給藥、應答以及毒性。10例微小殘留病變(MRD)陰性患者接受了同種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SCT),並在10個月中位隨訪期內保持緩解。6例患者發生3~ 4級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給予抗白細胞介素-6治療。2011年Porter等使用慢病毒作為載體轉染T細胞,設計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針對B細胞抗原CD19,其中CD137和CD3分子作為信號轉導域,治療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注射後淋巴結消融,病情持續緩解10個月。2013年Kochenderfer等使用了來自於異體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改造的anti-CD19 CAR-T,用於移植後B細胞惡性腫瘤的治療,結果表明供體改造的同種異體T細胞使B細胞惡性腫瘤緩解,其中1例CLL患者獲得持續完全緩解。


目前國內也已開展相關治療及臨床評價的研究,其中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血液病醫院研發的CAR-T19和CAR-T33兩項技術成熟,分別在體內、外進行白血病細胞殺傷實驗,證明CAR-T19及CAR-T33細胞對表達CD19、CD33抗原的白血病細胞具有很強的殺傷效應,已申報相關專利。


2.  淋巴瘤


2010年首次報導anti-CD19 CAR-T治療應用於臨床,並取得良好效果,選取1例晚期淋巴瘤患者並經過治療達到緩解期,通過注射anti-CD19 CAR-T,使患者長期處於淋巴瘤緩解期,其中正常的CD19+ B細胞也長期被根除,表明anti-CD19 CAR-T發揮作用。Mihara等研究了anti-CD19 CAR-T和anti-CD38 CAR-T聯合利妥昔單抗對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療效,發現經體外改造的T細胞對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很強的細胞毒作用,並且可持續超過2個月。


3.  黑色素瘤


CAR-T療法在黑色素瘤中也顯示出巨大的應用價值,2006年就已經開始有黑色素瘤患者接受臨床試驗。此試驗包括17例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其中2例患者病情完全控制,並在18個月內沒有復發。2011年Rosenberg等報導了CAR-T療法治療轉移黑色素瘤患者使其症狀得到改善,93例患者中有20例完全緩解,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別為36%和29%,證明這種方法治療黑色素瘤有效。


三、CAR-T技術的發展及挑戰


CAR-T也存在局限性,這種技術風險高,是定製療法,臨床花費較大。CAR-T不僅會殺滅癌細胞,還會摧毀其他相關表達細胞,例如B細胞,患者可能一直需要持續注射丙種球蛋白。細胞因子風暴也是問題之一,2010年報導1例結腸癌合併肝和肺轉移患者在輸注後4 h血液就檢測出有高水平的幹擾素γ、腫瘤壞死因子α和IL-6等細胞因子,CAR-T注射後,識別並攻擊相關表達的正常肺細胞,釋放出大量細胞因子,患者經過5 d搶救後死亡。其次CAR-T技術在實體瘤治療方面不佳,但有報導通過改造和基因修飾PD1CD28信號通路可以增強CAR-T活性,通過多種機制有效對抗實體腫瘤,目前這種潛在的治療方法正在進行臨床研究。


在CAR-T治療領域,重點發展CAR-T專用的單鏈抗體製備技術、第四代CAR-T技術、慢病毒和非病毒表達技術、以中心記憶T細胞為主要表型CAR-T的高效/經濟製備技術。目前已製備好可應用於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胃癌、腸癌、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等多種適應證的CAR-T技術體系。免疫治療是目前治療惡性腫瘤及其他疾病的重要輔助方法,目前CAR-T技術的臨床應用為腫瘤的免疫治療及其他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有力方法,特別是隨著更多腫瘤靶點的開發及技術改進,使CAR-T技術成為主流細胞治療手段。這一技術將會在一些疾病的發生、發展機制以及預防治療中發揮重要作用。


來源:白血病·淋巴瘤 2016,25(10):629-632

作者:師越 廖曉龍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安科生物(300009.SZ)參股公司靶向CD19自體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輸注...
    格隆匯12月6日丨安科生物(300009,股吧)(300009.SZ)公布,2019年12月6日,公司參股公司博生吉安科細胞技術有限公司(「博生吉安科」)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臨床試驗通知書》。藥品名稱為靶向CD19自體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輸注劑;適應症為18-70歲復發或難治性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 中美科學家合作揭示嵌合抗原受體工程細胞的治療前景
    中美科學家合作揭示嵌合抗原受體工程細胞的治療前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7 13:43:29 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Christopher E.
  • 關於發布《嵌合抗原受體修飾T細胞(CAR-T細胞)製劑製備質量管理...
    ,促進行業自律,我會組織協會相關分支機構、業內骨幹企業及專家參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等相關規定和指導原則,經過多次研討,起草了《嵌合抗原受體修飾T細胞(CAR-T細胞)製劑製備質量管理規範》。
  • 廣州生物院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治療研究獲進展
    該研究構建了包含TLR2共刺激信號的第三代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分子,並證明了TLR2共刺激信號提高了CAR T細胞殺傷腫瘤的功能。這一研究為天然免疫和適應性免疫在CAR T細胞治療中的聯合效應提供了理論基礎,並開拓了CAR分子設計的新思路。該成果是博士研究生賴允鑫、魏新茹等在導師李鵬指導下完成的。
  •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治療兒科管理指南
    ,中文全名譯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 T)治療兒科管理指南》。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 T)   治療兒科管理指南   CAR T細胞療法相關的HLH   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HLH)是一種罕見的症候群
  • 用於抗癌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目前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2015年1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由達特茅斯Norris癌症研究中心Sentman實驗室開發的抗癌嵌合抗原受體CN-CS1是首次進入臨床試驗的第一種療法,其是一種可以募集NKG2D細胞受體的自體CAR T細胞療法,NKG2D作為一種自然殺傷的細胞受體,其可以靶向作用大部分腫瘤中存在的配體,包括血液癌症和實體瘤;研究者當前的臨床試驗時在血液癌症中進行的,比如白血病和骨髓瘤等,當前臨床試驗療法的廣泛應用價值使其在癌症研究領域具有較為深遠的前景。
  • 「抗CD19分子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自體T淋巴細胞注射液」擬納入優先...
    其中成都銀河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北京馬力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四川大學聯合提交的「抗CD19分子嵌合抗原受體修飾的自體T淋巴細胞注射液」擬被納入優先審評範圍。據了解,該產品是申報CAR-T療法治療淋巴瘤新藥臨床試驗的細胞治療類生物製品。        據悉,CAR-T是一種高效、先進的細胞免疫療法,已在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腫瘤疾病的治療中展現出效果。
  • RNA疫苗可提高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對實體瘤的療效
    撰文 | 小飛飛責編 | 兮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細胞療法對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有不錯的療效圖1 CLDN6-CAR結構示意圖CAR T細胞回輸之後,能否在體內持續長期存在對於其臨床效應的發揮有重要作用。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中,CAR T細胞能直接識別正常或者惡性B細胞上的抗原,它們可作為抗原提呈細胞為CAR T細胞提供強的增殖信號並促進CAR T細胞的存活。
  • 嵌合抗原受體(CAR)治療的安全性:CAR有多安全?
    原創編譯:愛康得生物醫學技術(蘇州)有限公司轉化醫學部高級經理Paul Hsu摘要:輸注基因定向改造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來識別並殺滅腫瘤,已經在許多I期臨床試驗中取得成功。由於會產生非腫瘤靶向和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所以需要有預防或減輕嚴重不良反應的對策。
  • 細胞免疫——CAR-T 技術
    細胞免疫治療,是世界目前惟一有希望完全消滅腫瘤細胞的治療手段。它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治療腫瘤,即腫瘤免疫治療。其中嵌合抗原受體 T細胞(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CAR-T)免疫療法在血液系統腫瘤治療中顯現出強大的治療效果,並且為晚期和罕見惡性腫瘤的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將有可能最終實現腫瘤治癒這個終極目標。
  • 免疫療法之CAR-T細胞療法
    CAR-T全稱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指的是嵌合抗原受體 2.分離T細胞:通過外周血血細胞分離機從腫瘤病人血液中分離出單個核細胞,進一步磁珠純化T細胞。 3.改造T細胞:用基因工程技術,把一個含有能識別腫瘤細胞且激活T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的病毒載體轉入T細胞,即把T細胞改造成CAR-T細胞。
  • 香雪生命科學與Athenex公布TCR-T細胞療法(TAEST)初步臨床結果
    10月15日,香雪生命科學公司和Athenex宣布接受TCR-T細胞療法(TAEST)患者的初步臨床結果顯示出令人振奮的陽性信號。此次,雙方合作試驗研究的重點是測試由TAEST技術所產生的具有強親和力的、針對抗原NY-ESO-1並且受限於HLA-A2.1的T細胞。
  • THEMIS-SHP1的招募調整LCK介導的嵌合抗原受體重定向T細胞活化
    THEMIS-SHP1的招募調整LCK介導的嵌合抗原受體重定向T細胞活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9 23:33:24 近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Gianpietro Dotti及其研究小組發現,THEMIS-SHP1
  • 科學家揭示記憶性B細胞抗原受體基底水平信號的分子機制
    科學家揭示記憶性B細胞抗原受體基底水平信號的分子機制 2017-08-1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該研究採用新穎的液體核磁共振技術,發現記憶性B細胞抗原受體(IgG-BCR)具有結構動態性,檢測到IgG胞內區瞬間膜解離構象的存在,揭示了記憶性B細胞產生基底水平信號的結構基礎。
  • B細胞ALL:CD22 CAR T細胞療法可作為替代治療選擇
    研究人員報告了接受CD22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治療的最大患者隊列的結局。次要終點包括有效性、CD22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持久性和細胞因子分析。 結果 試驗納入了58例患者;先前接受CD19靶向治療的有51例(87.9%)。 發生細胞因子釋放症候群的有50例(86.2%),1-2級的為45例(90%)。
  • 間皮素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突破性成果:首例實體癌症成功應用
    美國,亞特蘭大:一項第1期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針對間皮素(Mesothelin)的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在針對患有惡性胸膜間皮癌和其他實體癌的患者的治療中具有療效。這是CAR T細胞在治療實體腫瘤研究的第一個成功研究案例。當CAR T細胞治療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結合使用時,治療反應率達72%。
  • CAR-T細胞免疫治療技術
    CAR-T細胞免疫治療技術自2017年10月,CAR-T治療全稱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指的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
  • 國內再添CAR-T治療HIV臨床試驗,值得期待
    2020年7月30日,中山大學張輝教授帶領團隊開發的CAR-T治療愛滋創新療法臨床申請獲受理,CAR-T技術治療癌症和白血病已經在美商業化 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網站最新信息顯示,提交了抗HIV-1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注射液臨床申請,並於7月30日獲受理。 CAR-T ,全稱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
  • 新型CD19 CAR-T 治療B細胞淋巴瘤
    Young(杜克大學)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CAR-T)是一類經基因工程技術改造後的T細胞,能直接識別腫瘤細胞表面的抗原從而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CAR是由細胞外結合結構域、跨膜區和細胞內信號/激活結構域組成的合成分⼦,細胞外成分由衍生自抗體單鏈可變區片段(scFv)的輕鏈和重鏈區組成,以獨立於MHC的方式識別並結合特異性腫瘤相關抗原(TAA)。
  • 給CAR-T細胞「一束藍光」——王英曉團隊實現光控CAR-T技術
    責編 | 酶美基於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的免疫療法通過改造來自於病人的T細胞,使其表達可識別特定腫瘤抗原的CAR,已經成為一種廣受關注的新興腫瘤治療方案。然而,該療法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例如CAR-T細胞能同樣攻擊具有目標表面抗原的正常細胞,特別是當CAR-T細胞能攻擊重要器官的細胞時尤為嚴重,甚至會導致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