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轉轉之後,奇點汽車再次回到了安徽銅陵。事實上,銅陵市政府一直都是奇點汽車背後的"庇護",這次走上臺前,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之前的負面傳聞,奇點汽車現在確實遇到一些過渡時期的困難,以至於需要政府出面幹預調節,甚至參與運營。
銅陵市政府信息公開網顯示,在2016年9月26日,經開區就與智車優行科技有限公司籤訂了項目合作協議,並完成了工商註冊。彼時,"年產20萬輛奇點智能新能源汽車"項目總投資80億元,佔地1000畝,年產值約500億元,年綜合稅收約27億元。項目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投資40億元,佔地400畝,主要建設內容為碳纖維產品線、電池PACK生產線、智能系統產品線、車身生產線、總裝生產線、成品檢測生產線、汽車試車場及生產生活配套設施等。
10個月後,即2017年7月,奇點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用地的平整清表等工作開始運行,核心零部件項目正式開工。在一期400畝的黃土地上,工人們頂著高溫進行作業。2018年2月,"年產五萬輛智能純電動乘用車項目鋁合金車間、試製車間、PDI車間、造型室工程項目"的奇點汽車通過了人防行政許可審批。
在此期間,奇點汽車的創始人沈海寅曾多次公開表示,旗下首款車型iS6將於年底實現量產交付。在各大車展的展臺上,我們也見到這款車的真容。據悉這款車曾短暫開啟過預訂通道,訂車價格為2017元,且預訂數量已達10000臺。插座君好奇的是,iS6遲遲不能交付也沒有引起任何預訂車主的抱怨或是疑問,這或許與退車不用承擔違約金有關吧。
通過地方政府、投資機構及上市公司的全力配合,奇點汽車前後拿到了將近70億的投資。不過在車市寒冬到來之時,為了脫離輿論漩渦、擺脫焦慮的經營狀況,奇點最終還是回到出生"起點",由政府全面推進"力爭取得實效"。政府會協助其取得資質,引進資金支持、推進場地建設。作為回報,奇點汽車要將總部遷入銅陵,將"獨角獸"資質裝入安徽奇點公司,接受銅陵市政府的各項監管及相關管理制度,尤其是在"財務"及"人事"方面,足以看出銅陵市政府對其的管控程度。
插座君認為,戴上了"財務與人事權力"的緊箍咒,奇點的實際運營必將有所縮緊。從"大城市北京"到"小城市銅陵",如何吸收人才或是面臨的第一道關卡。銅陵離蕪湖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而後者則聚集了奇瑞、江淮等自主品牌。從鄰市吸納人才也不失為一個方法,藉助發展汽車引進人才,從而更好地為城市發展做出貢獻,而奇點汽車也可以順利度過困難期。此外,銅陵更接近江滬浙地區,在地理位置上更有優勢。雖說銅陵市經濟收入可能不足以支撐一個新興車企,但極力"接盤"奇點,也可以看出其迫切轉型的決心。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後續的招商引資可能會相對順利。如果能夠克服重重困難並順利度過磨合期,或許也是一樁"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