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Velodyne LiDAR,看看這家雷射雷達供應商是怎麼做生產的?

2020-11-26 車雲網

在去往Velodyne工廠的路上,司機告訴我們那是一個可以跑馬、打高爾夫的地方。

Velodyne LiDAR總部位於距離San Jose二十多公裡外的Morgan Hill,在去往Velodyne工廠的路上,司機告訴我們那是一個可以跑馬、打高爾夫的地方。

雷鋒網記者們探訪Velodyne的背景概括有三:

  • 2016年,當自動駕駛技術成為所有新科技中的當紅炸子雞,雷射雷達儼然是炸子雞中的炸子雞;

  • 2017年CES上,幾乎所有有志參與自動駕駛技術的車廠和供應商都在車頂展示了Velodyne的雷射雷達;

  • 同樣在這段時間裡,雷鋒網從多個自動駕駛從業者那裡了解到,Velodyne的16線雷射雷達,如果在現在預訂,最快的供貨時間已經在4個月以後。

在2015年之前,雷射雷達還主要被用在高精度的地圖測繪上,這是一個每年幾百到一千臺訂單的小眾市場。因此到2016年,當大把的公司希望推動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時候,Velodyne成為市面上唯一一家能夠規模化量產雷射雷達的供應商。不過這裡的「規模化量產」也不過是大幾千臺而已。

在如此緊張的供需關係推動下,車廠和自動駕駛技術集成商們都在尋找Velodyne之外更可控的供應渠道;而Velodyne在去年拿到百度、福特投資之後也在緊張地擴充產能。

前戲

Velodyne總部位於矽谷San Jose東南的郊外,共分為3個部分:

  • 第一是負責生產、銷售和市場的大樓,位於Morgan Hill;

  • 距離生產大樓不遠,在Oakland有一處R&D研發中心;

  • 此外,在San Jose附近,Velodyne剛剛添置了一處生產場地,這一場地是現有生產大樓的4倍大。

雷鋒網拜訪的主要是第一個,也是現有在運營中的主要生產基地。

先來看幾張外景:

之後的大部分內容都不可拍攝,但雷鋒網儘量還原如下:

Velodyne是怎樣生產雷射雷達的?

現有的生產基地整體面積大概在5000平米以上,俯瞰則是一個80m x 90m的L型建築。包含辦公人員在內,整體不到百人,約有半數以內的人員參與生產工作。

Velodyne雷射雷達的生產過程,是供應商們將定製好的雷射器、接收器、透鏡等交付到這裡,然後由工人們負責組裝、調校、測試。

在生產車間內,日常的生產過程主要是將多路雷射器和接收器安裝進模具,同時對雷射器 - 鏡片 - 透鏡 - 接收器這個路徑進行校準,雷射器和接收器的組數就是我們常說的「16線、32線」等線數。

車間內涉及的生產過程主要分為:

Velodyne汽車業務的銷售和市場總監John Eggert告訴我們,製造雷射雷達的核心難點主要在於精密性以及硬體之外的點雲調校、降噪等數據處理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至少在2016年之內,上述5個環節的完成主要依賴幾十人的手工生產。而在雷鋒網拜訪的期間,生產線上已經引入了5 - 10臺的機械臂。John Eggert透露,2016年Velodyne生產了上千臺雷射雷達,而現在這些機械臂會把生產速率提升幾十倍。「from hours to minutes」,他說。

Velodyne工廠外組裝完畢最終測試中的雷射雷達

畫面中是工廠外的多個測試板,分別設置在50、100、200等多個距離處

Velodyne面臨的挑戰

在2017年Velodyne面臨的挑戰,首先當然是擴大產能。手工生產極為耗時,人員培訓複雜,據說1個工人需要接受1個月左右的培訓才能上崗。並且矽谷的人力成本頗高。

Velodyne在做的優化主要是:

John Eggert同時告訴我們,固態化和晶片化也是他們中長線在籌備的規劃。他向我們確認了此前網絡上流出的晶片照片正是他們計劃中晶片化工作。

最後,Velodyne也在面臨多個新晉者的挑戰。

就在矽谷,根據雷鋒網獲知的消息,剛剛拆分的Google無人車公司Waymo正在開發自己的雷射雷達(雷鋒網後續還會有關於此事的詳細解析)。而在國內,包括速騰聚創RoboSense在內的多家雷射雷達創業公司正在快速跟進。相比之下Waymo有更多數據和算法積累,而在國內內地RoboSense等團隊則有豐富的生產資源積累。

John Eggert說,雷射雷達的製造具有非常多的know-how。在2015年之前,針對自動駕駛的雷射雷達只是Velodyne現有車間的一隅,2016年他們收到的需求是數萬、數十萬的。2017年這些供需關係會繼續快速增長。

相關標籤:
Velodyne
雷射雷達
自動駕駛

相關焦點

  • Velodyne推出定價100美元的雷射雷達傳感器 尺寸比撲克牌還小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Velodyne Lidar推出了其外型最小的傳感器Velabit™,使3D雷射雷達感知應用更廣泛,價格更便宜。Velabit利用Velodyne的創新雷射雷達技術和製造夥伴關係,成本得到優化,並且可進行大批量生產。
  • 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
    曾經生產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的歐姆龍,2017 年初開始在Opus提供的小型 MEMS 晶片基礎上,研發雷射雷達。日本先鋒公司,利用原本用於掃描雷射影碟的光學頭,生產MEMS雷射雷達,「當訂單達到100萬,先鋒便可以把價格控制在100美元以下,預計會在2019年開始量產。」先鋒還與高精度地圖服務商HERE合作,測繪地圖。
  • velodyne、Ouster、禾賽等多光束雷射雷達移動測繪系統的數據對比...
    原標題:velodyne、Ouster、禾賽等多光束雷射雷達移動測繪系統的數據對比分析   在移動製圖中,地理空間數據是通過安裝在車輛上的一個或多個攝像頭和 /
  • Velodyne LiDAR高級工程師剖析:混合固態雷射雷達的關鍵技術 |...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休斯航空公司實驗室的研究員西奧多·梅曼等人就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臺雷射雷達,雷射作為一種全新的測量工具開始受到極大的關注。上世紀七十年代,阿波羅15號使用雷射雷達測量月球表面,此時雷射雷達因其高精度而為世人所知。九十年代,以雷射雷達三位掃描儀為代表的雷射雷達真正實現商業化,從此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
  • 晶片上實現雷射雷達!MIT 在讀博士拿獎學金創立公司,產品 3 年內或...
    這一設計被稱為 lidar-on-a-chip,採用 CMOS 晶圓廠的 300mm 製造工藝,一顆傳感器的生產成本在 10 美元左右,相比市面上的雷射雷達傳感器來說簡直是白菜價——據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旗艦出版物 IEEE
  • 雷達之王Velodyne雷射雷達拆解:令人震驚的內部電路結構設計
    以生產音響起家,逐漸拓展業務到雷射雷達,Velodyne如今已處於自動駕駛行業領先地位。這家公司專注於製造雷射雷達傳感器,目前處於行業領先地位。雷射雷達擔當自動駕駛汽車「眼睛」角色,負責為汽車收集周圍的視覺信息。
  • Velodyne雷射雷達銷售額破5億美元 未來重點拓展ADAS市場
    近日,Velodyne 公司 CEO 兼創始人 David Hall 宣布,公司自2007年以來幾乎為所有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提供雷射雷達,自開始生產以來,已經發運了30,000個雷射傳感器
  • 用來監督社交距離的雷射雷達,竟然還會損害視網膜?!
    對於每個雷射雷達製造商來說,他們都必須做出三個基本決定:如何將雷射指向不同的方向,如何測量往返時間以及使用何種光頻率。我們先來看看重點,光頻。正如上文所說,光頻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現在常用的光頻有850納米,905納米和1550納米三種。
  • 雷射雷達LIDAR的工作原理及特點應用分析
    可以說在嚴苛的自動駕駛系統中雷射雷達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傳感器。今天讓我們詳細聊聊雷射雷達LIDAR是怎麼回事。 什麼是雷射雷達LIDAR 雷射雷達LiDAR的全稱為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雷射探測和測距,又稱光學雷達。
  • 除了固態雷射雷達Velarray中國首秀,Velodyne在這場高規格閉門會上...
    因此在 2005 年,他成功研發出 3D 雷射雷達產品,並在 2006 年開始商業化生產,至今在這個領域已有超過 10 年的經驗。目前,Velodyne 已經在雷射雷達元器件晶片化方面取得了很多進展,這家公司將雷射雷達的雷射發射元器件和接收元器件都集成到 ASIC 晶片上,讓整個硬體的體積不斷縮小,整體性能得以提升。而且,他們的下一個技術方向是採用硬體和軟體的聯合設計,意圖用軟體控制硬體。
  • 蘋果沒說謊:iPhone和火星車都在用雷射雷達
    iPhone 12 Pro雷射雷達介紹 | 蘋果官網你或許並不了解蘋果宣傳頁上的「應用於NASA火星登陸任務的技術」到底代表了什麼,但雷射雷達早就在各個領域大顯身手:既能測距、又能建模、甚至還可以測霧霾……搭載了雷射雷達的CALIPSO衛星 | NASA測距:可遠觀,亦可近玩雷射雷達(LiDAR
  • 模仿人類視覺皮層 這家雷射雷達公司不一般
    在自動駕駛領域風起雲湧之時,自動駕駛的必要部件——雷射雷達也受熱捧,因此這一領域出現了很多令人矚目的公司。其中,AEye就是不容錯過的一家公司。,而不是目前被動旋轉的閃光或光柵雷射雷達。
  • Velodyne推出新款固態雷射雷達
    11月16日消息,據外媒FutureCar報導,雷射雷達龍頭企業Velodyne推出了名為Velarray H800的新型固態雷射雷達。Velarray H800的最大探測距離為200米,水平視場角為120°,垂直視場角為15°;支持L2級到L5級自動駕駛,能夠被安裝在汽車的擋風玻璃後方或前保險槓上。
  • 雷射雷達的中場戰事丨深度
    可以說,這家一貫低調的家族企業因此成為DARPA的最大贏家,甚至由旗下直接分離出了雷射雷達公司Velodyne LiDAR,全心全意地投入進了雷射雷達這筆生意。就連十餘年後的現在,Velodyne也保持著贊助各個無人車挑戰賽的傳統。緊緊攥住這個商業契機,Velodyne開始將雷射雷達技術大規模地應用於自動駕駛車輛、車輛安全系統、3D移動製圖、3D航空測繪和安保等領域。
  • 五大LiDAR公司齊聚美股,車載雷射雷達將走向何方?
    本田和豐田已確定在其L3級自動駕駛車型上使用雷射雷達;奔馳、沃爾沃、寶馬、蔚來和小鵬等廠家也準備在2021年的量產車上選用雷射雷。可以說,雷射雷達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本文將對五大雷射雷達的技術路線進行分析,帶大家一起看看炙手可熱的 LiDAR 炸子雞們走向何方。
  • 雷射雷達(LiDAR)室外應用的挑戰及解決方案
    室外常見的幹擾因素如雨、霧、雪、粉塵、高低溫、強光等,成為雷射雷達的投入實際應用的挑戰。作為雷射雷達市場的先行者,西克早在1993年即推出了第一款安全型雷射雷達PLS,1996年上市了第一代可以用於室外環境的雷射雷達LMS2系列。
  • 車規級80 V EPC2214 eGaN®FET 使得雷射雷達系統看得更清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05/400190.htm基於氮化鎵(eGaN)技術的產品已進行量產超過9年,累計了數十億小時的實際汽車應用經驗,包括全自動駕駛汽車的雷射雷達及雷達系統、應用於數據中心計算機的48 V–12 V DC/DC轉換器、具有超高保真度的信息娛樂系統及高強度的貨車頭燈等應用。
  • 光電行業老兵創辦Cepton,一年推出2款雷射雷達,最遠檢測300米
    這家成立於 2016 年的雷射雷達公司,由 4 位來自史丹福大學背景,並有豐富經驗的半導體行業老兵創立。目前團隊規模在 30 人左右,但還在快速成長。據可靠消息,Cepton 的雷射雷達已經正式出貨。這家成立於 2016 年的雷射雷達公司,由 4 位來自史丹福大學背景,並有豐富經驗的半導體行業老兵創立。目前團隊規模 30 人左右,但還在快速成長。據雷鋒網了解,Cepton 目前主要供貨給美國矽谷、亞洲(日本、新加坡)和德國客戶。今年 5 月,在英偉達 GPU 技術大會上,Cepton 還推出了遠程廣角雷射雷達。
  • 20家本土企業參與車載雷射雷達角逐
    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並在上海、廣東兩地設有研發中心和生產中心。佳光現已推出遠距離單線雷射雷達INS-1、單線離軸雷射雷達INS-L1、全球首款24線雷射雷達INS-24、車規級MEMS雷射雷達INS-M1等其他高性能產品。
  •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
    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兩種類別的雷達技術究竟有什麼區別?車載雷射雷達普遍採用多個雷射發射器和接收器,建立三維點雲圖,從而達到實時環境感知的目的。從當前車載雷射雷達來看,機械式的多線束雷射雷達是主流方案。雷射雷達的優勢在於其探測範圍更廣,探測精度更高。但是,雷射雷達的缺點也很明顯:在雨雪霧等極端天氣下性能較差,採集的數據量過大,價格十分昂貴。目前百度和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車身上的64位雷射雷達,售價高達70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