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越熙
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回歸閱讀,通過書籍充實自我。1月12日,噹噹發布《2020閱讀趨勢報告》。四線愛考公務員;打工人偏愛工作技巧圖書,小鎮青年青睞心理學圖書;《民法典》銷量是《新華字典》的8倍......《報告》揭示出了很多2020有趣的國人閱讀新現象。
法律、投資理財類圖書顧客增速領跑全品類
根據《報告》,在各品類圖書顧客增速中,法律類圖書位居第一。2020年是「七五」普法收官之年,也是《民法典》誕生的一年;群眾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進一步增強,更願意通過深度閱讀掌握法律知識。報告還提到,《民法典》銷量是《新華字典》的8倍。
投資理財類圖書的顧客增速排名第二。過去一年滬深300高速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通過該品類圖書學習規劃資產、培養理財思維、提升投資回報率。
值得一提的是,科普類圖書的顧客增速排名第四。2020年貿易戰持續聚焦科技領域,人們在全球面臨多重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下,通過科普類圖書開闊眼界和格局。
三線城市父母給娃買書熱情高於一線城市
在讀者數加速增長的同時,次發達城市還呈現出多個特點。大數據顯示,童書、中小學教輔、親子/家教類圖書顧客在三線城市中佔比最高,其次為四線城市。在不同年齡段書籍消費量佔比中,0-2歲的童書消費增速最快,其次為3-6歲童書,11-14歲、7-10歲童書位列第三、第四。
報告還提到,公務員考試書銷量增速是圖書平均增速的12.5倍,並且城市級別越低,考公指數越高。級別較低的城市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市場所提供的職業機會無法與大城市相比,因此選拔公平公正、有利於實現社會價值的公務員備受青睞,與之相應的考公指數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大數據顯示浙江溫州是全國考公指數最低的城市。溫州商業氣息濃厚,民營企業發達,人們選擇更多元。
職場不進則退,「打工人」偏愛工作技巧類圖書
根據大數據,一線城市的「打工人」偏好「人在職場」相關圖書,「小鎮青年」則買了更多心理類圖書。2020年疫情對就業市場帶來較大影響,一線城市「打工人」在職場壓力下重視提升職業技能,確保為職業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報告還提到,除北京外,2020年全國旅行類圖書顧客均呈現高增長。此前,北京人流調圖刷屏,成為疫情背後最用力的奮鬥者。北京生活節奏快、物價水平高、人才競爭激烈,人們面對疫情帶來的生活壓力,在旅行圖書方面的消費動力相對較低。
此外,2020年最大閱讀冷門為孕產類圖書,該品類成為全年顧客漲幅墊底品類。連年走低的生育率也許和現代人生活壓力大、養娃成本高有關。
丁真帶動家鄉圖書銷量同比增長24倍
一個人的閱讀影響力有多大?我們或許可以在丁真身上找到答案。噹噹大數據顯示,丁真家鄉四川甘孜理塘縣11月圖書銷量同比增長24倍。
2020年11月,「康巴漢子」丁真刷屏全網。由於丁真不識漢字,網友紛紛向倉央嘉措微型博物館倉央書房郵寄書籍。在督促丁真認真學習的同時,網友的寄書舉措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豐富的圖書資源,拉動了理塘縣地區的書香值。
疫情讓更多人回歸家庭和生活,相關圖書受關注
根據《2020閱讀趨勢報告》,生活節奏慢下來後,旅遊、休閒愛好、美食、家居圖書顧客增長更快。疫情讓更多人意識到家庭和生活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多時間陪伴家人、關注生活,並開始制定新的生活目標。這一特點直接反映在了大眾對圖書的選擇上。
根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81.1%,較2018年的80.8%提升了0.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