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T INT'L:多因素共催高增長,業績與估值修復共振

2020-11-26 騰訊網

停牌近18個月後,一代國際物流巨擘終於迎來了復牌時刻。

9月24日,CWT International Limited (以下簡稱:CWT INT'L,股票代碼:00521.HK) 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滿足所有復牌條件,將於25日復牌。

資料顯示,CWT INT'L的現時業務均來自新加坡的全資子公司CWT Pte. Limited (以下簡稱:CWT SG )。CWT SG是一家跨多個市場及地區的集成物流服務領先供應商,其在1970年註冊成立,曾於1993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 (當時股票代碼:C14.SG)。2017年,海航集團旗下的海航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即現稱CWT INT'L) 以約13.99億新幣的價格成功收購CWT SG,同年CWT SG於新加坡退市,該項收購案彼時一度被視為現象級「蛇吞象」式收購,被看作是海航集團實現物流產業鏈國際化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目前,海航集團通過海航集團(國際)及香港海航實業兩家子公司間接持有CWT INT'L約58.43億股的股份,佔CWT INT'L已發行股本約51.26%,仍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

另值得一提的是,CWT INT'L還於復牌前夕剛剛獲得海航集團(國際)提供的高達7.16億港元資金支持,償清了外部貸款,一舉甩掉了歷史包袱,實現輕裝上陣。

復牌在即,讓我們深入探究CWT INT'L的價值幾何?

一、核心業務經營穩健,融資成本高企釀虧

資料顯示,CWT SG在1970年註冊成立,1993年於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為一家跨多個市場及地區的集成物流服務領先供應商。

具體業務上,CWT SG基於物流服務、商品貿易、金融和工程服務方面的行業領域能力、全球規模和資源提供整體商業解決方案,對應分別涵蓋物流倉儲、運輸、貨物拼裝及供應鏈管理;銅、鉛、鋅等實物、結構性貿易及供應鏈管理;金融經紀、結構性貿易及資產管理服務;設施、車輛及設備管理與維護、工程產品供應及安裝、物業管理及物流物業設計與建造等等多種業務。

9月 10日,CWT INT'L披露2020年中報。報告期內,CWT INT'L持續經營業務實現收入177.11億港元;錄得毛利7.12億港元;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繼續收窄,同比縮減65%至0.95億港元 (含終止業務)。

作為CWT INT'L的核心板塊,物流服務期內收入達到22.12億港元,除稅前利潤0.43億港元,反觀市場環境及業內表現,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多國封鎖及邊境關閉嚴重限制了貨物的流動,供應鏈中斷下物流業受到較大負面影響,港股物流板塊中,與CWT INT'L同為綜合物流服務商龍頭的公司,期內業績大多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他業務方面,商品貿易板塊在疫情及國際貿易緊張局勢雙重背景下,依然維持了合理表現,期內創收93.32億港元,貢獻最多營收;金融服務板塊收入同比增長25.38%,達到59.43億港元,除稅前利潤同步實現正向增長;工程服務板塊目標市場穩定,雖收入下滑,但除稅前利潤達0.29億港元,同比增長超50%。

我們看到,於今年上半年的複雜市場環境中,CWT INT'L充分凸顯其行業龍頭的經營韌性,物流主業穩健,其他各業務板塊表現不乏亮點;那麼公司為何會維持虧損呢?

通過研讀本期、往期財報後發現,CWT INT'L近年的持續經營業務毛利水平相對穩定,行政、銷售等各類成本支出逐年變化並不大。而2018-2019年中報期間,CWT INT'L的融資成本分別達到4.23億港元、3.80億港元,佔據公司第二大成本之位,直接導致業績虧損。也就是說,CWT INT'L的業績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併購貸款利息帶來的高融資成本。

(來源:公司往期、本期中報)

二、資產處置聚焦主業,股東助力甩掉包袱

上文提到,經過財報研讀,我們發現融資成本是CWT INT'L過往業績表現中最大的制肘因素。而本報期內,我們發現CWT INT'L償債及去槓桿化效果理想,隨著融資成本同比縮減36%至2.42億港元,有效削弱了融資成本對整體業績的影響,公司虧損也出現了大幅收窄。

往期公告也顯示,CWT INT'L通過一系列動作對於解決導致業績虧損的核心、根本阻礙問題—財務成本高企,發揮了重大作用。

一方面,公司剝離非核心業務,於停牌期間相繼出售了其位於英國、美國及中國內地的多項非核心資產,涉及交易金額超過17.7億港元,CWT INT'L自償部分債務後,其財務成本負擔明顯減小,本報期融資成本、負債總額、期間虧損等科目均有反應。同時據悉,公司未來將延續非核心資產剝離計劃,不斷聚焦於物流倉儲領域。

另一方面,公司於近日獲得大股東高達7.16億港元的資金支持,帳上未償還貸款本息全部出清,融資協議項下提供的所有抵押獲得解除。CWT INT'L承諾將於生效日期後滿兩年當日支付本金總和,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並以年利率5%核算未支付本金總和利息,公司可選擇於利息支付日期推遲支付利息,可見此筆借款條件極其優惠。由2020年中期報告及9月3日公告可知,償付上市公司總部的融資協議(經修訂及補充)項下之債務後,較2017年底相比,貸款及借款結餘下降65%。相信得到大股東資金支持後,CWT INT'L的財務成本勢必將繼續大幅降低,未來盈利能力勢必進一步加強。

三、新加坡物流巨擘,基本面紮實未來可期

CWT INT'L (當時稱海航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17年併購CWT SG時,正是看重其行業龍頭地位和領先優勢。彼時在新加坡上市的CWT SG已然是新加坡物流巨擘。幾乎為所有關鍵行業提供過綜合物流解決方案,其多元化的客戶群包括世界領先的石油、天然氣、化工服務商、主要航運公司及國際貨運代理商等等。憑藉其物流綜合實力,CWT SG曾多次斬獲業內大獎,如亞太區最佳物流服務供應商,新加坡年度國內物流服務提供商,新加坡年度倉儲服務供應商等等。

目前,CWT SG在物流領域已基本實現三個「全球化」。其一,CWT SG擁有近6000名員工和龐大的網絡服務夥伴運作,業務輻射全球六大洲。其中,物流服務及商品貿易分布在全球範圍,運營地主要位於新加坡、中國、其他亞太地區等地區;工程服務主要運營於新加坡;其二,CWT SG已基本搭建起全球性質的貨運網絡,連接200個海島與1600個內陸城市;其三,CWT SG實現了全球倉儲,管理超過1100萬平方米的倉庫空間。

就公司物流業務來看,CWT SG的基本面十分紮實,其行業地位領先,業務體系兼具寬度、廣度,過往以來的發展一直較為穩健,於逆勢之中亦能充分彰顯韌性,上半年實現盈利,釋放出巨大的、可挖掘的價值潛能。

就宏觀層面來看,全球疫情環境下人流被極大限制,這同步催生出更大的物流需求,倒逼後疫情時代中的物流行業迎來反轉局面,逐漸走向爆發。於CWT SG而言,這是一個良好的發展契機。

因此,隨著CWT SG業務聚焦化,物流主業增長預期將更加清晰,或存在較大機會步入上升軌道,拉動公司進入正向循環的發展階段。

四、價值釋放提速,估值修復機遇已至

綜合以上,CWT INT'L的資產質量明顯恢復健康,持續經營能力顯著提高,已進入闊步向前的新發展階段,對應良好的未來預期。一如開篇所提,CWT INT'L的潛在價值釋放已提速。

但從市場的角度來看,CWT INT'L正處低估階段。我們關注到,CWT INT'L上半年的流動、非流動負債水平相應有所下降,截至報告期末的資產淨值超過42.05億港元,公司股本實行全流通,而CWT INT'L停牌前市值卻僅為15億港元。

(來源:公司中報)

理論上,淨資產代表股東在公司的權益,與股票的資產價值直接掛鈎,市值低於淨資產被看作是安全指標之一, 說明該股票被明顯低估, 或具備一定投資價值。CWT INT'L停牌前市值已不足其當前淨資產的一半,不乏被市場低估的可能。

參考CWT SG(C14.SG)從新加坡交易所退市前的表現,其總市值達到14億新幣,折合超過港幣70億元。隨著CWT INT'L不斷聚焦物流業務,其內在價值或也應愈發趨於原有水平,這二者之間四、五倍的估值差距,意味著CWT INT'L (00521.HK)顯然被市場低估,且存在著較為理想的上升空間。

故此,CWT INT'L未來大概率會實現業績與估值雙升,走上價值回歸的道路。其後續動向,值得密切關注。

相關焦點

  • 光大證券2021年A股投資策略:退中求進 從估值提升到盈利增長
    盈利:從復甦到「過熱」,低基數下的衝高回落 歷史上M1領先全A非金融盈利增速約2-3個季度,商業銀行總資產增速領先約3-4個季度,預計未來2-3個季度A股盈利修復仍有支撐。受低基數影響,預計2021Q1-Q4全A盈利增速分別在90%、39%、17%和16%左右,回顧2010年經濟增速在低基數下衝高回落,市場並未隨數據錯覺而漲跌。
  • 化工股的三波確定性機會:估值修復、業績預期、需求兌現
    因為該分析師對化工股的機會把握得十分精準,他在6月23日發布研報《化工行業專題研究:翻多,向2年的景氣下行告別》,明確翻多化工行業,這在業內是首位明確看多化工行業的分析師。此外,他在7月23日再度發研報《 化工行業點評報告:化工的行情走到哪了? 》,對化工股的行情做了非常精妙的論述。其主要觀點是:預計未來大半年到1年,化工股的行情會演繹出三個階段。
  • 多家環保企業2019年業績逆市增長
    截至4月中旬,環保行業上市公司2019全年業績披露進入收官階段。2019年,在環保產業競爭日趨激烈、項目收益水平下降、行業估值大幅縮水的大背景下,多家上市公司把握市場需求,積極探索新模式,年度業績實現逆市增長。
  • 中金航空航天科技2021年展望:十四五「新周期」,供需共振高成長
    我們判斷2021年航空航天科技行業有望進入結構化的高速增長階段。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將開啟新的採購周期,拉動行業需求向上,「裝備上量」是供給周期,多家企業擴產顯示供給端的變化。我們認為「三周期」疊加,有望推動行業進入供需共振的「高成長」階段。
  • 中金:多重拐點催化 運營商估值修復還遠嗎?
    來源:金融界網來源:中金點睛回顧歷史,伴隨每一代通信網絡制式的切換,運營商都經歷一輪估值重塑周期。2021年是5G規模化建網第二年,當前運營商板塊處在歷史估值底部,與業績企穩向好的基本面相悖,我們認為運營商處在多重拐點下,建議關注估值修復機會。摘要政策拐點,電信業價值回歸賦予行業beta。
  • 市場共振上演普漲行情 板塊輪動機會或將延續
    資金面上,央行大手筆超預期向市場注入短期流動性,對衝掉了很大一部分由債市實質性違約潮與年度金融機構結算窗口帶來的資金缺口,風險偏好得到修復。  順周期行情仍可延續  對於1日金融板塊的走強,新時代證券認為,近期十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企穩回升,為保險板塊估值提供了有力支撐;負債端逐步恢復常態發展;板塊估值仍處於相對底部
  • 中金公司航空航天科技2021年展望:十四五「新周期」 供需共振高成長
    我們認為「三周期」疊加,有望推動行業進入供需共振的「高成長」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裝備採購模式可能改變,對投資邏輯帶來較大變化,我們以九個核心問題討論了行業的上漲驅動力、高成長屬性、投資主線和估值問題,建議投資者關注航空裝備和制導裝備產業鏈「兩條主線」,把握「信息化和新材料」兩條賽道。
  • 業績好、估值低 「煤飛色舞」卻不在A股的聚光燈下
    其實這個跟娛樂圈的套路一樣樣的,流量明星通過運作,越捧越紅,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他們和背後的金主賺的盆滿缽滿。一旦過氣時,又被丟到牆角,就像沈騰在電影《飛馳人生》中說的一樣,就是你們這些媒體,在我低谷時,又讓我多跌了一跌。高收入的流量明星,有演技嗎?這個問題或許從近期的呼聲中已經找到了答案;「抵制小鮮肉的電影,我們更喜歡老戲骨」。
  • 多重積極因素共振 券商板塊再度拉升
    東莞證券指出,多重積極因素共振推動本輪券商板塊上漲,其持續性在於北上資金淨流入的延續性。政策面: 2019年資本市場改革紅利頻出,本輪改革不僅增厚券商業績,更在於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引入並留住中長期資金,提升股權融資規模,有利於提高資本市場活躍度;情緒面:中美貿易達成第一階段協議,貿易摩擦進入緩和階段,情緒面主要抑制因素暫時消除;經濟面:本次企業去庫存接近尾聲,2020年有望進入補庫存周期;資金面:北上資金持續淨流入,外資看多A股信號明顯,疊加近日A股成交額明顯放大,投資者產生市場向好預期
  • 浦江國際(2060.HK):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具備更大的修復潛能
    所以,浦江國際下半年業績值得期待。對於未來展望,除了現有的儲備項目外,明後年擬招標的大型項目也有望進一步推動公司業績,包括廣東獅子洋大橋、江蘇南京仙新路過江通道、江蘇常泰長江大橋等。整體而言,基於浦江國際業務同時涉足新舊基建,在基建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下,公司業績將從下半年開始恢復,未來亦有望迎來另一個增長拐點。
  • 銀行股連續多日集體上漲,價值低估拐點將至,背後的核心邏輯有哪些?
    上周(10月12日至10月16日)連續多日銀行板塊全線飄紅,引發了市場對於估值修復的猜想。 多位銀行業分析人士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近期銀行股的反彈,主要是估值位於歷史低谷的修復需求,短期震蕩並不會影響其長期上漲走勢,維持估值修復預期不變。
  • 海天味業估值走到新的十字路口:業績+佔位雙重思考
    如果說蠔油是海天成功「卡位」且有望成為其業績增長「第二引擎」的品類,那麼與其收入規模近似的調味醬則稍顯遜色。海天2018年調味醬收入增速僅2.55%,今年上半年則略有好轉升至7.48%。目前,海天「卡位」品類還有雞精、料酒、腐乳等,多位接受採訪的機構者表示,海天可以依託其強大的銷售網絡和營銷渠道,有望快速打開局面。不過,海天則並未在定期公告中列示相關收入數據。劉新指出,雖然國內調味品領域以老字號品牌居多,存續時間長,品牌認可度高,如雞精領域的太太樂、料酒領域的老恆和、食醋領域的恆順等,但行業本身也在發展壯大,給了海天味業發展的機會。
  • 張憶東策略世界:反擊戰的勝負手在於業績
    1)7月以來,港股共95家公司公布了業績預告,其中78%的公司同比正增長在20%以上。2)股價對於中報業績的反應偏正面,7月以來發布中報預告且淨利潤同比增長下限為正的公司當日平均漲幅為2.2%,68%的公司兩日內錄得正漲幅。3)A股業績預告作為業績趨勢的參考,根據預告計算的A股淨利潤增速在40%-57%之間。
  • 電力行業:順周期當道 兼具防禦屬性估值修復行情或將延續
    這些夕陽、強周期板塊走強,一大原因是科技、醫藥、食品飲料等熱門板塊估值水平處於歷史高位,這類熱點板塊部分個股的價格大幅領先業績,已然市場給的期望值過大。而相反對比之下,順周期個股估值水平依舊較低,存在補漲需求。順周期板塊覆蓋面廣,諸如煤炭、基礎化工、建築、電力等均在其中,而諸如電力這樣的順周期板塊,還兼具防禦屬性,個股經營業績一般不會像鋼鐵等行業的個股出現大幅波動,企業成長性較強。
  • 多因素點燃軍工行情 基金經理看好中長期趨勢
    近期軍工板塊強勢崛起,多隻軍工基金表現搶眼。基金經理認為,這波行情興起的主要原因是軍工股基本面表現較好,同時估值水平較低,以及有國慶閱兵等短期因素催化。軍工板塊迎來強勁走勢多位公募人士認為,從中報看,軍工板塊業績表現較好。
  • HONMA本間高爾夫:「疫中」凸顯強者本色,亞洲地區業績實現高增長
    逆市之中,多項經營業績斬獲不俗業績的HONMA,已經彰顯龍頭企業強者越強的本色。展望後市,隨著在疫情中受到重創的中小型高爾夫品牌增速放緩,本間高爾夫順勢持續加大在品牌、產品、渠道的投入,公司綜合實力將在疫後得到全面提升,進入高質量增長的收穫期。屆時,業績及估值將迎來戴維斯雙擊時刻,長期支持其發展的股東及投資者將迎來一場資本盛宴。
  • Stevevai1983:一些對於估值和市場的理解
    裡面有我對估值和市場給出的價格的看法。有幾段,一家之言。我覺得港股其實很簡單的,就是說基本上只要能看得到未來預期長期增長的企業,那麼估值都是很不錯的。就很多人認為增長快估值越來越低,但很多時候是看不到長期邏輯的問題,就是公司的遠期不清晰。因為你仔細看,美股也是這樣的。大家都看的是遠期,看的是5年以後的狀態而不是今年增長多少,明年增長多少。
  • 坐飛車穿越「生死線」 蔚來面臨高估值大考
    然而,在外界看來,起死回生的蔚來汽車絕不僅僅是重回賽道那麼簡單,在資本的助推下,蔚來汽車的市值屢創新高,儼然成為了中國版的特斯拉。蔚來汽車的基本面可以撐得起當下的高估值嗎?在機構股東頻繁加注的狂歡中,不斷有質疑聲傳出。知名做空機構香櫞資本更是發布沽空報告,直指「蔚來汽車股價應該腰斬」。
  • A股開門紅 私募基金:一季度確定性機會較強 部分板塊估值偏高
    經過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的大幅上漲,當前市場估值較高,部分行業已呈現泡沫化跡象,市場的繼續大幅上漲,增加了內在的調整壓力。致順投資表示,目前來看,一季度市場機會的確定性最強。經濟一季度強勁同比增長、全球復甦共振;政策轉向溫和,消除市場對信用緊縮的擔心;流動性環境大體穩定;風險偏好維持在較高水平。
  • 桐昆股份(601233):聚酯龍頭將重回業績增長通道
    浙石化二期投產,估值有修復空間:  如果以2020年下半年為時點,我們認為在民營大煉化公司中,1-2年內產能增量最大的就是浙石化項目和盛虹的連雲港項目,前者增長確定性高;後者從無到有空間大。公司作為浙石化20%股權的持股方,2020-2022年,浙石化的這部分投資收益將會持續增加,成為公司業績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