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試驗表明:薑黃素膠囊可控制糖尿病風險

2020-12-04 中國網財經

  一個小型臨床試驗表明,在目前製劑中加少量香料中含有的化合物可以幫助控制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服用9個月日常劑量的薑黃色素,可以控制前驅糖尿病患者發展成糖尿病。在這項研究中,240名患有前驅糖尿病的泰國成年人被隨機分配在服用薑黃色素組或服用安慰劑組(安慰劑是和試驗組完全相同而沒有活性成分的膠囊)。9個月後,在服用安慰劑的116名患者中有19名發展成2型糖尿病。而服用薑黃素膠囊的119名患者中沒有一人發展成2型糖尿病。

  由泰國Srinakharinwirot大學Somlak Chuengsamarn教授領導的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發現是對研究結果的一種認可。同時研究人員在文章中稱鑑於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建議在前驅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薑黃素提取物作為介入治療藥物。

  然而有糖尿病專家稱,服用薑黃素補充劑還為時過早。營養學院的糖尿病教育家和發言人Brown Riggs認為,試驗中存在的問題包括試驗過程過短、療效不顯著、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造成的影響、補充劑中原料的質量、試驗花費等。同時他建議人們嘗試亞洲式烹調方法。Riggs認為關於薑黃素膠囊的研究應該繼續下去。研究中發現了幾例副作用,但原因未明。

相關焦點

  • 路博潤推出薑黃素微膠囊,抗衰老更有效
    美國特種化學品公司路博潤(Lubrizol)生命科學部門向美容市場推出一款高生物藥效率的微膠囊薑黃素,名為Curcushine。該公司稱,Curcushine微膠囊薑黃素專用於抗衰老、防紫外線及護髮。路博潤稱,該原料的微膠囊遞送系統以天然密封母體包裹薑黃素,使之轉化為一種高生物藥效率的配方。Curcushine薑黃素的生物藥效率提高得益於其分子粒徑小,水溶性高。正因為它的高溶解度,Curcushine薑黃素可加入廣泛的美容營養補充劑和飲料。路博潤的一項體外試驗證明了Curcushine減少自由氧的功效。
  • 天麥生物口服胰島素膠囊公布最新臨床試驗結果
    當前,口服胰島素膠囊(ORMD-0801)是全球唯一已接近臨床III期的胰島素膠囊,有望成為全球最先上市的胰島素膠囊產品。參加此次ORMD-0801 IIb 期臨床試驗的治療對象為正在服用口服降糖藥(單藥、或兩藥聯用、或三藥聯用)效果不佳的頑固的糖尿病患者。根據試驗結果,在每日一次口服胰島素膠囊、治療3個月後,患者血糖明顯降低,並且可以控制體重。
  • 薑黃素治療新冠患者首個臨床試驗結果出爐
    這一天,首個評價薑黃素治療新冠感染的臨床試驗出爐。這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人,不就是靠希望支撐嗎?相信你已經迫不及待了,我又何嘗不是。我們趕快來看看這個發表在《Phytotherapy Research(植物治療研究)》的文章說了啥吧。既然是臨床試驗,我們按照PICO的邏輯來看一下。
  • 口服胰島素開啟中國臨床試驗,加快推動上市步伐,將造福億萬糖尿病...
    胰島素是糖尿病患者後期用藥的最後一道防線,是中後期的必須用藥、不可替代。一旦患者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很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將導致患者失明、糖尿病腎病將導致患者慢性腎功能衰竭,糖尿病診斷10年後常伴隨明顯的臨床糖尿病神經病變、心血管疾病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見併發症、嚴重時糖尿病足將為患者帶來截肢的風險。
  • 1型糖尿病的胰島移植新方法 有望進入臨床試驗!
    1型糖尿病的胰島移植新方法 有望進入臨床試驗!首席研究員麗貝卡·斯託克斯(Rebecca Stokes )表示,將胰島移植到肝臟會為病人帶來一定的風險,而他們的新研究為接受移植胰島的人提供了更安全、更有益的治療法。「胰島是胰腺中產生胰島素的細胞。」Stokes解釋道。胰島移植是一種治療1型糖尿病的方法,胰島細胞被疾病摧毀後無法產生和調節胰島素,而胰島移植可以再生產和調節胰島素。
  • 天麥生物口服胰島素膠囊啟動臨床試驗 國產創新藥青出於藍
    本項目中,口服胰島素膠囊(ORMD-0801)繼IIb期臨床研究在美國成功到達研究終點後,已獲得了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臨床試驗通知書》,將在中國開啟臨床試驗。  天麥生物董事長高小明在活動中表示:「天麥生物和Oramed醫藥公司多年合作並成功推動口服胰島素膠囊這一創新藥得以在中國落地,這是一項偉大而又艱巨的系統工程。
  • 【盤點】薑黃素的多種功效你知道嘛?
    這篇綜述文章分析了過去的許多臨床試驗,相關臨床研究都利用薑黃素來治療癌症患者,並且發現薑黃素是一種治療癌症的安全有效的分子。研究者Gautam Sethi表示,包括癌症在內的大多數疾病都是由多種基因的異常調節所引起的,因此為了治療癌症就需要多重靶向作用製劑,而並不像過去僅僅使用單一的癌症靶向製劑。
  • 口服胰島素開啟中國臨床試驗,加快推動上市步伐,將造福億萬糖尿病患者
    口服胰島素技術門檻高,其中,開發已進入較成熟階段的是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以色列Oramed醫藥公司研發的胰島素口服膠囊。 根據前期研發試驗數據顯示,8名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服用3粒胰島素口服膠囊,患者原本未獲控制的血糖水平明顯穩定。其安全性和耐受性均已在132名1型和2型患者身上被證實,該口服膠囊降低整體血糖水平,而沒有引起任何嚴重的低血糖事件。
  • MitoQ銳智膠囊+MitoQ薑黃素膠囊 健腦的王者之選
    作為專注於研究「線粒體功能保持」的紐西蘭卓越健康品牌,MitoQ推出MitoQ銳智膠囊+MitoQ薑黃素膠囊組合,不僅為線粒體提供能量,更能夠高效提升神經元活躍性,預防大腦疾病,助力人類腦健康。不僅如此,為了最大程度改善大腦功能,MitoQ更推出健腦「神器」組合-- MitoQ銳智膠囊+MitoQ薑黃素膠囊。銳智膠囊是MitoQ全新推出的全能健腦型產品,致力於補給高效大腦需要的營養成分,全方位打造最強大腦;MitoQ薑黃素膠囊則是一款全能的保健產品,其主要成分薑黃素不僅是西方國家鍾愛的「超級食物」,更是多次被科學研究論證,能一定程度上有效預防阿茲海默症,幫助對抗大腦衰老,守護大腦健康。
  • 薑黃素真的有如此神?讓腫瘤萎縮?減少機體疼痛並且殺菌?
    對全身疼痛的影響慢性炎症往往和多種疾病的發生直接相關,比如肥胖、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等,有研究證據指出,薑黃素能夠降低引發機體炎症的特定物質(細胞因子類)的水平。研究人員進行了系統性回顧與統合性分子,其中結合了來自多個隨機試驗的研究數據證實了薑黃素的功效。
  • 口服胰島素即將展開中國區臨床試驗
    在活動上宣布:胰島素領域的劃時代新藥——口服胰島素膠囊(ORMD-0801)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即將展開中國地區臨床試驗。長久以來,胰島素一直是治療糖尿病的最有效方法,但世界各國臨床上胰島素的給藥方式均為注射液形式。由於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中大部分需要長期甚至終生用藥,長期頻繁的皮下注射給患者帶來身心雙重的痛苦。
  • 解析薑黃素
    NutriPhy®薑黃原材料來自印度原產地,100%天然植物來源,產地限定,原料可追溯。2.NutriPhy®薑黃採用了CHR HANSEN公司的專利提取技術(No. US 6942881),確保類薑黃素純度達到最高級別。3.
  • 薑黃素—當之無愧的黃金營養素
    這麼神奇的薑黃素,其實它的歷史很悠久。於是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國的國家衛生局(NIH)會批准薑黃素開始實行臨床實驗,治療乳腺癌,直腸癌和胰腺癌了。美國最大的安德森腫瘤醫院首席專家甚至說,還沒有發現薑黃素對哪一個癌症沒有效果。當然,關於薑黃素與各種癌症的研究,還在深入進行中。 3,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是一個近年來很熱門的詞彙。
  • 改造薑黃素結構有望治療糖尿病併發症
    原標題:改造薑黃素結構有望治療糖尿病併發症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李禾)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研究團隊近日宣布,該團隊創新性地將從姜科植物中提取的薑黃素,進行結構改造後,得到了單羰基薑黃素類似物(MACs)C66,有望治療糖尿病併發症。
  • 糖尿病8個常見併發症的聯合用藥方案
    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容易忽視的併發症 ▼▼ 1、認知功能減退和老年痴呆症 有很多證據表明高血糖影響記憶力和注意力,尤其是長期的影響,糖尿病患者大腦的成像測試表明
  • 薑黃素Curcumin Extreme
    一項持續兩年的研究表明,研究人員可以使用薑黃或薑黃素類化合物降低癌症細胞對治療頭部和頸部癌症的化療藥物順鉑的耐藥性。
  • 保護大腦——「黃金營養素」薑黃素研究新進展
    薑黃素是印度香料薑黃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它賦予美味的印度咖喱燦爛的金黃色澤和濃鬱的辛香氣味,薑黃素還是一種傳統中藥,常被用於對抗炎症。隨著研究水平的進步,研究的深入,薑黃素對健康的好處越來越多地被發現。近日,多項研究表明,薑黃素可以對抗抑鬱症、焦慮、腦老化等疾病。
  • 貴州百靈:糖寧通絡可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8月28日,貴州百靈發布公告稱,已收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關於《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觀察糖寧通絡膠囊治療新診斷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臨床試驗總結報告》,試驗結果證實糖寧通絡膠囊安全、有效,能有效降低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 臨床研究:幹細胞有效修復糖尿病腎損傷
    糖尿病腎損傷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併發症.腎血管損害可加速腎小球球性硬化的進展,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腎損傷的早期臨床表現,後期將出現大量蛋白尿,是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間充質幹細胞是一種成體幹細胞,在腎臟可分化為多種腎臟細胞,替代受損的腎臟細胞;在胰腺內可分化為胰島細胞,提升胰島細胞數量及改善胰島細胞功能。幹細胞在修復糖尿病腎損傷動物模型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JCEM:隨機血糖值與2型糖尿病的風險強烈相關
    在臨床實踐中大多數的葡萄糖檢測時,臨床醫生不知道病人什麼時候吃的最後一餐這就產生了---隨機血糖(RBG)值。當前的醫療政策不支持使用隨機血糖值作為糖尿病的篩選試驗。「但是他們應該使用隨機血糖值。」Michael Bowen說。有關內容發表在《臨床內分泌學與代謝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