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是個考試月,各種考試:四六級考試、國家公務員考試、研究生考試等。12月14日剛考完四、六級考試,就隨便聊幾句英語四六級考試。
四六級的起源
四、六級考試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四級從1987年9月開始,六級從1989年9月開始。這是一個專門針對在校大學生的考試,已經畢業的或者還未上大學的人,不能參加。
據說,四六級考試起源於原華東石油學院,現中國石油大學。當時,教育部某個會議在石油大學開,恰巧遇到石油大學正在進行全校的英語水平測試考試,領導非常感興趣。領導想要把這英語考試推廣到全國,參會的專家紛紛表示贊同。於是,我們現在就有了四、六級的考試了。
為什麼領導會特別感興趣?專家們會紛紛表示贊同?
四六級推廣的背景
這跟當時的大環境很有關係。
我國從1978年確立改革開放的國策,1979年建立了以深圳為首的4個經濟特區,1984年,又開放了包括上海等14個沿海城市作為經濟技術開發區,後來還在逐步擴大經濟開發區的地域。
打開國門,跟國外的人溝通,第一需要的就是英語。英語人才極為匱乏。所以,推出了英語考試後,大家都非常歡迎。
當時,全國人民利用各種機會學習英語。馬雲在那時,走上街頭,跟到杭州遊玩的外國人學英語。俞敏洪也在八十年代末,開始他的英語培訓事業。
四六級在高校的影響
四六級考試對我國的英語教學有很大的指導作用。原來我國高校的教學都是自我設置培養目標,自我考核,教得如何,根本沒有人知道。
有了四六級這個統一考試之後,大部分高校就以四六級的要求作為自己學校英語教學的要求。尤其在211大學評選中,對學校的四六級通過率有明顯要求,各學校對四六級極為重視,基本都跟學位證掛鈎。
學校的英語教學就是圍繞著四六級的考試來進行。很多學校規定,四級不過,不能拿到學位證。當時,我們班就有一位同學連考2次四級沒過,班主任都著急了,後來委託班裡的班長盯著他每天背單詞,背了1個月的時間,把四級考過了。
有些學校為了讓學校的通過率好看,還不讓學生隨便考,要求學生大二考四級,大三考六級。
如果問學生,在大學裡哪門考試最難過?我估計很多學校的學生會回到是四級。因為其他課都可以混混,老師給個及格。四六級考試則是全國統一考試,無法混。
因為四六級考試的權威性,所以社會上對於四六級證書還是比較認的,企業和公務員考試都會對四六級成績有要求。現在如果學校的四六級不跟畢業掛鈎,我猜很多用人單位還是希望看到四六級成績的,除非你能拿出一個更好的成績,比如託福、雅思等。
四六級考試改革
四六級實行了十多年後,大家也發現了一些弊端,覺得四六級偏向了知識,考察的是詞彙和語法,這些跟實際使用水平差距很大,四六級考了高分,還是不會說,不會寫英文。
在2005年,四六級考試做了一個很大的變動。教育部頒發了《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試行)》文件,總分從原先的100分變為710分,而且不再按及格、良好和優秀三檔粗略地來分,而是給出了具體成績單;加大了聽力、閱讀理解的比重和難度,聽力和閱讀分別佔總比分的35%,所選材料也更多來自於真實的新聞和對話等。
2013年,四六級考試對題型又做了比較大的改動,取消完形填空,聽力時間縮短,翻譯加大。其實這麼多年,四六級考試一直在小改,總體思路是越來越靠近實踐能力。但總體來說,四六級的考試水平跟實際應用水平還是有脫節的。
四六級的神題
在多次改革之後,現在的四六級考試不是很容易,尤其六級,有些題目可以說是相當難。
尤其翻譯,很多人會一下子發懵。英語學到後來,詞彙是個難點。英語跟中文不一樣,中文是幾千個基本字,組合成無窮多的詞語。英文是一個東西就是一個詞,不會了,生造也造不出來。
所以,遇到一些古怪的名詞,考生們會當場暈菜。
2019年12月的四級翻譯,四世同堂。有人翻譯成了「Grandfather and grandfather『s grandfather」,哈哈,這個已經是5代了。還有一個人翻譯成了「three fathers in a family」,這個估計沒人明白是什麼意思。還有一個腦袋一片空白的考生寫了「four people live at home」,感覺上除了男人,女人和孩子都不是人了。
2019年12月的六級翻譯,三套試卷考的都是花:牡丹、荷花和梅花。這三種花的翻譯就是一道大難關,我也不知道梅花怎麼翻。
除了花名,還有對荷花的頌揚:迎驕陽而不懼,出淤泥而不染。有一個考生情急之下,寫了句「lotus flower is newbee enough」。
不過有些翻譯還是很有趣的。
比如:紅燈籠 翻譯成red denglong。
溫泉 翻譯成:gulugulu water。這個翻譯是帶聲音的翻譯,不過「gulugulu」一般形容水開的聲音,也許對應「開水」比較好。
有一個人120公裡的公裡忘了怎麼寫了(kilometer),但他總算記得公裡和米的換算關係,寫成了120000meter,非常機智。
四六級的學校排名
從學校排名看出,清華的四六級成績都一般,只排了第15名。清華排名低,跟學校不重視有關。
現在清華的學位證不在跟四六級掛鈎,只要過清華自己的英語水平測試就可以,所以,有些人就不考四六級了,去考的人也是裸考,分數就不高了。
在排名裡,第一的是外交學院。外交學院是外交部唯一的一所直屬院校,學校除了外交事務之外,學的主要課程就是語言。像國際關係學院、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都是對英語要求非常高的學校。
唯一比較奇怪的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在這個榜單上沒有。我猜也許他們不考四六級,都考專八了。
四六級從1987年到現在,已經過去30多年了,從原來的各個學校極為重視,到現在學校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考與不考,用人單位也不再把它作為一個極為重要的標準了。
也許,某天,四六級就不考了。那時,大家是不是會回憶起四六級的種種趣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