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5萬隻中華絨螯蟹增殖放流白洋澱
本報訊(記者原付川 通訊員趙會英)4月3日,安新縣農業農村局在白洋澱水域開展中華絨螯蟹人工放流活動,將5250公斤、97.5萬隻中華絨螯蟹撒入白洋澱。 此次增殖放流地點選擇在白洋澱前塘、後塘、泛魚澱、鰣鯸澱、撈王澱、燒車澱等水域。
-
以漁淨水優生態 100萬隻蟹苗被放入太湖青蝦中華絨螯蟹保護區
/a/20200421/00948e8dbff0c0016ad100163e0fa64f.shtml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近日太湖漁管辦開展了專項增殖放流活動
-
過度捕撈水質汙染等引起生態惡化 25000隻大閘蟹集體放流長江口
放流大閘蟹對補充長江口物種資源,修復長江口生態有很大意義」。昨天,在長興島南圓圓沙附近水域,25000隻中華絨螯蟹成蟹被放流進海。據悉,此舉開創了長江口中華絨螯蟹純種成蟹增殖放流的先例。 昨天上午,25000隻純種大閘蟹成蟹乘坐著中國漁政31001船、31201船及長深號來到了長興島南圓圓沙附近水域。被網兜兜住的大閘蟹個個張牙舞爪,大小也差不多。
-
大閘蟹即中華絨螯蟹
大閘蟹即中華絨螯蟹 中華絨螯蟹是一種經濟蟹類 分布範圍 中國境內廣泛分布於南北沿海各地湖泊,中國僅有的中華絨螯蟹苗繁育基地在上海市崇明島,因為崇明島的地理位置正好在長江入海口,也是螃蟹繁衍後代的地方,六十年代以後產量銳減,實行人工移苗放流,產量有所恢復。每年9-11月為生產旺季。 中華絨螯蟹的自然分布區主要在亞洲北部、朝鮮西部和中國。
-
中華絨螯蟹育苗和養殖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華絨螯蟹育苗和養殖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組就是拿老百姓餐桌上常見的大閘蟹作為研究對象,把養蟹的育苗、育種、養成三個階段所遇到的關鍵技術問題一一攻克。        中華絨螯蟹是大閘蟹的學名,自20世紀80年代工廠化人工育苗取得成功以來,大規模發展中華絨螯蟹養殖業成為可能。
-
9-11月,被緊盯的生殖洄遊 中華絨螯蟹的整個十月
  □撰文/張甜 攝影/朱輝峰  中華絨螯蟹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的江浙、安徽、湖北、湖南等地,長江上遊的四川也有。20世紀70年代開始,湖南開始引進中華絨螯蟹,現在已遍布嶽陽、益陽、常德、漢壽、湘陰、華容等15個縣市。
-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華絨螯蟹怎麼抓 捕捉情況
在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有很多的魚類,只要抓住一個種類就可以製作一個圖鑑,大家知道中華絨螯蟹在哪裡才可以釣到嗎?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華絨螯蟹怎麼釣吧,一起來看看。
-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 | 江陰市利港街道維常村(中華絨螯蟹)
主要產品:中華絨螯蟹 維常村水產專業合作社註冊的「前橫湖」牌商標,通過統一品牌商標、統一養殖標準,增強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立足當地優勢資源,維常村大力發展和推廣特色水產養殖業,養殖產品主打中華絨螯蟹。
-
為了明年的「蟹逅」 超2億隻中華絨螯蟹大眼幼體在洪澤湖增殖放流
,共在洪澤湖全域放流中華絨螯蟹大眼幼體1650千克,2.31億隻。這也是繼冬季魚种放流以來又一輪的大規模增殖放流活動。 根據相關研究,此次放流的大眼幼體,預計到今年年底每隻能長到30克至50克,明年秋天均可達到三兩以上,投入產出比可以達到1:30,將為湖區漁民帶來近2000萬元收入。
-
青島:50餘萬隻金烏賊魚苗放流大海
2018年7月26日,青島西海岸新區向黃海部分海域放流金烏賊魚苗50餘萬隻。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高度重視海洋生態保護,先後建立了琅琊臺,靈山島,薛家島等多個海洋生態自然保護區,同時,不斷強化休漁禁漁,控制漁業捕撈強度,組織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行動,放流規模不斷擴大。
-
1760萬尾魚蝦苗在文昌清瀾半島海域放流
8月5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在文昌清瀾半島附近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海南移動供圖8月5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在文昌清瀾半島附近海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共計放流卵形鯧鰺90萬尾、紅笛鯛120萬尾、日本對蝦1550萬尾。
-
全國放魚日 廈門增殖放流21萬尾魚苗保護海洋
中新網廈門6月6日電 (黃詠綢)6月6日,時值「全國放魚日」,21萬尾黃鰭鯛、黑鯛、中華鱟種苗及4隻經救助已經康復的綠海龜在廈門下潭尾濱海溼地公園被放流入水。活動現場,志願者正在傳遞魚苗。 李思源 攝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局長曾東生告訴記者,「全國放魚日」期間,金門與廈門同步開展增殖放流活動,預計放流種苗25萬尾。從2003年開始,廈門開展增殖放流活動,18年來累計放流種苗46億尾。2015年,為提高廈金人民愛護海洋、保護資源的意識,改善廈金海域生態環境,廈門和金門兩地共同發起兩岸聯合增殖放流活動,今年是此項活動舉辦的第六年。
-
增殖放流護生態 700萬尾魚苗放入長江
同時,當天還在重慶江津區米幫沱碼頭開展了以「關注魚類保護,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的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和宣傳教育活動。在西南大學水產學院專家的指導下,採用剪鰭標記、掛牌標記、鰓蓋標記、耳石標記等方法,對9種共計16150尾苗種進行標記,以開展增殖放流的科研監測及效果評估。
-
山東: 1600萬尾海洋生物種苗放流渤海(圖)
圖為參加放流的中國漁政船隊。 總計1600萬尾優質海洋生物苗種投放到渤海。 本次放流活動是以「養護海洋生物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活動同時也拉開了今年山東海洋生物資源修復放流行動的序幕。 據了解,此次放流的品種和尾數是歷次增值放流活動中最多的一次。
-
中華絨螯蟹商品蟹行業標準有望明年出臺
記者最新了解到,大閘蟹養殖專家、上海海洋大學成永旭教授帶領的專家團隊已經研究完成中華絨螯蟹商品蟹等級行業標準,初擬全國「好蟹」10大標準。經過一系列測試、評判、檢驗並論證後,「好蟹」將有全國標準! 中華絨螯蟹被習慣上稱為大閘蟹。近兩年,全國大閘蟹的年產量在80萬噸上下徘徊。目前,全國大閘蟹主要產自江蘇、湖北、安徽、江西等地,其中江蘇產量佔全國總產量40%左右。近年來,全國各地以及不同行業紛紛出臺「好蟹」標準,以至於在「好蟹」標準上出現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情況。
-
17萬尾水中「活化石」幼魚放流黑龍江
17萬尾水中「活化石」幼魚放流黑龍江 2020-07-09 0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疆增殖放流大頭魚魚苗6萬尾
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新疆大頭魚再添新丁,9月26日,自治區在拜城縣克孜爾水庫開展增殖放流活動,6萬尾通過人工繁育的新疆大頭魚魚苗被集中放流。在當天的增殖放流活動中,科研人員對放流的新疆扁吻魚進行了標誌和標識,拜城縣公證處對放流情況進行了現場公證。
-
一受傷300斤野生鰉魚獲救後產卵 32萬尾魚苗被放流
一受傷300斤野生鰉魚獲救後產卵 32萬尾魚苗被放流 2020-08-18 17:29:33馬勇 攝 中新網黑河8月18日電 (張思洋 記者 王琳)18日,中俄界江黑龍江幹流黑河市愛輝區段達氏鰉增殖放流活動在黑龍江畔舉行。被放流的魚苗產自當地救助的一條受傷的野生達氏鰉魚,此前放流25萬尾,今日放流7萬尾,目前這條鰉魚孵化的32萬尾魚苗全部放流完畢。民眾參與現場放流。
-
一受傷300斤野生鰉魚獲救後產卵 32萬尾魚苗被放流
馬勇 攝中新網黑河8月18日電 (張思洋 記者 王琳)18日,中俄界江黑龍江幹流黑河市愛輝區段達氏鰉增殖放流活動在黑龍江畔舉行。被放流的魚苗產自當地救助的一條受傷的野生達氏鰉魚,此前放流25萬尾,今日放流7萬尾,目前這條鰉魚孵化的32萬尾魚苗全部放流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