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大行星推測:繞太陽一周要1-2萬年,質量是冥王星的5000倍

2021-01-17 外星人UFO科技

對於太陽系之中運行的行星,相信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之前雖然說是太陽系之中有九大行星,可是後來發現冥王星,並不能夠稱之為行星之一,因此決定將這顆星球除名,所以現在的太陽系之中準確的來說應該只有八大行星。那麼太陽系之中除了這已知的八大行星之外,是否還有別的行星存在呢?關於這個問題科學家一直在不斷努力的探索,而且在最近科學家更是找到了很多神秘的現象,很有可能證明太陽系之中還真的存在著第九大行星。

其實在幾年前,美國科學家就曾經提出過,太陽系之中可能存在著一些神秘的行星,而且有可能存在著體積非常龐大的第九大行星,這個概率甚至達到了99%以上,也就是說這顆行星幾乎是存在的,但是這只是科學家的推測,卻並沒有找到任何的證據能夠證明。

雖然說可憐的冥王星已經被降級成為了矮行星,但是科學家認為其實太陽系剛剛誕生的時候,應該存在著上百顆的行星。不過這麼多的行星擁擠在太陽系之中,不同的軌道上運行,造成太陽系之內可以活動的範圍非常的小,所以這些行星不斷運轉的時候就會發生相互的碰撞,此時的太陽系不是很穩定,形成的時候引發了星球大戰,當然這場巨大的星球大戰之後,太陽系之內就剩下了很少的行星。

而最新的研究發現,在太陽系之內存在著一顆神秘的新的星體,這顆星體有可能就是第九顆行星,科學家還將這顆神秘的行星命名為9號行星。而且推測來說,這顆天體的質量很有可能要比地球質量大十倍以上,在太陽系的外圍存在著這樣的一個非常奇怪和極度拉長的軌道,而這顆神秘的星球就是在這個軌道上運行的。

這顆神秘的行星,最起碼要花1萬年到2萬年的時間,才能繞著太陽運行一圈,當然到現在為止,還並沒有觀測到這顆行星的存在,不過科學家卻通過一些數學模型以及計算機模擬推測出了這顆星球的存在。

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是冥王星質量的5000倍以上,而這顆巨大的行星引力也直接影響著太陽系外圍很多矮行星,甚至是幹擾到了海王星之外柯伊伯帶中的天體運動。

也就是說,這顆命名為9號行星的巨大神秘行星,輕輕的推動著柯伊伯帶中天體的運動,從而使這些天體與這顆行星之間一直保持著固定的距離。其實過去科學家一直不斷的猜測,太陽系之中很有可能會存在著一些神秘巨大的行星,而且在過去幾百年的時間,科學家也是為此不斷的努力尋找探索,雖然說我們現在的科技不斷的在提高,但是對於太陽系的普查工作真還不是非常的完善,太陽系之中肯定會存在著很多神秘的天體是沒有被科學家發現的。

因為科學家通過對柯伊伯帶的不同天體的運行發現,包括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天體等五顆天體的運行,在近日點都是非常的一致,從運行的距離到軌道傾斜度都是完全一樣的,這絕對不可能是一個巧合,也不可能是偶然的情況下出現的現象,偶然的一個巧合可以稱之為純屬的巧合,如果很多的巧合疊加在一起,甚至保持完全的一致性,那麼它的機率就會非常的小,甚至是不可能的。

既然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巧合,那麼就只能夠有一種解釋,就是在這些天體的背後,肯定存在著某種神秘的力量,導致這些天體出現了這樣奇異的一致現象,科學家認為在這些天體的背後一定會存在著引力,正是這個神秘的引力導致這些天氣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而且為此還專門的使用了計算機模型進行了模擬,認為這些天體應該是受到了一個未被發現的巨型天體的影響,而這個神秘的天體很有可能,質量會非常的大,現在科學家為了證實這一想法,已經不斷的通過各種的方法來檢測,確認這顆行星是否真的存在,當然在科學家確認其存在之前,這一切還都只是科學家的一些理論推測。

而如果真的發現了這顆行星的存在,那麼它將是繼太陽系之中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之後的第五位成員,有可能也是形成於40億年前,由巖石和冰的內核膨脹而形成的氣態巨星,只不過躲在黑暗的角落裡,所以並沒有被人們發現而已。


相關焦點

  • 太陽系邊緣或存在第九大行星 公轉一周需上萬年
    新行星運行軌道示意圖(右邊)。新行星運行軌道示意圖(右邊)。曾經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隨著2006年冥王星被降格為「矮行星」後而只剩八大行星。不過,美國科學家、「冥王星殺手」麥可·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20日宣布,有「充分的證據」顯示,在太陽系邊緣可能「潛藏」著遙遠而巨大的第九大行星。
  • 發現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天文學雜誌》研究員巴蒂金和布朗表示,他們通過數學模型和電腦模擬發現了一顆新的太陽系行星。這顆可能存在的行星質量約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距離太陽超過900億公裡,比第八行星海王星遠了20倍,該行星繞太陽運行一周需時1萬至2萬年。如果該天體真的存在,將成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如果這一天體被證實,就重現了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發現過程。當年海王星也是先進行計算,從理論上發現,後得到觀測證實,所以被稱為「筆尖上的發現」。
  • 繞太陽公轉周期2萬年!行星九比地球大3倍?10年內或將找到
    在太陽系中,八大行星的存在我們都是確定沒有問題的,而對於第九大行星的存在,可能還是一個疑問,當然在2005年之前,我們是具有第九大行星的,那是因為冥王星的地位還在,如今它已經不是了,所以不少的科學家也希望能夠將冥王星重新並列在行星的行列,依然保持九大行星的存在,只不過至今這個呼籲都還沒有實現
  • 科學家:太陽系或將重回九大行星時代。冥王星又要成為大行星嗎
    它成為了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從此太陽系九大行星的說法被寫進了教科書,成為了人人皆知的科學常識。但是後來隨著科學家們對冥王星的不斷觀測發現,冥王星的質量非常的小。它並不具備大行星的特性。如果這些發現一旦被證實,那麼太陽系又將會重回九大行星的時代了。科學家認為這顆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可能存在於太陽系的邊緣附近。這是一顆怎樣的神秘行星呢?
  • NASA專家發現,第九行星存在太陽系邊緣,質量比冥王星重5000倍
    美國人對此充滿自豪,並親切地稱冥王星為「美國行星」。至此,人們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認為,太陽系存在著九大行星。然而在2006年的國際天文聯合會上,給行星下了新的定義。這顆為2015 BP519的星體質量約是冥王星的5000倍,因此,其引力足以影響位於太陽系邊緣幾個矮行星的運行。對太陽系邊緣柯伊伯帶中的天體運行產生根本性的幹擾。
  • 不是冥王星,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找到了?
    冥王星被除名恢復行星無望,太陽系第九大行星找到了!
  • 科學家:太陽系或將重回九大行星時代。冥王星又要成為大行星嗎
    他們繼續在黑暗的宇宙中尋找著天文學上的聖杯——太陽系的第九大行星。這一尋找就是84年。一直到了1930年的2月18日,美國的天文學家湯博發現了冥王星。這樣科學家又將太陽系的邊緣擴展到了距離太陽59億公裡的地方。
  • 日本昴星望遠鏡挑戰尋找「第九大行星」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發現許多「極端物體」(extreme objects)【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共同社9月5日報導,日本國立天文臺等組成的國際團隊5日發布消息稱,為尋找到太陽系中比海王星更為遙遠、質量預計為地球10倍的「第九大行星」,將於9月底至10月初使用美國夏威夷島的昴星望遠鏡嘗試進行觀測。
  • 第九大行星問世?質量是地球10倍,繞太陽一圈要1萬多年,引熱議
    地球所處的區域就是在銀河系,在目前的這個星系中,有八大行星,分別就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之前的冥王星因為自身體積因素被踢出大行星行列,所以到現在就是只有八大行星,這就讓八顆行星一直在太陽系內部穩定運轉,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
  • 冥王星翻身無望?太陽系邊緣或藏新的第九大行星
    ,因此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可能需要1萬~2萬年 太陽系內軌道完全位於海王星軌道外側的最為遙遠的六顆天體。 推測中的「第九大行星」——其質量約為冥王星的5000倍。 這顆科學家們設想中的大行星應該是一顆氣態巨行星,非常巨大,其大小甚至可能與海王星相當,但距離太陽的軌道要比海王星軌道還要遠數十億公裡,因此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可能需要1萬~2萬年。對於這顆可能存在的大行星,提出這一設想的兩位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將其稱作「第九大行星」(Planet9),唯一的問題就在於:它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被找到。
  • 美科學家稱發現太陽系「第9大行星」 星體質量是地球10倍
    美國科學家近日宣布疑似發現第九大行星。(圖片取自newscientist)  原本1930年被發現的冥王星被視為第九大行星,但卻在2006年列為矮行星,失去行星的資格。據臺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周三宣布,在太陽發現一顆未為人知綽號「第9大行星」的巨型行星。
  • 太陽系真存在第九大行星?確認還需更多證據
    太陽系真存在第九大行星?」,它的質量約為冥王星的4500倍、地球質量的10倍,沿「奇特的橢圓軌道」繞太陽運行,環繞一周需時1萬年至2萬年。  被挑戰的太陽系模型  從冥王星被「剝奪」太陽系行星地位、降為矮行星,到「第九大行星」發現,最近數十年,我們所熟悉的太陽系模型一直備受挑戰。  此前,西班牙和英國科學家就曾通過數學計算得出,在冥王星以遠的太陽系空間,可能至少隱藏著兩顆未知行星,它們的引力影響了海王星以外已知天體的運行軌道。
  • 美科學家稱發現太陽系第9大行星 質量為地球10倍
    美國科學家近日宣布疑似發現第九大行星。(圖片取自newscientist)   原本1930年被發現的冥王星被視為第九大行星,但卻在2006年列為矮行星,失去行星的資格。據臺媒體報導,美國科學家周三宣布,在太陽發現一顆未為人知綽號「第9大行星」的巨型行星。
  • 冥王星翻身無望?太陽系邊緣或藏新的第九大行星
    推測中的「第九大行星」——其質量約為冥王星的5000倍。這顆科學家們設想中的大行星應該是一顆氣態巨行星,非常巨大,其大小甚至可能與海王星相當,但距離太陽的軌道要比海王星軌道還要遠數十億公裡,因此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可能需要1萬~2萬年。對於這顆可能存在的大行星,提出這一設想的兩位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將其稱作「第九大行星」(Planet 9),唯一的問題就在於:它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被找到。
  • 太陽系將擁有九大行星 科學家發現質量為地球10倍的行星
    如果算,那我們從地球上觀察拍攝其他行星算不算?這個問題先擱置一下,我們先開始今天的旅程吧。話說我們的太陽系曾經有9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8月24日,國際天文聯合會不顧全世界人類的情感,毅然藉口太小而將冥王星踢出了行星家族,從此我們的太陽系就剩下了8大行星。
  • 八大行星或再添一星?不是冥王星,質量超地球5倍?
    在幾十年前,所有人都以為,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其中排名第九的,就是現在的冥王星,而隨著越來越多與其體積質量相似的天體出現,冥王星的地位遭到了質疑,尤其是在質量比其大27%的鬩神星被發現之後,2006年冥王星正式加入了矮行星的隊伍,九大行星也變為了八大行星。
  • 第九大行星是一種特殊黑洞?體積是地球30倍,它比行星恐怖多了
    然而在十幾年前,關於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說法深入人心,通過嚴謹的科學探討才將冥王星排除出去。直到冥王星被劃分為矮行星,人們才漸漸接受這個概念。最近,科學家們通過觀測太陽系的邊緣地帶發現,柯伊伯帶有部分小行星的軌道最遠距離太陽幾百個天文單位。如果說是海王星的引力散射效應,或許仍然有些牽強,於是人們推測,太陽系存在第九大行星。
  • 「第九大行星」蹤跡越來越明顯,這個神秘大傢伙或本不屬於太陽系
    據推測,這顆可能存在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質量約為冥王星的4500倍,或者說是地球質量的10倍,比天王星小一些,因為行進的方向相反,以至於我們在很長的時間內無法察覺到它的存在,計算認為這顆行星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為320億千米,遠日點約為1600億千米,而冥王星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59億千米,遠日點約為74億千米,可謂遠遠超過了冥王星等柯伊伯帶天體。
  • 聽說這顆神秘的天體—「第九行星」比冥王星還要大呢!
    這些存在於冥王星之外的冰體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圍繞太陽運動。追蹤它們運動軌跡的科學家認為,它們奇怪的軌道可以用一顆尚未被發現的第九大行星的重力來解釋。第九大行星會是什麼樣子?科學家認為它可能比地球大三倍,且比地球的質量大十倍。然而,他們認為這顆行星不是一顆巖石行星,而更像是一顆氣態的微型海王星。
  • 太陽系或存在第9顆行星,質量是地球10倍,天文學家推測來自系外
    然而在2008年的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天文學家們對行星下了新的定義,按照新的定義,冥王星就不再屬於行星行列,因此,冥王星被降級為了矮行星,從此,太陽系也由擁有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多年來,天文學家們一直在爭論冥王星之外是否存在難以琢磨的太陽系第9顆行星。但最近的一些新研究可能能夠證明這一神秘的「第9顆行星」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