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00多年前,紐西蘭當地遍布一種鳥,被稱為巨水雞。巨水雞毛色光亮,肉質鮮嫩,而且行動笨拙,非常方便捕捉,於是成為了當時剛移民而來的毛利人的食物來源之一。
在毛利人的狩獵之下,巨水雞的數量直線下降,最後這批鳥被逼到了人跡罕至的草原棲息地,但命運似乎仍沒有放過它們,因為毛利人在移民的時候,也帶來了真獸類生物:豬、狗和老鼠。後來,歐洲移民者又帶來了狐狸、負鼠、兔子、貓等動物。這些動物或是捕食它們,或是搶奪它們的棲息地,破壞它們的食物供應,導致巨水雞逐步消失。
在19世紀末期,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巨水雞已經滅絕了。
然而致力於巨水雞研究的傑弗羅伊·奧爾貝爾博士始終沒有放棄尋找巨水雞,最終在1948年聽到了一陣熟悉的清脆鳥叫聲,奧貝爾博士非常開心,尋聲趕去,在一處隱蔽的草叢中發現了正在孵蛋的巨水雞。
絕跡的動物再次出現
絕跡的動物之所以能夠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其實和它們的體型以及生活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以巨水雞為例,巨水雞之所以能夠在被人們宣布滅絕後再次出現,主要原因是巨水雞的體型較小,這意味著它們對能量的需求比較小,對棲息地的需求也不如其他動物那麼大。
以華南虎為例,我國華南虎被國外學者宣布野外滅絕,雖然我們國家很多學者不承認,但是我們都必須要承認的是,野外華南虎種群想要繁衍下去,至少需要18個個體,而每個個體的生存至少需要70平方公裡的森林,在森林中還必須需要有200多隻鹿和300隻以上的羚羊。
如果華南虎在野外沒有滅絕,那科學家們應該能在老虎出沒的區域內尋找到大量的老虎痕跡,比如:糞便,毛髮,吃剩的食物等,但如今我們一無所獲。
巨水雞體型非常小,這意味著即使有20隻個體在野外生存,我們也難以發現它們的蹤跡,因為它們對環境的破壞較小,糞便也非常小,即使人們能夠發現它們的糞便或者活動痕跡,但在同一區域也生活著其他鳥類,會把巨水雞的糞便以及活動軌跡當作是其他鳥類,所以人們能夠在野外發現巨水雞的可能性較小。
重新被發現動物的保護
雖然已經被宣布滅絕的動物,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被重新發現,但重新發現後如何保護它們也是我們需要研究的課題。
巨水雞在剛被發現時,種群數量非常少,這意味著它們的基因多樣性不夠豐富,在選擇育種時有可能會出現近親交配。
目前處於近親交配比較嚴重的是我國的華南虎,我國華南虎目前僅有的個體全部是從上個世紀發現的6隻野生個體繁衍而來,為了讓它們儘可能地繁衍後代,科學家們為它們編訂了編號。
動物育種有比較科學的方法,並按照親緣關係遠近來為它們選擇育種對象,其中第一檔是兩者無血緣關係,而且基因多樣性比較豐富,這樣是動物的最佳選擇。
第二檔是兩者無血緣關係,但基因多樣性稍微弱一些,這樣配種也比較安全。
第三檔是兩者有血緣關係,但血緣關係較弱,可以育種。
第四檔是兩者有血緣關係,且基因多樣性比較差,應該避免育種。
第五檔是兩者有血緣關係,很可能會繁衍出致病個體,應該杜絕兩者配種。
目前我國所有的華南虎育種都在第四檔中,這意味著它們應該避免育種,但由於沒有野外個體的基因補充,所以我們只能穩定在第四檔,儘可能不讓第五檔的個體交配。
除了基因多樣性之外,還要保護它們的棲息地安全,像巨水雞再被重新發現後,紐西蘭為了保護它們,為它們劃分了一個棲息地,嚴禁狩獵並且在棲息地內嚴禁獵食巨水雞的動物出現。
正是因為人們的努力,目前巨水雞種群數量已經穩定上升,在2008年時達到了300隻個體,但後來由於捕食動物的出現,使得它們個體跌落到230隻。
目前,關於巨水雞的保護工作仍在繼續,人們的下一段目標是讓這個瀕臨滅絕的動物,達到無危標準。
總結
一些已經被宣布滅絕的動物重新出現,意味著人們環保力度的不斷加強。在過去,人們遇到野生動物時會想要獵殺,但隨著各國的環保工作推廣,使得人們意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所以人們願意為動物讓出空間,也願意與動物們和諧相處。
再加上各國對環境的保護,恢復一些被破壞的棲息地,使得一些極其稀少的個體能夠再度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