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精液僅能作為HIV-1從男性傳播給女性的一種途徑。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威斯達研究所和波多黎各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頻繁和持續的精液暴露能夠改變循環免疫細胞和陰道組織免疫細胞(它們是HIV感染的目標)的特徵,從而降低了對未來感染的易感性。這一發現挑戰了這一長期持有的觀點。此外,針對為何世界上少數女性性工作者儘管持續存在高風險的性活動但仍然持續保持HIV陰性,它也提供了一種可能的解釋。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Repeated semen exposure decreases cervicovaginal SIVmac251 infection in rhesus macaques」。
圖片來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doi:10.1038/s41467-019-11814-5。
在201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威斯達研究所疫苗與免疫治療中心HIV-1免疫發病實驗室主任Luis J. Montaner博士與波多黎各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女性性工作者中持續的精液暴露如何導致子宮頸陰道組織的變化,這預示著對HIV感染的抵抗力增強。這項新的研究直接解決了精液是否可能成為抵抗這種感染的一種因素的問題。
Montaner說,「雖然HIV感染已伴隨了我們30多年,但這是第一項研究描述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精液暴露會如何導致局部組織變化,從而限制人類感染這種病毒。除了確定一種可能調控HIV傳播的新因素外,這一意想不到的發現可能直接影響通常招募女性性工作者的未來HIV疫苗研究的設計。當前,不帶保險套的性行為被認為僅能促進感染的可能性。然而,我們的觀察提出了一個假設,即經常性的精液暴露可能會減少HIV傳播。」
波多黎各大學教授Edmundo N. Kraiselburd博士共同指導了這一研究項目,並監督加勒比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使用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是用於測試預防性抗HIV幹預措施的主要臨床前研究模型。
Kraiselburd說,「當恆河猴模型被用於研究可能決定人類感染上HIV的因素時,它可以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在這項研究中,恆河猴在20周內每周兩次接觸含有或不含有滅活的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顆粒的精液(SIV是感染靈長類動物並導致類似於愛滋病的疾病的HIV樣病毒);在這個調理期後,它們接受了低劑量的陰道內SIV攻擊。
接受精液暴露的恆河猴的SIV感染風險降低了42%。這些研究人員分析了宮頸陰道微環境和血液中免疫激活的特異性標誌物。在循環CD4+細胞中,精液調理(semen conditioning)與CCR5受體的較低表達相關,其中這種受體是HIV入侵它的宿主細胞的門戶,這就支持對SIV陰道攻擊的較低易感性的觀察結果。此外,針對SIV攻擊作出的反應,接受精液調理的恆河猴在子宮頸陰道室中具有更高水平的CCL5細胞因子,即一種天然的HIV抑制因子。
此外,重複的精液暴露導致諸如MX1之類的抗病毒因子在子宮頸陰道組織中的水平升高,這也與IFN-ε的水平正相關。IFN-ε可由精液誘導產生,保護人體細胞免受
細菌和病毒病原體的侵害,具有直接的抗HIV特性,並且被描述為在與不帶保險套的性行為相關的性工作者的組織中誘導產生。
值得注意的是,暴露於低病毒載量後仍未感染的精液暴露恆河猴在隨後用高劑量病毒攻擊時可被感染,這證實它們仍然易受感染,並且重複的精液暴露僅提供部分保護並不能阻止HIV感染。
Montaner說,「重要的是,我們發現精液暴露可以促進宿主產生抵抗性,但不能免受感染。因此,我們的數據並未改變一個事實,即預防方法,如安全套使用和暴露前預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仍是我們預防感染的最佳策略。」(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Shaheed A. Abdulhaqq et al. Repeated semen exposure decreases cervicovaginal SIVmac251 infection in rhesus macaqu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doi:10.1038/s41467-019-11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