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這是盡人皆知的常識。但是我們現在是公曆農曆並行,由於公曆是純陽曆,農曆是陰陽曆,這就使得春節在公曆的日期每年都在變化。不過,這個變化也是規律的。
我們都知道公曆平年365天,閏年366天;而農曆平年為353天~355天,閏年為383天~385天。農曆平年一年的天數要比公曆少11天,閏年要比公曆多19天。這就是說,農曆春節在公曆的日期是受到閏月影響的。
農曆平年要比公曆少11天,有閏月的農曆年要比公曆多19天,二者合起來是30天,正好30天。就是說上年農曆是平年,本年農曆閏年,再下一年的春節要比前年晚30天。其中平年使下一個春節提前了11天,閏年使得下一個春節推後了19天。這就是春節在公曆日期上的變化基本規律。
比如:農曆己亥年正月初一是公曆2019年2月5日;己亥年沒有閏月,下一年庚子年的春節提前11天,就是2020年1月25日。農曆庚子年潤四月,下一年辛丑年的春節推後19天左右,是2021年2月12日(2020年是閏年、公曆1月大)。
又因為農曆冬至後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是閏月,基本上是19年7潤。因此春節的公曆日期基本上是每19年重複一次。例如:
1945年春節是2月13日
1964年春節是2月13日
1983年春節是2月13日
2002年春節是2月12日
2021年春節是2月12日
2040年春節是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