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拆開"龍利魚"的包裝袋,拿出一塊白裡透紅的魚片時,你有想過這將要下鍋的是什麼魚嗎?紅魚?石斑魚?還是真龍利魚?
多年前就有學者研究發現,巴沙魚(Pangasiusbocourti)曾在中國大陸市場上冒充鱈魚出售,它也曾在中國臺灣冒充豚魚登上消費者的餐桌。巴沙魚自2002年作為其他魚的替代品風靡美國後,用巴沙魚"投機"的亂象便逐漸從北美擴展到全世界。
圖1 歷年來存在越南巴沙魚"欺詐"的研究、案例及報告數量
數據來源:OCEANA
在國內市場上,消費者對"碰瓷兒"巴沙魚的關注主要源於2018年的一場"假冒風波"。2018年,根據中國水產養殖網的消息,巴基斯坦食品委員會採集了數個冷凍巴沙魚產品樣本並送至一家國際實驗室進行檢測,結果發現所有送樣的產品均不符合食品安全規定。該機構官員遂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通知經銷商應立即停止銷售冷凍巴沙魚。
隨著該事件的關注度升級,消費者們發現從超市到大型電商平臺,市面上售賣的龍利魚大多為巴沙魚。
巴沙魚"冒充"的龍利魚為何能夠以假亂真?巴沙魚在國內市場上的流通量如何?如今是否還存在商家混淆巴沙魚和龍利魚產品標籤的行為呢?我們暫且來瞧一瞧。
你吃的巴沙魚和龍利魚從哪裡來?
龍利魚,即半滑舌鰨的俗稱,是一種生活在中國近海的大型底層暖溫性魚類,市售龍利魚主要來源於捕撈和養殖。龍利魚的養殖主要在中國,其人工育苗技術在2002年取得突破後,國內的養殖規模逐漸擴大,我國的沿海省份目前都有龍利魚的養殖。
圖2 巴沙魚跟龍利魚的外形相差很大
而巴沙魚以其在生長過程中腹腔內積累有三塊較大的油脂而得名,原意為"三塊脂肪魚",是東南亞國家的重要淡水養殖品種。其實這兩條魚的外形差異非常大,巴沙魚魚身較長並且無鱗,頭部相對較小,嘴寬眼大;龍利魚身體扁平、葉狀,又像一條長長的舌頭,"嘴歪眼斜"都長在一面,還不對稱。
在中國市場上,龍利魚還是以沿海捕撈為主,而巴沙魚則大多來自進口。至2018年,我國的巴沙魚進口量已達約2.4萬噸,圖3便是2019年巴沙魚前四個主要生產國的產量分布。
圖3 2019年巴沙魚前四個主要生產國的產量分布
數據來源:全球養殖聯盟
2013年自巴沙魚大規模進入中國市場後,國內消費者對這條魚的需求可謂愈來愈強勁(戳我了解)。加之關稅的減少,中國近年來對巴沙魚的進口在持續增長,到2018年佔到越南巴沙魚出口總量的23%,是僅次於美國的"金主爸爸"。
你買到的「龍利魚」是真龍利魚嗎?
根據《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第14條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地方標準或者其他食品標準對食品名稱沒有規定的,應當使用不會引起消費者誤解的常用名稱或者俗名"。巴沙魚風波的兩年後,各商家是否合理合規地在產品上標註了"巴沙魚"的標籤呢?
在某大型電商平臺上,以產品關鍵字作為搜索字樣時,產品名中的字樣會加紅突出顯示,這就促使許多商家會在產品名稱上大做文章。所以當我們在該平臺上搜索"龍利魚"時,充斥著屏幕的仍是巴沙魚。在綜合排名前100的店鋪中,我們發現只有11家是真的在售賣龍利魚。這對於分辨不出兩者區別的普通消費者而言,想買到真·龍利魚,是困難重重的。
圖4 某平臺搜索"龍利魚"時綜合排名前100店鋪的產品情況
在剩餘的89家商戶中(近九成),均存在商品名稱標註混亂,同時囊括"龍利魚"、"巴沙魚"及"湄公魚"名稱混雜,或名稱故意誤導標註等情況。例如以"新鮮巴沙魚龍利魚片冷凍魚柳","巴沙魚非龍利魚","越南巴沙魚比龍利魚好"等名稱或混雜關鍵字誤導消費者。
圖5 某電商平臺上對巴沙魚的各種誤導性標註
由於颳了皮去了骨的龍利魚和巴沙魚極其難辨認,一些商家直接註明龍利魚柳是巴沙魚做成的魚片,然而"柳"在飲食中是指成形的肉塊或肉片,把龍利魚柳說是巴沙魚肉是現時的指鹿為馬,簡直是拿著奶茶店的爆爆珠冒充壽司店的魚籽。
圖6 講真,它倆還挺像
更有甚者,直接標註"巴沙魚,又稱越南龍利魚"、"海產異名重名很常見,名為龍利魚的海產有兩種,一種是巴沙魚Basa;另一種是舌鰨,小型比目魚","龍利魚柳是巴沙魚做成的魚片"等文案,意圖合理化商家的錯誤標註,實則加深了消費者對漁品的誤解。
圖7 這樣的標註確實難以分辨
少部分商家的解釋雖也算良心,註明了自身產品為巴沙魚而非龍利魚,但大多店鋪銷售的巴沙魚和龍利魚產品都是以魚排、魚片,魚柳為主,兩者混在一塊來賣的時候,消費者還是難以辨認。
龍利魚VS巴沙魚
值得注意的是,當巴沙魚和龍利魚剝去外衣,確實非常容易讓消費者混淆。而這種認知上的混淆也間接地鼓勵了部分水產市場和餐飲行業將"巴沙魚"冠名為"龍利魚"進行銷售。那除此之外,二者在蛋白含量、優勢礦物元素含量以及胺基酸含量這三方面的表現又有何不同呢?
有研究發現,相比於從越南進口的巴沙魚,市售的龍利魚有更高的食用價值[1]。首先是肌肉中粗蛋白質量分數差異明顯,龍利魚肌肉中粗蛋白遠高於巴沙魚。此外龍利魚肉中呈鮮味胺基酸含量較高,味道更加鮮美。巴沙魚和龍利魚肌肉中均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礦物元素,但龍利魚的含量更豐富。
圖8 巴沙魚和龍利魚的營養含量比較
此外,目前進口的巴沙魚爭議較大的是"包冰"和"泡藥"。"包冰"是水產品含冰量的俗稱,專業術語為"鍍冰衣",由於水產品本身特性,冷凍後產品表面極易風乾,一般鍍冰衣5-10%即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而"泡藥"是指對魚片的一種常態保水處理方法,通常在水產品加工環節中浸泡保水劑(保水、改善口感、抗氧化)。
"包冰"和"泡藥"本身是合法的、常用的水產品加工方式,越南官方2017的最新規定為巴沙魚魚片出口最大含冰比例20%,含水量最大86%(巴沙魚使用三聚磷酸鈉(STTP)進行保水)。但從非正規渠道進口的巴沙魚由於監管的缺失,往往存在的過度"包冰"和"泡藥"的現象。目前巴沙魚的走私現象依舊存在,如何加強監管,打擊非法走私等灰色交易,已成為國內巴沙魚產業的重要治理方向。
一點小提示
相比巴沙魚,龍利魚的營養價值確實更高,但市場價格也相應更貴。消費者可以各取所需!
想吃巴沙魚的朋友,購買渠道合法、標識清晰的巴沙魚,可以很大程度上保證質量和安全。
而喜歡龍利魚的朋友,在巴沙魚依然披著龍利魚的外衣在國內市場上大行其道的今天,想要買到真貨的話可要加倍擦亮眼睛呀!
來源:智漁
[參考資料]
[1] 姜鵬飛, 郭敏強, 祁立波等. 巴沙魚與龍利魚肌肉中營養成分分析及安全性評價[J]
[2]Deceptive Dishes: Seafood Swaps Found Worldwide. OCEANA
[3] Bénard-Capelle, J., Guillonneau, V., Nouvian, C. et.al. (2015) Fishmislabelling in France: substitution rates and retail types. PeerJ, 2, e714.doi: 10.7717/peerj.714
[4] Asensio, L., Gonzalez, I., Pavon, M. A. et.al. (2008a) An indirect ELISA and a PCR technique for the detection of grouper(Epinephelus marginatus) mislabeling.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25(6),677-683. doi: 10.1080/02652030701765731
[5] Cawthorn, D.-M., Duncan, J., Kastern, C., Francis, J. (2015) Fish species substitution and misnaming in South Africa:An economic, safety and sustainability conundrum revisited. Food Chemistry,185, 165-181. doi:http://dx.doi.org/10.1016/j.foodchem.2015.03.113
[6] Cawthorn, D.-M., Steinman, H. A., & Witthuhn, R. C. (2012) DNAbarcoding reveals a high incidence of fish species misrepresentation andsubstitution on the
South African market.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46, 30-40. doi:10.1016/j.foodres.2011.11.011
[7] 巴沙魚疑似不適合人類食用http://trb.mofcom.gov.cn/article/zuixindt/201801/20180102695380.shtml
[8] 水產百科
https://www.59baike.com/a/52-53
[9] 全球養殖聯盟(Globalaquacuture alliance)
https://www.aquaculturealliance.org/advocate/goal-2017-finfish-production-su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