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作用提升幾丁質酶在幾丁質纖維上「奔跑」的耐力

2020-11-19 X一MOL資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

纖維素和幾丁質等多聚糖類是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生物質資源。儘管它們水解的產物——葡萄糖或N-乙醯葡萄糖可以為人類提供食物和能源,但是它們極其難於水解,阻止了人工利用這些生物質。


自然界中纖維素和幾丁質的水解是一個發生在固液界面的催化過程,主要由糖基水解酶催化完成。這個過程高度依賴於糖基水解酶的「進程性」,即酶在不離開高聚底物的情況下,每次結合底物後連續重複催化的次數,也就是酶在底物上的持續奔跑距離。但是,人們對提高糖基水解酶「進程性」的因素缺乏深入的理解。


楊青教授和Toshio Ando教授的領導下,由大連理工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日本金澤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以昆蟲特有的、在蛻皮過程中參與表皮幾丁質快速降解的幾丁質水解酶系(OfChtI、OfChtII和OfChi-h)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高速原子力顯微鏡,在單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幾丁質酶系通過協同作用在固液界面催化幾丁質水解的特性:內切幾丁質酶(OfChtI和OfChtII)顯著提高外切幾丁質酶(OfChi-h)在幾丁質纖維上的持續奔跑距離(圖2)以及結合量,但是並不影響OfChi-h的奔跑速度。OfChi-h分子啟動奔跑是該過程的決速步驟,首次計算出了這個啟動的時間是0.22 秒。

圖1. 內切酶促進外切酶對幾丁質的水解。圖片來源:ACS Catal.


OfChi-h在纖維上奔跑。圖片來源:ACS Catal.


幾丁質酶內外協同快速降解幾丁質,促進外切酶在纖維上奔跑。圖片來源:ACS Catal.


該研究闡明了幾丁質酶水解晶態幾丁質過程中內切-外切幾丁質酶協同作用的機制,突出了內切幾丁質酶在促進外切酶持續奔跑中的作用,並強調外切幾丁質酶啟動奔跑的過程是晶態幾丁質水解的限速步驟之一。該工作將有助於設計開發幾丁質降解酶系實現幾丁質的快速降解;進一步闡明了昆蟲蛻皮過程表皮快速降解的分子機制;為理解糖苷水解酶在固液界面上的內外協同作用提供了新的認識;對於通過纖維素酶實現纖維素的快速降解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圖2. 內切酶OfChtI和OfChtII促進內切酶OfChi-h在幾丁質纖維上的持續奔跑。圖片來源:ACS Catal.


這一成果近期發表在ACS Catalysis 上。本文第一作者為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分子靶標研究室屈明博副教授。


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872972,31830076),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KQTD20180411143628272)資助。


High-Spee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Reveals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cessivity of Chitinases during Interfacial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Crystalline Chitin

Mingbo Qu, Takahiro Watanabe-Nakayama, Shaopeng Sun, Kenichi Umeda, Xiaoxi Guo, Yuansheng Liu, Toshio Ando*, Qing Yang*

ACS Catal., 2020, 10, 13606–13615, DOI: 10.1021/acscatal.0c02751


研究團隊簡介


楊青教授領導的團隊長期從事昆蟲表皮納米生物學的研究,針對病原菌、有害昆蟲等均以幾丁質作為結構多糖的特點,運用結構生物學和化學生物學等方法系統研究這些生物的幾丁質降解、合成與裝配,發現創新的綠色農藥分子靶標、開發綠色農藥和蛋白質仿生材料。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9318

相關焦點

  • 【化學生物學】協同作用提升幾丁質酶在幾丁質纖維上「奔跑」的耐力
    ,利用高速原子力顯微鏡,在單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幾丁質酶系通過協同作用在固液界面催化幾丁質水解的特性:內切幾丁質酶(OfChtI和OfChtII)顯著提高外切幾丁質酶(OfChi-h)在幾丁質纖維上的持續奔跑距離(圖2)以及結合量,但是並不影響OfChi-h的奔跑速度。
  • 生物工程學院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多糖的協同機制
    近日,我校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分子靶標研究室在幾丁質酶協同降解晶態幾丁質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揭示協同作用提升幾丁質酶在幾丁質纖維上「奔跑」的耐力。
  • 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分子靶標研究室在幾丁質酶協同降解晶態幾丁質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揭示協同作用提升幾丁質酶在幾丁質纖維上「奔跑」的耐力。圖片來源:ACS Catalysis在楊青教授和Toshio Ando教授的領導下,由大連理工大學、中國農科科學院和日本金澤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以昆蟲特有的、在蛻皮過程中參與表皮幾丁質快速降解的幾丁質水解酶系(OfChtI、OfChtII和OfChi-h)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高速原子力顯微鏡,在單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幾丁質酶系通過協同作用在固液界面催化幾丁質水解的特性:內切幾丁質酶
  • Science:發現高效幾丁質酶 突破新一代生物燃料生產瓶頸
    據路透社報導,挪威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有一種酶有助於分解掉細胞中的幾丁質,這種酶產生的化學反應可以從甘蔗這樣的植物以及其它樹木的廢料中提取出生物燃料。挪威生命科技大學的古斯塔夫·瓦加-克爾斯塔德(Gustav  Vaaje-Kolstad)主持了這項研究,並且和他的同事們將研究成果發表在了Science雜誌上。在奧斯陸附近的實驗室裡,古斯塔夫展示了一小瓶灰白色的液體,這裡面就是酶分解幾丁質的樣品,而另一瓶則是沒有添加酶催化劑的幾丁質樣品,裡面的幾丁質還完好地保留在清澈的液體當中。
  • 幾丁質酶參與水稻纖維素合成
    植物類幾丁質酶作為一類糖苷水解酶,參與調控植物生長和發育的多個過程,包括細胞壁代謝和植物的抗病性。水稻基因組中存在37個編碼幾丁質酶蛋白或類蛋白的基因,但目前相關研究工作甚少,仍缺乏遺傳學上的證據。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朱禎課題組和周奕華課題組通過鑑定一個新的水稻脆稈突變體bc15發現,其野生型基因編碼幾丁質酶類蛋白BC15/OsCTL1。
  • 幾丁質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分析,以及對脊尾白蝦的講解
    甲殼類幾丁質酶基因(Chi)屬於18家族糖苷鍵水解酶多家族基因( Zhang et al,2014),其基本功能可以特異降解幾丁質。研究表明:甲殼類幾丁質酶基因至少分六類(陳少波等,2004)。可能在甲殼類免疫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luang et al, 2010; Proespraiwong et al, 2010; Zhang et al, 2010; Rocha et al, 2012Zhang et al,2014)以期探討 Ecchi基因在脊尾白蝦免疫應答反應中的作用機理。
  • PHD3酶或能幫助人類解鎖「超級耐力」技能
    據外媒報導,來自哈佛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詳細介紹了一項發現,即磷酸基羥化酶3 (PHD3)的關鍵作用,該作用可能有助於人類獲得超強的耐力。這項研究,涉及到實驗室的老鼠,涉及到阻斷這種酶,這種酶可以極大地提高長距離跑步的能力,以及其他一些東西。
  • 溶菌酶在食品工業中的應用極其發展狀況
    用紫蘇醛處理溶菌酶,或將溶菌酶連接到半乳甘露聚糖上,可加強該酶穿過外膜進入靶細胞,從而增強其對革蘭氏陰性菌的作用。此外,溶菌酶與其他抗微生物酶(葡萄糖氧化酶、乳過氧化物酶)或與傳統的防腐措施(如山梨酸鹽、乙醇、溫度和低PH)聯用,可以提高食品微生物安全性。        2)真菌溶菌酶          真菌溶菌酶主要包括幾丁質酶和-β葡聚糖酶。
  • 幾丁質酶是瓦蟎感染蜜蜂的關鍵毒力因子
    瓦蟎通過刺破蜜蜂成蜂和幼蟲皮膚上的傷口,並吸食蜜蜂體液,嚴重影響蜜蜂健康,導致蜜蜂羽化時體重下降,壽命縮短,並可作為多種病原體的載體。在其他節肢動物上的研究表明,寄生蟲所分泌的唾液可能對感染寄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瓦蟎通過蜜蜂角質層上的傷口攝取宿主的體液,使得母蟎及其後代能夠攝取食物,同時也為蜜蜂感染微生物提供了一條潛在的入口途徑。
  • 甲殼素(幾丁聚糖)的前世今生,對人類健康的作用
    在現代病蔓延的今天,甲殼質備受矚目,絕不是偶然出現,它雖然不是萬能藥,但是其作為機能性保健食品,「甲殼質「即將引爆前所未有的醫療革命,可以說,二十一世紀是甲殼質的時代,甲殼的鼎盛時期即將來臨。 幾丁聚糖是一種天然的高分子動物性食物纖維,是至今為止唯一發現的帶陽離子性質的鹼性多糖體,世界醫學大會上稱之為「人體第六生命要素」。
  • 幾丁質外切酶或成綠色農藥靶標
    幾丁質是N-乙醯葡萄糖胺以β-1,4-糖苷鍵連接而成的線性多糖。由於幾丁質作為昆蟲體內重要的結構組分(外骨骼和圍食膜)而在高等動植物體內沒有分布,因此幾丁質代謝相關酶類一直被認為是綠色農藥的潛在靶標。 幾丁質外切酶(β-N-乙醯己糖胺酶)屬於糖基水解酶20家族,該家族是最古老也是生理功能最為複雜的糖基水解酶家族之一,在昆蟲中負責幾丁質水解,糖蛋白的N-糖基化修飾,糖複合物的降解以及配子結合等多個生理過程。如果昆蟲體內存在專一性參與幾丁質降解的β-N-乙醯己糖胺酶,那麼對該酶的選擇性抑制將為農業害蟲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特定酶的缺失促進小鼠脂肪代謝和運動耐力
    根據一項新研究的結果,阻斷小鼠肌肉中脂肪調節酶的活性會導致耐力運動的能力增強。糖和脂肪是為每個細胞,組織和器官提供動力的主要燃料。對於大多數細胞而言,糖是首選的能源,但是當營養缺乏時(例如在飢餓或過度勞累期間),細胞將轉而分解脂肪。
  • 兩種脂肪分解酶在癌症惡病質中起關鍵作用
    近日來自奧地利格拉茨醫科大學、格拉茨大學及格拉茨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小鼠中發現兩種脂肪分解酶在癌症相關性惡病質中起關鍵性作用,靶向抑制其中的任何一種脂肪分解酶均能顯著逆轉晚期癌症伴隨的破壞性脂肪及肌肉組織喪失
  • 輻射4怎麼提升耐力 生存模式永久提升耐力方法
    導 讀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輻射4生存耐力的永久提升方法。歡迎瀏覽。
  • PHD3或能幫助人類解鎖超級耐力技能
    來源:cnBeta.COM據外媒報導,來自哈佛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詳細介紹了一項發現,即磷酸基羥化酶3 (PHD3)的關鍵作用,該作用可能有助於人類獲得超強的耐力。這項研究,涉及到實驗室的老鼠,涉及到阻斷這種酶,這種酶可以極大地提高長距離跑步的能力,以及其他一些東西。
  • PNAS|兩種基因的協同作用啟發帕金森病機理研究
    Synaptojanin1(SJ1),也稱為PARK20,是一種磷酸肌醇磷酸酶,集中在與內吞膜運輸有關的突觸中。之前的研究顯示,SJ1在Sac肌醇磷酸酶結構域中的失活突變(R258Q)可導致早發性帕金森氏病。
  • 用節奏跑訓練我們的耐力和速度
    比Tempo跑速度慢,跑起來能和旁邊人輕鬆說話聊天的速度叫放鬆慢跑,而全力的奔跑叫速度跑,Tempo跑介於兩者之間。馬拉松訓練,不管我們是嚴肅跑者還是為了健身,Tempo跑都應該是每周例行訓練的一部分。Tempo跑可以同時訓練到我們腿部的慢肌(紅肌)纖維和快肌(白肌)纖維,從而提高我們的耐力和速度能力。
  • 武漢病毒所等揭示黃病毒科NS3蛋白酶-解旋酶協同作用新機制
    因此包含一個以上功能域的蛋白在這類病毒中較為常見,黃病毒科NS3蛋白即為絲氨酸蛋白酶和超家族二解旋酶的天然融合體,在病毒多聚蛋白酶解和基因組複製這兩個重要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其兩個功能域之間的協同作用機制尚不清晰。
  • 鏈黴菌的作用機理
    鏈黴菌對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機理主要包括結抗作用、競爭作用和誘導植物抗性等。1.持抗作用 結抗作用是微生物界的普遍現象。
  • 科學家利用節肢動物幾丁質制防彈塗層 可應用於軍事/汽車等領域
    蓋世汽車訊 蝦、龍蝦和蘑菇看起來都不是適合戰場的工具,但是,據外媒報導,美國休斯頓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uston)的工程師採用殼多糖(亦稱幾丁質,在節肢動物和真菌細胞壁中發現的葡萄糖的衍生物)和3D列印技術,製造了高強度多層塗層,可以保護士兵免受子彈、雷射、有毒氣體和其他危險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