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升高、性早熟、腎上腺佔位一例

2021-01-20 丁香園

病歷摘要

患者,社會表型為男性,12歲,學生,因「血壓升高10個月,左腎上腺切除術後8個月」入院。

患兒於10個月前體檢時發現血壓升高,達150/100 mmHg左右,無心慌、心悸、頭痛、頭暈及多汗乏力,無下肢軟癱等不適,就診醫院建議觀察,其後檢測血壓持續高於正常,8個月前在當地醫院行24小時動態血壓檢查示最高190/132 mmHg,血、尿皮質醇在正常範圍,促皮質激素稍高,尿游離腎上腺素兩次複查均高於正常,放射性核素標記的間碘苄胍(MIBG)顯示「左側腎上腺佔位」,結合影像學結果,診斷為「雙腎上腺皮質增生,嗜鉻細胞瘤可能」,並行左腎上腺切除術,術後病理示腎上腺皮質結節狀增生。但血壓控制仍不理想,給予「氨氯地平(絡活喜)5 mg qd」治療後,患兒血壓仍波動於130~140 mmHg /80~100 mmHg左右。1個月前,為進一步診治來我院。

患兒自患病以來,體重無明顯變化,飲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否認同種疾病家族史,否認其他遺傳疾病家族史。出生體重4 kg,足月順產。

追問病史發現,患兒幼年時生長速度快於同齡人,6歲半左右開始有勃起、遺精等現象,身高、力氣均明顯超過同齡人,但近1年來,身高未再增加。

入院查體 T 37°C,P 80次/分,R 20次/分,BP 140/100 mmHg,身高165 cm,體重69 kg,體重指數(BMI)25.3。神志清,營養中等,自主體位,查體合作。無多血質面容,無滿月臉及水牛背,無向心性肥胖。全身皮膚黏膜無黃染及出血點,無水腫,全身淺表淋巴結未捫及。眼瞼無水腫,鞏膜無黃染,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存在。咽後壁無充血,口唇不發紺。頸軟,頸靜脈無怒張,甲狀腺未捫及。雙側乳腺無發育。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羅音,心率85次/分,律齊,腹部平軟,腹壁無紫紋,左側腹部可見陳舊性手術瘢痕,肝脾肋緣下未觸及,Murphy徵(-),全腹無壓痛及反跳痛。脊柱四肢無畸形,雙下肢無水腫,雙足背動脈搏動可及,皮溫正常。腋毛陰毛濃密,陰莖約4 cm,睪丸約2 ml左右。神經系統檢查,病理徵未引出。

輔助檢查

外院術前檢查:

血清游離皮質醇(F)晝夜節律(8 am、4 pm、12 pm)存在,分別為10.6 μg/dl、12.5 μg/dl、4.2 μg/dl;尿F 68.1 μg/24h;1 mg 地塞米松抑制試驗血F明顯受抑制,降至2.4 μg/dl;8 am查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 87.1 pg/ml ↑;血醛固酮52.7 pg/ml(基礎)、46.2 pg/ml(激發);尿醛固酮0.70 μg/24h;基礎及激發血漿腎素活性(0.01 ng/ml/h和0.20 ng/ml/h)均明顯降低;尿游離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分別為86.3 μg/24h↑、55.4 μg/24h和381.9 μg/24h;次日複查分別為192.4 μg/24h↑、64.6 μg/ml和703.2 μg/24 h↑;性激素6項:泌乳素(PRL)10.15 ng/ml,促黃體生成素(LH)0.57 mIU/ml↓,卵泡刺激素(FSH)0.3 mIU/ml↓,雌二醇(E2)9.32 pg/ml,孕酮(P)1.53 ng/ml↑,睪酮(T)0.56 ng/ml。

外院(術前)影像學檢查:

垂體MRI示「垂體微腺瘤可能」;CT示「雙腎上腺增生,左腎上腺腺瘤可能」; MIBG示「左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可能」。

入院檢查:

血鉀3.0 mmol/L↓,24小時尿:Na+ 166.8 mmol/L,K+ 28.44 mmol/L,Cl- 139.2 mmol/L;血F晝夜節律(8 am、4 pm、12 pm)分別為15.8 μg/dl、13.1 μg/dl、4.5 μg/dl;24小時尿F為38.2 μg;血ACTH 692 pg/ml↑,複查866 pg/ml↑;血醛固酮41.8 pg/ml(基礎)、42.4 pg/ml(激發);尿醛固酮0.70 μg/24h↓;血漿腎素活性0.14 ng/ml/h(基礎)、0.30 ng/ml/h(激發)↓;血管緊張素Ⅱ20.0 pg/ml(基礎)、36.0 pg/ml(激發);血甲氧基去甲腎上腺素(NMN)67.5 pg/ml,血甲氧基腎上腺素(MN)38.0 pg/ml;尿游離腎上腺素3.82 μg/24h,尿游離去甲腎上腺素100.46 μg/ml,尿游離多巴胺375.36 μg/24h。

性激素6項:PRL 27.45 ng/ml↑,LH<0.07 mIU/ml↓,FSH 0.05 mIU/ml↓,E2 33.0 pg/ml,P 1.0 ng/ml↑,T 4.2 ng/ml↑。

腎上腺源性雄激素:硫酸脫氫異雄酮(DHEAS)120.9 μg/dl↑、雄烯二酮19.39 ng/ml↑、血清17羥孕酮(17-OHP)14.59 ng/ml↑。

甲狀腺功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1.58 nmol/L、甲狀腺素(T4)83.19 nmol/L、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4.75 pmol/L、游離甲狀腺素(FT4)14.89 pmol/L、超敏促甲狀腺素(sTSH)1.975 uIU/L;甲狀腺微粒體抗體(MCAB)1.5%、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TPOAb)1.0 U/ml、甲狀腺球蛋白(TG)8.1 ng/ml、甲狀旁腺素(PTH)114.4 pg/ml。

入院影像學檢查:

腎上腺CT示「雙側腎上腺較前顯著增生,右側為著」;垂體MRI示「垂體未見明顯異常」。骨齡片顯示骨骺基本癒合,約18歲左右。

診治經過

患者,少年男性,查體發現血壓升高。外院查皮質醇正常,ACTH稍高,尿兒茶酚胺類物質升高,CT示雙側腎上腺增生,疑為「嗜鉻細胞瘤」。患兒接受「左側腎上腺大部切除術」,術後血壓控制不佳,8個月後來我院複查。追問病史,存在性早熟症狀,查血鉀低於正常,血尿皮質醇仍在正常範圍,但ACTH較前顯著升高,腎上腺源性的雄激素前體也明顯高於正常,並呈低腎素活性;CT複查示雙側腎上腺較前明顯增生,提示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不足。

臨床診斷:先天性腎上腺增生 11β羥化酶缺陷症

在獲得知情同意後,對患兒及其父母的外周血DNA進行CYP11B1基因突變檢測,發現R453Q及R454C的複合雜合突變,確認11β羥化酶缺陷症診斷成立。遂給予地塞米松0.375 mg qd治療,停用降壓藥物。2個月後隨訪,患兒血壓降至120/80 mmHg左右,複查血ACTH為30 pg/ml,17羥孕酮水平為1.29 pg/ml,均明顯降低,血鉀恢復正常。目前患者仍在隨訪中。

討 論

drenal hyperplasia,CAH)是由基因突變導致腎上腺皮質激素生物合成過程中必需酶缺陷,從而使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激素合成障礙引起的一組疾病,由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腎上腺皮質所合成的類固醇激素主要有糖皮質激素、鹽皮質激素和雄性類固醇激素。在皮質激素合成過程中,由於不同的酶缺陷而致皮質醇合成不足,ACTH代償性分泌增加,腎上腺皮質增生以彌補皮質激素合成的不足。影響依次為類固醇急性調節蛋白(StAR)缺陷所致的膽固醇轉變為孕烯醇酮障礙、17α羥化酶/17,20碳鏈裂解酶、3β類固醇脫氫酶、21羥化酶、11β羥化酶等缺陷。除3β類固醇脫氫酶外,餘均屬於細胞色素氧化酶P450(CYP)。StAR蛋白、17α羥化酶/17,20碳鏈裂解酶及3β類固醇脫氫酶缺陷可導致3種腎上腺皮質激素合成障礙,而後兩種酶缺陷只引起皮質醇和醛固酮合成減少,性激素合成相應增加。因此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

11羥化酶缺陷症是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的少見類型,約佔5%~8%。人類的11β羥化酶有兩種同工酶,11β羥化酶(CYP11B1)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前者在鹽皮質激素的合成通路中,將去氧皮質酮轉化成皮質酮,再經過醛固酮合成酶的作用最終合成醛固酮;11β羥化酶的另外一項作用是將去氧皮質醇合成為皮質醇。因此,當該酶缺陷時,束狀帶糖皮質激素合成顯著減少,ACTH反應性分泌增加,雙側腎上腺增生。同時,由於該酶功能受累,使得酶的底物及其前體物質積聚,鹽皮質激素產生通路中去氧皮質酮大量增加,該物質具有強大的理糖作用和理鹽作用,理糖作用足以代償皮質醇的不足,患者極少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危象的表現,但可有消瘦和色素沉著;理鹽作用則導致水鈉瀦留,血容量增加,出現高血壓、低血鉀等表現;由於腎上腺束狀帶及球狀帶類固醇激素的合成均受到影響,因此過量的前體物質積聚,使腎上腺源性的性激素合成增加,雄激素產生過多,臨床上表現為男性性早熟和女性男性化。

本例患者特點為:少年起病,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表現。血壓最高達190/132 mmHg,查雙側腎上腺增生合併單側結節,行單側腎上腺大部切除後,血壓控制不理想,且出現雙側腎上腺增生更加明顯,ACTH顯著升高,提示存在腎上腺原發的皮質醇合成障礙。患者還存在低血鉀但鹽皮質激素合成及腎素活性受抑。追問病史,患者有性早熟症狀及體徵,實驗室檢查發現腎上腺源性雄激素合成增加,符合11β羥化酶缺陷症診斷,並經基因診斷確認。

在鑑別診斷上,少年起病的高血壓應與其他先天性疾患如Liddle症候群等,以及其他原因的繼發性高血壓如嗜鉻細胞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症候群等進行鑑別。Liddle症候群也可出現瀦鈉性的高血壓、低血鉀,且腎素活性明顯受抑,但腎上腺影像學檢查應無異常,且無性早熟徵象。各種繼發性高血壓也有各自的特點,如嗜鉻細胞瘤常有「頭痛、心悸、多汗」三聯徵,切除腫瘤後血壓常可恢復正常,且血MN和NMN顯著高於正常可作為特異性診斷指標。而該患兒亦不具備原醛和Cushing症候群的臨床特點,各項輔助檢查也相應除外上述疾患。

與其他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的治療類似,11β羥化酶缺陷症的治療也以糖皮質激素替代為主,通過糾正腎上腺皮質功能,抑制ACTH分泌及垂體腎上腺軸的不良反饋,達到抑制鹽皮質激素分泌,使高血壓和低血鉀的臨床表現得以控制,並進一步達到糾正腎上腺源性雄激素合成紊亂的目的。

對於兒童或青少年患者,建議使用對生長發育影響較小的短效糖皮質激素如氫化考的松等。本例患兒骨骺已基本癒合,高血壓低血鉀的症狀較重,故給予地塞米松0.375 mg qd治療,並密切隨訪。本例患兒還存在睪丸偏小,與陰莖不成比例的情況。在糾正皮質激素合成紊亂後,建議進一步評價睪丸的雄激素合成功能,必要時給予FSH促進生精細胞的發育,以期保留其生育功能。

點 評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雖然不常見,但其危害不容忽視。在臨床上,該病常常表現出高血壓,雄性激素分泌增多等症狀,對於出現這類症狀的青少年患者,一定要高度警惕,以避免不必要的手術或不恰當的治療,給患者帶來傷害。(王衛慶)

腎上腺CT(術前):雙腎上腺增生,左腎上腺腺瘤可能

腎上腺CT(術後):雙側腎上腺較前顯著增生,右側為著

上海瑞金醫院內分泌代謝病臨床醫學中心 楊軍 張惠傑 寧光 等


相關焦點

  • 老人突發心肌梗死 竟是腎上腺病灶「作祟」
    六旬老人突發心肌梗死,血壓忽高忽低,竟是腎上腺的嗜鉻細胞瘤「作祟」。面對這樣的罕見病症,武漢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準確診斷,精心治療,讓患者重獲新生。11月30日,患者順利出院。  鄔先生不同於普通心梗患者,其血壓會自發出現降低,隨後升至正常;且心電圖提示的心梗範圍,與心臟彩超的表現也不吻合。 「這不太正常,無法用單純的心梗來解釋患者的血壓表現。」查房的黃玲副主任醫師說,心內科的前輩們曾遇到過嗜鉻細胞瘤引起血壓驟然升降的病例,且嗜鉻細胞瘤也可引發急性心梗。果不其然,患者腹部CT片顯示,右側腎上腺部位有一個5cm的佔位。
  • 血壓經常突然升高,伴有頭痛、心悸、多汗,需要排查這種腫瘤
    臨床上,有這樣一類高血壓病人,血壓經常莫名其妙的突然升高,同時伴有頭痛、心悸、多汗等症狀。這類病人血壓排查嗜鉻細胞瘤。什麼是嗜鉻細胞瘤?嗜鉻細胞瘤長在腎上腺上,是起源於腎上腺髓質、具有激素分泌功能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 開始以為性早熟,可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醫生初步診斷為性早熟,建議給孩子做個頭顱核磁檢查。結果出來,嚇了家長一跳,10歲的孩子腦袋裡長了腫瘤,如果不加以幹預治療,孩子生命危在旦夕。 近年來,到醫院看性早熟的兒童有增多趨勢。 孩子長得快是性早熟嗎?應該怎麼辨別呢。很多家長都聽說過性早熟,但是如何辨別孩子是不是性早熟、需不需要治療的誤區非常多,需要提醒加以注意。
  • 寧波6歲女孩胸部似成年女性 性早熟為何越來越早?
    6歲女孩性早熟,胸部似成年女性朱醫生提到近日接診的一個6歲女孩婷婷(化名),就是一例典型的性早熟。婷婷身高1.3米,很胖,乳房發育就像一個成年女性,陰道也出現了分泌物。據悉,婷婷出生時就是個巨大兒,兩三歲起主要由爺爺奶奶照顧,老人家對這個孫女是百般疼愛,而疼愛的方式就是讓孩子一個勁吃。婷婷也是個小吃貨。
  • 年輕媽媽身患巨大腎上腺腫瘤,醫生冒險手術救治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姜潤德團隊成功完成了一例合併腹腔大出血的巨大腎上腺腫瘤切除手術。該腫瘤為腹膜後嗜鉻細胞瘤,體積14×10釐米。手術團隊克服患者術前腹腔出血,術中大量出血和血壓驟降等極端風險,成功挽救了一位年輕母親的生命。
  • 【菁英讀書會回放】——李小英教授解讀《性發育異常診斷思路》
    請教皮質醇正常,午夜地塞米松實驗陰性,卵巢有一約三公分腫瘤,腎上腺左側有一個七毫米佔位,下一步該怎麼繼續排查呢?李小英教授回答:(1) 建議補充以下結果或檢查:血ACTH(上午8點),血17OHP,血睪酮、FSH、LH、腫瘤指標物CA125等;(2)補充病史:生育史?
  • 警惕十類藥物導致血壓升高_藥品諮詢_尋醫問藥_xywy.com
    3、腎上腺皮質激素長期服用這類藥物可引起鈉瀦留,鈉瀦留導致血壓升高機制同前。4、非甾體消炎藥消炎痛 炎痛喜康 布諾芬等此類藥物可增加鈉的再吸收,恢復血管壁對去甲腎上腺素的加壓反應。長期服用此類藥物可引起鈉瀦留,鈉瀦留和血管壁對去甲腎上腺素的加壓反應均可使血壓升高。
  • 血壓突然升高竟與腫瘤有關,有這9大特徵的高血壓患者更應注意
    不放心的家人趕快將她送到市腫瘤醫院,經過檢查發現,原來,致使她血壓狂飆的罪魁禍首竟然是藏在其腹內的一個5釐米×5釐米大小的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手術切除腫瘤後,唐阿姨的血壓迅速恢復到正常水平。像唐阿姨這種血壓飆升,用藥也是只升不降的情況,真正的病因其實就是嗜鉻細胞瘤。 人體的腎臟是一個排洩器官,同時兼具生成激素的功能。腎上腺就是一個生成激素的內分泌器官,而在腎上腺髓質等部位就存在嗜鉻細胞。正常的嗜鉻組織可以分泌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激素,這些激素的主要功能就是參與調節人體血壓、心律水平等。
  • 【微病例】酷似腦橋心型梗死的可逆性後部腦病症候群一例
    腎臟彩色超聲示雙腎輕度瀰漫性病變、左腎小囊腫,腎血管彩色超聲示雙腎動脈血流稍增快。心臟彩色超聲、頸動脈彩色超聲、甲狀腺彩色超聲正常;胸部CT、腎上腺CT平掃未見明顯異常。視覺、腦幹聽覺、體感誘發電位和腦電圖檢查結果均正常。眼底攝片提示雙眼高血壓視網膜病變Ⅱ期。
  • 鹹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切除一例腎上腺巨大腫瘤
    近日,鹹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成功為一患者切除腎上腺巨大腫瘤,據測量腫瘤直徑約為8.0cm。武功患者李某,左腰部疼痛不適三年,近2個月疼痛加重,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
  • 鹽多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 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低於5克
    高鹽對身體的危害 (一)高血壓 高血壓是食鹽攝入過多造成的最直接風險,鈉鹽攝入過多,會打破血液中的鈉鉀平衡,造成血壓升高。而高血壓又會引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如中風、心臟病、心肌梗死等。
  • 長壽基因Indy參與血壓調節
    德國糖尿病研究中心提供了一項綜合性研究,表明在基因敲除哺乳動物模型中,mIndy缺失減弱了交感神經對血壓的支持,降低了動脈血壓和心率。研究期間使用動脈內壓力探頭對血壓進行有創性評估。兒茶酚胺和後腎的尿液分析及腎上腺的無偏轉錄組分析確定了受影響的生物合成途徑。事實上,兒茶酚胺的生物合成在mIndy基因敲除的腎上腺中表達減弱,而血漿類固醇和類固醇激素的合成則不受影響。
  • 我的血壓這麼高,還有救嗎?
    開始他的血壓不太高,130/100mmHg,也沒有當回事。最近5年多血壓開始明顯的升高,平時血壓170/130mmHg,最高達180/140mmHg。醫院裡所有的降壓藥都用遍了,血壓也降不到正常。腦CT、心臟超聲、腎臟超聲等查了個遍,也沒有發現問題。他沒有高血壓家族史,也沒有出現過全身無力、低血鉀的表現。
  • 血壓降不下來,居然是因為這些病
    以下幾種情況需要進行高血壓病因評估以往血壓讀數穩定者突然大幅升高(急進型高血壓)青春期前發病的高血壓30歲以下、非肥胖的、無高血壓家族史重度高血壓(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20mmHg)頑固性高血壓:聯用三種降壓藥物
  • 頑固性心搏驟停成功救治一例
    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例頑固性心搏驟停成功救治的病例處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於15天前出現癲癇發作,予德巴金口服,因出現上述症狀就診,門診以「左側基底節區佔位性病變」收住院。個人史:有飲酒史,無吸菸史。家族史:父親健在,無家族同類疾病,無遺傳性疾病,母親因糖尿病去世。既往史:平素體健,否認傳染病史,否認其他系統疾病,否認輸血史,否認食物、藥物過敏史。
  • 帶娃帶出性早熟?這些關於性早熟的知識家長趕緊學習
    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關於孩子性早熟危害的新聞報導,性早熟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性發育的年紀呈小年齡化趨勢,這讓很多家長非常擔心與害怕。因為大部分家長並不了解性早熟的相關知識,以下關於孩子性早熟的知識,家長趕緊來學習吧。什麼是性早熟?性早熟指的是女孩在8歲前,男孩在9歲前出現第二性徵的發育。
  • 24歲小夥患罕見腎上腺腫瘤 5科室主任10小時聯合「拆彈」
    據悉,切除如此巨大的腎上腺嗜鉻細胞瘤合併瘤栓,目前國內罕有文獻報導。 農村小夥腎上腺腫瘤大如蘋果,多家醫院不敢手術 4年前,阿龍在工作時突然暈倒,被送入醫院搶救,入院監測發現血壓高達200/130mmHg,經詳細檢查找出了致病的元兇——他的腎上腺上長了一個腫瘤,確診為腎上腺嗜鉻細胞瘤。
  • 什麼病會引起血壓高?
    核心提示:我們在平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家裡面父母都不是高血壓患者,而自己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發現血壓升高了,而且血壓數值非常高,檢查之後發現都是一些疾病導致的高血壓,那麼什麼病會引起血壓高呢?引起高血壓的疾病有腎臟疾病、腎動脈狹窄、原發性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鉻細胞瘤、主動脈狹窄。
  • 闢謠:看見醫生血壓就升高,這是病嗎?
    各項檢查都沒問題,可是術前測量血壓的時候就不正常了,測量三次都發現血壓偏高,有170/90mmHg。剛開始,大家都認為是阿姨樓上樓下來回跑造成的臨時血壓升高,於是讓她在門外靜坐半小時之後再重新測量血壓,結果靜坐休息後還是偏高。眼看時間已晚,今日只得作罷,囑咐阿姨明日再來。
  • 養血清腦製劑治療高血壓及改善血壓變異性的機理
    血漿ET水平,降低血栓素BZ水平和升高6一酮一前列環素水平;夏枯草有確切的降低血壓作用;川芍嗪擴張微血管,增加血流量,有利於血管內皮細胞釋放血管活性物質;這些作用可能在該方降低血壓過程中都發揮了效應。但這些作用的機制與作用的途徑都非常複雜,據此推測可能具有多組分、多靶點、多途徑共同起效的特點。Q2:養血清腦顆粒改善血壓變異性的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