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月,我出生在江蘇省崑山市美麗的陽澄湖畔。
在那個年代,孩子們都想當解放軍,我也不例外。自己還用薄鐵皮做了好多的五角星,刷上紅漆,釘在自己的帽子上。
1982年,空軍在崑山招飛,我沒和家裡商量,就偷偷地報了名。體檢散瞳是檢查科目的最後一個科目,檢查完我戴著墨鏡回家,在媽媽的再三追問下,我才不得不說出實情。那天晚上,爸爸甩給我一句話:「你自己的選擇,以後不要後悔!」 從此,爸爸的這句話伴隨我一直走到今天。
我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也暗下決心,既然要當飛行員,就要當最好的飛行員。
很幸運,我通過了各項檢查,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中的一員。在四年的航校生活中,我一直記住父親的那句話,在訓練中加倍努力,基本上每個科目我都能是第一個「放單飛」。由於成績優秀,被留校任教,成為了空軍的一名飛行教員。
在空軍部隊工作近10年期間,我從祖國的西北飛到華北,從東南飛到西南,我深深地為祖國的大好河山而感到自豪,為自己能成為一名飛行員而感到自豪。
1992年9月21日,黨中央作出發展載人航天的重大戰略決策,開啟了叩問蒼穹的艱辛路程。3年後,第一批航天員選拔工作在空軍部隊展開。機會來了,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我的嶽父從事火箭研究40多年,了解航天的風險,勸我慎重考慮。但是我的妻子王潔卻說:「只要俊龍願意,我全力支持!」
她一直很支持我的事業,即便是我們的兒子出生,也沒有耽誤過我的工作。
當飛行員經常高度緊張,有一陣子我開始用抽菸來緩解壓力。有一天,妻子王潔回到家看到煙霧繚繞,就質問我說:「你要是真想當航天員,就別再抽菸了!」 從那天起,我真的再也沒有抽過香菸,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當航天員!
1996年初夏,我接到通知,到廬山療養院參加航天員的初選體檢。初檢合格後,我又接到通知,到北京空軍總醫院參加臨床體檢。順利通過體檢後,我和其他同志又被安排到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現航天員中心)參加特檢,也就是航天生理功能特殊檢查。
1998年1月,我摘下飛行徽標,換上鑲嵌地球標誌的金色航天徽標,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中國首批航天員。
來到航天員大隊,面臨的第一道坎就是理論學習。當了十多年飛行員,現在重新坐進教室,坐進課堂。《載人航天工程基礎》《航天醫學基礎》《解剖生理學》《星空識別》《高等數學》……許多課程都要從頭學起。
為了儘快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初來的兩年時間裡,晚上12點之前我基本沒有睡過覺。那段時間,為了記住單詞和語句,就每晚從航天員公寓往家裡打電話,讓妻子王潔在電話裡一遍又一遍地反覆提問,通過努力,最後終於順利地通過了考核。
第二道坎是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這是一項非常艱苦的訓練。僅以其中的「超重耐力」訓練為例,在飛船處於彈道時返回,超重值可達到十幾個G,即人要承受相當於自身重量十幾倍的壓力。教員介紹,這很容易造成呼吸極度困難或停止,意志喪失、甚至黑視。
我想,我是從飛行員過來的,對超重耐力也知道一些,我相信科學,更相信自己。
那段時間裡,為了能儘快達標,訓練之餘,我就給自己「加餐」。有一次,王潔回家時發現我一個人在客廳裡不停地旋轉,就問我你這是在幹什麼?我說:「過兩天我們就要做轉椅訓練了,而且要進行考核,我先刺激刺激自己。」
就是拿著這種「刺激刺激自己」的勁頭,我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在其他的體質訓練、心理訓練、專業技術訓練、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訓練、救生與生存訓練等等,各項訓練成績也都是比較好的。
2003年首飛任務時,我入選了5人名單,最終沒有進入3人名單。作為航天員,都想進入太空,但現實條件擺在那裡,儘管每個人都有選不上的心理準備,不過心裡總還是有些失落。
委屈是前行中落下的雨,堅強是奮鬥中飄浮的雲。我儘快從失落的情緒中走出來,看到差距找到原因,「神六」成為了下一個目標!
我在訓練中更加努力。比如轉椅訓練時,一秒鐘轉18圈,轉10分鐘就是優秀,我一般都要做到15分鐘;頭低位訓練,我以前沒有練過,整整5天時間,腳高頭低仰面朝天,躺在一塊特製的「床板」上,連腿都不能蜷一下,大小便都是在「床」上處理的,簡直是像個重病號,有時想看書,但是看不進去,腦袋充血,眼睛發脹,吃飯也成了問題,因為正常時吃飯,只要吞咽就可以下去,但是在那種情況下,食物是往上走,但是我還是堅持堅持再堅持;離心機訓練,4個G做80秒,6個G做60秒,直到8個G,相當於在胸部壓了8倍的自身重量,停下來腦子還感覺在轉。
那段時間,我們經常待在「飛船模擬器」中,熟悉飛行程序和操作程序。後來,一閉上眼睛,座艙裡所有儀表、電門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隨便說出艙裡的一個設備名稱,我馬上可以想到它的顏色、位置、作用。厚厚的飛行手冊,我能背下來,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不看手冊也完全能處理好。
2005年1月,航天員中心完成了神舟六號任務飛行乘組的初選工作,選出了10名航天員、組成5個乘組。我和海勝分到了一組,接下來的初選、複選、定選,我和海勝相互配合、非常默契,即便是一個眼神,也能準確傳達信息。教員們說,我們這個乘組,整體工作效能實現了「1+1>2」。
10月12日凌晨,我和海勝被工作人員從夢中叫醒,經過常規體檢、早餐、在問天閣公寓房門上簽名後,我們身穿乳白色的航天服走出問天閣。
一向降水稀少的酒泉發射場突然天降瑞雪,我和海勝踏雪出徵。9時整,神舟六號飛船拔地而起,我們終於飛上了太空。
與神舟五號相比,神舟六號任務首次需要在軌道艙生活,我們要在軌道艙進行一些相關的科學實驗,以及飛船自身的相關飛行試驗。
神舟六號任務共安排了5天飛行。上天前,大家都擔心我們能否適應這種長時間太空飛行,進入太空後,我和海勝適應得都很好。
飛到第3天,我就想,以什麼樣的形式讓地面的科技人員和親人、戰友們放心。我就大膽地在座椅上一連做了4個「前滾翻」。後來才知道,這幾個「跟鬥」,讓地面的人們既緊張又放心。
「神六」飛船還第一次啟用了環控生保系統,吃喝拉撒睡都是試驗的任務。儘管這些安排讓飛行程序變得很複雜,也增加了我們很多的太空工作量,但也為我們以後戰友們的飛行任務積累了寶貴的太空生活經驗。
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號飛船按計劃返回祖國。我和海勝自主出艙,為中國人第二次太空之行劃上了圓滿的句號。任務完成後,我和海勝被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我們切身感受對後續工程產品提出了一切建議,有些已被採納,並應用於後續飛船改進。
2006年,我出訪比利時,遇到一位已在當地生活了35年的老華僑,老華僑向我談起了「神六」成功後自己生活的變化。多年來,每逢節日,從沒有主動邀請他去參加聚會,都是老華僑去請別人;但是2006年元旦,這種多年的習慣被打破了,他的一些朋友第一次主動邀請他參加聚會。對老華僑來說,雖然僅僅是一次小小的聚會,但它卻丈量出國家強盛,中國人在海外的地位。我常常和戰友們談到這件事,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自豪,為自己是一名中國航天員感到自豪。
執行神舟任務回來後,由於工作需要,從事航天員的選拔、訓練管理工作。但是,我一直沒有停止參加航天員的訓練,有些高難課目練習,堅持第一個做、第一個訓,就是為了更好地驗證計劃安排的科學性、任務的合理性。
堅持參訓、嚴格訓練,就是為了不忘初心,當任務來臨的時候,能夠再一次出徵,再一次看看我們的太空!
來源 | 我們的太空
主播 | 費俊龍
後期 | 樊迎新、孔方舟
圖片 | 中國航天員中心
編輯 | 蓋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