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研製設備「透視」10萬米垂直大氣層

2020-12-03 央廣網

我科學家研製設備「透視」10萬米垂直大氣層

人民網北京9月11日電(趙竹青)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近日牽頭研製完成一套「多波段多大氣成分主被動綜合探測系統」(簡稱APSOS),能夠對近地100千米高度的垂直大氣層進行多要素連續觀測。此種形式的大氣觀測系統在國際上尚屬首例。

大氣活動瞬息萬變、難以捉摸。百年來,科學界先後發展了一系列的探測手段,比如氣象臺站網、無線電探空網、地面微波雷達網、大氣成分探測網、氣象衛星等,以期更精準地了解大氣的狀態和變化。

APSOS項目負責人、中科院院士呂達仁告訴記者,隨著大氣科學的發展,要進一步提升人類對大氣環境的預報、預測和預估能力,除現有的衛星觀測與地基站網觀測手段外,還需在垂直方向上獲取較全面的長期連續觀測資料。

「APSOS就是為了獲得同一垂直氣柱內的大氣多要素的同時變化特徵而研製。」呂達仁介紹,整個系統由5臺雷射雷達、1臺毫米波測雲雷達、1臺太赫茲超導輻射波譜儀和1臺組合望遠鏡構成,「通俗來講,就是將多臺觀測設備放置在同一臺站,對天頂方向同一區域的大氣進行同步觀測,從而獲得這一區域內的大氣溫度、溼度、風場和雲層分布等多種氣象要素,並實時監測溫室氣體和汙染氣體的時空變化。」

利用這套系統,科學家們不僅可以實時「捕捉」到大氣的一些瞬變過程進行研究,還可以為全球氣候變化等更大課題的研究積累原始的大數據資源。

呂達仁介紹,該系統是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批資助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之一,由7家科研單位共同研製。「整套系統的核心技術單元均採用國際前沿技術。」

他表示,該系統的成功應用,將大幅提升我國大氣環境探測的技術水平,為大氣環境監測、災害預報和科學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原始數據,也為我國自主研發星載大氣探測設備提供必要的技術借鑑和經驗積累。

據了解,目前系統的聯調工作已完成,即將在入駐西藏羊八井國際宇宙線觀測站並開展長期的青藏高原大氣觀測研究。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坐「井」觀天 「透視」大氣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支持下,由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氣所)牽頭的科學家團隊通過長達6年的工作,完成了該系統的研製。不久前,基金委組織儀器測試專家組對APSOS系統進行現場測試。專家組認為,系統各項實測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
  • 美開展10萬米太空跳傘超音速跳回地球(組圖)
    月23日報導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距離地球數萬米的茫茫太空,四周是浩翰宇宙和閃閃繁星,你深吸一口氣一躍而下,然後以超音速穿越大氣層,身邊掠過無數絢麗的流星……這猶如科幻電影中的情節即將成為現實:美國一家公司正在策劃一項新的極限挑戰項目---從大氣層邊緣縱身跳下。
  • 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研製成功
    新華網成都11月17日電(蘭小紅、胡興雨)總裝駐川某所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16日研製成功,填補了國內直升機垂直下降風洞試驗空白,具備了承擔直升機型號的垂直飛行性能試驗的能力。
  • 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臺研製成功
    據中國國防科技信息網報導 11月16日,總裝駐川某所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直升機垂直下降風洞試驗空白,具備了承擔直升機型號的垂直飛行性能試驗的能力。
  • 最新研製手持透視設備 可呈現骨骼X射線圖像
    「AnatOnMe」可投影內部掃描狀況:人體(a)、模型(b)和牆壁(c)「AnatOnMe」的構成部分:投影儀、紅外相機、攝影頭、雷射棒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醫生擔憂患者並沒有足夠的耐心堅持物理治療計劃,日前,微軟公司成功研製一款手持透視設備,可對人體損傷區域進行
  • 中國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研製成功
    新華網成都11月17日電(蘭小紅 胡興雨)總裝駐川某所5米立式風洞直升機垂直升降試驗臺16日研製成功,填補了中國直升機垂直下降風洞試驗空白,具備了承擔直升機型號的垂直飛行性能試驗的能力。
  • 我國成功研製火星車雷達 可「透視」火星百米深度內部結構
    飛向火星【我國成功研製火星車雷達 可「透視」火星百米深度內部結構】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可「透視」火星百米深度內部結構的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當日隨天問一號奔向火星。
  • 中科院空天院研製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 可透視火星表面以下100米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探測器中搭載了由該院研製的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這是國際上首次使用雙通道多極化超寬帶次表層探測雷達對火星局部地區的土壤厚度和次表層巖石地質結構進行就位巡視探測,將實現火星表面以下10米甚至100米深度的火星內部結構的「透視」。
  • 中科院空天院研製火星車雷達 可「透視」火星百米深度內部結構
    (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23日發布消息說,該院研製成功的、可「透視」火星百米深度內部結構的火星車次表層探測雷達,當日隨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從海南文昌順利發射升空。
  • 解讀中國自主研製APSOS:如何給大氣做CT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電 題:解讀中國自主研製APSOS:如何給大氣做CT  中新社記者 張素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研製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多波段多大氣成分主被動綜合探測系統」(APSOS)日前得到專家組認可,將被運往青藏高原。
  • 地球的大氣層有多少米?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很少有人能夠準確回答
    大氣層的作用不光是給我們提供可以呼吸的氣體,它還可以起到比如保持地球的溫度、維持生命物質的循環、阻擋各種宇宙射線、燃燒來襲的隕石……等等重要的作用。我們都知道,大氣層其實就是包裹著地球的一層厚厚的混合氣體,既然如此,它必定會有一個厚度,那麼地球的大氣層有多厚呢?或者說,地球的大氣層有多少米?
  • 中國萬米地殼鑽探設備「地殼一號」啟程赴大慶打井
    10月15日,國內首臺萬米大陸科學鑽探鑽機「地殼一號」從四川廣漢市啟運前往大慶油田所在的松遼盆地,將執行「松遼盆地白堊紀大陸科學鑽探」、「深部大陸科學鑽探裝備研製」等多項科學研究任務。「地殼一號」標誌著我國成為繼前蘇聯和德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實施萬米大陸鑽探計劃專用裝備和相關技術的國家。
  • 中國科學家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2020.08.14 09:28【中國科學家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
  • 俄拋出10萬美元太空遊 10萬米高空停留5分鐘
    俄拋出10
  • 中國科學家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克服廢棄塑料難降解問題
    據科技日報,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成功研製了一類超強、超韌、透明的高性能可持續仿貝殼複合薄膜。研究人員表示,這種仿生薄膜材料集成了優異的光學、力學和熱學性能,並且在自然條件下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克服了廢棄塑料難以降解的問題。
  • 為什麼火箭要垂直起飛?
    為什麼火箭要垂直起飛?說起火箭,你可知道為什麼火箭要垂直起飛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火箭通常採用垂直發射,這是因為垂直發射時支撐點位於發射臺上,發射裝置的結構簡單、穩定,而且這種姿態有利於火箭的加速和能量的利用,既經濟又簡便。
  •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國產最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
    中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國產最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 葉華龍 攝中新網合肥12月16日電 (吳蘭 葉華龍)由中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最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器近日順利引出200MeV的質子束流,實現高能量級超導回旋加速器技術的關鍵突破,標誌著國產最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
  • 「奮鬥者」號聲學系統實現完全國產化 萬米級浮力材料研製獲突破
    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圓滿完成載人萬米深潛海試任務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28日順利返航三亞。中國科學院多個參與「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任務的研究所接受媒體採訪稱,聲學系統實現完全國產化、萬米級浮力材料自主研製等系列關鍵技術突破,為「奮鬥者」號實現載人萬米載人深潛發揮重要作用。
  • 衝出大氣層的飛機——太空梭
    太空梭是一種有人駕駛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它既能像火箭一樣垂直起飛,像太空飛船一樣在軌道上運行,又能像飛機一樣水平著陸。
  • 中國科學家為光學望遠鏡研製「眼鏡」助其視野更清晰
    新華社長春8月9日電(記者孟含琪)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了解到,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宣麗帶領的團隊成功研製出快速液晶自適應光學系統。該系統已成功應用於日前交付使用的2米自適應光學望遠鏡中,使其空間分辨性能大幅提升,隔著1000公裡的大氣層依然能將星體「看」得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