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阿波羅登月計劃 矽谷技術革命或要晚上20年

2020-11-22 騰訊網

在短短七年的時間裡,美國從太空技術落後於蘇聯,發展到首先在月球表面插上美國的旗幟。赫羅說,微軟和蘋果都建立在美國宇航局在阿波羅時代孵化出的計算技術基礎上。

騰訊科技訊 8月5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如果沒有50多年前的太空競賽,即使有像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這樣遠見卓識的人,矽谷也不太可能如此快地發生技術革命。

約翰·甘迺迪(John Kennedy)總統1962年發表的標誌性演講,指示美國在十年內將人類送上月球,在創新領域開啟了飛躍之門。在短短七年的時間裡,美國從太空技術落後於蘇聯,發展到首先在月球表面插上美國的旗幟。

曾擔任調查記者和媒體高管的巴茲爾·赫羅(Basil Hero)說,阿波羅登月計劃堪稱是現代科技生態系統的誕生地。赫羅在新書《The Mission Of A Lifetime》中稱:「如果沒有阿波羅計劃,我認為計算機革命不會發生得這麼快,也不會按照同樣的軌跡發生,這將需要額外的10年或20年時間。」

阿波羅與初創公司

美國宇航局(NASA)的阿波羅計劃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登月」。而促使其成功的因素包括不惜一切代價的決心、鬆散的管理結構以及充足的資金來源。

甘迺迪很早就估計,首次登月將耗資約70億至90億美元。但是當詹姆斯·E·韋伯(James E.Webb)在1961年成為NASA局長時,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甘迺迪總統要把這個數字翻一番。

赫羅在《The Mission Of A Lifetime》中寫道,這是一個「任何投資過高科技初創公司的風險投資家都會理解的舉動」。他說,創業者最常見的錯誤就是堅持認為他們可以低廉的成本推出自己的公司,但他們最終可能會以低價退出業務。

美國國會是阿波羅計劃的財政支持者,年復一年地開出大額支票。赫羅在書中指出,立法者們甚至在1962年授權美國宇航局提供「超級」工資,以便該機構能夠僱傭最好、最聰明的人。

但是,如果美國宇航局想要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把人類送上月球,那麼它就不能像官僚政權那樣行事緩慢。

進入喬治·穆勒(George Mueller)時代。1963年,他離開了在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等研究機構創下的赫赫名聲,開始領導美國宇航局的載人航天計劃。美國航天局的歷史辦公室將他描述為「一位嚴肅的、有前瞻性的領導人」,他「引入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管理變革」。

赫羅表示,穆勒創造了「扁平化組織」結構:他去掉了中層管理人員,並「確保第一線的工程師能夠直接向美國宇航局高層人員表達他們的擔憂」。如果有人提出了安全問題或某個想法沒有奏效,決策者會聽取他們的意見,並迅速改變方向。赫羅說:「他們確實信任較低級別的人,工程師們從中受益。」

如今,從Facebook到谷歌,加州的眾多初創企業和科技巨頭仍然信奉同樣的管理技術。Netflix在其影響廣泛的工作場所文化宣言中指出:「我們的目標是激勵人們,而不是管理他們。我們相信我們的團隊會做他們認為對Netflix最好的事情,並給與他們很多自由、權力和信息來支持他們的決策。」

阿波羅計劃的管理人員也毫不費力地引入年輕而有遠見的人來承擔前所未有的任務,這一舉措被矽谷及其痴迷於年輕人思維方式的創業者們所效仿。

舉例來說,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任務控制中心是個史無前例的機構,沒有人知道如何運行它。所以,其管理者克里斯多福·卡夫(Christopher Kraft)帶領著一群雄心勃勃的20多歲年輕人進行摸索。赫羅指出,在阿波羅11號登月期間,任務控制人員的平均年齡只有26歲。

制定更多登月計劃

著名物理學家加來道雄(Michio Kaku)在2011年的一本書中寫道,就計算能力而言,現代手機可以超過整個阿波羅飛船。阿波羅計劃之後的數字革命絕非偶然。赫羅說,微軟和蘋果都建立在美國宇航局在阿波羅時代孵化出的計算技術基礎上。

今天佔據頭條的許多科技巨頭將美國宇航局和阿波羅計劃視為靈感的源泉,還有些公司甚至擁有自己類似阿波羅的雄心。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從Paypal身上賺了一大筆錢,他現在經營著特斯拉汽車公司和太空公司SpaceX。馬斯克宣布,他將堅持不懈地追求用能把人類送上火星的火箭來復興深空探測技術的目標。

亞馬遜背後的億萬富翁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曾在眾多採訪和公開演講中提到以登月為靈感來源。他個人正在資助自己的太空項目藍色起源公司,希望能幫助人類重返月球。(騰訊科技審校/金鹿)

相關焦點

  • 阿波羅計劃啟動了矽谷的技術革命
    如果沒有冷戰時期的太空競賽,矽谷,像比爾·蓋茨和史蒂夫·賈伯斯這樣有遠見的人,以及整個科技革命可能不會發生。
  • 登月50周年,我們都是「阿波羅」計劃的受益者
    今年7月20日是一個極其特殊的日子,因為整整半個世紀前(1969年)的這一天,隨著阿姆斯特朗邁出登月艙的「一小步」,美國終於實現了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宏偉目標。但僅僅過了3年,「阿波羅」計劃就宣告終止。今年5月,美國再次宣布重新踏上登月徵途,推出了雄心勃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誓言5年內將太空人再次送上月球。
  • 阿波羅登月計劃
    或作阿波羅工程,港澳地區及臺灣有時稱其為太陽神計劃,是航空航天局從1961年-1972年從事的一系列載人航天任務,於1960年代的10年中,主要致力於完成載人登陸月球和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標。當時土星IB火箭並沒有注入推進劑,所以火箭本身並不會著火,阿波羅指令艙也不會從外部著火,也沒有人想到太空飛行器會在地面著火;所有的滅火裝置或者被拆除或者被移走,而大火卻突然發生了。
  •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一場騙局?
    同時,美國公布重返月球「阿耳忒彌斯計劃」太空人團隊名單,以色列宣布啟動「創世紀2」號登月計劃。在這期間,有關美國「阿波羅登月是一場騙局」的論調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數十年來,科學家不斷給出回應和解釋,但並沒有打消這個流傳甚久的說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願意相信「阿波羅登月」是假的呢?
  • 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是騙局?為什麼50年來就沒有再登月了呢?
    前段時間我國的嫦娥10號已經成功的登陸了月球,這也成了我國在航天歷史上的一個新的裡程碑,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嫦娥4號發回的數據以及照片和一些參數,都和之前阿波羅登月計劃所發回來的並不一樣,這也不由得讓人對阿波羅載人登月產生了懷疑,那麼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真的是騙局嗎?
  • 「阿波羅」計劃結束後,為什麼就再也沒有載人登月?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嫦娥4號探測器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抵達月球背面的飛行器,也是中國航天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也為我國實施「載人登月」計劃注入了一劑強心劑,目前各方正在為之努力。
  • 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到底是真是假?
    而且擺脫月球引力後,還需要繼續維持生命系統的吃喝拉撒系統,還需要不停糾正飛行軌跡動力,這一切是美國公布的那個微型蒙古包大小的所謂宇宙飛船,能裝得下,注意40年前的電子技術差,需要的體積更大!所以登月是假的,一次登月要消耗3年美國國稅收入,登6次的必要性在哪裡?扯蛋!        沒人相信宅人登月!因為不可能啊!
  • 「阿波羅計劃」資料消失,登月技術失傳,為何人類再也沒登陸月球
    這項載人登月計劃沒有百分百的安全保障,太空人的生命在科學面前顯得一文不值,「挑戰者號」攜帶的7名太空人在離開地面73秒之後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聲消失在這個世界,但是「阿波羅計劃」依舊照常進行,前後登陸月球共6次,時隔50多年,「阿波羅計劃」資料消失,登月技術失傳,為何人類再也沒有登陸月球了?
  • 阿波羅登月計劃-搜狐新聞
    ,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從事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這個計劃被命名為「阿波羅」,是因為古希臘的傳說中,這位太陽神駕駛著天馬拉的戰車踏過天際。阿波羅計劃中所使用的運載火箭被稱為「土星5號」,「土星」這個單詞,就是希臘神話中農神的名字。  柯斯林:「我會找找這隻兔子。」
  • 阿波羅登月計劃:美國人6次登月實錄,我選擇相信
    在此之前的50年代,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1961年更是第一個將自己的太空人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時期,美國的航天發展進度全面落後。也就在這個時候,美國總統甘迺迪入主白宮,他立即組織制訂了新的航天計劃。甘迺迪代表美國政府宣布:「要把前蘇聯人擊敗在月球上!」並承諾在1970年之前將航天員送上月球並成功返回,宣布美國會的承諾。
  • 為什麼1972年後再沒有人類登月?阿波羅登月究竟是不是假的?
    中新網7月20日電 (卞磊)「霍金再發警告不要登月?」「阿波羅11號登月是在攝影棚偽造的騙局?」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載3名太空人成功登月;49年前的今天,人類首次完成登月壯舉。眼下,披著「真相」外衣的登月陰謀論仍在盛行,阿波羅計劃的細節經不起推敲?為何人類在1972年最後一次登月後,再未踏上月球表面?
  • 美國至今沒有登月,阿波羅計劃真是世紀大騙局?其實美國玩不起了
    大家都聽過美國的阿波羅計劃,但是阿波羅計劃是真是假又有多少個人知道呢?估計只有少數的美國人知道,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問題。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曾組織實施過一系列載人登月計劃,這一計劃又被稱為「阿波羅計劃」,在這11年時間裡,美國共計6次登月成功,並先後將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然而至此以後,美國就再也沒有組織過登月行為。
  • 美國再次登月困難重重,阿波羅計劃真是騙局?
    做什麼事情都要一步一個腳印,不能好高騖遠不切實際,星際探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月球就是登陸天體的第一步。上世紀中期,美國和蘇聯展開了全方面的競賽,航天領域得到了空前的重視。1960年,阿波羅計劃出臺,主題就是要把太空人送往月球,實現登月。
  • 阿波羅登月計劃:美國人6次登月實錄,請別再質疑美國登月
    1961年5月25日,甘迺迪總統在國會上發表人類登月計劃的演講  阿波羅計劃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執行的迄今為止最龐大的月球探測計劃,「阿波羅」飛船的任務包括為載人登月飛行作準備和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已於
  • 水淨化設備、呼吸面罩…阿波羅登月計劃衍生4大技術
    阿波羅登月計劃衍生4大「網紅」技術今日視點記者 劉 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波羅計劃是人類在20世紀最具挑戰性的技術成就之一。自「阿波羅11」號登月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這一計劃除了掀起太空競賽和宇宙探索熱潮之外,還貢獻了一些讓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捷美好的小發明、小創新。物理學家組織網在7月3日的報導中,為我們列出了4項由阿波羅登月計劃衍生出的「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技術創新,包括水淨化設備、呼吸面罩、聚合物織物以及無繩設備。
  • 阿波羅 11 號登月 50 周年,回顧阿波羅號探月計劃
    北京時間7月15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50周年紀念日臨近,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阿波羅號計劃的探月歷史。隨著繞月旅行的結束,美國宇航局開始認真計劃太空人登陸月球,下一步是阿波羅9號任務,這是首個攜帶登月艙進入地球軌道。
  • 美國自阿波羅後再無登月,他們是否失去了再次登月的技術?
    阿波羅計劃 (Apollo program)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為載人行星飛行和探測進行技術準備。背景阿波羅計劃於1960年早期在艾森豪執政時被首次提出,始於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11年,耗資250億美元(相當於2018年時的1530億美元)。約佔當年美國GDP的0.57%,約佔當年美國全部科技研究開發經費的20%。
  • 突然終止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經費不夠?也許沒有那麼簡單
    自從美國在上個世紀開展代號「阿波羅」登月計劃,然後又突然停止相關的登月計劃,這一突如其來的操作,把人們的腦洞被徹底打開了,本身具有科研意義的登月計劃非但沒有平息人們對於月球的各種猜測與爭論,更是誕生了很多奇怪的論點,什麼月球金字塔啊、月球基地啊等等,我們今天就來梳理一下吧。
  • 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是造假?看看這些當年的高清登月照片就明白了
    在人類進軍宇宙的歷史中,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始終無法繞不開的。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成為人類進入太空第一人。當美國政府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極其震驚,因為這表明蘇聯在航天技術已經領先美國一步。當時美國總統甚至憤怒地表示,「這是繼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之後,對美國民族的又一次奇恥大辱!」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阿波羅計劃電影盤點
    50年前的7月21日(北京時間),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寧靜海邁出的一小步,成為了人類探索宇宙的一大步。50年來,圍繞阿波羅計劃的讚頌和陰謀論從未間斷,從這些電影就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