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洪恩:智慧醫療,診療新突破

2021-01-09 清華大學新聞網
廖洪恩:智慧醫療,診療新突破   

來源:《澳門月刊》5月號

引言:資訊通信技術的發展支撐起現代醫院的運營,同時醫院的資訊化也顯著地提升了醫療服務品質與效率,代表智能化發展方向的資訊系統正在成為現代化醫院的神經系統和核心資產。未來「未出門,已診療」的便捷模式能否出現,困擾許多地區的看病難,輪候久的問題是否在智慧醫療的時代大有緩解?一切的疑問盡在「智慧」二字。

一、改變傳統,形成產業規模

智慧醫療(英文簡稱WIT120),是最近興起的專有醫療名詞,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資訊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資訊化。智慧醫療最大的特點恰在於其智慧之處,不設限制,我們可將能為醫療所用、實現醫患互動的先進技術都融入其中。不論是物聯網、智能穿戴設備、雲平臺、大數據,還是傳統的醫療技術,其涉及的跨度廣,內容更為豐富。而智慧醫療的興起,正是實際需求對醫療發展不斷推進的結果。現在相關技術及手段已經較為成熟,所以智慧醫療的理念被廣泛傳播。其實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日本就已經開展如何利用新興的手機和網際網路技術來更好地服務於養老和急救等方面的研究,但受當時技術的制約,並沒有形成產業化的規模。

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加之特別是大中華區域內醫患資源不均衡等現實,智慧醫療帶來的改變將最終突破現有醫療的種種障礙,最大程度地為疾病診療提供便利。我們可以把與智慧醫療相對應的概念稱為傳統醫療,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認為是「原始」的醫療。比如看病必須要去醫院,在醫院檢測需要花很長時間,偏遠地區只能用到基本的醫療,這相對來說都受到「時間」、「空間」和「功能」的限制。智慧醫療的最大益處,便是給普通民眾看病創造儘可能多的便利,真正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組織醫護人員和醫療設備的高效運作以及相應的遠程協作,實施「全時間」、「全空間」、「多功能」的智慧醫療。這種智慧醫療真正實現不僅可以惠及大中華區域,還可以廣泛推廣至全球範圍,最大程度地解決醫患資源不均衡等問題。目前我國很多地方在試行智慧醫療,但也同時存在著低端重複開發,整體規劃和規範不足等有待解決的問題。行業內有不少是拿智慧醫療的概念來炒作,真正注重標準和規範等長期發展的智慧醫療並不多見,這個問題的解決在當下更是迫在眉睫。如果這樣的發展困境得到有效解決,將會推動智慧醫療在更廣大的範圍內發展。

二、技術革新,優化診療模式

智慧醫療在歐美、日本等國家與地區發展迅猛,亞太區域內近幾年也逐步實現了技術的不斷研發與革新,運用形式也逐步多元化。智慧醫療被成功運用於服務醫療領域和社會民眾的諸多形式中,其中一種就是遠程會診。這項技術可以極大地促進偏遠地區以及較為落後的地區醫療水準的提升,這方面的實踐早在過去的二、三十年就已經開始行動了;另外一種是時下比較熱門的雲診斷,比如手機醫療App的推出等,這可以極大地豐富民眾對疾病的認識,同時也節省了醫生的部分工作,更加高效地加速醫患間的良性互動;還有一種是旨在提高醫院效率的一些應用,比如病例電子化、自動投藥提醒、電子標籤、智能監控等。另外社區醫療、健康福祉、可穿戴設備等方面的發展也可以大大促進智慧醫療快速走進普通人生活,改變傳統醫學的診療模式與運作。

智慧醫療的應用形式豐富與發展的背後離不開醫療技術的不斷革新。傳統醫學中存在的一個明顯局限是診斷與治療脫節且相對獨立。伴隨著近年來治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個性化、人性化醫療需求的加速增長,診斷治療一體化技術也獲得了不斷地突破性進展。高精度微創診療一體化的優勢在於,其靶向性與高效性不僅能提高治療成功率,而且能大大減輕患者損傷和經濟負擔。高精度微創診療一體化能推動智慧醫療從智慧診斷到智慧治療的飛躍。而智慧醫療也能為診療一體化提供更廣闊的應用平臺。

目前,精確微創診療一體化技術主要有三個發展方向。首先,傳統診斷與治療方法的最新成果,將為精確特異性診斷及診斷直接引導治療,提供更為準確的位置指示與目標引導。其次,在癌症及其轉移病例的診療中,靶向的螢光或納米藥物能動態標記腫瘤區域,在引導精確治療的同時為後續評估提供重要參考,在腫瘤早期的探測與精確治療領域將發揮更大作用。此外,內窺鏡和導管設備與術中定位導航、觸覺回饋等技術結合的新趨勢,將為醫生提供多維度、多特徵的引導資訊,在顯著提高醫生判斷與操作成功率的同時也使微創治療更為安全有效。

從臨床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微創診療一體化技術在疾病治療上能提供更高效安全的途徑,因此高精度微創診療已成為國內外各學術研究院所與臨床醫院的研究熱點。而精確微創診療一體化技術在中國的不斷推廣,不僅能打破外資醫療設備企業在國內的壟斷局面,更為有效地深化了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降低醫療成本並極大地提高了相關治療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從傳統基本醫療到全面智慧醫療階段的過渡。

三、初級發展,更需規範引導

目前國內開展的智慧醫療普遍還處於初級階段,尚未形成較強的引領示範作用,要真正實現惠及普通百姓的智慧醫療還需時日。國內開展的智慧醫療現狀其實是概念多,實例少;利用國家扶持與政府資源的多,而發展實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產業少。而且由於缺乏整體規劃,各地智慧醫療建設存在著一定的低端同質化競爭,比如扎堆開發一般醫療用雲平臺,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可穿戴醫用設備。若一些公司真正願意投入資金和人力去研發高精尖的智慧醫療相關產品,智慧醫療的相關行業會在良性高端競爭中獲得快速發展。

發展智慧醫療的實踐並非在一線大城市就可以取得快速成效,受制於人口基數、資金投入、醫患比例等醫療領域的幾大限制條件,往往一線大城市發展智慧醫療的成效需要長期持續觀察。而反觀澳門地域較小、人口總量相對較少、近年經濟發展迅速、成果也不斷惠及全民,在醫療領域也推出診療現金券等措施,其實這座微型的國際化都市擁有了構建智慧醫療系統的理想條件,但如何突破現有的診療困境,一方面需要技術的引進、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如何解決現有難題也需要多有創新。澳門雖然地域狹小,本土人口僅僅60萬左右,卻一年接待3200萬的外來遊客,與不少地區一樣,也長期存在看病難、候診時間長久的問題。有報導指出不少患者選擇前往大陸或者香港看病,面對這樣的實際困境就可以在智慧醫療的發展思維下,及時搭建醫療資源共用平臺,讓澳門民眾無需出門便可享受到大陸和香港的優質醫療資源,這方面的需求應該是迫切的,而且在解決規範和標準的制定以及資源配套等問題後,是指日可待的。

受訪人簡介:廖洪恩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特聘專家,三維醫學影像和尖端微創診療領域專家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醫學院廖洪恩教授亮相中國醫療科技大會
    清華大學醫學院廖洪恩教授亮相中國醫療科技大會 定了!清華大學醫學院廖洪恩教授亮相中國醫療科技大會 2018-10-19 11:22:34  來源: OFweek醫療科技網為了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智能精準醫療,「OFweek 2018(第三屆)中國醫療科技大會」的承辦方OFweek醫療科技網,特邀請清華大學醫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生物醫學工程系副系主任,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廖洪恩教授,為大家帶來「智能精準醫療:醫生的『眼』『手』『腦』」為主題的演講。
  • 醫學院廖洪恩課題組「智能型高能聚焦超聲診療一體化」成果被選為...
    結合智能手段和醫療機器人,醫學信息智能化處理與診療方案可以有效提高治療精度與效率。與其他領域相比,醫療智能化有更高的精度、實時、安全要求。因此在醫學信息處理的過程中,需要快速準確地得到信息處理的結果並同時考慮系統的安全與可靠性。高能聚焦超聲治療(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一種典型的基於醫學信息對子宮肌瘤進行無創治療的方法(圖2)。
  • 醫學院廖洪恩教授獲「中國醫療工業發展與創新大獎」
    醫學院廖洪恩教授獲「中國醫療工業發展與創新大獎」  清華新聞網12月31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廖洪恩教授在「第二屆中國醫療工業發展大會」上獲得「中國醫療工業發展與創新大獎——最佳醫學發明創造獎」,並獲得「中國醫療工業發展與創新大獎——發明家」榮譽稱號。
  • 清華醫學院廖洪恩課題組合作在腦腫瘤精準診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醫學院廖洪恩課題組合作在腦腫瘤精準診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26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廖洪恩教授課題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外科王貴懷教授課題組合作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診療》(Theranostics)上發表題為《雙模態光學診斷實現神經外科腫瘤精準在體識別》(Dual-modality optical diagnosis
  • 廖洪恩、何珂主講清華大學長聘教授講壇第二期-清華大學新聞網
    廖洪恩介紹智能精確診斷和準確治療。記者 張宇 攝 廖洪恩介紹了智能精確診斷和準確治療的相關研發以及臨床應用的成果和最新進展。廖洪恩將醫療領域精準診療概括為三個方面,即為醫生增加新的「眼」、「手」和「腦」。
  • 清華大學醫學院廖洪恩教授獲「中國僑界貢獻獎」 一等獎
    清華大學醫學院廖洪恩教授獲「中國僑界貢獻獎」 一等獎清華新聞網6月19日電 6月15日,中國僑聯「第七屆新僑創新創業成果交流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活動當日頒發了第七屆「中國僑界貢獻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白瑪赤林,全國政協副主席陳曉光等出席活動並為獲獎者頒獎。清華大學廖洪恩教授榮獲「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
  • 政府企業共智慧 分級診療惠民生——分級診療及基層醫療機構裝備配置研討會在瀋陽召開
    東軟醫療作為醫療器械行業的領軍企業,有責任把自己二十多年的創新成果和行業智慧投入到「分級診療」這項惠及億萬百姓、蔭庇後代的民生工程中來。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精神,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裝備配置和服務能力,完善以強基層為重點的診療服務體系。
  • 智慧醫療將迎來步態識別:輔助診療 助力科研分析
    12月16日,銀河水滴創始人兼CEO黃永禎博士在「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學術論壇」上表示,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支撐下,我國智慧醫療進入飛速發展時期,智慧醫療科技研究與產業發展步入新的階段,步態識別技術在輔助診療、醫學研究與科研分析等方面將發揮積極作用,相關解決方案擁有部署快捷、操作簡便、成本低廉等諸多優勢
  • 清華廖洪恩課題組「智能光學微創診療」成果被選為《診療》期刊...
    清華廖洪恩課題組「智能光學微創診療」成果被選為《診療》期刊封面文章清華新聞網8月27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特聘專家廖洪恩教授課題組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診療》(Theranostics)上發表題為「基於螢光成像與雙光子影像引導的雷射消融腦腫瘤診療」(Bioluminescence imaging and two-photon
  • 未來智慧醫療什麼樣?遠程診療協作、機器人看病正成為現實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佘振芳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8日17時33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 實習生 梁浩楠)未來,病人看病可能不用到醫院,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以獲得專業的醫療服務——這是醫療界專家為我們描繪的智慧醫療藍圖。
  • 安徽:智慧醫療,讓看病「觸手可及」
    近年來,安徽省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融合發展,網際網路不斷為健康醫療行業賦能新業態,「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正成為現實。省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網際網路醫院還向基層醫療機構提供協同診療服務,運用網際網路、遠程診療等技術,實現了優質醫療衛生下沉、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有效緩解貧困地區醫療衛生資源不足的狀況,基層老百姓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大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居民什麼時候該體檢、什麼時候家庭醫生隨訪,無須操心,家庭醫生小幫手——「智醫助理」電話機器人電話、簡訊秒推送。
  • 伊朗翻譯診療方案:醫療機器人再次出徵
    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3月2日,伊朗衛生部長納馬基表示,伊朗將從3月2日起派出30多萬組醫療人員挨家挨戶上門排查疫情。同時,醫療小組都將配備有相應的診療設備,被診斷流程檢查出的病例也將安排前往周邊的醫院或者醫療機構進行治療。納馬基認為,如果患者在病情早期被診斷出並及時治療,死亡率將大大降低。
  • 未來已來 智慧醫療
    由中歐首創的針對智慧醫療行業的創業課程「中歐智慧醫療創業課程」於去年應運而生,在課程的畢業模塊上,十多位國內醫學資深實戰專家和學術權威作為嘉賓,為我們分享了醫療行業創新前沿以及未來醫療技術和趨勢。你會發現,移動醫療,方興未艾;精準醫療,拉開帷幕;未來醫療,走近人類。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現實。
  • 2019智慧醫療行業與市場趨勢專場成功舉辦
    李曉陽先生表示,智慧醫療以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集成創新為驅動,正成為醫療行業痛點的新解決方案。未來,醫療行業將融入更多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高新技術,使醫療服務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推動醫療事業的繁榮發展。同時,希望更多科技業內人士共同加入OFweek展會和大會平臺,把我國生物生命健康和智慧醫療產業持續推向新的高度。
  • 5G讓醫療更「智慧」,機器人醫生真的要來了
    1月8日,以「5G賦能智慧醫療,共探智慧醫療新道路」為主題的中國(重慶)智慧醫療創新技術應用發展高峰論壇在渝舉行。共商「5G賦能智慧醫療」大計當日,一批產學研企事業單位與全國醫療機構頂級專家、學者大咖齊聚一堂,圍繞5G+智慧醫療行業研究報告、智慧醫療信息化、智慧醫療服務體系、醫學影像雲、5G
  • 全市首家5G網絡應用醫院 菏澤市立醫院進入「開展5G+智慧醫療」新...
    據悉,菏澤市立醫院是全市首家5G網絡應用的醫院,標誌著醫院進入了開展5G+智慧醫療的新階段。  菏澤市立醫院黨委書記、院長馮峰表示,近兩年來,菏澤市立醫院高度重視醫院的信息化建設,並取得了一定成效。微信和支付寶掃碼支付等多種支付形式的啟用,滿足了就醫群眾支付的新需求。疫情期間,醫院為方便群眾開通了網上問診,預約診療和電子健康卡順利推行,有效緩解了群眾掛號、繳費、檢查排隊等問題。
  • 醫療新基建浪潮下,我們為何看好這些醫療 AI 公司?
    科亞醫療表示,醫療新基建就是一個以醫療大數據平臺和新一代醫療信息網絡為基礎、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推動力的智慧醫療建設過程。而在「新基建」的影響下,未來醫療AI行業將更加注重下面三個層面:一、產品的臨床價值:醫療AI技術的核心目的是服務臨床,所以產品在臨床全流程應用中的臨床價值將成為檢驗產品價值的重要原則。
  • 西北大學生命願景與智慧醫療研究院成立
    張遠 攝中新網西安8月22日電 (記者 張遠)西北大學生命願景與智慧醫療研究院22日在西安揭牌成立,該研究院致力於大健康領域的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涵蓋醫藥、健康管理等內容,從事氫分子醫學、基因檢測技術等領域的技術推廣和臨床實踐。
  • 5G賦能,科大訊飛A.I.醫療助推中國智慧醫療建設_新華報業網
    「智聯網醫療平臺,對於線上的醫療服務能提供全流程的監督;對於線下的分診能促進分級診療的落地,實現患者分流……」11月26日,科大訊飛在2020世界5G大會上推出的智聯網醫療平臺引人關注。,吸引著業界時刻關注其系列產品及飆升的新價值。
  •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12月20日,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2018年國際學術論壇舉行,國內外醫療領域大咖齊聚,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聯手各附屬醫院及國內外協作院所,針對腫瘤、心血管、腦卒中等重大疾病微創精準醫療,發展個性化、智能化手術及康復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