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湯怒江教授團隊:磷摻雜石墨烯的合成與磁性進展

2021-01-19 材料分析與應用

本文要點:

通過在P蒸氣中對FGi進行退火製備了P-摻雜的石墨烯,其P-摻雜水平高達6.40 at。

成果簡介

石墨烯片空位中的磷摻雜會顯著改變石墨烯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通常,由於空位濃度低,很難高水平地進行磷(P)摻雜,但是需要合成具有理想性能的石墨烯。本文,通過在P蒸氣中對氟石墨(FGi)進行熱退火獲得P摻雜水平高達6.4at 的石墨烯。此外,表明可以在2.86至6.40 at的寬範圍內調整P摻雜水平。通過改變紅磷與FGi的質量比來確定。磁性結果表明:

(i)P摻雜可以有效地在石墨烯中產生局部磁矩;

(ii)sp 3型PO x的摻雜水平越高基團,P超摻雜石墨烯的磁化強度越高;

(iii)高P摻雜水平可導致反鐵磁和鐵磁行為的共存。提出sp 3型PO x基團是主要的磁源。

圖文導讀

圖1.(a)FGi晶格的脫氟和P摻雜示意圖。FGi(b)和PG-6.40(c)得TEM圖像。PG-6.40的C + O + P(d),C(e),O(f)和P(g)的元素映射。

圖2.(a)FGi,rFGi和PG-6.40得XPS光譜。(b)PG-6.40的高解析度P 2p XPS光譜。(c)FGi,rFGi和PG-6.40的拉曼光譜。

圖3. FGi,rFGi和具有低水平P摻雜(PG-2.86和PG-3.79)的PG樣品的順磁性。

圖4.減去相應的線性反磁性後,具有高水平P摻雜的PG樣品的有序磁性。

圖5.(a)PG樣品的三個含P基團的分布。(b)M對PG樣品中P含量的依賴性。(c)M對PO x含量的依賴性。

小結

總之,通過在P蒸氣中對FGi進行退火製備了P-摻雜的石墨烯,其P-摻雜水平高達6.40 at。磁性結果表明,P摻雜可以有效地產生局部磁矩,而高P摻雜水平則導致明顯的鐵/反鐵磁行為。sp 3型PO x有人提出將基團作為主要的磁源,而高密度的局部自旋則有助於磁有序化。發現P摻雜水平可以在2.86至6.40at的寬範圍內調節。通過改變紅磷與FGi的質量比來確定。具有高P摻雜水平的PG中的磁有序現象已經證實了石墨烯中P的高含量的重要性。而且,所獲得的具有高且可調的P摻雜水平的PG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平臺,可以進一步探索其在各種應用中的優化性能。

參考文獻:

P-Superdoped Graphene: Synthesi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DOI:10.1021 / acsami.9b11505。

相關焦點

  •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磷摻雜物種在石墨烯中的結構演變及其穩定電化學界面研究
    近期,中科院煤化所陳成猛團隊在磷摻雜炭材料表面化學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前期工作中,該團隊以無煙煤為原料,通過磷酸活化合成了介孔炭材料。然而在上述過程中,鑑於煤基多孔炭的結構複雜性並未就磷原子對炭材料的摻雜機制、含磷官能團的存在形式及演變規律、其與電化學性能間的構效關係等進行更加深入的解析,也給上述共性科學問題的研究帶來挑戰。而石墨烯作為炭材料的基本結構單元,具有典型的二維結構,該團隊以其為簡化的研究模型,進一步探究了炭材料表面磷物種的摻雜、演變及作用機制。
  • 南京大學繆峰教授合作團隊在二維材料層間相互作用調控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針對上述挑戰,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梁世軍副研究員、繆峰教授與南方科技大學林君浩副教授課題組合作提出,利用替位摻雜策略介導層間化學鍵從而實現對雙層MoS₂層間相互作用的調控。該工作有望為層間相互作用調控研究提供一種新思路。
  • 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王強華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王強華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2016-03-0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2月26日,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研究員鄒良劍邀請,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王強華來所訪問
  • 山東大學物理學院戴瑛教授團隊發表二維拓撲絕緣體研究重要進展
    近日,戴瑛教授團隊與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合作發現二維反鐵磁體可以實現絕緣拓撲量子態,從而發現了一類不同於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二維體系磁性拓撲絕緣體,並預言了實現這一拓撲量子態較為理想的材料體系。牛成旺教授為論文的第一作者,戴瑛教授為通訊作者,山東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二維材料因其豐富的電子物性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在自旋電子學、高溫超導等領域均受到廣泛的關注。二維拓撲絕緣體(又稱量子自旋霍爾絕緣體)在石墨烯中的發現更是激起了人們對拓撲材料的研究與探索。
  • 合肥研究院等研製出硫摻雜石墨烯基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
    ,在高性能雜原子摻雜石墨烯基納米結構的規模化製備及其在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相比傳統合成策略,該方法具有簡單高效、重現性好、可規模化製備等優點,為延伸和拓展摻雜石墨烯材料在清潔能源、光電和傳感等重要技術領域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 基於摻雜氧化鋅固溶體的普適合成策略製備石墨烯基單原子催化劑
    【工作簡介】近日,武漢理工大學麥立強教授團隊聯合武漢科技大學蔣更平博士和美國哈佛大學張興才博士報導了一種高效、普適和高產量的合成策略製備出一系列的高含量金屬原子負載在氮摻雜石墨烯中空框架上麥立強教授團隊的博士生孟甲申、李堅濤和碩士生劉金帥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
  • 鎳原子簇及氮共摻雜石墨烯策略,助力高性能鋰硫電池|
    2020年6月26日,浙江大學凌敏研究員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侯仰龍教授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在氮摻雜三維石墨烯骨架中嵌入鎳原子簇的策略 研究進展浙江大學凌敏研究員課題組聯合北京大學侯仰龍教授課題組通過熔融鹽法一步煅燒成功在氮摻雜三維石墨烯骨架中嵌入鎳原子簇(圖1)。周少東研究員利用基於密度泛函理論的第一性原理,系統計算了Ni6-N-C結構對不同硫化物中間體結合能和催化過電位的影響。
  • 石墨烯又又又又誕生一新研究領域?碳基磁性材料時代來臨!
    自從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用微機械剝離法成功從石墨中分離出石墨烯後,研究者普遍認為石墨烯是一種抗磁材料,即石墨烯沒有磁性以及不能被磁化。
  • 【銳觀察】關於磁性還原氧化石墨烯材料那些事兒
    近日,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張亞剛團隊通過探究氧化石墨烯的還原過程,並將其進行磁功能化,製備出不同還原程度的磁性還原氧化石墨烯材料;同時考察了氧化石墨烯的還原程度對雙酚
  • Mater:電弧放電合成N摻雜石墨烯
    >合成石墨烯中的氮摻雜效率和調節摻雜劑的鍵合構型。工業規模生產的方法阻礙了石墨烯材料的廣泛應用。之前研究報導了電弧放電可用於石墨烯薄片的批量生產中,但由於其不能控制合成和雜原子摻雜,因此電弧放電並未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在這項研究中,提出了一種通過使用陽極碳填料電弧放電提高N摻雜石墨烯合成中摻雜效率的簡便方法。
  • 中南大學研究團隊合成出一種氮摻雜的超薄碳納米片組裝的鋅-空氣電池能量密度達806Wh/kg
    近日,能源領域國際頂級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IF= 30.067)在線發表了中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李潔教授和李文章副教授團隊在非金屬電催化劑設計和機理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 復旦大學在超分子組裝合成新型半導體納米線氣敏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在兩親性嵌段共聚物導向合成新型氣敏半導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據悉,該成果是研究團隊多年來在嵌段共聚物設計、組裝合成納米結構材料(尤其是介孔金屬氧化物材料)方面的重要研究進展。在同行和課題組的研究基礎上,研究團隊歷經四年多探索出的這種靈活、可控的3D超分子界面組裝合成思想,突破了傳統的複雜多步合成和製備納米線陣列的瓶頸。
  • 南京大學王新平課題組自由基合成與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化學加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新平課題組自2011年以來一直致力於自由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質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今年上半年,課題組在雙自由基、主族金屬自由基以及基於自由基的磁性多穩態等方向再次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研究成果以若干篇論文形式發表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 無機蒸氣反應沉積法原位製備鈣鈦礦型氧氮化物薄膜|南京大學李朝升教授、鄒志剛院士團隊進展
    近日,南京大學李朝升教授、鄒志剛院士課題組開發了一種無機蒸氣反應沉積法,實現了一系列鈣鈦礦型氧氮化物薄膜在導電襯底上的原位製備,包括ATaO2N (A = Ca, Sr, Ba)和ANbO2N (A = Sr,
  • 深大團隊製備出高性能黑磷電晶體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馬璇)記者昨天從深圳大學獲悉,該校二維材料光電科技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的張晗特聘教授團隊與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喻學鋒研究員團隊和武漢大學廖蕾教授團隊合作,在二維黑磷領域取得新進展,通過金屬離子修飾的方法製備出高穩定性且高性能的黑磷電晶體。
  • 深圳大學張晗教授團隊NML:二維碲:進展、挑戰與展望
    自2004年石墨烯被發現以來,二維材料因為其優異的性質迅速成為了世界範圍內的研究熱點。然而隨著研究的推進,二維材料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新的瓶頸,例如石墨烯的零帶隙結構。二維黑磷較差的穩定性,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較低的載流子遷移率以及低效的製備方法等。因此,急需尋找一種兼具上述材料優點並且可以高效製備的二維材料。
  • 南京大學鄧正濤團隊鈣鈦礦方面獲進展
    南京大學鄧正濤教授團隊製備發光效率接近100%非鉛滷化物鈣鈦礦材料並應用於高效環保的白光LED光源。
  • 哈工大於淼課題組Nat Chem:石墨烯功能化的重要進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於淼教授課題組與合作團隊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合作團隊包括法國國家科研中心André Gourdon教授、英國倫敦國王學院Lev Kantorovich教授、丹麥奧胡斯大學Flemming Besenbacher教授、廈門大學
  • 科學頂刊南京大學團隊再下一城
    滑動查看更多南京大學國際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所和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陳鏡明院士、居為民教授和張永光教授團隊在主持的全球變化重大科學計劃、全球變化及應對重點研發計劃、江蘇省傑青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等項目支持下,致力於植被遙感、全球陸地生態碳通量優化計算、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演變特徵及其驅動機制研究。
  • 堆疊和扭曲石墨烯可釋放稀有形式的磁性
    石墨烯(一種以六原子晶格排列的單原子厚的碳片)不僅是人類已知的最堅固,最薄的材料,而且還是一種出色的熱和電導體。現在,哥倫比亞大學和華盛頓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三層石墨烯結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奇特的電子態,包括稀有形式的磁性。該發現發表在10月12日《自然物理學》上的一篇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