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麥隆咖啡」,是目前所知,中部非洲首見的無咖啡因咖啡物種(caffeine-free coffee species)。
2009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國際物種探索學會(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pecies Exploration)與國際物種分類學家,評選出2008年全球確認的「十大風雲新物種」,喀麥隆南部森林發現的察理耶裡安納咖啡(coffea charrierana)赫然入榜。
據悉,她的種子不含咖啡因,是咖啡屬底下的新物種,除了不含咖啡因外,也和阿拉比卡一樣,以自花授粉為主,又稱為喀麥隆咖啡,為天然低因大作戰,增添生力軍。
過去科學家發現的天然半低因或無咖啡因咖啡樹,多半出自衣索比亞,莫三比克或印度洋上的馬達加斯加島,以及馬斯卡林群島,這是頭一回在中非的喀麥隆採集到無咖啡因新物種。
目前各界對察理耶裡安納咖啡所知有限,它是二倍體或四倍體植物?咖啡因含量多少?味譜如何?重要資訊似乎仍鎖在實驗室裡。目前只知道此物種製造咖啡因的合酶基因有缺陷,只會聚積可可鹼卻不會合成咖啡因。
目前最大問題是,咖啡因是咖啡樹抵禦病蟲害的武器,咖啡因含量較低的品種,其產果量與抗病力也較弱,生產成本很高。另一個問題是,咖啡因偏低的特質,能否代代相傳?或每隔幾代就會失去低因特性,這都是科學家有待解決的難題。
不過,歐美植物學家研究阿拉比卡咖啡因含量與味譜優劣關係,發覺咖啡因愈低,杯測分數似乎有愈高傾向。但並非所有的咖啡物種均如此,馬達加斯加咖啡幾乎不含咖啡因,但味譜粗俗,苦味特重。可見咖啡因高低,並非斷定味譜好壞的唯一要件。
咖啡藝術家
微信投稿、轉載:188 0115 6061
雜誌投稿:183 1024 1636
廣告及其他合作:139 1067 0918,
微信ID:CCMDAVIDP(僅限英語交流)
免費閱讀處:157 1118 0985
(手機號碼均與微信同號)
點擊閱讀原文,暢讀《Cafe Culture | 啡言食語》最新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