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劑治療再障,怎樣促進治療效果?

2021-01-09 騰訊網

目前,免疫抑制劑治療再障多會用到環孢素A、ATG/ALG等,但對於剛確診的再障病友來說,你知道如果正確使用免疫抑制劑促進治療效果嗎?快來一起看看吧!

免疫抑制劑怎麼治療再障?

再障的病因相對來時是比較複雜的,但是通過提升患者的免疫力來治療往往可以獲得很好的效果。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組異質性疾病,並非單一因素所帶來的結果。

總的來說,造血幹/祖細胞缺陷,免疫異常損傷造血幹/祖細胞和微環境,造血微環境功能缺陷,遺傳易感性等,都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主要發病機制。

對於急性再障患者,多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尤其是環孢素A,是治療部分急性和重型再障病例的有效免疫製劑之一,臨床常規用量10-20mg/(kg.d),60天後逐漸減量,小劑量長期服用,才能達到療效。此外,環孢素也經常與雄激素康力龍等聯合使用。

環孢素的效果雖好,但副作用也有很多,比如:腎毒性、消化道反應、多毛、手顫、神經末梢感覺異常等。同服雄性激素時,女性患者還會出現女性男性化特徵的副作用。

而atg治療,則是很多極重型再障病人迫不得已的選擇,此種治療方案不僅花費頗高,風險大,而且,治療後起效時間長,且療效不確定,部分患者在ATG後沒有任何效果,最終確定治療失敗!

最後,需要病友注意的是,免疫抑制劑治療再障會有一定的藥物副作用,長期使用會對病友的身體造成一定的損傷。因此,再障患者可以選擇針對性用藥,緩解免疫抑制劑的藥物副作用,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

相關焦點

  • 對於再障患者來說,免疫抑制治療和骨髓移植如何選擇?
    免疫抑制劑治療和骨髓移植治療是針對重型再障患者的兩種主要治療手段,但多數患者及病屬在治療前往往會猶豫不定:到底選哪個比較好? 對重型再障患者或者是家屬而言,選擇治療方案之前,應該明確: 第一:免疫抑制治療和骨髓移植的區別 免疫抑制治療在於及早截斷或控制異常免疫,患者需要在治療之前保留足夠殘存造血功能,通過用藥,讓自身造血功能逐漸恢復正常
  • 移植費用太高無法承受,治療再障還有什麼辦法?
    關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治療,很多患者會考慮骨髓移植治療,甚至認為骨髓移植是治癒再障唯一的選擇,然而,再障做骨髓移植配型很困難,成功率也不高,並且移植的相關費用也很昂貴,一般家庭無法承受。 那麼,再障患者不能骨髓移植,還能怎麼辦呢?
  •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放療治療晚期頭頸鱗癌:未來之路|免疫治療|...
    但近年來,隨著以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代表的免疫治療在晚期頭頸鱗癌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2016年美國FDA連續批准了納武利尤單抗和帕博利珠單抗挽救治療R/M HNSCC的適應症。而2018年 KEYNOTE-048研究結果的公布,也正式確定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R/M HNSCC首選一線治療方法的地位。
  • 腸道微生物與免疫治療的神之匯合 有望大幅提升免疫治療效果
    雖然效果不錯,但由於缺乏確切的科學證據,還有接種病原體微生物的巨大風險,Coley的治療方法並沒有被廣泛接受和研究。直到20世紀晚期,第一個免疫檢查點——CTLA-4被發現,科學家們意識到,打破抑制,激活免疫系統,或許是對抗癌症的新方法。於是,第一個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CTLA-4抑制劑隨之誕生了。24年後的2011年,它獲批上市,開闢了腫瘤免疫學的「新紀元」。
  • 再障血象穩定多久可以停藥?
    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通常會用到雄激素、環孢素等免疫抑制劑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部分病友的血象會逐漸趨向穩定甚至是正常,對此病友們多久才能停藥呢?
  • Cancer Res:HDAC抑制劑可促進單抗藥物對HER2陽性腫瘤的治療效果
    2017年3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研究人員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可以發動宿主免疫作為其抗腫瘤效應的一個基礎該研究為增強一些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的殺傷作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在這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panobinostat可以通過宿主免疫增強trastuzumab這種單抗治療藥物的抗腫瘤效果。
  • 抗衰老新寵——煙醯胺能改善癌症免疫治療效果
    來源:Bio生物世界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腫瘤免疫治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PD-1/PD-L1軸抑制劑可顯著增強T細胞應答,並在多種晚期癌症中表現出顯著的臨床應答。然而,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抗PD-1/PD-L1抗體等免疫治療在實體瘤中的有效率低,僅20%左右。另外,長時間持續性的單一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腫瘤並不能收到預期的療效,甚至容易引發免疫耐受。
  • Nature | 抑制PCSK9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這促使全球科學研究團隊致力於探索新的腫瘤免疫治療靶點,以開發可用於PD-1/L1抗體不應答或耐藥患者的新型免疫治療藥物,或增強PD-1/L1抗體療效的方案。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腫瘤動物模型,證明了腫瘤細胞內脂質代謝相關分子PCSK9具有腫瘤免疫調節功能,基因敲除或者用特異性中和抗體抑制PCSK9活性,能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 免疫治療是什麼?細胞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
    人們將它用於到腫瘤的治療當中,為腫瘤患者輸入白介素2,通過增加體內T淋巴細胞(可以消滅腫瘤的一種免疫細胞)的功能,來幫助患者抵抗腫瘤。 不過,白介素2的治療並沒有達到人們預期中效果。因此,有人提出: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白介素2可以促進T細胞生長、增值,為什麼不提取患者的免疫細胞,在體外進行增值培養,再回輸入患者體內呢?
  • 如何預測癌症免疫治療效果?微生物代謝物或給出提示
    檢查點抑制劑是用於增強免疫系統的免疫調節性抗體,可改善腫瘤患者的預後。儘管檢查點抑制劑有重要的臨床益處,仍有部分患者對免疫治療的反應不佳,然而,當前缺乏強有力的預測性生物標誌物來挑選適合免疫治療的患者。
  • 知己知彼 優化免疫治療策略——乳腺癌免疫治療現狀及進展
    一方面,它可以通過免疫介導的細胞死亡殺傷腫瘤細胞,導致腫瘤完全清除或者生長速率減慢;而免疫編輯則是對存活的腫瘤細胞進行選擇的過程,這部分具有最少免疫原性的細胞逃脫免疫系統的識別和殺傷後可以逐漸生長擴散,形成了促進腫瘤生長的炎性環境,進一步促進腫瘤進展。腫瘤發生後,腫瘤-免疫循環也可以解釋腫瘤與宿主間的相互作用。
  • 關於腫瘤免疫治療的「明星」——免疫檢查點PD1抑制劑 你知道多少
    自從上世紀50年代後期出現免疫監視學說,免疫檢查點(PD1、PD-L1、CTLA4等)抑制劑逐漸成為抗腫瘤領域新的治療熱點,已經在包括NSCLC、黑色素瘤、腎細胞癌、膀胱癌、尿路上皮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表現出了  臨床有效性,目前FDA已批准七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於數十種適應症的治療。
  • 再障骨髓移植成功率有多高?
    再障應視為內科急症,尤其是重型再障,必須立即採取積極的治療措施。造血幹細胞移植和應用免疫抑制劑是治療重型再障的兩種有明確療效的治療方法,應儘早採用。臨床常見由於醫師和患者對採用上述兩種措施的猶豫不決而喪失最佳治療時機,導致患者合併嚴重感染,危及生命。
  • 淺談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腸道還是人體最大的微生態系統,長約7-9米,腸黏膜面積大約200-250㎡,集結了人體60%-70%的免疫細胞,前僕後繼的對抗著不斷入侵的細菌和病毒,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避開「傷腸」雷區結直腸癌傳統治療與個體化治療傳統同病同治的治療手段忽略了患者的個體差異,往往治療效果不佳。個體化治療通過相關基因的檢測,可以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靶向藥物,提高治療的針對性,最大程度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 讓癌症免疫治療效果翻倍,科學家發現這類細菌能影響PD-1免疫治療效果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腸道菌群居然對腫瘤免疫治療效果有著巨大影響。 二、腸道菌群讓抗PD-1/ PD-L1免疫治療更有效 實際上,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大量的臨床試驗線索都表明微生物組對於癌症研究至關重要。
  • 血液病醫院治療再障,為何不選骨髓移植?
    再生障礙性疾病的治療在過去的時間裡取得了極大的改善和進步,比如骨髓移植就是常見的一種。但是,藥物治療再障還是作為該病的主導治療方式。聽說骨髓移植可以「根治」再障,為何我們治療「再障」不選擇骨髓移植治療呢?
  • 選擇性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作用及前景
    癌症治療的現狀及常用手段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通俗來講就是人體免疫細胞會產生抑制自身過度活化的蛋白分子。腫瘤細胞利用這種機制來抑制免疫細胞,從而從人體免疫監測系統中逃脫存活下來;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類藥物就可以解除這種抑制作用,進而讓免疫細胞重新激活,發揮消滅癌細胞的作用。
  • NEJM:免疫治療只有T細胞免疫?巨噬細胞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強勢踢館!
    那麼,什麼是免疫治療?簡單說,免疫治療並不直接作用於腫瘤本身,而是通過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抗擊腫瘤,這是與傳統腫瘤治療手段最大的不同。目前的PD-1/PD-L1抗體都是通過抑制T細胞表面的PD-1與腫瘤細胞表面的PD-L1/PD-L2結合,從而重新激活T細胞的腫瘤識別功能,對腫瘤細胞實施免疫捕獲。
  • 免疫治療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生物標誌物之PD-L1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研發和審批的進步,確保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已經作為腫瘤治療的新的有效方法之一。臨床研究顯示,單獨使用PD-1抑制劑,只有20-40%的病人會對免疫治療產生反應,醫生很難知道免疫療法是否對某個病人有效,如何篩選出這部分有應答的患者則是臨床所面臨及需要解決的問題 。
  • 王紅陽院士揭示抗衰老新寵——煙醯胺能改善癌症免疫治療效果
    近年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腫瘤免疫治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然而,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抗PD-1/PD-L1抗體等免疫治療在實體瘤中的有效率低,僅20%左右。另外,長時間持續性的單一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腫瘤並不能收到預期的療效,甚至容易引發免疫耐受。因此,尋找行之有效的療效預測標誌和聯合治療是提高腫瘤免疫治療效果和推進腫瘤精準免疫治療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