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篇:老子莊子墨子荀子……兒子

2020-11-25 網易

2012年03月25日

今天是兒子12 歲生日,禮物就是一堆「子」的書——老子、莊子、墨子、荀子、管子,並且他在生日當晚寫下了下面這段話。我讀不太懂,於是向他請教。他只是說(兒子說應該是「曰」),這段話解釋了他奇思妙想的理想化來源。


不知道是不是12歲的他又要換「戲」了,從英語跳到古文,這跨度有些大。雖然現在充其量他只是個兒「子」,但不妨礙他每每在我引用他的話時強調一定要用「曰」,我想兒子可能是希望讀者對「兒」視而不見,不就是「子曰」了嗎?

不知道是不是能夠等到兒子「子曰」的那一天,就先和大家分享這篇……子曰:

安居,而思天下驚異神奇之物。

東海有魚,其名為匆。匆居東海之淵,食長鬚之鯨,飲七海之水。千年而化為虹,始於東海之淵而止於西海之濱。西海者,異域也。有士鄴陀生於西海,而欲之東海,遂入大虹而行之,過六年而未能至也。七年,入仙境。見一仙木頂天,其果落而生梧桐,其葉落而生醴泉,其枝落而生練實,三江出之根系,有蝶繞仙木而行,是以思之蝶。鄴陀欲近之,以觀其奇景,見一巨蝶而問曰:「此乃仙境乎?」蝶答曰:「萬物有奇思,而其思皆化為蝶,以盤莊子之木。莊子者,夢蝶之人也,其道莫測。」鄴陀居於此數年,思莊子之至道,其奇思化為巨石,石落,而墜於北京之城。後有民以之為屋,吾居之,日夢其源,遂欲思天下奇物以作《安居思奇物錄》。

詳問兒子為什麼對「子」忽然如此感興趣,才知道原來他們的語文老師生病了,來代課的老師上課大談莊子,引發了兒子的「子」趣。老師!老師!

媽媽感悟

英文的最高境界是古文?

我一路說的都是兒子學英語的故事,最後殺出個「程咬金」,兒子的這篇作品不僅是中文,還是古文。都說本命年要發生點兒轉折,難道兒子要轉向古文了?

兒子插嘴

四年前,我開始學習英語,卻沒有忘記中文。四年後的今天,我開始「捯飭」古文。請媽媽放心,我絕對不會忘記英語,因為英語是我開始古文寫作的第一推動力,而古文創作也許能夠為我帶來英語學習上的飛躍。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頻道專稿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道家的興起|老子、莊子,誰是道家的創始人?
    先秦道家學派是由老子創立,或者道家學派以老子為宗。《莊子·天下篇》中說:「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老子也說:「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 美術研究|論莊子與中國人文之源的淵源!
    我們看此篇文章安排當時所謂「得一察焉以自好」的學術巨子之地位,從(一)墨子、禽滑絡以下,接著(二)宋鈃、尹文,(三)彭蒙、田駢、慎到,以至(四)關尹、老聃,其地位一層一層加高。莊子的排序是有邏輯的,其等第所以加高的理由乃在道的精神性愈來愈加顯著,墨家的價值取向基本上是外主體的;宋鈃、尹文是無關主體的;彭蒙、田駢、慎到此類思想家已重精神性,但卻是「枯木禪」型的。
  • 龍與天道人道孔子荀子對龍文化的拓展-姚海濤
    《墨子·貴義》云:「子墨子北之齊,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殺黑龍於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殺青龍於東方,以丙丁殺赤龍於南方,以庚辛殺白龍於西方,以壬癸殺黑龍於北方,若用子之言,則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圍心而虛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 什麼人該讀《老子》,什麼人該讀《莊子》
    我讀《莊子》不超過10遍,只能說了解了莊子的大概,並不能掌握它的精髓,但既然萬物不二,總可以通過《老子》給我的道說說《莊子》。如果讓我評價《莊子》這本書,我覺得它的文學性大於思想性,思想性又大於它的歷史性。
  • 老子、莊子還有蘇格拉底,你最欣賞誰的哲學理念?
    對於哲學自己是不懂的,只知道那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平日裡讀了中國大哲學家老子的《道德經》,也看了國外最有名的哲學派始祖蘇格拉底的一些著作,還看了很多莊子的著作,可是,人卻是蠢笨而愚鈍的,什麼是哲學呢?還是一頭的霧水。今天,我就把這三位大師的思想拿出來分享一二,以供大家一娛。
  • 莊子是否以「魚相濡以沫之情」表達老子的「大道廢,有仁義」
    這一句話出自於《莊子·內篇·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於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泉水幹了,魚跟魚就躺在沒有水的河床上,他們互相的向對方噴氣,把自己的水噴到對方的嘴巴裡面,然後用彼此的口水來滋潤對方。如果水足夠的話,魚在裡面快樂的遊泳,你我互不相識,其實對魚來講才是最快樂的。
  • 老子莊子學說如何成為道教丹鼎符籙方術
    因《老子》著作中帶有神秘色彩,有「穀神不死」 、「長生久視之道」。《莊子》書中有神人「不食五穀,吸風飲露,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等養身成仙論調,即被道教奉為主思想,成仙脫俗、長生不老、清修煉丹終成道教的神仙思想和成仙方術。
  • 墨子沒有發現光沿直線傳播,莊子和微積分沒關係,古人很愚昧
    墨子通過小孔成像發現了【光沿直線傳播】幾乎是國人的共識。這不,前兩年的一則公益宣傳廣告中更是大膽的說墨子啟發了【量子通訊】。真的覺得自己的三觀受到了挑戰,特地去看了一下墨子的原話: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於上;首蔽上光,故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
  • 莊子的名句,孔子的名句,老子的名句,富有哲理,值得細品!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莊子,孔子,老子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莊子1、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譯文:人生在世,就像白色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忽然就過去了。
  • 淺談《莊子》:逍遙遊
    《莊子》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經文。據說原有五十二篇,現存三十三篇,分為內篇七篇、外篇十五篇、雜篇十一篇。內容包含了哲學、政治、社會、美學等諸多方面。其作者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期宋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與老子並稱「老莊」。相傳莊子曾隱居南華山,亦埋葬於此。
  • 荀子和孟子思想的不同之處在哪 荀子說孟子性本善是錯的
    大家都知道荀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學說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都對儒家學說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他們的思想卻存在很大不同,荀子和孟子思想的不同之處在什麼地方呢?   荀子本來的名字叫荀況,被人們尊稱為「荀卿」。
  • 莊子《逍遙遊》解讀:人生到底能不能實現逍遙?
    莊子的哲學是在老子的「道」和無為而無不為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他將老子的道論、天道觀和辯證法思想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莊子的前面有老子,但莊子的身後,再也無道家學者能出其右了,他是道家學派巔峰之上的大宗師。 與老子注重無為而無不為的政治哲學相比,莊子更加注重人生哲學。老子所處的春秋時期,雖然禮崩樂壞,但社會尚未如戰國時期一樣黑暗混亂。
  • 人文齊魯|「荀子公開課」,周六開講荀子軍事思想
    8月24日(周六) 9:30,在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濟南大明湖路275號大明湖遐園內)奎虛書藏明倫堂,將舉辦荀子公開課的第八場講。屆時,陝西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丁為祥,將為大家講解《荀子的軍事思想》。
  • 國學入門書目:《莊子》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道家經文。到了漢代以後,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 。戰國中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立者,與老子並稱「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