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薑黃素治療新冠患者首個臨床試驗結果出爐

2021-01-07 鳳凰網

你沒看錯,這是評價薑黃素治療新冠感染療效和安全性的首個臨床試驗。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clinical trial which evaluated curcumin efficacy and safety in COVID‐19 infection.

2021年1月3日, 也許是很普通的一天。但對於與新冠糾結了一整年的我們,這一天有獨特的意義。這一天,首個評價薑黃素治療新冠感染的臨床試驗出爐。這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人,不就是靠希望支撐嗎?

相信你已經迫不及待了,我又何嘗不是。我們趕快來看看這個發表在《Phytotherapy Research(植物治療研究)》的文章說了啥吧。

既然是臨床試驗,我們按照PICO的邏輯來看一下。儘管「臨床試驗」這幾個字屢見不鮮,但我每次提到都會激動並安利,因為基於醫學統計學的臨床試驗可以得出我們從個體視角可能永遠得不出的結論。

在理性的世界裡,所有的判斷都是統計。

All judgments are, in their rationale, statistics. —C.R.Rao

Population(P)

我們先看這個實驗納入了哪些人群?明確入組人群的定義,才是明確評價試驗的第一步。

納入標準:

呼吸道樣品的實時聚合酶鏈反應(RT-PCR)呈陽性,也就是核酸檢測陽性;

有臨床體徵/症狀,也就是說不是無症狀感染者;

根據國家診斷和治療指南(最新版本),對18至75歲,患有輕度至中度的COVID-19, 準備接受住院(入院標準為嚴重呼吸困難,呼吸頻率高於30 / min,心房血氧飽和度低於93%)並籤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

症狀發作超過7天

懷孕或母乳餵養

每日吸菸超過5支(吸菸導致肺癌,這是眾多臨床試驗的共同結論——這個結論永遠無法從個體視角得出)

對薑黃或薑黃素製劑過敏

嚴重腎衰竭(eGFR<30 ml /分鐘),肝功能衰竭(Child-Pugh得分B或C),心力衰竭(射血分數 <40%)

其他嚴重慢性疾病

不難看到,入組患者是除外其他疾病的有症狀新冠感染初期患者。

Intervention(I)

那對這些人群進行了怎樣的幹預呢?

所有納入的患者均被置於治療組(納米薑黃素)或對照組。治療組使用的薑黃素為伊朗薑黃素類的註冊產品(軟膠囊,每粒含薑黃素40 mg)。治療組患者早餐後和晚餐後分別服用2粒膠囊,對照組服用安慰劑,持續2周。治療組和對照組的患者均根據國家診斷和治療指南接受標準治療。實驗人員向所有受試者提供了相同的營養建議。此外,受試者未經諮詢不得接受任何其他用於COVID-19治療的藥物。如果發生感染惡化,則將患者排除在試驗之外,並根據可用指南進行治療。

這裡必須要聲明,只有保證治療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基線期條件大致相同,才能準確衡量治療方案是否有效。

Comparison(C)

這裡要看與治療組相對應的組別是什麼樣的。

很顯然,這裡沒有用另一種治療方式,只是安慰劑對照。

這種對照方式是臨床試驗最常用的一種,用於判斷某種治療方式是否有效。

Outcome(O)

這是臨床試驗的關鍵環節,兩組患者幹預後我們究竟比對了哪些指標?

研究開始時詢問並記錄了患者的人口統計數據和以往的醫學和藥物史。(是的,我們都要問基線期數據)

肺部醫師和藥劑師對患者進行了評估,對COVID-19感染的各種體徵和症狀(包括發燒,發冷,咳嗽,頭痛,咽喉痛,厭氧症和味覺障礙,肌痛,無力,呼吸困難,胃腸道和皮膚病)進行評估。

此外,在第2、4和6天以及出院時記錄實驗室數據(包括C反應蛋白和淋巴細胞計數)和心房血氧飽和度(SaO2)。而且,也評估了住院時間和患者預後。如果所有症狀都消失並且評估的實驗室檢查結果(CRP和淋巴細胞計數)和SaO2均已標準化,則認為患者已完全康復。如果患者的症狀在2周後仍未緩解或惡化,實驗室檢查結果未改善或惡化,SaO2仍很低並且需要補充氧氣,我們認為患者處於惡化狀態。這些是研究的主要結局指標。

在研究期間,還跟蹤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藥物不良反應(ADR)。如果他們服用了超過80%的所用藥物/安慰劑,則可視為依從性良好(你看,一定要定義什麼是評價依從性的標準)。在研究開始時,隨訪2周或出院時,還評估了患者的肝腎功能。 ADR的發生是本研究的次要結果。

是的,到現在我們還沒看到任何結果出來。但請一定記得,結果之前一定要仔細審視PICO。

看結果嘍!

上表。

治療組和對照組之間症狀緩解時間和實驗室檢查結果的比較

註:顯著性水平的P值後面a 表示獨立樣本t檢驗。

我們一般都以P<0.05作為判斷兩組指標是否具有統計學差異的標準。大家可以找找看,有哪些指標治療組是顯著優於對照組的。

我們不難發現,新冠感染大多數症狀在治療組中緩解更快(發燒[p = .047],咳嗽[p = .002],呼吸急促[p = .031 ],發冷[p = .004]和肌痛[p = .009])。 治療後1周和出院時淋巴細胞計數(新冠感染時淋巴細胞計數會降低哦)也明顯升高(p<0.05)。 此外,薑黃素組在第2、4、7和14 天,血氧飽和度明顯升高(p <0.05),而薑黃素組的補充氧氣使用和住院時間顯著縮短(p <0.001)。

我們看看患者最終的預後情況。還是上表。

治療組和對照組最終結局的比較

薑黃素組中有將近一半的患者實現了完全康復,而且無一患者病情惡化;反觀對照組,完全康復患者只有15%,而且有高達40%病情惡化了。

療效讓人喜大普奔,那麼安全性又如何呢?

在研究期間,治療組中的3例患者和對照組中的6例患者出現了胃腸道症狀,包括腹瀉和腹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些症狀可能是由新冠感染本身引起的,甚至可能是其他藥物的不良反應。

此外,我們評估了2周隨訪結束時或出院時AST,ALT和肌酐的血清水平。治療和對照組之間在這些指標沒有顯著差異(p> .05)。

一句話,治療組的藥物不良反應與安慰劑組無顯著差異,視為安全。

文章明確指出,考慮到研究入組樣本的限制和隨機分組執行度的限制,需要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來進一步評估薑黃素治療新冠的價值。

到這裡,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每天兩次80mg劑量服用薑黃素的納米製劑可以明顯縮短新冠症狀的緩解時間,改善氧合作用並減少住院時間。與對照組相比,納米薑黃素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建議進行嚴格雙盲隨機臨床試驗,涉及更大樣本量,並評估對感染較嚴重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nano-formulation of curcumin (40 mg/soft gel) with dose of 80 mg twice daily could significantly fasten the resolution time of COVID‐19‐induced symptoms, improve oxygenation, and reduce hospital stay time in comparison with control group, and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 is reported with nano-curcumin.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with larger sample size particularly on patients with more severe form of infection are recommended.

你可能會好奇,薑黃素究竟是怎樣一種物質?為什麼它可以對新冠有效?又是為什麼要用納米製劑的薑黃素呢?莫急,我們來日方長,以後慢慢和你聊。

Wiley公開了試驗全文,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閱讀。

願這個新年的好消息給各位帶去健康平安!

參考文獻

Saber‐Moghaddam, N, Salari, S, Hejazi, S, et al. Oral nano‐curcumin formulation efficacy in management of mild to moderate hospitalized coronavirus disease‐19 patients: An open label non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Phytotherapy Research. 2021; 1– 8. https://doi.org/10.1002/ptr.7004

(本文來源 搜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新冠「神藥」重磅臨床試驗報告出爐,CDC警告老鼠因覓食難「發狂」
    瑞德西韋重磅臨床試驗報告出爐:單獨使用不能治癒新冠在對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第一輪主要臨床試驗的初步研究發現,單獨使用它不能治癒出現嚴重症狀的新冠患者。周六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布的數據表明,瑞德西韋縮短了患者經歷嚴重症狀的天數,但對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沒有足夠大的影響。
  • 研發日報丨Lurbinectedin治療小細胞肺癌關鍵Ⅲ期臨床試驗失敗
    (點擊標題,可閱讀原文)【藥品研發】國內首款新冠病毒重組蛋白亞單位疫苗啟動III期臨床12月3日,中科院微生物所與智飛生物聯合研製的新冠病毒重組蛋白亞單位疫苗,在完成I/II期臨床試驗基礎上,近日已啟動III期臨床試驗準備工作。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在上海啟動,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
    這是全球首個已經完成了非人靈長類動物實驗後,在健康人群中開展的新冠肺炎治療性抗體臨床試驗,標誌著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藥物成功進入人體臨床評價階段。華山醫院本次臨床試驗項目的部分研究團隊成員張菁教授介紹,上午首個劑量組4例健康受試者情況良好,後續將嚴格按照試驗方案持續推進。所有獲得的健康受試者安全耐受性數據,將為後續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開展臨床試驗時,選擇合適劑量提供支持。
  • 臨床試驗表明:薑黃素膠囊可控制糖尿病風險
    一個小型臨床試驗表明,在目前製劑中加少量香料中含有的化合物可以幫助控制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服用9個月日常劑量的薑黃色素,可以控制前驅糖尿病患者發展成糖尿病。在這項研究中,240名患有前驅糖尿病的泰國成年人被隨機分配在服用薑黃色素組或服用安慰劑組(安慰劑是和試驗組完全相同而沒有活性成分的膠囊)。
  • 中國首個瑞德西韋雙盲試驗結果出爐:無效!和美國結果截然相反
    前不久,因為WHO無意間洩露,中國中斷全球首個瑞德西韋雙盲對照試驗的消息不脛而走,雖然官方宣稱是樣本量不足,但當時就有許多人就懷疑,應該是試驗效果不顯著所致。因為如果有效,試驗通常還是會繼續推進的。另外,安慰劑組的一名參與者在接受治療前退出。專業人員按照科學的6分制臨床狀態量表,對28天後的臨床結果進行衡量,將患者狀況從出院到死亡分成6個級別。
  • 老藥新用來「戰疫」!中國新冠病毒治療臨床試驗一覽
    近日,《Nature》雜誌對中國正在開展的新冠病毒(SARS-CoV-2)治療的臨床試驗進行了報導關注。報導指出,關於新冠病毒的臨床試驗註冊表數量每天都在增長,目前還沒有預防和治療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物。醫生們也急於幫助患者,但必須要進行臨床試驗,並設置嚴格的研究參數標準(比如對照組、隨機分組和臨床結果的衡量標準等),否則一切努力都將是徒勞。
  • 最大規模新冠臨床試驗結果讓人失望,4款候選療法效果欠佳
    它包含1個對照組和4個試驗組。對照組的患者接受所在國家當下的標準治療方法,其它4個試驗組在標準療法之外會使用額外的藥物。而試驗組最初使用的分別是羥氯喹、HIV藥物洛匹那韋/利託那韋、洛匹那韋/利託那韋+瑞德西韋以及洛匹那韋/利託那韋+幹擾素。
  • 大規模臨床隨機對照試驗,全球首個廉價藥類固醇地塞米松可以降低新冠患者30%以上的死亡率
    該藥物名為地塞米松,是第一個被證明可減少新冠患者死亡的藥物。在該試驗中,服用地塞米松可使新冠患者的死亡減少約三分之一。「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英國愛丁堡大學的重症監護醫生Kenneth Baillie說,這個實驗名為RECOVERY。「這顯然將對全球產生巨大影響。」RECOVERY試驗於3月啟動,是世界上最大的針對冠狀病毒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之一。它正在測試一系列潛在的療法。
  • ...重症患者具有良好潛力|抗體|臨床試驗|新冠肺炎|麥可·羅斯巴什
    在此基礎上,空軍軍醫大學陳志南院士等人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日開展了美普拉珠單抗治療新冠肺炎的小型臨床試驗,該臨床試驗在空軍軍醫大學附屬唐都醫院開展,共收入了2020年2月3日至10日的17位新冠肺炎患者(4位普通患者、6位重症患者和7位危重患者)作為試驗組,並以該醫院同時期的11位新冠肺炎患者(4位普通患者、4位重症患者和3位危重患者)作為對照組,患者年齡在18-78歲之間。
  • 《細胞》雜誌發表重磅結果:這對藥物組合是治療新冠的殺手鐧
    新冠病毒如果是個殺手,必然是殺人如麻的大魔王。冬天來臨,新冠病毒再次發威:它正在吞噬著歐美多國,我們說目前在西方人人自危也不為過。面對全球新冠疫情愈演愈烈的恐怖趨勢,全世界的注意力現在似乎都放在了疫苗上面;即使我們知道疫苗其實還處於臨床試驗過程中,而且最早的大規模注射也要到明年春天。
  • 新冠肺炎臨床試驗中國立項近600個?鍾南山:多做一些研究是對的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訪談的核心是關於我國新冠肺炎臨床試驗立項。截至當日,我國有594個新冠肺炎臨床試驗項目獲準立項,最多的一天有32項。與此同時,有40多個項目被撤銷。從全球來看,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截至4月7日,新冠肺炎臨床試驗共立項927個。其中,中國(截至當日為581項)佔比近2/3。那麼,我國上馬的新冠肺炎臨床試驗是否過多了?
  • ...陳薇團隊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完成,牛津疫苗臨床中期結果發布
    7 月 20 日,《柳葉刀》(The Lancet)在線發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研發的新冠疫苗 II 期臨床試驗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該疫苗是安全的,並且可以誘發免疫反應。牛津疫苗臨床中期結果發布7 月 20 日,《柳葉刀》發表了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臨床實驗中期結果:近千名被試能夠產生免疫反應,但也有 60% 的被試者存在發燒、頭痛、肌肉酸痛、注射部位反應等輕度或中度副作用,可以自行緩解。該疫苗名為 AZD1222,是世衛組織公布的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 23 種潛在新冠疫苗之一。
  • AB-BNCT在復發性GBM患者的挽救治療:多中心二期臨床試驗
    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備受矚目的全球腫瘤界盛會——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在線上開幕。會上,大批創新療法的最新臨床進展出爐。 研究方法 本項多中心非盲二期臨床試驗使用了500 mg/kg的BPA(註:Stella Pharma SPM-011)處方劑量(臨床試驗編號JG002)配合加速器中子源(註:SHI BNCT-30)進行照射,共入組了27例惡性腦膠質瘤患者(其中24例為GBM)。入組日期自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
  • 中國重組新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你看懂了嗎?
    7月20日晚,世界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報導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團隊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腺病毒載體)Ⅱ期臨床試驗結果,成為全球首個正式發表的新冠疫苗Ⅱ期臨床試驗數據。在我國,繼「炸醬麵」成功控制住新發地疫情之後,新疆又出現疫情,在7月2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未來出現疫情是一種常態。
  • 中國首個新冠滅活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那什麼是滅活疫苗?
    4月13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滅活疫苗(Vero細胞)Ⅰ/Ⅱ期臨床試驗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正處於「通過審核」預註冊狀態,這意味著中國首個新冠滅活疫苗開始進入臨床試驗,同時,亦是繼陳薇教授團隊之後,中國第二個註冊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 首個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恆河猴實驗結果發布:有治療和預防潛力
    5月26日傍晚,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君實生物(01877.HK)等在《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其合作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在恆河猴的治療和預防實驗結果,這也是首個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中的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實驗報告。該報告初步表明,改造後的中和抗體CB6-LALA能夠抑制SARS-CoV-2的感染,觀察到治療和預防的效果。
  • 世界首個CRISPR人體I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安全、可行性被證實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周一至周五第一時間掌握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醫學·世界首個CRISPR基因編輯I期臨床試驗在中國完成近日,《自然-醫學》雜誌發表了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完成的全球首個CRISPR基因編輯I期臨床試驗的結果。
  • 最大規模新冠臨床試驗迎失望結局
    早在今年3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宣布開展了一項名為「SOLIDARITY(團結)」的全球性大型臨床試驗,旨在檢測多項候選療法治療新冠肺炎的效果。大約在公告一周後,第一名受試者在挪威加入了這項大型試驗。截至10月2日,全球一共有43個國家批准了受試者招募,並且有30個國家已經正在進行試驗。
  • 新冠病毒中和抗體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BI 767551(DZIF-10c)是一款強效的抗新冠病毒(SARS-CoV-2)抗體,在臨床前研究中已展示出具有前景的中和病毒的特性1 / 2a期臨床試驗將通過靜脈輸注和吸入給藥,評估BI 767551的安全性、藥代動力學特徵與抗病毒活性。
  • 首個「使用進口乾細胞治療缺血性卒中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中國網財經1月13日訊(記者 杜丁)昨日,我國首個使用進口乾細胞治療缺血性卒中的Ⅰ/Ⅱa期臨床試驗(ASSIST)啟動會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線上召開,標誌著臨床試驗正式啟動。本次臨床試驗的主要研究者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教授,王擁軍表示,這是國家把幹細胞作為藥物監管以來,第一個按照新版《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進行的幹細胞治療腦血管疾病的臨床試驗,「這次試驗對於幹細胞進入腦血管疾病領域的臨床應用和幹細胞應用整個管理體系的改變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