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開區的習女士近日買魚的時候發現,原本價格高高在上的龍利魚,如今價格變得親民了,更令她困惑的是,龍利魚的味道總感覺哪裡不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帶著這個疑問,記者深入走訪了業內人士和水產進口監管部門。
龍利魚究竟是什麼魚?
在一些超市,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正在選購水產品的市民,對於龍利魚究竟是什麼魚的問題,多數市民表示不知道,而且不少市民都與習女士有著相同的困惑。
在學校工作的張先生說:「近幾年非常流行吃龍利魚,不少餐廳都增加了龍利魚這道菜,而且賣得不便宜。不過最近發現龍利魚價格降了不少,而且有時候吃著感覺味道和原來的不太一樣了,也不知道為什麼。」
據天津海關相關部門人士介紹,龍利魚俗稱鰨目、子板魚,屬鰈形目鰨亞目,「嘴歪眼斜」,身體扁平,像一條長長的舌頭,也被稱為「舌頭魚」。是一種暖溫性近海大型底層魚類,終年生活在近海海區,其出肉率高,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口感爽滑,是優質海洋魚類。
市場「龍利魚」多為巴沙魚冒充
據專業人士透露,與龍利魚「魚目混珠」的,是進口的巴沙魚,它是一種鯰魚。龍利魚和巴沙魚經去皮、脫骨加工之後,無論從肉質顏色或是外觀形態上都非常相似,容易讓人混淆,或者產生巴沙魚就是龍利魚的錯覺。
實際上,巴沙魚屬鯰形目,是中國、越南等亞洲國家重要的養殖魚種,越南音譯為「卡巴沙」(CABaSa),意思是「三塊脂肪魚」。
龍利魚、巴沙魚,傻傻分不清楚
記者走訪社區農貿水產市場及多家超市了解到,不少商家搞「龍利魚」促銷,當記者詢問是否是龍利魚時,均得到肯定回答。這種「龍利魚」市場零售價格多在每500克10元至14元上下,而也有一些商家的銷售價格在每500克50元至80元左右,對於價格為何會便宜這麼多的問題,銷售人員的答案各不一樣,有的說是「進口量大了就便宜了」,有的則乾脆回答「不知道」。
那麼,是不是龍利魚的進口量增多導致的價格下降呢?為此,記者走訪了天津海關相關部門,據專業人士介紹,目前龍利魚的進口量同比增長幅度為22%,而巴沙魚的進口量同比猛增了218%,也就是說,巴沙魚的進口量遠遠高於龍利魚。
專家支招辨「李鬼」
那麼,如何區分「李逵」與「李鬼」呢?
資深專業人士提醒廣大市民,購買時可以通過看包裝、觀肉質、品味道等方法來辨別。
看包裝
如果包裝上註明「巴沙魚」,英文為「CABASA」或「BASA」等字樣,或產地為越南的,可認定為巴沙魚。還要小心個別黑心商家,雖然包裝名稱標識為「龍利魚」,但配料卻是「巴沙魚」。
觀肉質
此外,可以通過查看肉質區分,龍利魚的魚柳非常薄,因為龍利魚本身就很薄,切出來柳葉不會很厚,且顏色漸進,有花紋。巴沙魚肉質厚實且多為冷凍出售,顏色發白。
品味道
另外就是味道,魚肉經過烹調,如果帶有河魚的土腥味,十有八九是巴沙魚。而龍利魚是海魚,只有正常的海鮮腥氣。
今晚報官方微信出品今晚報記者 王紹芳
覺得此文有用,就點ZAN支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