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手翻|E005 中世紀書籍中的圖畫

2021-01-19 紀源觀影

原創作品,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本文內容參考:

https://hyperallergic.com/415365/designing-english-graphics-on-medieval-page/

https://www.bodleian.ox.ac.uk/

https://www.bl.uk/collection-items/the-story-of-caedmons-hymn

https://visit.bodleian.ox.ac.uk/redesigning-the-medieval-book

https://visit.bodleian.ox.ac.uk/event/designingenglish

本文是紀錄片《盎格魯撒克遜的瑰寶→》專題的擴展閱讀,來自2018年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的展覽。之所以分享這篇文章,是因為在這期專題提到了很多看起來很原始卻精美特別的手抄本和金屬工藝品,看似離我們很遙遠,卻又似曾相識於我們現代生活的各個角落。在思考這一問題的同時,我看到有相關文章便嘗試做了翻譯整理(篇幅較長,歷時兩周,有很多翻譯不準確的地方還請見諒,歡迎留言給予建議)。文內附更多連結,有興趣可前往欣賞更多圖片和視頻。如果你喜歡這種題材的隨手翻,請記得點讚告訴我哦!

正文

2018年4月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的展覽《設計英語:中世紀書籍中的圖畫》(Designing English: Graphics on the Medieval Page )審視了早期英文書籍從手抄到裝幀的創作過程如何被看作是圖形設計的先鋒實踐。相關展覽圖書如下:

https://bodleianshop.co.uk/products/designing-english

現在我們故意使用的」設計「一詞,在中世紀並沒有使用過。為什麼用這個詞呢?首先,它可以幫助我們去欣賞前人的豐富創造力。其次,中世紀匠人很少留下關於他們設計思考過程的記錄,所以我們需要用現代詞彙去嘗試重建它們。「設計」一詞揭示了我們可能錯過的中世紀手稿和工藝品背後的深思熟慮和獨創性。

無論是通過鹿角的生長插圖來辨識鹿齡的狩獵手冊,還是通過邊框和標題引導讀者閱讀的15世紀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的副本,這些手抄本通過」視覺設計「緊緊地抓住了讀者的眼球。

下圖註:打獵手冊的繪圖師呈現了不同年齡鹿之間的區別,如果沒有這些鹿角生長的對比圖,這將會很難辨別。(MS. Bodl. 546, fols 2v–3r. Gaston Fébus, The Master of Game, 約克的愛德華翻譯於1406-1413; 副本制於1413-1459, 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

下圖註:這是一份在約1575年對1390年Geoffrey Chaucer的坎特伯雷故事集製作的副本,在The Tale of Sir Thopas和The Tale of Melibee之間的畫頁中,大寫字母、邊框和頭部標題等設計用來引導讀者閱讀。(MS. Rawl. poet. 223, fol. 183r.,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

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是英國最大的中世紀藏書館之一,這次的展覽展示了60多件手稿和物品。大部分中世紀手稿是拉丁文,但是時代見證了英語白話文本的出現。有些是實用性物品,比如如何料理鵝的廚藝手冊,還有些具有顛覆性,如在拉丁經文旁的英文註解。例如,一位不識字的叫Cdmon的牛倌基於他的夢境編過一首讚美詩,他通常被認為是英國第一位詩人,他的作品被潦草的英文記錄在拉丁文手稿的留白處。(你可以在此觀看展覽的相關視頻https://visit.bodleian.ox.ac.uk/event/designingenglish)

下圖註:現在所知的第一位英國詩人是Cdmon(fl.657-80)。他是Whitby修道院的一個不識字的牛倌,他受夢境啟發編了詩歌(Cdmon's Hymn)。唯一對此的文字記載出現在Bede→的拉丁文《教會史》中。一些抄寫員和讀者將英文版翻譯添加在手稿的留白處,例如在圖中頁面底部出現的另一種紅色筆跡。在很多這種手稿中,英文只是事後添加上去的。(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

你知道嗎?無論原版詩句寫的多好,把它翻譯成另一種語言都不可能不失美感和尊嚴(beauty and dignity)。據Bede記載Cdmon早期對於在公共場合唱歌和講話都很害羞,甚至當大家聚在一起開始唱歌時他只要見到伴奏的豎琴就會立刻溜走。只是到晚年時他才開始寫詩歌。有一天晚上,當他在牛棚裡睡覺時,他產生了幻象。他醒後還記得夢裡唱的歌,於是重新演唱這首優美動聽的歌,震驚了修道院裡的每一個人。後來他創造神學主題詩歌的能力給修道院長留下了很深印象。

你知道嗎?Bede認為沒有哪位英國詩人可以和Cdmon相提並論,因為他沒有經過老師的教學訓練,他謙遜而大器晚成,他的詩歌接下來改變和啟發了盎格魯撒克遜時期以及之後的讀者。Bede的原文是拉丁文,後來在其他手稿中被人增加了英譯內容,這一過程被稱為gloss。可能這些翻譯人試圖保留原版中的美感和尊嚴。以這種方式記錄讚美詩的白話版本是恰當的——不顯眼地夾在拉丁語文本的行之間,有點像害羞的Cdmon避開豎琴。

除了公元800年奢華繪製的泥金手抄本麥格雷戈福音書(Macregol Gospels)的高超技藝在展覽的考慮範疇內,這個展覽還考慮到更多」平凡「的書籍,這些書的展出非常罕見。例如一些沒有完成的作品和插圖可以顯示出書籍背後的製作過程。這個展覽並不是關於」書是如何製作的「,它對廣義上的」設計「更感興趣,即創作者在不同的空間和比例中不斷實踐著線條、顏色、圖像和文本。這個展覽涵蓋了圖書製作者和讀者的經驗,例如圖書製作者如何規劃製作圖書,以及讀者對這些圖書設計的反應。

下圖註:麥格雷戈福音書開篇詞(8世紀晚期或9世紀初期) ,這本拉丁文福音書由愛爾蘭的麥格雷戈繪製,他可能是奧法利郡比爾修道院的院長(abbot of Birr, County Offaly) ,10世紀時由兩名抄寫員轉譯為古英語。英文翻譯內容被中世紀學者加在了原拉丁版之上。(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

15世紀紙的產量激增,意味著更多人可以制書,醫學是最流行的內容。基於尿液顏色診斷病情是那個時代的常用手段,在一本這方面的指南的跨頁中呈現了多個燒瓶的插圖,這樣讀者可以方便、有條理的比較這些知識。在另一本手稿中,一個有可以轉動的輪盤的圖表讓讀者自己完成天文計算。在一些零散的書頁和植物志中出現的中世紀樂譜片段則進一步證明了在中世紀設計中,實踐應用是多麼重要。

下圖註:這頁手稿描繪了裝尿液的燒瓶,這是用來檢查病患的。圖示橫跨對開頁,這樣讀者就可以更方便的和樣本做對比。(The Twenty Jordans, MS. Ashmole, 1413)

下圖註:當一些手抄本作者和抄寫員將天文和佔星數據填入圖表時,另一些人則會用圖中這種可轉動的輪盤(volvelles):立體的圓盤以線繩或捻起的羊皮紙為軸旋轉。讀者可以利用它自己做計算(如月球的相位和夜晚的時間),這比任何一種圖表呈現出的信息組合都豐富。(MS. Ashmole 370, fols 24v–25r. 林恩的尼古拉斯制於1386; 副本制於1425, 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

下圖註:這是一本1389年英國烏斯特郡的年曆,除了表明時間以外還包括對未來的預測:比如宗教儀式、農業、佔星、氣象等。製作這本年曆的人綜合利用多種不同的實驗方法將豐富的文字與圖片組合起來。他甚至將每頁縫合摺疊起來串成一本長長的日曆來展現星座和重要的宗教紀念日。(MS. Rawl. D. 939. 匿名年曆,副本制於約1389年,Worcestershire, 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

中世紀的人和現代的我們一樣,不僅只寫書,他們還設計具有不同形狀尺寸的其它形式的物品。這個展覽中還包括大量介於書和工藝品之間的展品,它們包括了圖文信息或者中世紀書本的製作材料,而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書。

下圖註:這枚金戒指裡側刻有"Most in mind and in mine heart, loathest from you far to depart".(在我心裡,最捨不得離你遠去)這枚戒指是一位古董商在牛津附近的Godstow女修道院發現的。(early 1500s, 大英博物館)

下圖註:阿爾弗雷德大帝→在他為牧師翻譯的格裡高利手冊前言中提到「隨書附帶一件閱讀指針」。這件阿爾弗雷德閱讀指針→上刻有」阿爾弗雷德制「,他是否參與了指針的「設計」過程呢?除此之外,在墓碑、刀劍、金戒指,甚至食品上也有圖形設計。

下圖註:阿爾弗雷德大帝計劃將一些經文從拉丁語翻譯成英文,例如給神職人員的手冊。這份由他親自翻譯的《教牧關懷》的副本,於890至897年發給Worcester的主教Wrferth,在書頁左下方寫有阿爾弗雷德如何將書和閱讀指針派發給南北方的抄寫員。這裡提到的閱讀指針會是那件著名的阿爾弗雷德閱讀指針嗎?(牛津大學波德林圖書館)

古代的食物上有圖畫,現在怎麼可能知道呢?畢竟食物會腐爛。但是有兩本古書中報告了這一事實,比如教人們在麵包、黃油、蘋果上寫上治病或緩解疼痛的魔咒,然後吃掉它們。

在這些手稿和物品中識別出「設計」,可以反過來啟發現代創新。比如牛津大學在《重新設計中世紀書》(Redesigning the Medieval Book)中所進行的探索。作為這次展覽的補充,現代圖書藝術家被邀請參觀這個展覽,並且完成了新的圖書設計以作回應。(你可以在線欣賞這個項目的所有參賽及獲勝作品https://visit.bodleian.ox.ac.uk/redesigning-the-medieval-book)

看到這些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功能上的獨創性,同時用現代人更熟悉的術語把它們識別出來,我們可以領會到對於現代設計實踐而言,哪些是可以模仿的、哪些是具有啟發性的,哪些是具有挑戰性的......

下圖註:將刺繡和古書排版、裝幀結合的現代日曆設計及其他現代圖書設計欣賞

本文完,感謝閱讀

往期專題推薦:《盎格魯撒克遜的瑰寶》、《古埃及的瑰寶》、《中世紀金工》、《中世紀琺瑯》、《自然奇觀》

相關焦點

  • 隨手翻|D001 古埃及的首飾1
    我找到一篇比較接地氣的文章作為本專題的隨手翻分享。這篇文章來自埃及學家對古埃及珠寶首飾的簡要解讀,它是對紀錄片《古埃及的瑰寶→》的很好補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了解古埃及寶藏中所包含的文化及藝術理念。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慢慢學習如何欣賞古埃及的珍寶。
  • 隨手翻|B005 大天使聖邁克
    在西方宗教中,聖邁克是上帝最喜愛的大天使,他掌管著天使大軍。當大天使路西法背叛上帝成為墮落天使時,是聖邁克打敗他讓世界免於滅亡。下面將簡要概括它的精美之處:首先,這件來自12世紀的平面立體相結合的銀鍍金作品中背景繁複的琺瑯花紋代表天堂花園,大天使聖邁克採用錘揲工藝(用錘敲打金、銀塊,使之延伸展開成片狀,再按要求打造成各種器形和紋飾),五官、四肢、翅膀以及手中的寶劍、完整的立體寶球使造型栩栩如生,肘關節和膝關節仿佛都可以活動一樣。其次,位於他頭部中間的珍珠代表他的王冠,他的面龐和發圈花紋全部由掐絲琺瑯完成。
  • 為什麼中世紀的騎士常常被描繪成與巨型蝸牛戰鬥?
    人們偶然發現,一份13世紀晚期的捲軸手稿邊緣處,畫滿了圖畫,其中一幅描繪的是騎士在與巨大的蝸牛戰鬥。因為在一個講述拉撒路復活的捲軸上,描繪拉撒路重新站起來的微型畫附近,有一幅騎士戰蝸牛的圖畫。 拉撒路是《聖經·約翰福音》中的人物,他是耶穌的朋友,患了重病請耶穌救治,耶穌說會用神跡將他復活。拉撒路死了以後,耶穌吩咐人把他墳墓前的大石頭挪開,然後向神禱告,拉撒路果然又站了起來,證明了神跡的存在。
  • 西歐中世紀的勞動日常
    日常生活史,關注的對象是歷史中的生活日常。勞動,作為日常生活的基本構成,可以成為觀察西歐中世紀的一個切入點。    中世紀對勞動的態度,源於聖經傳統。早期教父神學認為勞動是對人類墮落的原罪的懲罰,中世紀早期此類觀念相當盛行。從9世紀開始,勞動逐漸得到教會的肯定乃至讚美。
  • 化作音符的圖畫——穆索爾斯基的鋼琴套曲《展覽會圖畫》
    穆索爾斯基被這些畫作深深地打動,鋼琴套曲《展覽會圖畫》就是這次畫展的一連串印象的再現,總共涉及十一幅繪畫作品,其中包括《巴黎地下墓穴》(ParisCatacombs)、關於義大利中世紀古堡和法國王宮的畫作,以及《牛車》(Bydlo)、《猶太富人》(TheRichJew)、《猶太窮人》(ThePoorJew)、《特裡爾比雛雞的芭蕾素描》(ChickssketchforTrilbyballet)、《巴巴亞加的小屋
  • 教會在中世紀起特殊作用,它保存了文化,歷史也是由教會保留下來
    西歐歷史最難學的一段就是中世紀史,尤其是早期中世紀史,因為那個時候太亂了,戰爭太多,領地分散,貴族們各自為政。貴族的莊園交給管家管理。農民的生活非常艱辛,他們住在小木頭房子或草棚裡,沒有窗戶,牆上可能有一個洞,是用來通風或冒煙的,否則生火做飯,屋子裡全都是煙。冬天北風呼呼吹,農民就抓一把草把洞堵住。
  • 中世紀荒謬獵奇的手抄本插畫,究竟隱含著什麼意義?
    在歷史的篇章中,哪個時代的藝術作品,最適合製成迷因圖呢?大概非中世紀手抄本插畫莫屬了。當我們談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會感受到一股優雅和諧的美感。至於稍早前的中世紀呢?咳咳…這就有點難說了。他們有點古怪、有點離奇,許多超越你想像的畫作都是迷因圖的最佳來源。
  • 歐洲中世紀地圖和異域志中的東方敘事
    作者:包慧怡(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和國別史等研究專項項目「英國中世紀世界地圖中的『東方敘事』圖文研究」負責人、復旦大學副教授)  地圖從來都不只是測繪學的產物,而是其製作者或委任者政治文化觀、地域邊疆觀、族裔文化觀的載體。
  • 隨手翻|E006 薩頓胡的寶藏(完結篇,附本期資源連結)
    這些內容是我在大英博物館於1968年出的一本書(The Sutton Hoo Ship Burial)和博物館官網中整理的。回復關鍵字b005可獲取本專題相關影片、書籍等資源。我很喜歡這次專題推薦的紀錄片《盎格魯撒克遜的瑰寶》的主持人,這位「80後」藝術史博士Janina Ramirez的紀錄片內容豐富視角特別,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找到她的其它紀錄片,她也出版了很多相關書籍,個人網站https://www.janinaramirez.co.uk/上有更多信息。
  • 隨手翻|D004 古埃及的首飾4
    類似形象被描繪在中王國的魔杖上。細節使用深藍色的點線塗畫。黃金,高11釐米開羅埃及博物館— 10 —特殊符號護身符某些特徵(例如小王冠)可以提升逝者在來世的地位,這種想法已經在中王國(Middle Kingdom)時期棺木中的木乃伊上得到體現
  • 青銅葵花圖畫書獎獲獎作品《那隻打呼嚕的獅子》接納自己遇見幸福
    曾獲2011年、2014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首屆《兒童文學》金近獎,第39屆香港青年文學獎,第14屆臺灣《國語日報》牧笛獎首獎,首屆青銅葵花圖畫書獎銀葵花獎,2015江蘇《少年文藝》年度最佳作品獎等。近年來致力於圖畫書的研究與創作,在第四屆、第五屆信誼圖畫書獎中共獲得三項文字創作獎。已出版兒童小說集《我中了一槍》等。曾任《兒童文學》小說編輯七年,現居杭州。
  • 修道院中的女性教育:中世紀「尼姑」有學問,成就精彩人生
    同時還將男女分開,建立了修女院,他對所有修女都提出了一個黃金準則「貧窮、貞潔、服從」,而這也成為了中世紀所有修女院的黃金準則,不遵從它就會被當做異端。那麼為什麼中世紀的婦女們會選擇修道院呢?首先是全社會的厭惡女性。
  • 他隨手畫出一隻翻白眼的醜鳥,後來卻成為了世界上最昂貴的一隻鳥
    看一個大師的畫作,不僅僅是筆法獨特,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幾乎沒有人可以取代他們在畫壇中的地位,所以說,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一擲千金來購買他們的畫作。這也就是有人能名垂千史,但是這樣的人畢竟也只在少數。但是,有這樣一個人,他隨手畫出一隻翻白眼的醜鳥,後來卻成了世界上最昂貴的一隻鳥。有這樣一句話,這個社會往往只需要精品,還有最突出的人。
  • 中世紀的新圖景:維斯孔特《世界地圖》
    維斯孔特《世界地圖》 中世紀歐洲的世界地圖往往由教會神父和神學家編繪,多以宗教書籍附圖的形式存在。這幅圖並未像之前的中世紀世界地圖那樣繪製有大量古希臘羅馬神話和聖經人物、伊甸園等神學景觀,而是反映了新的時代特徵和知識取向。另一方面,該圖採用了中世紀世界地圖上東下西、左北右南的方位表示方法,繪製宇宙海環繞、以聖城耶路撒冷為中心的舊大陸,歐洲部分精度較高,而亞洲和非洲的輪廓較為粗疏。
  • 中世紀時期分為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
    中世紀時期分為三個時期: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雖然在某些語言中,中世紀是用單數標記的,但很難將時代視為年齡複數以外的任何時代。這部分是因為這段很長一段時間內所包含的眾多主題,部分原因在於時代內的時間順序。
  • 《中世紀王朝》水袋怎麼獲得 水袋獲得位置介紹
    導 讀 中世紀王朝水袋怎麼獲得?
  • 在歷史學中「中世紀」和「封建主義」的內涵
    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最早概括了這個時期語言、文字、文學和藝術的特徵,他從文藝復興高度發達的文化視角出發,認為中世紀是古典世界的野蠻化,是歷史上的「黑暗」時期。這種評價在歷史學中影響深遠。17世紀德國大學教授克利斯託弗·凱列爾將世界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古代、中世紀、近代。其中,中世紀是指395年羅馬帝國分裂至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陷東羅馬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這一時期的歷史。
  • 中世紀阿拉伯醫學—吸收希臘學問的先驅
    中世紀初期的西洋醫學,遺留下這些遺產的蹤跡。如聖加倫修道院的《Vade mecum(醫學的指導手冊)》所示,在文章的各個角落以及譯文當中,即便表現方式生硬笨拙,言及權威人士之際,以及處置方面的醫學解說,這些部分都看出希臘醫學的影響力。
  • 大咖告訴你,兒童圖畫書沒那麼「簡單」
    我每次給孩子讀書的時候,把文字念完,圖就匆匆翻過去了,原來圖這麼重要!圖竟然是這麼讀的!第二個問題:能不能給推薦一個書單,到底什麼樣的書才是最好的書呢?這兩個其實是一個問題,因為在圖畫書裡有個規律就是文圖協作。如果不知道怎麼讀圖,沒有辨別力,那你怎麼能將一本好的書給孩子呢?這是很重要的問題。我提四個方法,一個是角色,你要觀察它是怎麼變化的,另外就是細節、色彩和構圖。
  • 中世紀的早期,中晚期和晚期 年齡
    儘管在某些語言中,中世紀被標記為單數(法語為le moyen時代,德語為das mittlere Alter),但很難將這個時代視為除了年齡以外的其他東西。部分原因是由於這段時間所包含的眾多主題,部分原因是由於這個時代的時間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