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大熊貓吸收營養的結構更像食肉動物

2020-12-0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華盛頓5月2日電(記者周舟)中國和澳大利亞科學團隊發現,從消化吸收營養結構上看,以竹子為主要食物的大熊貓屬於食肉動物,而非食草動物。

  新近發表在美國《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大熊貓日常攝入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數量更接近「超級食肉動物」,而吸收的能量約半數來自蛋白質,這與狼和野生貓科動物相近。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說,從食物種類看,大熊貓更像食草動物,但從它所消化及吸收食物的常量營養結構看,大熊貓屬於食肉動物。

  魏輔文團隊與澳大利亞雪梨大學營養生態學家戴維·勞本海默團隊進行的這項研究顯示,隸屬食肉目、熊科的大熊貓具有高度特化的食草性,它擁有適應了纖維性飲食的頭骨、下頜肌肉組織和齒型,有用來抓竹子的「假拇指」,並失去了辨別「鮮味」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常與食肉相關。但大熊貓擁有類似於食肉動物的消化道、消化酶和腸道微生物。

  研究結果表明,大熊貓的進化程度比此前設想的要低,甚至更為「表面」,而其消化系統變化不大,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大熊貓兼具食草和食肉動物的特性。

相關焦點

  • 丟食肉動物的臉,明明是食肉的大熊貓,怎麼成了吃竹子的鐵憨憨?
    如果食肉動物會說話,它們一定會聚在一起商量,將大熊貓開除「食肉動物籍」,因為它明明擁有食肉動物的特徵,卻偏偏喜歡啃竹子,丟盡食肉動物的臉。 但是大熊貓也會覺得自己冤枉,它會反駁道:你以為我不想吃肉嗎?我是沒辦法才啃竹子的呀!
  • 明明是食肉動物的大熊貓,怎麼成了整天啃竹子的鐵憨憨?
    如果食肉動物會說話,它們一定會聚在一起商量,將大熊貓開除「食肉動物籍」,因為它明明擁有食肉動物的特徵,卻偏偏喜歡啃竹子,丟盡食肉動物的臉。但是大熊貓也會覺得自己冤枉,它會反駁道:你以為我不想吃肉嗎?我是沒辦法才啃竹子的呀!
  • 大熊貓:表面上吃素的食肉動物?
    圖片來源:MIKE BLAKE, REUTERS大熊貓是不折不扣的食草動物,但它卻屬於哺乳動物中的食肉目(Carnivora),此稱謂之下的幾乎所有動物——狗、 貓、鬣狗、鼬鼠、貓鼬、浣熊等等——都吃肉。然而大熊貓除了竹子之外幾乎不吃別的,這使它成為了食草動物。至少表面上看如此。
  • 以竹子為食物的大熊貓為何成了食肉動物?
    以竹子為食物的大熊貓為何成了食肉動物?時間:2015-09-21 08:0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以竹子為食物的大熊貓為何成了食肉動物? 國寶的實力可不像它們的外表那麼弱,光牙齒的咬合力就強過大多數肉食猛獸,野生大熊貓曾經有獨自力敵幾隻狼還毫髮無損的記錄。
  • 大熊貓身邊的大型食肉夥伴越來越少了,專家呼籲高度關注
    大熊貓,就是這樣一個強有力的「傘護種」,我們對其持續不斷的保護投入和一系列保護地的建立,使得這片區域內多種多樣的野生動植物從中受益匪淺。然而,記者8月5日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一項有該局參與的最新研究顯示,在大熊貓分布區內,大型食肉動物種群過去數十年間經歷了劇烈下降。
  • 世界自然基金會:大熊貓保護為大型食肉動物保護帶來機會
    近日,北京大學生態研究中心野生動物生態與保護實驗室研究員李晟及其團隊在《自然-生態與演化》發布了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大型食肉動物在大熊貓分布區減少的大趨勢。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對此作出回應,全文如下:近期,我們注意到李晟教授團隊所發布的研究報告(Retreat of large carnivores across the giant panda distribution range),展示了大型食肉動物在大熊貓分布區減少的大趨勢。
  • 大熊貓作為食肉動物為什麼只喜歡吃竹子?科學家們說竹子是肉
    從動物的分類上來看,大熊貓本身是屬於食肉動物一類的。他的腸子也比食草動物的腸子更加的發達,而大熊貓卻每天都堅持只吃竹子這一種食物,著實讓許多人無法理解。不過最近科學家們或許真的找到了一種可以解釋這一現象的答案。
  • 吃竹子使得基因改變,明明是食肉動物的大熊貓,到底為了啥?
    可以說,大熊貓在長期的演化中掌握了獨特的「生存密碼」,如果回到數百萬年前,大概很少有人會對著揮舞利爪、張開大嘴、啃咬獵物的它,喊出「萌萌噠」三個字,畢竟那時的大熊貓,還是個實打實的食肉動物。大熊貓的祖先祿豐始熊貓,生活在大約800萬年前,那個時候的生活環境與現在大不相同,基本上以溫暖潮溼的雨林和沼澤地帶為主,食物資源相當豐富。
  • 為什麼陸地上的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大?海中的動物是否如此?
    北極熊是現存陸地上體型最大的肉食動物,成年北極熊站立起來最高可達3米,接近一層樓高了,而且它的體重最重可達800公斤,比老虎獅子這種大型的貓科動物要重4倍左右。而現存體型最大的食草動物是大象了,根據資料顯示,世界上最大的大象身高可達4米,體重可達6噸。
  • 大熊貓不只吃竹子,雖被歸類到了肉食動物,但以草食為主
    竹子雖然是植物,但是,其蛋白質含量還不低,2019年5月《當代生物學》剛發表一項新研究,中科院和雪梨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大熊貓所獲得的能量48~61%來自蛋白質,23~39%來自碳水化合物,13~16%來自脂肪。大熊貓最喜歡吃的有大箭竹、華西箭竹等7種。
  • 為什麼食肉動物不捕殺食肉動物,而是選擇食草動物?
    自然界裡,我們所熟知的一些食肉動物,比如說獅子、老虎,它們的獵物一般是羚羊、野牛之類的食草動物,而不是狼、獵豹之類的食肉動物。既然都是肉,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就不受歡迎呢?又是什麼原因讓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情有獨鍾呢?
  • 由食肉動物演化而來的國寶大熊貓都有哪些天敵?
    大熊貓屬於熊科,是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的唯一哺乳動物。所以熊貓不是貓,是熊啊。作為一隻熊,大熊貓最開始也不是吃素的。最初他們也是食肉動物,只是經過長期的進化現在99%的食物都成了竹子。大熊貓是由食肉動物演化而來,且體型壯碩,體長1.2-1.5米,體重50-80 千克;但大熊貓性喜獨居,且行動稍顯遲緩。因此,面對天敵,大熊貓存在「遇強不弱,遇弱不強」的特點,多處於「尚可自保」的境地。大熊貓棲息地裡對熊貓構成威脅的一個是貂類,黃喉貂,紫貂等,一個是小型犬科動物,例如小型的狼,野犬等。
  • 【英語閱讀】ChinaDaily丨研究發現,熊貓的竹子飲食似乎是食肉性的
    上周五公布的一項中澳聯合研究顯示,儘管大熊貓幾乎完全以竹子為食,但大熊貓消耗和吸收的營養物質與食肉動物最為相似。e.g. Despite all our efforts we still lost the game.2.exclusively [ɪk'skluːsɪvli]e.g.
  • 為什麼大熊貓這麼喜歡吃竹子?竹子有什麼好吃的?
    導語:為什麼大熊貓這麼喜歡吃竹子?真有那麼好吃嗎?國寶熊貓長得憨厚可愛,深受國內外人士喜歡。除了大大的「黑眼圈」,熊貓還有個大家都知道的特徵,愛吃竹子。其實大熊貓屬熊科,體型大,同樣有著尖銳的犬牙,本應是不折不扣的食肉動物。
  • 食肉動物愛吃草?食草動物也吃肉?背後真相沒那麼簡單
    在許多人的腦海中,動物一般分為兩類,一種是食草動物,一種是食肉動物,不過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食草動物會吃肉,食肉動物也會吃草。比如食草動物中的雪兔,它最喜歡吃的肉類就是松雞,還有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它之所以大部分時間只吃竹子,是因為周邊環境看不到可以吃的獵物,而且在進化過程中基因發生突變,這才讓大熊貓改變了食肉的本能。不過偶爾也會吃一些竹鼠或者是小羊一類的動物。這就很奇怪了,明明是食草動物為什麼還會吃肉呢?
  • 熊類都要冬眠,所以大熊貓也要冬眠?
    一般冬眠動物都是相對體型小的動物,大型動物很少採取冬眠的方式度過食物短缺的季節。大型食肉動物的冬眠 其實是「冬睡」大型食肉動物熊類的冬眠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比如黑熊在冬眠時,不進食、不飲水、不排尿、不排便,體溫雖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大約會降到32-33℃,在受到幹擾時可以隨時醒來。更有趣的是,熊類還在冬眠期間撫育後代。
  • 大熊貓明明像熊,為什麼叫大熊貓?
    我們都知道,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熊貓」這個名字聽上去意思是像熊一樣的貓,但是,大熊貓其實更像熊。如圖所示,大熊貓其實是熊科動物,但是為什麼,我們都叫它們「大熊貓」呢?大熊貓的近代名稱(即中國國內通行的中文名稱),最初定名本叫貓熊或大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於熊科。由於在20世紀50年代前,中文的書寫方式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後則從左到右。當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
  • 大熊貓為什麼既是食草性動物又是食肉性動物
    「大熊貓愛吃肉,尤其愛吃羊肉……」各位肯定認為這種說法是錯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大熊貓是吃竹子的。但是一些科研人員卻發現大熊貓在遇到可以食用的腐肉或骨頭時,都會很樂意接受。尤其是母熊貓在生仔之前或帶仔的哺乳期間。
  • 熊貓從食肉進化進食植物了,有些動物卻似乎相反
    目前也有少數動物具備這樣的趨勢,有科學家研究發現河馬這種食草為主的動物有固定的食肉習性,若它們熬過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沒準也能進化為純食肉的動物。進化是適時、適應環境的變化,對生物而言食草或者食肉都是能量的來源方式。
  • 北京科研人員揭示大熊貓研究又一「重大發現」,成果獲國際關注!
    大熊貓被認為是許多與其同域分布的其他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傘護種,但這種傘護效應是否及如何惠及大型食肉動物,仍缺乏系統的研究與評估。李晟課題組系統收集了大熊貓分布區內73個自然保護地2009年以來的紅外相機長期監測數據,對該區域內大型食肉動物的分布現狀以及相較於歷史分布區的分布範圍變化進行了全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