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徹子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她是日本NHK著名電視節目的主持人,作家,還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這本書自出版以來,已經被翻譯成35種語言,感動了數千萬的讀者。
這本書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就是作者黑柳徹子本人。
這個因調皮搗蛋被貼上 「問題學生」標籤的小女孩,才上一年級不久,就因為淘氣和不合群被迫勸退學,後來不得已轉到新學校——巴學園繼續學習的過程。
在巴學園裡,小豆豆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開發,在母親和小林校長以及小夥伴們的幫助和影響下,她最終逆襲,成為一名具影響力的成功人士。
作者黑柳徹子在自序中這樣說:「你們大家都是一樣的,無論做什麼事情,大家都是一樣的。」
她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而母親和小林校長用他們的愛和引導,讓這個「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孩子。
她的積極向上,熱情開朗,以及快樂樂觀,奠定了她成功一生的基礎。
用尊重和理解,教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電車學校」巴學園時,校長笑著對她說:「把想說的話,全部說給老師聽。」
小豆豆很開心,開始東拉西扯:「以前讀書的學校有燕子窩」「家裡有一隻名叫洛基的狗」……
校長沒有打哈欠,也沒有露出不耐煩的樣子,專心地聽一個孩子說了四個小時。
這時的小豆豆,還沒有察覺自己被退學,也沒有注意周圍的大人是怎樣為難。但不知為什麼,她朦朦朧朧地感到,自己似乎和別的孩子不一樣,被冷眼相看。可是和這位校長先生在一起的時候,她覺得非常安心。
面對小豆豆,小林校長最先展現出的,是充分的尊重、耐心與理解。他沒有居高臨下地把自己看成「大人」,而是願意傾聽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所做的事情。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他明白:孩子只有在成長中不斷地被尊重、被肯定,才能擁有信心和勇氣,才能做最好的自己。
不光是小豆豆,小林校長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培育著巴學園裡的所有孩子。
巴學園的教室是電車改造的,沒有固定的座位,不同年級的孩子坐在一起。老師從來不責備孩子們說話聊天,也不規定孩子們的課程。
午休時間,孩子們吃著充滿「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的飯菜,誰都不會挑食;午飯後還有趣味散步,在美麗的大自然中自由地學習知識……
為了身材矮小的高橋君,小林校長特意舉辦運動會,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第一名。
為了患過小兒麻痺症的泰明,小林校長讓大家一起遊泳,讓孩子們放下對身體異常的偏見,並告訴孩子們,無論什麼樣的身體都是美麗的。
巴學園中有許多大人眼中的「特殊孩子」,也許在普通學校中,他們可能會受到歧視,被排擠,而在巴學園,他們與正常的孩子一樣被平等地對待,被熱情地鼓勵。
在小林校長眼中,沒有哪個孩子是特殊的。無論哪個孩子,都天生具有優良的品質,而作為老師,任務就是要早早發現這些品質,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巴學園中的孩子們不曾自卑,始終充滿對自己和生活的自信與努力的熱情。
她曾被這個世界溫柔地對待,也學會了溫柔地對待世界
時至今日,她主持的談話節目《徹子的房間》已經持續播出四十年,創造了「電視談話類節目播出期數最多」的金氏世界紀錄。當年的「問題兒童」成了日本家喻戶曉的大明星。
1984年,小豆豆成為亞洲首位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任命的親善大使。
此後三十年間,她陸續訪問坦尚尼亞、尼日、印度等,足跡踏遍二十九個國家和地區。她還用簡潔樸素的文字與震撼人心的圖像記錄下了沿途的經歷,娓娓講述與世界另一端的「小豆豆們」相遇的故事,將孩子們為飢餓、戰爭所苦的境遇傳達給世人,也將他們的希望與夢想傳遞給人們。
她還捐出將近78億日元(人民幣約5億元)的善款,救助了大量因為飢餓與疾病瀕臨死亡的兒童。
她說:「要知道救助一個兒童的生命不容易,但我想,哪怕只能救一個孩子,我們離絕望就遠了一步。」
最終,她將老師、媽媽和朋友們給予的愛,回饋給了這個世界。
在許多大人眼中,小豆豆是個「怪孩子」,但她同時也是個幸運的孩子。
來自母親的愛,來自校長的愛,來自身邊同學和朋友的愛,滋養著她成長為一個溫暖善良的大人。
長大後的小豆豆還和童年時一樣天真直率,正是這種天性,讓她始終保持一顆純潔而樂觀的心,勇敢面對人生中的諸多考驗。
我們每個人都曾像小豆豆一樣,身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但天性中的純真與善良是最不應該被我們遺忘的東西。
也許我們不如小豆豆那般幸運,擁有一個美好的巴學園,擁有一段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童年時光,但我們能成為下一個小豆豆的媽媽,下一個小林校長,學著用自己的善意和愛心去滋養更多的生命,讓更多的「小豆豆」能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尋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自信與勇氣。
小林宗作校長原話說的那樣:
「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印品質』,並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有個性的人。」
任何人都有閃光之處,如果老師善於發現孩子們的「好」,就會讓孩子們自信起來,逐漸變成真正的「好」。
1937~1945,巴學園被毀於二戰的戰火,小林先生最終也沒能再創辦第二個巴學園。
《窗邊的小豆豆》其實已經不僅僅是兒童讀物,裡面溫暖純淨的教育方式,也治癒了許多成年人。書中的巴學園雖然在 1945 年的東京空襲中毀於一旦,但它的真實存在至今仍激勵著許多投身教育的理想主義者為之奮鬥。
其實,與其說這是一本一個小傢伙的成長傳記,不如說是一個帶有強烈的個人魅力的校長的教育寶典。最後,我想通過我的理解來總結一下下對於孩子來說最寶貴的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這兩個:最大程度的可支配的自由,教養者最大善意的溫柔。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在育兒類裡面很有名氣的書,作為孩子的家長,或者從事教育工作的你,最好抽出點時間來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