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迎接奇蹟的到來,還是中國在浪費資金?楊振寧:這是一個無底洞

2020-12-04 趣說科學

文/行走天涯

是迎接奇蹟的到來,還是中國在浪費資金?楊振寧:這是一個無底洞

中國目前的科技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專利,但是想要真正的躋身於科技大國,最好的方式肯定就是全面開花了,所以我國也是一直在不斷的探索新的領域,這其中就包括了已經成功在進行中的北鬥導航衛星系統的搭建以及量子領域範疇的深入,還包括了中國目前正投入大筆資金打造的CEPC!

想必大家對於CEPC也不是太陌生了,早在中國開始這項計劃之前,美國以及俄羅斯等多個國家都已經早先就嘗試過了,這是大多數都投入了幾十億美元之後就失敗了,比如美國就曾經嘗試過,但是美國卻半途停止了,因為美國覺得這項工程實在是太浪費錢了,並且美國也沒有信心能夠利用粒子加速對撞機來幫助未來實現更多產業的發展,包括俄羅斯也嘗試過,最後都無疾而終了,而此次中國的全面開展早就已經做了充足的功課,並且也非常有信心可以完成這一工程!

然後通過此次打造的粒子對撞機成功了的話,那麼必然會提升中國的科技地位,將會坐實中國是一個科技大國的稱號,然後在這個時候楊振寧先生卻發表了一篇論文,稱中國此舉是不應該的,因為楊振寧認為粒子對撞機是一個非常消耗資金的工程,它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一樣需要不斷的投入資金打造,而且誰也無法預估,粒子對撞機在未來能夠給人類帶來多麼大的便利,甚至如果中國真的創造出了超大型的量子對撞機,更有可能會給人類帶來傷害!

那麼到底是先迎接奇蹟的到來,還是說中國真的在浪費資金呢?可能只有等這項工程進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給出答案了,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中國想要證明自己科技大國的地位,將力氣用在CEPC工程中絕對是沒有錯的,大家認為我國應該耗費巨資來實現這項工程計劃嗎?

相關焦點

  • 這項「無底洞」建設,楊振寧阻止中國「浪費」千億?原因為何?
    這項「無底洞」建設,楊振寧阻止中國「浪費」千億?原因為何?不過楊振寧在關於:我國大型對撞機的建造態度上還是很令人敬佩的,曾經有研究者問到楊振寧:您現在對於我們建造CEPC的想法有沒有改變呢?我們得到的是堅定的回答:我的看法完全沒有改變,相信很多的網友朋友們都不了解CEPC這樣的物理高級設備吧,這項「無底洞」建設,楊振寧阻止中國「浪費」千億?原因為何?
  • 是奇蹟還是無底洞?97歲楊振寧拒絕中國千億項目?寧可晚節不保
    迎接奇蹟還是無底洞?97歲楊振寧拒絕中國千億項目?很多中國的科學家們認為,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作為世界大國,也應該為人類科學進步做出貢獻,在建造高能對撞機這一項目上,能夠推動中國在科技領域方面的發展也能提高國際地位,當時已經有人著手設計方案
  • 楊振寧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花費千億建造對撞機
    楊振寧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他年輕時沒有回國,直到晚年才離開美國。很多人認為,楊振寧晚年回國,並不是想為國家做貢獻,只是想回到祖國安心養老。從回國到現在,楊振寧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議,但是他沒有特別的在意,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做貢獻。
  • 光刻機中國永遠的痛,回看當年楊振寧的建議,全國人欠他一個道歉
    ,一些不願看到中國崛起的勢力甚至開始用非常規手段阻止。楊振寧的意見很明確,不希望將大量錢財浪費在這上邊。一方面是因為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就像一個無底洞,太費錢了,就算建造完成了,也不一定出成果,這是一個相當漫長並且虛無縹緲的東西。換言之,建造對撞機就像尋找外星人一樣,有點好高騖遠,耗資巨大並且出不出成果完全靠運氣。
  • 楊振寧最後的堅持,阻止中國研究耗資上千億的超大對撞機
    20個物理學家中,唯一在世的一個,84歲那一年,他放棄了美國國籍,重新回到了中國,為中國的物理學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也為中國物理學人才的培養奠定了極大的物質以及文化基礎。 五年之前,中國決定建造這架超大型對撞機,然而,就在計劃即將開始的時候,楊振寧先生卻發出了反對的聲音。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簡稱CEPC,是一個由中國高能物理學家們在2012年9月提出的、正在規劃中的高能粒子加速器項目,用於替換即將到達預期壽命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如果這個項目能夠成功建成的話,將會給中國的量子力學的研究帶來難以想像的巨大作用,同時這一項目的建成也能夠為我國引進大量的科學技術人才。
  • 被瘋狂詆毀抹黑的科學家楊振寧背後的故事
    那是2000年,《自然》評選了人類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只有20多人上榜,楊振寧先生在這個評選中,名列第18位,並且他還是這個榜單裡唯一一個在世的物理學家,也是唯一一位華人.(況且這只不過是重複別人做過且不成功勞民傷財的實驗)其二,在製造大型對撞機上,中國並沒有過硬的經驗,需要花很長時間的探索。更主要的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建設。就初步估計來看,其建造投入就得1000億左右,這都還沒有算後續的維護費、運營費等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
  • 楊振寧為何反對中國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他和王貽芳在爭論什麼?
    1971年,楊振寧作為訪問學者來到中國,毛主席、周總理親自接見了他,並且和他談論起美國的一些相關事宜。從這之後,楊振寧每年都會回國,一直到80年代初就開始在中國旅居。在1972年,楊振寧受邀參加了一場會議,在這場會議中,當時國內的物理學家主張建設粒子加速器。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無論有怎樣的活動,楊振寧都是積極踴躍地募捐。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2003年,楊振寧回到中國居住。在那些年裡,他不會不知道關於他的聲討聲浪,但他不在乎。進入清華大學後,他不要任何工資,把這筆錢都用來為清華引進人才。97歲的楊振寧已經很年邁了,他還能為祖國做多少呢?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是楊振寧最後一戰。
  • 為阻止中國花費上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楊振寧再度發聲:盛宴已過
    楊振寧細數了反對中國馬上開始建造大對撞機的七大理由:其一,建造大對撞機美國有痛苦的經驗,這項經驗使大家普遍認為造大對撞機是進無底洞。楊振寧認為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的預算不可能少於200億美元。其二,中國仍然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建造超大對撞機,費用奇大,對解決燃眉問題不利。其三,建造超大對撞機必將大大擠壓其他基礎科學的經費。
  • 楊振寧曾呼籲發展半導體,不要浪費錢在對撞機上,當年為何沒聽?
    如今最熱的話題當然是「國產」,中國正在崛起,在這股力量不可忽視的情況下,一些不願看到中國崛起的勢力甚至開始用非常規手段阻止。不過建造這樣一套設備並不是一件易事,於是去問了楊振寧的意見。楊振寧的意見很明確,不希望將大量錢財浪費在這上邊。
  • 98歲楊振寧拼盡全力,阻止了中國開發這個項目,卻背上了罵名
    說到楊振寧,不知道大家都有什麼印象,其實在早些年,國內有很多人對楊振東有著深深的誤解,認為他當年沒有和李政道、錢學森等科學家一起衝破阻攔投入祖國建設,就是一種貪圖榮華富貴的表現,後來楊振寧又娶了小他很多歲的翁帆這件事,
  • 中國建造粒子對撞機1400億,耗時28年,為何遭到楊振寧極力反對
    粒子對撞機相關研究工具中國如果目前想要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需要花費高達1400億的基礎費用,而且還需要耗時28年之久,這也意味著將會影響其他的物理研究項目的進展,因此遭到楊振寧先生的極力反對。楊振寧,世界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有著巨大的貢獻。
  • 楊振寧為什麼反對中國建造高能加速器呢?
    很多人以為他是在中國已經繁榮富強時才回國,也就是近幾年,然而,實際上在1971年時,楊振寧就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回國了。毛澤東主席以及周恩來總理親自接待了他,而且長談了許久。從這之後,楊振寧幾乎每年都回國,直到80年代初,他開始在國內到處旅居。
  • 如何評價楊振寧關於「高能物理已到末路」的言論?
    題目帶有一定的誤導作用,楊振寧的原意並不是說高能物理已經到了末路,而是說通過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來研究高能物理盛宴已過,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楊振寧本來就是主要研究高能物理的人,他怎麼敢說高能物理已經到了末路呢?
  • 楊振寧公開反對,美國也放棄建造,中國為什麼堅持建大型對撞機?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楊振寧反對建設大型對撞機的態度一直都沒有改變過,1990年代美國下馬了SSC(超導超級對撞機),世界輿論一片譁然,而此時中國上馬大型對撞機的建設,直接引發了大討論!
  • 粒子對撞機之爭,楊振寧為什麼反對中國花費300億建造它?
    以王貽芳為代表中國科學家主張建設自己的粒子對撞機中國要想在基礎科學領域追趕西方,必須有自己的殺手鐧。對撞機則是研究量子力學最重要的設備,這不僅是研究,更重要地是可以吸收海外尖端人才來華,為我國培養大量的本土人才。依託對撞機建立一個高校學術圈,這樣一來,中國就有自己的尖端領域研究中心了。
  • 楊振寧97歲高齡最後一戰,堅決否定一計劃,替國家避免200億損失
    無論有怎樣的活動,楊振寧都是積極踴躍地募捐。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 2003年,楊振寧回到中國居住。在那些年裡,他不會不知道關於他的聲討聲浪,但他不在乎。進入清華大學後,他不要任何工資,把這筆錢都用來為清華引進人才。97歲的楊振寧已經很年邁了,他還能為祖國做多少呢?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是楊振寧最後一戰。
  • 楊振寧對中國、對世界到底有何貢獻?絕對超乎想像
    ……我知道,在他(楊父)心中深處的一個角落裡,到死不能原諒我放棄了我的國家。……當然我也知道美國對我一直十分慷慨,也知道我在美國的根已經在不知不覺的情形下扎得越來越深。……我的身體裡循環著的是父親的血液,是中華文化的血液。我應該幫助中國在科學發展上奮起急追。
  • 光刻機成長久的痛,回看當年楊振寧的建議,全國人民都欠他個道歉
    當想要建造這樣一套設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很多人拿不定主意,於是去問楊振寧。當時楊振寧的態度很明確,不希望將大量錢財浪費在這上邊。他強調,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就像一個無底洞,這東西不僅需要耗費大量的金錢,而且到最後還未必能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