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說到了,沒有舊譜的傳承,是導致很多人不願意修譜,或者不主動修譜的原因。現實確實如此,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文化傳承的國家,文化靠的是傳承,但很多時候,因為一些自然或非自然因素的影響,導致文化傳承出現斷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家譜文化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我們不能夠因為缺少舊譜,就不修譜。
其實除了沒舊譜,不修譜外。沒經費不修譜,也是很多家族不願意修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以前,有些的家族的祠堂有公產,大祠堂幾百畝幾千畝,小祠堂十幾畝幾十畝,收入用之於修祠、修譜、祭祀、掃墓、助學、濟貧。有的祠堂創造的經費過於豐富,甚至可以辦義渡、義塾、修橋、鋪路等慈善公益事業。在那種情況下,一個祠堂的收入就足夠支撐一個家族修譜的全部費用。
現在很多家族的祠堂都被拆除,公產也不復存在,所以這時想要修家譜,更多的就要靠族人募捐、贊助等形式來籌措經費了。當然近些年,在一些村鎮,很多人打著修譜的幌子,實際上就是為了在各個家族之間圈錢的隊伍也興起,導致很多宗親族人,交了錢,卻等了很久也見不到譜,修譜的進度一拖再拖,所交的費用也是給了又給,這樣的傳統修譜方式,也確實給那些真正想要修譜的族人,很大的打擊。
以前修一個家族的譜,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在這麼巨大的數字面前,難免會有人把持不住動點歪腦筋。但是現在網際網路家譜的出現,不但大大降低了修譜的成本及費用,在修譜效率方面也大大的提升,真正做到7到50天出譜,而且是人手一本譜。
文化強則國強、文化興則國運興。自從2020年《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公布後,中央首次明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目標。因此網際網路家譜數位化的推動,也是家譜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了解更多姓氏文化,歡迎關注「名門修譜」。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轉發和分享!
該文章來源「名門修譜」官網,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保留追究其侵權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