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年被確診的癌症患者約429萬,每年癌症奪取生命的患者達280萬左右,其中,肺癌發病佔第一位,每年肺癌新發病接近80萬,每年因肺癌死亡的超過60萬。
漫長的人類歷史中,癌症如同一把死神的鐮刀,一直高懸於人們頭頂之上。30年前,靶向藥物的出現,如同大地初開的第一縷曙光,讓人類終於有機會扼住癌症的咽喉。今天,豪森藥業自主研發的全球第二個三代EGFR-TKI創新藥阿美樂的出現,則讓中國人有機會再次加入抗擊癌症的「世界聯隊」。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每年被確診的癌症患者約429萬,每年癌症奪取生命的患者達280萬左右,其中,肺癌發病佔第一位,每年肺癌新發病接近80萬,每年因肺癌死亡的超過60萬。
如此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無不讓社會進入恐慌,而按照《健康中國2030》總體部署,要把國家癌症五年生存率,由當下的40.0%提升到2030年的46.6%,如何才能實現?值得慶幸的是,創新藥物的不斷湧現,為中國肺癌患者增添了生的希望。
5月10日,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豪森藥業」)宣布,其自主研發的阿美樂(甲磺酸阿美替尼片)上市。作為全球第二個、也是國產原創的首個三代EGFR-TKI創新藥,阿美樂的上市為更多晚期肺癌患者帶來長期、高質量生存希望。
「在新冠疫情下,阿美樂的成功上市,給中國患者帶來新的選擇,肺癌的治療越來越強調精準治療,關注個體化治療,豪森藥業的阿美樂高效、低毒,給中國肺癌患者帶來新的希望。」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廣基說道。
阿美樂的上市,緩解了晚期肺癌治療耐藥後用藥可及性難題,上市會現場,抗癌7年的晚期肺癌患者劉阿姨分享了她的「抗癌之路"。
2013年10月,劉阿姨在上海胸科醫院就診時檢查出來肺癌,醫生告訴她,確診時肺癌已是晚期無法進行手術。不僅如此,劉阿姨通過基因檢測被查出EGFR基因的突變,需要先服用一代靶向藥進行治療。
「確診後,我按照醫生的意見開始吃靶向藥,服藥期間,身體和精神狀態都還挺好,也沒有什麼副作用發生。但是一代靶向藥服用快兩年,複診的時候醫生告訴我病情有了進展,一代靶向藥再吃可能就沒用了。」2015年疾病進展後,劉阿姨被發現T790M耐藥突變,但錯過國外三代EGFR-TKI的臨床試驗後只能接受化療,且囿於藥物可及性,一直沒法接受三代EGFR-TKI治療。
錯過了臨床試驗,劉阿姨便只能進行化療,但是隨之而已的副作用也讓她痛苦不已。如何實現下一步有效治療?劉阿姨一籌莫展。
直到2017年底,阿美替尼開始首個臨床試驗招募,事情出現了轉機。劉阿姨在醫生的建議下參加了此次試驗,用藥1個月後腫瘤就得到了有效控制,還明顯縮小,一直到現在2年半了,疾病仍然控制良好。
「在醫生的帶動下,在家人的鼓勵和幫助下,我樹立了長期與癌共存的理念,堅定了生活信心,克服了恐懼、慌亂、茫然心理,每天按時吃藥,堅持鍛鍊提高免疫力,好好享受生活。」年逾古稀之年的劉阿姨說,「等疫情結束了,我就要出去旅遊,好好享受生活的快樂,過好每一天!」
臨床數據也表明,阿美樂顯示出優異的療效和安全性,是全球首個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超過1年(二線使用)的三代EGFR-TKI,且對腦轉移有效,臨床優勢明顯。
作為其臨床研究的主要研究者(Leading PI)、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陸舜教授介紹:「我們首次得到了EGFR T790M陽性突患者中穩定的中位PFS數據,中位PFS超過1年,是迄今為止二線治療最佳的PFS。腦轉移患者的臨床數據顯示,緩解率達到60%,療效和整體人群一致,腦補轉移瘤控制良好,而且隨訪時間延長了,患者的安全性數據非常好。」
事實上,此次阿美樂的上市,最大的意義還在於,其臨床研究對中國新藥研發具有裡程碑式意義,更是從根本上緩解了國內晚期肺癌患者對進口藥的依賴,為晚期肺癌患者帶來新選擇、新希望。
正如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在發布會上指出,阿美樂具有與同類國際同類先進藥物相當的療效,這也展示了中國本土醫藥企業的研發創新實力。
據悉,為鼓勵科研創新,蕙蘭公益基金會與豪森藥業共同發起了「蕙蘭公益—豪森藥業肺癌精準醫學科研基金」,專款將用於資助肺癌精準醫學領域研究,致力於探索第三代EGFR-TKI的最佳實踐,提高肺癌專科人才的臨床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