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膠質瘤分子表型特徵之:TERT(端粒酶反轉錄酶)啟動子突變

2021-02-15 洋洋鎝銥自盈耳

•建議:建議對膠質瘤進行TERT突變檢測,但不是必須的。

•說明:端粒酶在細胞分裂中負責維持端粒長度。TERT是端粒酶反轉錄酶,TERT基因位於5號染色體短臂的最末端,TERT啟動子突變可導致端粒酶的激活,而端粒酶重新激活是細胞癌變的一個關鍵步驟。

檢測:通過對啟動子區域進行測序,可以檢測到TERT突變。不能通過免疫組化的方法檢測。

•診斷價值:TERT啟動子突變主要見於原髮型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和少突膠質細胞瘤中。TERT突變、IDH突變和1p/19q共缺失相結合,是少突膠質瘤的特徵。

•預後價值:對於瀰漫性浸潤性膠質瘤而言,在IDH沒有突變的情況下,TERT突變比沒有突變的的患者總生存期較短。

IDHm/TERTpm預後最好

IDHm/TERTpwt IDHwt/TERTpwt預後較差

IDHwt/TERTpm預後最差

(m表示突變,wt表示野生型,p表示啟動子)

      

        這是堅持日更的第19天,感謝大家的支持。關於腦膠質瘤的科普知識後續會持續更新,了解更多內容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公眾號「洋洋鎝銥自盈耳」,您的支持,是我努力的動力。歡迎關注、轉發、點讚、點擊再看

讚賞體現價值

相關焦點

  • 腦膠質瘤分子表型特徵之:RELA融合
    室管膜細胞腫瘤也是腦膠質瘤的一種。2016 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中增加了一個根據基因特徵定義的室管膜瘤類型即"室管膜瘤,RELA融合基因陽性"。這種亞型好發於兒童和青年人,均位於幕上,屬WH0 2級或3級。主要分子特徵是染色體11q13.1碎裂重排形成C11or95-RELA融合基因。
  • 與腦膠質瘤發病相關的風險因素研究進展
    1.可能與腦膠質瘤發病相關的基因突變 分子生物學研究表明,不同類別腦膠質瘤組織的分子遺傳學改變也不盡相同。目前認為,異檸檬酸脫氫酶(IDH)突變、p53基因突變、O6-甲基鳥嘌呤-DNA甲基轉移酶(MGMT)啟動子甲基化、染色體1p/19p共缺失、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擴增可能與腦膠質瘤的發病相關。這類分子標記物測定費用昂貴,且目前主要用於腦膠質瘤患者的療效及預後判斷,若能隨技術發展進行常規測序,則對腦膠質瘤的預防有重要意義。
  • 腦外科專家顧建文:缺氧下基因突變可致腦膠質瘤
    腦膠質瘤是神經系統原發腫瘤中的最常見類型,隨著現代醫學發展及綜合治療技術的進步,腦膠質瘤的診斷與治療有了很大提高,但其療效預後並沒有明顯改善,因此,積極探索膠質瘤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並在腫瘤防治上尋找新的突破仍是當前醫學研究的熱點。
  • STAT3信號通路在惡性腦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STAT3磷酸化後即以同源或異源二聚體的形式向細胞核轉移、結合在靶基因的DNA啟動子上,激活靶基因的轉錄。)和蛋白磷酸酶2Aa(protein phosphatase 2Aa,PP2Aa)等上調,進而導致膠質瘤細胞凋亡。
  • 人源腫瘤組織異種移植在腦膠質瘤中的應用進展
    膠質瘤PDX複製方法:①採用外科手術、組織及活檢等方法,採集一部分腦膠質瘤的組織標本,將其餘腦膠質瘤組織置於甲醛溶液中冷凍保存,待用分析;②將採集的腦膠質瘤組織標本行去除壞死組織等預處理後,用無菌手術刀將膠質瘤組織切成小塊(1~3mm3)或將組織製備單細胞懸液;③將處理好的膠質瘤組織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中,通常將腫瘤組織移植於小鼠背部皮下
  • 膠質母細胞瘤DNA甲基化研究進展
    隨後Turcan等確認了G-CIMP的分子基礎,他們認為IDH1基因突變可以通過改變特異性的組蛋白標記(如大量的DNA超甲基化)來形成G-CIMP。這些IDH1突變使得某些關鍵的基因表達程序發生表觀遺傳學變化,進而使G-CIMP陽性GBM表現出前神經元型GBM而不是其他類型的特點。
  • AI識別腦膠質瘤基因突變 準確率超過97%
    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膠質瘤個性化診斷和精準治療迎來了新希望。  近日,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人工智慧可以僅通過檢查大腦的3D圖像來識別腦膠質瘤中的特定基因突變,其準確率超過97%。腦膠質瘤是最常見的惡性原發性腦瘤,佔所有惡性腦瘤的3/4。
  • Cell | G34R/V型膠質瘤—H3.3G34和PDGFRA突變共同促進膠質瘤發生
    隨後,研究人員利用轉錄組和表觀遺傳組學分析G34R/V腫瘤的發育起源,發現G34R/V膠質瘤的轉錄組具有皮質中間神經元譜系(包括放射狀膠質細胞、神經祖細胞和中間神經元)的特徵,而興奮性神經元和少突膠質細胞表達特徵缺失。皮層中間神經元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起源於神經節突起(GEs),GSX2和DLX1/2等轉錄因子網絡對這些區域進行模塊化,並確定中間神經元的分化命運。
  • Cell|聚焦G34R/V型膠質瘤:H3.3G34和PDGFRA突變共促膠質瘤發生
    G34R/V型腫瘤具有獨特的病理組織學異質性以及不同程度的雙重神經-膠質細胞間隔等特點,容易導致誤診,近30%的中樞神經系統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被證明是G34R/V突變HGGs。分子水平上,G34R/V HGGs具有統一的特徵:總是攜帶ATRX和TP53的突變、缺乏少突膠質細胞標記物OLIG2的免疫反應性、DNA甲基化分析與其他膠質瘤有明顯差異【2】。
  • 科學家公布腦膠質瘤中融合基因全景圖
    該研究提供了首個針對中國人群腦膠質瘤的高通量NGS測序資料庫,發表了腦膠質瘤中融合基因的全景圖,發現了新的膠質瘤的分子特徵,並首次在繼髮膠質母細胞瘤(secondary glioblastoma)中發現了多次重複出現的PTPRZ1-MET融合基因及其四種不同的融合方式,並且利用獨立的192個病例驗證了這一發現。
  • Erdafitinib治療腦膠質瘤的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將在天壇醫院啟動...
    b 靶向是指基於基因組特徵預測可能致病的FGFR突變和融合。 c 本研究排除了尿路上皮癌受試者,因為已開展針對此類癌症受試者的其他研究,即研究 BLC3001 和 BLC2001。
  • 基底細胞癌分子生物學機制研究進展
    3 MYCN/FBXW7 基因 NMYC 是 MYC 家族的成員,編碼轉錄激活因 子,也是 HH 通道的潛在下遊效應分子,主要調節細 胞生長、增殖、分化和凋亡。MST1/2 磷酸化並激活 LATS1/2 激 酶,阻止 YAP1 及其家族成員 TA( 具有 PDZ 結合基 序的轉錄共激活因子) 易位到細胞核中。非受體酪 氨酸磷酸酶14( PTPN14) 通過直接作用或細胞質的 隔離來負調節 YAP 致癌功能[14]。PTPN14 在接觸抑制期間促進 YAP1 的細胞核-細胞質轉位,從而抑 制 YAP1 反式激活活性[16]。
  • 美國科學家進一步證實癌症與端粒酶的關聯性
    端粒酶逆轉錄酶(TERT)是端粒酶的催化亞單位。儘管細胞永生聽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它是癌性腫瘤在癌症患者體內生長和繁殖的方式。在上世紀90年代末,TERT是否是致癌基因是一個尚未解答的問題。科學家們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裡一直在搜尋激活它的突變,卻沒人能夠找到TERT突變。兩年前,兩個研究小組發現TERT根本沒有突變。
  • 改造後的反轉錄酶能轉錄出更大比例的模板分子
    缺失RNase H活性的Mo-MLV反轉錄酶突變體也有商業化銷售(如Life Technologies 公司和Invitrogen 公司的SuperScript 酶,以及Agilent 公司的StrataSript酶)。
  • 長鏈非編碼RNA在腦膠質瘤發病及進展中功能作用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一些LncRNA的異常表達與膠質瘤病人的復發及預後密切相關。但目前人們對其功能及作用機制知之甚少,充分了解LncRNA在膠質瘤發生發展中的功能及分子調節機制有助於尋找新的膠質瘤治療靶點及分子診斷標誌物。本文綜述近來發現的與膠質瘤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的LncRNA分子,並描述其具體的分子機制,旨在為膠質瘤病人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可能的新方法。
  • 研究| IDH1突變抑制劑 治療膠質瘤臨床前景良好
    2008年,Parsons DW等在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GBM)的外顯子組測序研究中首次發現了異檸檬酸脫氫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1)突變。這一發現對膠質瘤治療意義深遠。近年來,神經腫瘤分子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已發現一系列有助於腦膠質瘤臨床診斷和預後判斷的分子標誌物。
  • 全球領先的腦膠質瘤基因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
    日前,泛生子自主研發的「人IDH1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和「人TERT基因啟動子突變檢測試劑盒」(以下簡稱IDH1/TERT基因檢測試劑盒)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CFDA)審查,成為全球領先獲批上市的適用於腦膠質瘤IDH1/TERT基因的檢測試劑盒!
  • 組蛋白H3.3 G34R/V突變在神經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人組蛋白H3.3 變體包含H3F3A 和H3F3B 兩個編碼基因,分別定位於1q42.12和17q25.1,雖然兩個基因轉錄的mRNA序列不同,但翻譯後成熟蛋白質序列完全一致,並且與H3.1和H3.2在序列上也僅有5個和4個胺基酸殘基差異(3種變體均由135個胺基酸殘基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