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 Letters:動態智能型銅集流體助力高穩定金屬鋰負極

2020-12-08 騰訊網

【研究背景】

商用鋰離子電池(Li-ion battery)使用銅(Cu)箔作為負極集流體。然而,將銅箔用於鋰金屬電池(Li metal battery)負極集流體時,其平面結構無法對鋰負極的電荷分布和離子擴散實施有效調控,也不能緩衝鋰負極在高鋰負載時巨大且快速的體積變化,使負極面臨的鋰枝晶生長和體積膨脹等問題無法得到解決。與平面結構相比,三維(3D)結構可以提供大的表面積和充足的擴散通道來平衡電荷傳輸和傳質速率,進而可以抑制鋰枝晶生長。因此,研製3D 銅集流體並探索其抑制鋰枝晶功效對於鋰金屬電池的發展十分重要。近年來,已發展了多種3D銅集流體製備技術,包括化學去合金、電化學去合金、粉末焊接和表面納米化技術等,為無枝晶金屬鋰負極的開發提供了多個新型集流體。然而目前報導的剛性的3D 銅集流體不具備緩衝金屬鋰體積膨脹的能力,限制了金屬鋰的負載量。因此發展具有容納高鋰負載量、動態緩衝金屬鋰體積變化的3D Cu集流體對於推動其實際應用有著重要的意義。

【成果簡介】

近日,南京郵電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的王丹研究員與馬延文教授合作團隊提出了一種構築動態智能型多孔銅(DICu)集流體的新策略。該DICu結構中銅粒子通過物理作用相互堆積,形成了豐富的孔道結構。鋰沉積量增加時,DICu集流體通過調整銅粒子之間的間距來容納更多的鋰,展現出動態智能自適應的能力。該集流體在半電池、對稱電池和全電池中均展現出抑制鋰枝晶生長的特性和優異的穩定性。目前該研究成果以「Dynamic Intelligent Cu Current Collectors for Ultrastable Lithium Metal Anodes」 為題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no Letters上。南京郵電大學信息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院陳劍宇博士和趙進博士為本文第一作者,王丹研究員、馬延文教授和李盼副教授為通訊作者。

【核心內容】

一、動態智能型多孔銅集流體的結構設計

DICu結構通過自適應機制來容納高容量的鋰並緩衝其體積變化,其作用過程如圖1A所示。在低金屬鋰負載量下,DICu集流體的孔道和空隙的空間足夠大,它的結構和體積不會產生變化。隨著鋰負載量的增加,鋰的填充改變了銅顆粒間的距離及其相互作用,原來由少量PVDF作為粘結劑,轉換成由金屬鋰充當粘合作用(圖1B)。同時,大量金屬鋰的沉積所產生的應力驅動銅顆粒移動,導致DICu集流體的體積發生膨脹。DICu的粒子和多孔結構能夠誘導鋰的均勻形核,並通過動態改變顆粒間距釋放應力,成功地抑制了鋰枝晶的生長和緩衝了體積的膨脹。此外,當鋰剝離後,DICu集流體恢復至原始厚度,保持了結構的完整性。DICu能在鋰沉積/溶解過程中適應大量金屬鋰的體積變化,抑制了枝晶鋰的生長,保障了電池的安全性能。

圖1. (A)DICu在低金屬鋰負載量和高金屬鋰負載量時,其沉積/剝離過程中的結構變化示意圖;(B)鋰沉積前後銅粒子之間相互作用示意圖。

二、動態智能型多孔銅集流體的物性表徵

DICu集流體採用輥塗法製備,其結構類似於大米、大豆和沙子等自然堆積形成的多孔結構。該集流體由100 m厚的3D多孔層和10 m厚的銅箔組成(DICu-100),如圖2所示。從該樣品的SEM俯視圖和截面圖可以清楚地看到堆積結構中存在直徑為100 nm至5 m的孔,與壓汞法所測得的結果一致。多孔銅粒子層緊密地粘附在銅箔上,展現出很高的柔韌性,使得這種DICu集流體可以被任意彎折、裁剪和組裝在電池中。

圖2.(A)DICu-100的SEM截面圖;(B)為A圖局部放大的SEM圖;(C)DICu-100的SEM俯視圖;(D)為C圖局部放大的SEM圖。

三、動態智能型多孔銅集流體穩定金屬鋰的作用機制

如圖3所示,鋰沉積時,DICu集流體的孔隙逐漸被鋰填充。在低鋰沉積量條件下,該集流體的體積和厚度幾乎保持不變。鋰均勻填充在Cu的顆粒間隙中,DICu原始結構保持完整。持續增加鋰的沉積量,該集流體的厚度開始呈線性增加,並在沉積量為10 mAh cm-2時從初始的100 m增加到~126 m,此時的Li/DICu電極仍然保持平坦和光滑的表面形態。在此基礎上,利用SEM和電子探針分析模式(EPMA)分別檢測了不同鋰沉積量下,該集流體中銅微米粒子的空間分布情況。低鋰沉積量下,銅粒子的分布狀態幾乎不變。隨著鋰沉積量的增加,銅粒子的分布從緊密堆積轉變成鬆散堆積狀態,說明銅粒子從靜態堆積過渡到動態堆積。此外,從可視化電池的原位圖像中也可以看出,沉積的金屬鋰逐漸填入銅粒子內部,整體呈均勻分散。當沉積量到達靜態堆積結構所能容納的極限時,銅顆粒開始被撐開,進而適應更多的金屬鋰沉積。DICu在鋰脫出後恢復至原始厚度。而平面銅(PLCu)上在低沉積量時即出現大量枝晶,並在溶解脫出測試後仍然存在枝晶。這一結果說明,DICu集流體可以通過自身組成粒子的移動來放大儲鋰空間,抑制鋰枝晶的生長並適應金屬鋰的高負載。

圖3.(A-D)鋰沉積後的DICu-100集流體的截面SEM圖像,其對應的鋰沉積量分別為(A)1 mAh cm-2,(B)5 mAh cm-2,(C)10 mAh cm-2,和(D)12 mAh cm-2;(E-H)DICu-100上Li沉積的背散射掃描圖片,其對應的鋰沉積量分別為(E)1 mAh cm-2,(F)5 mAh cm-2,(G)10 mAh cm-2,和(H)12 mAh cm-2;(I-L)DICu-100上Li沉積的EPMA圖像,具有不同的鋰沉積量(I)1mAh cm-2,(J)5 mAh cm-2,(K)10 mAh cm-2和(L)12 mAh cm-2。(M)DICu 和(N)PLCu在0,30,60和120分鐘時金屬鋰沉積/溶解的實時圖像,電流密度為2 mA cm-2,比例尺為100 m。

四、Li/DICu複合負極的電化學性能

圖4中電化學測試結果顯示Li/DICu負極在恆電流充放電的半電池和對稱電池體系中皆具有優異表現。在1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複合負極在1 mAh cm-2和6 mAh cm-2的鋰沉積量條件下均展現出較低的鋰成核過電勢。1 mAh cm-2時循環800圈後Li/DICu負極CE依然高達99.6%。當鋰沉積量增加到6 mAh cm-2時,Li/DICu複合負極在100圈循環後依舊保持極高的庫倫效率和穩定性。Li/DICu在對稱電池循環中也展現出優異的穩定性,在1mA cm-2、1 mAh cm-2時長循環持續2000 h後電壓波動保持穩定,其過電勢僅為~10 mV。即使在非常高的放電/充電電流密度下(10 mA cm-2),不同電流密度下持續循環1h的Li/DICu複合負極依然保持低的過電勢。半電池和對稱電池的電化學性能表明,Li/DICu複合負極具有低的過電勢、超長的循環壽命和顯著的抑制鋰枝晶作用。

金屬鋰的有效沉積和高效利用得益於Li/DICu負極的以下優點:(1) 與之前報導的3D結構Cu基集流體一樣,大的比表面積和多孔結構平衡了離子的擴散和電流分布,從而抑制了鋰枝晶的生長;(2) DICu提供了豐富的成核位點,降低了沉積過電位,有利於金屬鋰的沉積;(3) 更重要的是,DICu集流體可以調節顆粒與顆粒之間的距離,以適應金屬鋰沉積過程的反覆體積膨脹收縮,從而釋放應力作用並抑制鋰枝晶生長。

圖4. (A)DICu-100在1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分別沉積1 mAh cm-2金屬鋰後溶解脫出的恆電流充放電曲線;(B)DICu-100在1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分別沉積6 mAh cm-2金屬鋰後溶解脫出的恆電流充放電曲線;(C)DICu-100與PLCu在1 mA cm-2沉積1 mAh cm-2金屬鋰後溶解脫出後的長循環庫倫效率圖;(D)DICu-100在1 mA cm-2沉積6 mAh cm-2金屬鋰後溶解脫出的長循環庫倫效率圖;分別使用PLCu和DICu集流體的對稱電池在 1 mA cm-2(E)和 10 mA cm-2(F)的電流密度下進行 1 mAh cm-2的Li沉積/溶解時的電壓-時間曲線;(G)PLCu和DICu集流體的對稱電池在 1、2、3、5和10 mA cm-2的電流密度下分別循環1 h時的電壓-時間曲線。

圖5為全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圖。使用Li/DICu複合負極與LiFePO4正極配對,所組裝的全電池在500次循環後以1 C的高電流密度充放電,展現出139.5 mAh g-1的高比容量。在Li-S電池中,以0.5 C的高電流密度充放電500圈,依然展現出60%的容量保持率。Li/DICu電極具有較好的柔韌性和可大規模製備的特性,將其應用在Li-S軟包電池中,顯示了高的放電比容量和穩定性。全電池所表現出的優異的電化學性能被歸因於DICu集流體在超高電流密度下的高穩定性和智能調整性能,這為其在高能量密度電池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圖5.(A)Li/DICu|LFP和Li/PLCu|LFP全電池在1 C倍率下的長循環性能;(B)Li/DICu|S@porous C和Li/PLCu|S@porous C全電池在0.5 C倍率下的長循環性能;(C)Li/DICu|S@porous C軟包電池的長循環穩定性性能,插圖為軟包電池點亮「LMB」LED燈板的實物圖。

【結論展望】

該工作通過簡便普適的方法巧妙地設計了一種動態智能型多孔銅集流體。該集流體通過獨特的多孔結構增加了電化學活性比表面積,提高了電解液在集流體中的浸潤性,降低了電極表面的局部電流密度。此外,非固定聯結的銅粒子有助於釋放金屬鋰沉積過程中的殘餘應力,可膨脹的框架結構可以緩衝金屬鋰沉積時的體積膨脹,保障了金屬鋰的高負載。基於這些優點,Li/DICu複合負極的長期沉積/溶解效率高達99%,並且在10 mA cm-2的高電流密度下,對稱電池可以穩定循環持1000 h以上。此外,Li/DICu|LFP和Li/DICu|S@porous C全電池皆具有優異的循環性能和倍率性能。這種DICu集流體為新型金屬鋰負極的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為高能量密度鋰負極和其他金屬電池的研究開闢了新途徑。

Jianyu Chen, Jin Zhao, Linna Lei, Pan Li, Jun Chen, Yu Zhang, Yizhou Wang, Yanwen Ma, and Dan Wang. Dynamic Intelligent Cu Current Collectors for Ultrastable Lithium Metal Anodes.Nano Letters, 2020, DOI:10.1021/acs.nanolett.0c00316

相關焦點

  • 實現鋁基集流體在鉀金屬電池穩定循環
    編輯推薦:本文通過簡單的燒結法製備了Al@Al複合集流體,雙層鋁結構對鉀電電解液具有良好的潤溼性,從而可以實現金屬鉀(K)的穩定沉積。該研究為首次在鉀金屬電池中報導具有穩定性能的鋁集流體,開拓了鉀電集流體的研究範圍,也為後續的集流體的設計提供了一種良好的思路。
  • :辛苯基聚氧化乙烯-Li+絡合物穩定鋰金屬負極
    【研究背景】基於溶解-沉積機制的金屬鋰負極由於具有高理論比容量、最低的氧化還原電勢等優勢而成為構建新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的最佳負極選擇
  • 雷射誘導氧化矽用於無負極鋰金屬電池
    在沒有石墨負極的情況下,Li+可以充當鋰金屬可逆地鍍到集流體上並從集流體上剝離,使其重量比容量提高到3860 mAh g−1,是石墨負極的10倍以上。作為負極,鋰金屬具有最低的氧化還原電位(與標準氫電極相比為−3.04 V),密度較低(0.534 g cm−1),當與鋰化金屬氧化物正極或與新興正極(如硫和氧)結合時,其能量密度增加50%以上。消除負極將降低無負極電池的原材料和生產成本。
  • 基於鋰金屬負極的水平應力釋放以消除枝晶
    到目前為止,解決這些問題的努力主要集中在通過使用優化的電解液、改性隔膜、鋰表面改性、人工負極表面塗層、納米和微結構多孔集流體來解決枝晶生長延遲和抑制策略等,儘管人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努力來抑制枝晶的形成,但在長時間的循環過程中,尤其是在電池過充或在低工作溫度下運行時,鋰枝晶的出現是無法完全避免的。
  • Materials Today Nano:生物質納米材料助力高安全金屬鋰電池
    【背景】 金屬鋰因其具有超高的理論比容量和最低的電極電勢,被認為是構建高比能電池電極的「聖杯」材料。與現有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相比,基於金屬鋰為負極的鋰金屬電池(LMBs)極大提高了電池的理論能量密度,展現出滿足新興行業對於高能量密度需求的巨大潛力。
  • 高比能電池金屬鋰負極材料獲重大突破
    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南策文、李亞棟,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文海等院士、專家組成的項目評審專家組經過評價,一致認為,該項科技成果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電解催化氧化除雜技術、400攝氏度以下真空蒸餾除鈉技術及裝備、高品質超薄鋰帶和鋁合金及銅鋰複合帶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為何正極用鋁箔而負極用銅箔?
    在普通材料中,金屬材料是導電性最好的材料而在金屬材料裡價格便宜導電性又好的就是銅箔和鋁箔。相對於卷繞來說,需要用於製備電池的極片具有一定的柔軟性,才能保證極片在卷繞時不發生脆斷等問題,而金屬材料中,銅鋁箔也是質地較軟的金屬。最後就是考慮電池製備成本,相對來說,銅鋁箔價格相對便宜. 二是銅鋁箔在空氣中也相對比較穩定。
  • 上海大學/西湖大學Nano Letters:富含有機硫化物的界面保護層用於穩定鈉金屬負極
    鈉(Na)金屬因其較高的理論容量和較低的電化學氧化還原電位而被認為是一種很有前途的大規模儲能技術的負極候選材料。
  • 淺談鋰電池用正負極集流體
    1、集流體基本信息  對於鋰離子電池來說,通常使用的正極集流體是鋁箔,負極集流體是銅箔,為了保證集流體在電池內部穩定性,二者純度都要求在98%以上。隨著鋰電技術的不斷發展,無論是用於數碼產品的鋰電池還是電動汽車的電池,我們都希望電池的能量密度儘量高,電池的重量越來越輕,而在集流體這塊最主要就是降低集流體的厚度和重量,從直觀上來減少電池的體積和重量。  鋰電用銅鋁箔厚度要求  隨著近些年鋰電迅猛發展,鋰電池用集流體發展也很快。
  • 人造快離子導體SEI膜,助力高性能鋰金屬負極
    金屬鋰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但是金屬鋰在沉積的過程中,由於局部極化的因素,會導致鋰枝晶的生長,這不僅會造成電池庫倫效率的降低,引起活性鋰的損失,在嚴重的情況下過度生長的鋰枝晶還會刺穿鋰離子電池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產生嚴重的安全問題。
  • 如何獲得無枝晶金屬鋰負極
    金屬鋰的理論比容量可達3860mAh/g以上,電位僅為-3.04V,並且具有良好的導電性,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但是金屬鋰在沉積的過程中會產生鋰枝晶,枝晶不僅會導致電池庫倫效率的降低,在嚴重情況下過度生長的Li枝晶甚至會刺穿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從而導致安全問題。
  • Chemical Reviews:固態電池中鋰負極的物理化學概念
    【工作簡介】開發高倍率可逆鋰金屬負極是當前電池研究的中心目標之一。鋰金屬負極不僅是開發鋰-空氣或鋰-硫電池等創新電池所必需的,而且還可以匹配插入式正極來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固態電解質可以充當機械屏障,避免鋰通過電池產生不必要的枝晶生長,其使用更有希望開發出性能良好的鋰金屬負極。
  • 電解液對於金屬鋰負極的影響
    金屬鋰負極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電位僅為-3.04V(vs標準氫電極),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搭配高容量的正極材料,可以輕鬆實現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但是金屬鋰負極在反覆的充放電過程中,由於電流分布的不均,會 引起枝晶的產生和生長,進而引起活性鋰的損失,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刺穿隔膜,引起正負極短路,產生安全事故。
  • 電解液電池對金屬鋰負極的影響
    文/憑欄眺 金屬鋰負極的理論比容量為3860mAh/g,電位僅為-3.04V(vs標準氫電極),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搭配高容量的正極材料,可以輕鬆實現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
  • 黃佳琦課題組AM:負極界面屏蔽多硫化物助力鋰硫電池金屬鋰保護
    (SEI),以保護金屬鋰負極,在實用化條件下提升了鋰硫電池的穩定性和循環壽命。因此,構建一個可以抑制多硫化物與鋰金屬之間副反應的SEI,對於實現穩定高效循環的鋰硫電池十分重要。本文亮點1. 分析了多硫化物對SEI以及鋰負極失效的影響;2. 提出了在鋰硫電池中通過SEI中的有機組分抑制多硫化物並調控鋰負極的穩定性;3. 強調了實用化條件測評鋰硫電池的重要性。
  • 南科大鄧永紅團隊在下一代超高能量密度鋰金屬電池應對策略獲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鄧永紅團隊針對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鋰電池中面臨的鋰枝晶關鍵問題,在新型鋰金屬負極集流體開發和鋰負極人工SEI膜研究的應對策略方面取得最新進展,研究成果在材料類國際著名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 Materials)發表。
  • 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
    【原創】【2020先進電池材料論壇】矽基負極和鋰金屬負極製備研究進展材料會議文章來源自:高工鋰電網2020-08-27 09:09:01 閱讀:8 矽基材料商業化前景廣闊,但由於矽在充放電過程中會發生劇烈的體積收縮,體積的劇烈變化會導致內部機械機構失效,從而使得矽負極的循環壽命難達預期,因此尚未在鋰電池中大規模應用。
  • 直接利用金屬箔會是電池負極的未來嗎?
    目前鋰離子電池負極的選材和製備工藝上仍然使用Sony公司1970s~1980s的標準,其已無法快速提升電極能量密度。特別是在負極的製備中的因素(反應電位,電極厚度,應力變化帶來的體積變化)使得以粉體~導電劑~粘結劑塗布在金屬集流體箔上的製備電極技術遇到瓶頸。
  • 離子導通型隔膜提升金屬鋰負極性能
    金屬鋰的理論比容量可達3860mAh/g,電位僅為-3.04V(vs標準氫電極),是一種理想的負極材料,通過與高容量的正極搭配可以實現500Wh/kg以上的高能量密度。但是金屬鋰負極在沉積的過程中會產生金屬鋰枝晶,不僅會導致庫倫效率降低,嚴重的情況下枝晶過度生長還會造成正負極的短路,引起安全事故。
  • 中能鋰業:專注鋰金屬 備戰下一代電池負極材料
    目前,高純金屬鋰、電池級金屬鋰、一次鋰電池電極材料(包括鋰片、鋰帶、鋰繩、鋰鋁合金帶、鋰鎂合金帶等)、鋰合金材料(包括鋰鋁合金粉、鋰矽合金粉、鋰硼合金材料等)、二次鋰離子電池負極補鋰產品以及第三代鋰電池負極材料是中能鋰業的主要產品。其中,一次鋰電池電極材料已廣泛應用於鋰錳柱式電池、鋰亞柱式電池、鋰鐵電池、鋰錳扣式電池、熱電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