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消費管理,從「購買」走向「使用」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聚焦消費者購車之後的各個環節,逐步放寬限購——

  汽車消費管理,從「購買」走向「使用」(邁入「十四五」·聚焦消費新亮點②)

  本報記者 徐佩玉

  去年以來,「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的聲音頻傳。《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關注。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購買管理轉向使用管理,是刺激汽車消費需求、恢復汽車產業增長的重要轉變,既有利於擴大內需,也可以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充分挖掘和釋放汽車消費潛力。

  放寬限購,邁向使用管理

  「在北京工作快5年了,還沒搖上號。我連買什麼車都看好了,就差一個車牌!」湖南小夥李希3年前在北京市豐臺區買了一套兩居室,但他上班的地點在20多公裡外的國貿,每天坐地鐵通勤要花將近1個小時。前段時間,他終於聽到一個好消息——

  去年12月7日,《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和《〈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實施細則》發布,提出「以家庭為單位配置指標」「推動個人名下第二輛及以上在本市登記的小客車有序退出」等。北京搖號新政讓李希重新燃起了希望,「或許今年我就能擁有一個北京車牌了!」

  去年以來,激活汽車消費的信號在全國多地陸續釋放——去年8月,北京市曾一次性向「無車家庭」增發2萬個新能源指標。上海針對只在郊區範圍使用的小汽車,推出了申請難度較低的滬C牌照,從去年3月份開始,上海小客車牌照中標率明顯提升。深圳、杭州、天津等地也直接增加了小客車牌照指標。

  增加號牌指標投放,正是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的重要舉措。

  什麼是購買管理和使用管理?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介紹,汽車購買管理聚焦於購買環節,主要通過對汽車購買主體的限制以及鼓勵新車購買的相關補貼政策、促銷政策應用,使汽車消費在相關政策引導下,按照市場調整的總體目標發展。

  使用管理,則更多聚焦於消費者購車之後的各個環節。比如,通過完善相關管理手段、措施,創造更多的使用場景,提供更多的使用便利,從而使人們購買汽車後享受到更多便利,進而通過汽車消費帶動其他消費增長。在某些情況下,使用管理也包括對使用的限制。

  從購買管理轉向使用管理,是刺激汽車消費需求、恢復汽車市場正常增長的重要治理轉型。「汽車使用管理立足於我國作為世界巨大汽車保有國的現實基礎。發揮汽車保有量對消費的帶動作用,通過汽車使用管理,使人們獲得更多消費方面的滿足。」趙萍表示。

  擴內需,激活車市潛力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建平對本報記者表示,作為製造業的重要支柱產業,汽車產業肩負著拉動內需、激活消費潛力的重要使命。

  「十三五」時期,中國汽車產銷均保持了快速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更是連續5年居全球首位。截至去年三季度末,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2.75億輛。

  近年來,汽車市場更呈現出較為明顯的消費升級趨勢。去年4月份開始,豪華車型受到市場追捧。中汽協數據顯示,4月份之後,豪華車市場維持了同比20%的銷量增長,每個月的產銷量都保持在30萬輛左右。「隨著收入增加,消費者更加偏好中高端車型,凸顯出在汽車消費對整體消費升級的拉動作用。」張建平表示。

  可以說,汽車消費進入「供需兩旺」的新階段。看供給,2019年,中國工業增加值31.71萬億元,汽車製造業就佔了超2萬億元;看需求,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萬億元,汽車佔了近4萬億元。在這樣的背景下,從購買管理轉向使用管理,將引導汽車消費升級順利推進並進一步激發汽車市場消費潛力,有望對整個經濟運行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從購買管理到使用管理,不僅僅是放鬆汽車限購,還包括更豐富的內容。」張建平說。

  發展汽車維修和金融保險、暢通二手車流通、健全報廢汽車回收利用體系……一系列汽車「後市場」環節有待進一步完善。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近日透露,下一步將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暢通新車、二手車、報廢汽車、汽車進出口等內外循環,推動汽車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

  農村市場將得到更多關注。「隨著脫貧攻堅戰完成預期目標,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成為當前激發農村汽車消費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張建平指出,農村汽車市場還有巨大潛力有待釋放。從長遠來看,要讓農村汽車消費持續增長,除了汽車下鄉、道路及充電樁建設之外,還要不斷增加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其社會保障覆蓋面及待遇水平,讓農村居民有能力購車。而「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已明確將加強這些領域。「期待隨著汽車等消費品從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能夠讓農村汽車消費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張建平表示。

  讓消費者自己做選擇

  通過號牌搖號或競拍進行汽車限購,這種嚴格的購買管理擠壓了汽車消費空間,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和環境汙染等問題。

  從「購買管理」轉向「使用管理」,受到汽車製造企業及購車者的歡迎,但對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考驗。有人擔心,汽車限購鬆綁後,城市更堵了怎麼辦?空氣汙染轉重了怎麼辦?

  對此,專家指出,當前中國有條件、有能力在減少城市限購、加強使用管理來合理引導居民汽車消費的同時,疏解好交通擁堵、空氣汙染等矛盾。

  完善城市規劃,加強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日前指出,下一步將推進主要公共建築配建停車場、路側停車位設施升級改造等建設。此外,通過大數據處理平臺對擁堵進行預警與疏導,通過差異化的停車收費政策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舉措,都有利於減少城市擁堵。

  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普及,防止環境汙染進一步加劇。張建平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廣泛普及以及汽車排放標準不斷提升,環境汙染問題有望得到治理和提升。「從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比重在不斷攀升,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比如國家在充電樁建設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未來,新能源汽車消費或將進一步增長,這也有利於節能減排。」

  此外,在暢通購買環節的同時,某些地方、某些時段,不排除仍將對汽車的具體使用予以約束,實現交通總體順暢。而這也正是使用管理的重要方面。

  「一旦使用管理到位,人為的、一刀切的限購措施就沒有太大的存在必要了。」張建平表示,「換句話說,就是用經濟政策和經濟手段讓消費者自己做選擇。」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預計將達到2500萬輛,到2025年中國汽車銷量將達到3000萬輛。隨著汽車等消費從購買管理轉向使用管理,未來汽車消費潛力將進一步釋放,進而為穩增長、穩就業做出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延安市汽車消費市場調研報告
    延安市汽車市場低迷只要受以下四個因素影響:一是汽車消費市場趨於飽和,首先,汽車消費市場經過2008-2013年發展高峰期後進入平緩期,其次,城市道路設施越來越完善,路況較好,汽車保養周期從過去的3月/次到現在6月/次,汽車整體使用壽命延長
  • 【遠見】汽車消費 穿越「非常態」時期
    秘書長/汽車財經評論員 曾光(右)  購買壓力階段性釋放 汽車消費21個月後觸底反彈  思遠:4月汽車產銷數據基本上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疫情下,個體汽車消費能力方面並不樂觀,能否儘快復甦,取決於國內外疫情控制。4月回暖,也有廠家大力優惠活動和1-3月壓抑的購買情緒釋放,可能會持續一兩個月,但疫情下,消費能力不足會影響短期市場消費。  思遠:4月以來國務院出臺了三大措施促進消費,包括:新能源車的補貼延長、淘汰柴油車,對二手車的免徵增值稅等。崔老師覺得,反彈勢頭是否持續,是不是大家買車的好時候?
  • 汽車消費金融:發現下一輪市場增長動能|行業報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愛分析伴隨我國人口結構變化,80後、90後逐漸成為汽車消費主力,80後、90後購買汽車選擇貸款消費意願較高,「車貸」作為一種新型汽車消費形態逐漸普及。汽車消費金融是消費金融和汽車金融的交叉領域,是指為支持消費者購買汽車而對汽車消費的售前、售中和售後全過程提供的融資支持,以及與此相關的汽車消費保險(車貸履約險)、擔保等一系列金融服務,汽車按揭貸款和汽車融資租賃是主要的業務方式。
  • 期待汽車「報復性消費」,要先明白什麼是「報復性消費」
    換句話說,所謂報復性消費可能根本就是個假命題,在疫情的擠壓下,消費者的消費時間相對集中,這也只是報復性消費的假象。正如專家所言:「該買的在疫情結束後集中購買,這屬於剛性消費的延期,並不能算報復性反彈。」報復性消費需要什麼?
  • 捕捉促動購買的神秘心動信號:理解消費背後的心理學
    對消費者行為的研究也就是對消費的研究。目的是更好地了解消費者在做出購買決策時的行為和過程,如何使用這些產品和服務,以及最後又是如何拋棄它們的。這就是消費者行為學,它借鑑了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生物學、市場營銷和經濟學等多個領域的理論和研究,探討消費者的情感、態度和偏好是如何影響購買行為的。
  • 年內超20地發放汽車消費大禮包 快看看你那裡買車便宜了多少?
    具體措施包括:鼓勵各地增加號牌指標投放;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農村居民購買3.5噸及以下貨車、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對居民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併購買新車,給予補貼。今年以來,各地已相繼出臺一系列穩定和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
  • 新能源汽車,購買影響因素調查報告——數據分析和模型檢驗,專業...
    政府針對新能源汽車推行的購車優惠補貼、技術研發支持、配套充電設施建設等政策,不僅能直接給予消費者經濟補貼,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的購車價格與後期使用成本,而且能不斷提升汽車技術和設施建設的完善,消除消費者的不信任感。因此,政府政策能極大地刺激購買意願,引導消費者進行消費。
  • 20年,中國汽車經歷了什麼?網友:一步一個腳印走向輝煌!
    同時,國家也把轎車生產作為汽車工業發展的重點,並鼓勵私人購車,轎車開始迅速進入百姓家,市場上80%的轎車由私人購買,1000萬人口的北京已經有五萬多輛私人轎車。1998年,我國轎車產量達到43萬輛,大約佔汽車總產量的40%,汽車產業結構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 12部門聯手放大招,汽車等領域消費迎來大利好!
    釋放汽車消費潛力,鼓勵有關城市優化限購措施,增加號牌指標投放。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農村居民購買3.5噸及以下貨車、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對居民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併購買新車,給予補貼。改善汽車使用條件,加強停車場、充電樁等設施建設,鼓勵充電樁運營企業適當下調充電服務費。
  • 實時跟蹤_【低速電動汽車】低速電動汽車政策_品牌_排名_管理辦法...
    電車之家 發布與 2020-08-18 13:56 隨著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汽車的發展也是越來越綠色化,無汙染化,電動汽車的出現,可以說是做到了這些。市面上的低速電動汽車已經形成氣候,低速電動汽車的電瓶能量消耗,也成為最惹人關注的焦點問題。
  • 《2020中國汽車消費趨勢調查報告》:再購用戶消費升級趨勢明顯
    11月21日,由21世紀經濟報導中國汽車金融實驗室聯合尼爾森共同推出的《2020中國汽車消費趨勢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 「2020中國汽車產業峰會」上正式發布。
  • 消費行為: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上篇)
    (1)消費者購買決策的目的性。消費者進行決策,就是要促進一個或若干個消費目標的實現,這本身就帶有目的性。在決策過程中,要圍繞目標進行籌劃、選擇、安排,就是實現活動的目的性。(2)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過程性。
  • 隱瞞汽車PDI信息 是否構成消費欺詐?
    【財新網】(實習記者 宋麗娟 記者 單玉曉)近年來,因汽車銷售公司隱瞞PDI(新車售前檢測證明)信息引發的糾紛不斷,推諉扯皮時有發生,這一行為是否構成欺詐,消費者該如何維權?北京市第三中級法院近日宣判一起案例,認為PDI操作會影響消費者購買選擇,屬於消費者知情權範圍,汽車銷售公司未明確告知車主這一信息侵犯消費者知情權,但不構成消費欺詐。  2015年8月,北京市民賀某駕駛某品牌私家車在半路拋錨。賀某將車送至銷售處檢測,被告知無質量問題。次日,賀某車開至其他4S店檢測,發現該車出售前(2015年7月1日)有過維修記錄,但涉事汽車銷售公司卻隱瞞了此事。
  • 洗車店汽車維修店收銀管理系統手機拍照識別車牌會員收費軟體
    洗車店汽車維修店收銀管理系統手機拍照識別車牌會員收費軟體 引領行業發展、助力門店升級,以顧客經營為中心,車牌不僅在汽車配件、銷售、保養、維修、停車收費,交易環節會需要錄入汽車的車牌號
  • 深圳市消委會組織召開新能源汽車消費顧慮答疑會
    為進一步消除新能源汽車消費顧慮,昨日,深圳市消委會攜手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組織召開新能源汽車消費促進座談會。新能源車企高招頻出 免費充電、電池租用等舉措消除消費者購車顧慮 針對「新能源汽車消費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座談會上,比亞迪汽車、威馬汽車、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企業代表圍繞,充電不方便、電池安全性以及新能源汽車的保值問題進行了探討與溝通。
  • 警惕消費社會的異化消費
    當然,這在當時只是「有錢人」和「有閒人」的遊戲,廣大工人、農民等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由於財力匱乏,又必須整日勞作,消費和物質享受對他們來說只是空中樓閣。因此,19世紀末的社會還未具備消費社會的特徵。消費社會究竟始於何時,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但一部分學者認為,始於1913年福特汽車生產流水線的出現。福特的生產革新改變了生產模式,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帶來了工業大生產模式。
  • 銀保監會: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須提高風險識別和應對能力
    來源:銀保監會原標題: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各銀保監局:為妥善應對疫情影響,增強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經銀保監會同意
  • 汽車GPS定位器使用指南
    GPS定位器服務主要是車隊管理公司的領導者,以及需要實時檢測物體移動信息的個體,GPS定位器可以作為信息通道的載體,需要我們給設備安裝SIM卡。汽車跟蹤定位器的應用場景?GPS汽車跟蹤設備的主要目的是可以讓您隨時了解您的車輛在哪裡,在一些特定場景下使用是十分有效的。
  • 警燈警報器銷售使用亂象:銷售無序 購買便利
    然而,這樣的「特權」,也讓部分非警務甚至社會車輛趨之若鶩,他們通過一些銷售警用器材的實體店和網店,非法購買、安裝警燈、警報器。記者調查發現,一邊是公安部門的嚴查整治,一邊是各類渠道的「唾手可得」,警燈警報等警用設備銷售使用亂象仍須源頭治理。
  • 廣義汽車金融與狹義汽車金融
    汽車終端金融業務分為狹義的汽車金融業務和廣義的汽車金融業務。一、狹義的汽車金融業務是指傳統的汽車貸款和汽車融資租賃。(1)汽車貸款是指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向終端用戶發放的,以購買汽車為用途的貸款。汽車貸款要以《汽車貸款管理辦法》來規範。(2)汽車融資租賃是指融資租賃公司按汽車終端用戶的要求,向汽車供應商購買汽車後再按融資租賃方式租賃給終端用戶的模式,包括直租和售後回租。二、廣義的汽車金融是除了汽車貸款和汽車融資租賃外,還包括汽車租賃貸款、汽車抵押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