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免疫缺陷?為什麼會增加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

2020-11-22 生物谷

2020年4月28日訊 /

生物谷

BIOON /——免疫缺陷是一個廣泛的術語,反映了一個人的免疫系統不像它本應該的那樣強大和平衡。


由於免疫缺陷人群的免疫系統有缺陷或無效,他們無法阻止外來入侵者的入侵和繁殖,包括導致COVID-19的SARS-CoV-2病毒。


表現不佳的免疫反應使人容易感染,但有些人的嚴重症狀實際上是由席捲全身的巨大免疫反應引起的。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可能是複雜和相互交織的。


什麼導致免疫系統受損?


當一個人出生時,他的免疫系統受損會導致原發性免疫缺陷。這些疾病很少見,通常在生命早期就被

診斷

出來。這些疾病包括常見的可變免疫缺陷、嚴重的聯合免疫缺陷和X連鎖無丙種球蛋白血症。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繼發性免疫缺陷更為常見,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暴露於環境毒素,包括一些殺蟲劑、重金屬、石油化學物質和空氣汙染物,如香菸煙霧,會降低免疫系統的效力,特別是在肺表面的免疫細胞。營養不良、濫用藥物和酒精也會損害免疫力,藥物、年齡甚至懷孕也會損害免疫力。


疾病和損傷


一些疾病和傷害會導致免疫缺陷。這些也被歸類為繼發性免疫缺陷。這包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導致的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嚴重燒傷和脾臟功能喪失,這個器官對血液過濾和協調免疫反應至關重要。骨髓和白細胞的癌症,如

白血病

和淋巴瘤,也會導致免疫缺陷。骨髓和白細胞通常能抵抗感染。對這些癌症的治療通常是用化療清除所有的白細胞。這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更大。


中國一小部分癌症患者的早期COVID-19信息表明,他們感染冠狀病毒和發展成嚴重疾病的風險更高。


藥物


像化療一樣,其他的藥物也會導致免疫缺陷。這些藥物被稱為免疫抑制劑。接受

器官移植

的人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這抑制了他們的免疫系統,使其不能對供者的移植產生反應和排斥。


自身免疫

性疾病會導致免疫系統攻擊人體自身的細胞和組織,患者也會使用這些藥物。2%到7%的人患有

自身免疫

性疾病,如多發性硬化症、I型

糖尿病

、狼瘡、

風溼性關節炎

和乾燥症候群等。


現在說完全了解免疫抑制劑對COVID-19的影響還為時過早,但來自受影響地區的零星證據正在出現。


例如,在義大利北部,兩名腎移植受者接受了COVID-19治療。醫院的醫生很快將他們通常使用的廣譜免疫抑制藥物換成了更具體的抑制免疫系統中在感染中出現混亂的部分的藥物。一個病人康復了,另一個沒有。


類固醇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劑,發達國家有1-2%的人口使用類固醇,而發展中國家的這一比例要高得多,因為發展中國家很難獲得更複雜的藥物。


目前正在進行

臨床試驗

,以評估類固醇是否真的可以保護人們免受與COVID-19嚴重疾病相關的嚴重免疫反應。但在結果明確之前,不建議使用類固醇治療COVID-19。


年齡


在考慮我們的免疫系統及其最佳工作能力時,年齡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關鍵因素。新生兒將用沒有成熟的免疫系統來保護他或她的身體抵禦入侵者。在這種情況下,母乳將成為對抗病毒的寶貴抗體來源。


另一方面,老年人也被認為是免疫功能不全,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老化、功能減弱,身體不夠健康,無法開始戰鬥並贏得勝利。因此,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有症狀的冠狀病毒。


當老年人有潛在的健康問題,削弱了冠狀病毒感染造成的器官緊張時,例如心臟和肺,COVID-19可能會變得嚴重。


懷孕


懷孕會削弱女性的免疫系統。通過我們的進化,我們已經在懷孕期間形成了一種必要的免疫抑制狀態。這是因為在懷孕的母親體內是一個有機體,它的某些部分對母親來說是陌生的,是由來自另一個生物父母的DNA編碼的。


懷孕期間免疫系統的自然抑制會阻止母親的免疫系統對嬰兒做出反應。關於妊娠期COVID-19嚴重程度的早期信息是令人鼓舞的,儘管現在知道全部情況還為時過早。


那麼到目前為止的研究結果是什麼呢?


在免疫缺陷人群中,COVID-19的流行程度和嚴重程度有何不同?一些來自重災區的早期報告對此進行了闡述。


世界已經準備好擔心這些人感染上COVID-19,因為當他們感染了一系列通常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毒,包括普通感冒時,他們更容易患上嚴重的疾病。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然而,由於COVID-19的嚴重疾病實際上是過度免疫反應的結果,免疫缺陷患者似乎並不表現出比普通人群更嚴重的疾病。


不過,每一個案例都值得探討,並在證據出現時重新審視我們的理解。


到目前為止,在義大利COVID-19疫情紅區貝加莫的一家重點醫院,免疫缺陷患者中沒有人出現嚴重的冠狀病毒感染。


與此同時,一名來自武漢的47歲女性在服用類固醇抑制

自身免疫

性疾病

紅斑狼瘡

後感染了冠狀病毒,但並未發病。但她受損的免疫系統無法有效地清除病毒,於是她將病毒傳播給了她的父親和姐姐,直到檢測結果呈陽性。


雖然這給了人們希望,免疫缺陷的人可能不會像我們預測的那樣陷入可怕的困境,但他們可能是行走的病原體宿主,保持無症狀但是會傳播病毒。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也有可能在藥物治療的間接競爭中輸給冠狀病毒,從而過上相對正常的生活。(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是野生動物 對兒童感染風險級別未定論
    來源標題: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是野生動物 對兒童感染風險級別未定論新京報快訊(記者 應悅 戴軒)1月22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情況。專家組判斷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主要與武漢相關,已經出現人傳人和醫務工作者感染,存在一定範圍社區傳播,疫情傳播途徑以呼吸道傳播為主。
  • 在飛機上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有多大?
    總的來說,當涉及到空氣品質時,飛機本身就提供了一般水平的安全環境,但專家表示,感染的風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航空公司在乘客座位如果航空公司遵循公共衛生專家制定的程序:強制執行口罩合規性、分配可用座位和對患病乘客進行篩查,那麼在飛機上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相對較低。飛機配備了高效空氣過濾器,類似醫院隔離室使用的空氣過濾器。HEPA過濾器可捕捉99.97%的空氣顆粒,大大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此外,飛機機艙內的空氣每小時換氣10至12次,使空氣品質高於正常的室內環境。
  • 研究人員警告說:使用某些新冠疫苗會增加感染愛滋的風險
    研究人員寫道:「根據這些發現,我們擔心使用Ad5載體進行針對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2(SARS-CoV-2)的免疫接種,同樣會增加接種疫苗的男性感染HIV-1的風險。」。「HIV和新冠流行病對全球脆弱人群的影響都不成比例。在全球範圍內推廣有效的SARS-CoV-2疫苗可以給有感染愛滋病毒風險的人群,這可能會增加他們獲得HIV-1的風險。」
  • 為什麼有一些感染冠狀病毒的人發展得非常快,突然之間就猝死了?
    為什麼有一些感染冠狀病毒的人發展得非常快,突然之間就已經猝死了?昨天(3月13日)的數據顯示,我國的新冠肺炎的病死機率為3.9%,其中高齡、有基礎病史的患者多為重症患者,而且死亡機率比較的高,這一觀點。
  • 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2020-05-08 08:56:53 來源: ■一旦暴露於病毒之下,蝙蝠的「超級」免疫系統就會維持自然的抗病毒反應■與此同時,MERS冠狀病毒本身也迅速進行特定基因突變,從而適應蝙蝠細胞
  • CMS要聞:類人猿可能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編者按: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肆虐,不僅人類的生命受到威脅,現有研究還表示連動物可能也難脫感染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它們其中有些甚至是瀕危或極度瀕危的生物,這對我們人類而言又意味著什麼呢?原文標題:類人猿(Great Apes)可能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2020年4月21日,波恩——專家得出結論,類人猿也可能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 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這麼容易感染人類細胞?
    新型冠狀病毒成為了全球的眾矢之的,原因無它,因為它的傳播渠道簡直防不勝防,輕易就能「攻破」人類的身體防線,致使感染!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這麼容易感染人類細胞呢?最新研究為我們揭曉了答案!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冠狀病毒用來附著在人類細胞上的蛋白質有一個緊湊的「脊」,這使得它比類似病毒更牢固地附著在人類細胞上,使它能夠更好地感染和更快地傳播。科學家稱這個脊為突刺」蛋白,而冠狀病毒就是通過這種「突刺」蛋白質與人類細胞結合,最關鍵的是它的「突刺蛋白」比類似病毒更容易與細胞結合。
  • 科普: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科普: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彭茜)從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近日,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奧秘」。
  •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藥物預防研究進展
    暴露前預防會增加腎臟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相對風險比=1.43,95% CI:1.18 ~ 1.75;絕對風險增加0.56%,95% CI:0.09% ~ 1.04%)和胃腸道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12項試驗。相對風險比=1.63,95% CI:1.26 ~ 2.11;絕對風險增加1.95%,95% CI:0.48% ~ 3.43%),但大多數不良事件的程度為輕度並是可逆的。
  • 官方回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十大關切
    1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病例為何快速增加?李斌表示,近日武漢的病例增加較快,主要原因是在判定病原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後,實驗室的診斷方法迅速建立,病原學診斷試劑也迅速開發和優化,所以能將病例較快檢測出來。此次的病毒比非典、中東呼吸症候群更嚴重?
  • 為什麼不應該把COVID-19簡單地稱為「冠狀病毒」?
    2020年3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自2月中旬以來,由冠狀病毒引起的被稱為COVID-19的疾病已經讓全世界一團糟。世界衛生組織之所以選擇這個新名字,是因為它更準確地描述了一種相當常見的冠狀病毒的特定毒株引起的疾病。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識手冊(雙語)
    2.冠狀病毒有什麼樣的理化特性?3.可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有哪些?4.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5.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臨床表現有哪些?6.有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嗎?7.與患者密切接觸者如何定義?8.為什麼要對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14天?9.如果接到疾控部門通知,您是一位密切接觸者,該怎麼辦? 10.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能治療嗎?1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重症病例基本的應對策略有哪些?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是什麼?哪些人容易被感染?
    對於「新冠肺炎」來說,有些人需要格外注意,他們的「患病風險」更高,他們在生活中更需要重點「防控」,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更需要預防的人。「新冠病毒」的汙染源和傳染途徑是什麼?4.接觸到可疑的被感染的動物。先告訴大家一個基本的概念,請更正思維: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說,其本身是一種「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的疾病」,只要是某個人接觸到「足夠多的病毒」,在很大程度上即會患病,坊間流傳的「某種人根本不會患病」的言論屬於謠言,並不可信。
  • 研究稱尼安德特人DNA或與COVID-19嚴重病例的風險增加有關
    據外媒BGR報導,研究人員表示,幾種風險因素與嚴重的新冠病毒疾病有關,衛生官員對哪些患者感染後可能出現症狀和併發症有很好的了解。目前仍不清楚為什麼新冠病毒對一些人的影響比其他人更嚴重,以及為什麼許多人處理輕度到中度的COVID-19病例。
  • 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基因會增加患新冠風險
    科學家稱,尼安德特人傳給現代人類的一段DNA,使感染Covid-19的風險增加了兩倍。這種基因稟賦是5萬多年前的遺產,如今約有16%的歐洲人和一半的南亞人攜帶這種基因。澤伯格和他的合著者,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Svante Paabo懷疑,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之所以一直存在於現代人體內,是因為它們曾經是有益的,或許有助於抵禦其他感染。直到現在,當面臨新的感染時,它們的不利之處才暴露出來。
  • 乘飛機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有多高,麻省理工教授算給你看
    現在這個時期,坐在飛機上還是會有些擔心,乘飛機感染Covid-19風險到底有多高?關於在飛機上明顯傳播風險較低,一種解釋是,由於現代飛機機艙中的換氣系統。每兩到三分鐘整個機艙中的空氣就會被新的新鮮空氣所替換,並且大多數飛機上都裝有空氣淨化過濾器。過濾掉空氣中99.99%的顆粒物。同時,還實施了各種新的安全措施,例如要求乘客和機組人員都佩戴口罩,或者其它面部遮擋措施,體溫檢查,以及增加了的機艙清潔次數,限制了飛行過程中機艙內的活動等。
  • 360°詳細解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Q:什麼是冠狀病毒?A: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RNA病毒,因該病毒形態在電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到目前為止發現,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此次疫情中的新型冠狀病毒,就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它是一種先前尚未在人類中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Q: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特點是什麼?
  • 綠碼出行被確診,河南出現單陽性病例:聚焦無症狀感染者
    無獨有偶,4 月 2 日,據深圳衛健委消息,新增 2 例無症狀感染者中,其中 1 例也為湖北輸入。這些病例的出現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無症狀感染者的擔憂:核酸「單陽性」意味著什麼?「綠碼」出行為何仍被確診?各地應該如何防控無症狀感染者?
  • 數學計算:新冠狀病毒傳播速度有多快?將有多少人會感染?
    新冠狀病毒傳播速度多快?將有多少人會感染?這是當前流行病學專家和許多人所面臨著的令人不安的未知數。這樣的重大問題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明確的直覺。問題是,我們的人腦傾向於直線延伸的線性思維,但事實證明新冠病毒不是呈線性增長而是呈指數級傳播感染,特別是在缺乏有效個人防止與治療措施的國家與地區。指數級的概念是什麼?用一個簡單的故事來解釋。
  • 為什麼有些人容易感染病毒?人體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抵抗和自愈能力
    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解決一個困擾科學家和醫護人員幾十年的問題:為什麼同一種流感病毒會帶給人們不同的影響?為什麼感染同一種流感病毒,有些人的情況卻要糟糕得多?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亞利桑那大學的科學家調查了「免疫印跡」是否可以解釋人們對已經在人群中傳播的流感病毒的反應,以及它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解釋觀察到的季節性流感對不同年齡人群影響程度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