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之王Velodyne雷射雷達拆解:令人震驚的內部電路結構設計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以生產音響起家,逐漸拓展業務到雷射雷達,Velodyne如今已處於自動駕駛行業領先地位。這家公司專注於製造雷射雷達傳感器,目前處於行業領先地位。雷射雷達擔當自動駕駛汽車「眼睛」角色,負責為汽車收集周圍的視覺信息。那麼,作為全球雷射雷達之王的Velodyne產的雷射雷達到底有何奧妙之處?今天我們就仔細地拆解看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908/403478.htm

拆開電線

去除了連接編碼器傳感器的五根電線。它們是白色的,粘在一起。你不需要給它們貼上標籤,因為它們不會在黑板上交叉。除去連接電機定子的較粗電線旁邊的兩根銅色電線。一定要標明哪根電線通到哪裡。下圖為底部PCB。

拆開電路板

一般情況下,應先接觸板上的接地點,再接觸板上的其他部件,以免靜電對電路板板造成損壞。有四個3/32六角形螺絲保持板到軸承外殼。把它們拿出來放在一邊,小心地拉起電路板(注意陀螺儀),用硬電線把它從軸承座上拉下來。

拆開編碼器、傳感器

為了拆卸軸承座,需要拆卸編碼器傳感器。它與兩個六角螺絲相連。它們應該很容易移除(記住,當你把它們重新組合在一起時)。將傳感器沿徑向滑出,並注意跨跨的編碼器環。圖中是拆卸了編碼器傳感器的組件。

拆開後軸承箱殼

有四個3/32的六角螺絲支撐軸承外殼。移除它們。軸上還有墊圈和擋圈。把密封圈撬下來,拆卸墊圈。注意不要損壞位於軸末端的線圈。把軸承座拉起來,直到你能在它和主體之間找到螺絲刀為止。把剩下的撬開。圖中是它在軸承座下的樣子。

拿開軸承

從軸承座底部,將軸承推出。它不需要那麼大的力。軸承下面有彈簧,拆下軸承時一定不要弄丟。如圖為後軸承座的底面。把軸承從這邊推出去。注意,黑色的戒指很脆,所以拿去不能損壞它。

拆解最後

頂部軸承為6002H SS密封球軸承。要拆開它,您將必須刪除編碼器環,電機轉子和電機定子。

在你移走任何東西之前,你必須再去除兩根電線。去除鏽線是那些通過那個黃色圓盤進入軸的線。你想讓它們自由地穿過黃色的圓盤。

圖中是一個十六進位鍵,它將編碼器/感應裝置固定在軸上。有兩個安裝在彼此之上(可能用於鎖定)。把它們都拿出來放在一邊。您可能想要標記或想出一種方法來記住軸上編碼器磁碟的方向。

接下來拆下固定電機定子的部件。定子周圍有四個,每個有兩個六角螺絲。你應該在定子上做個記號,這樣它就會回到原來的位置。

現在小心地撬開電機定子,把它和主軸上的編碼器/感應裝置/永磁體總成拿下來。由於磁鐵很強,我發現把軸總成和電機定子一起拆下來是最容易的。

此時,頂部軸承應外露。使用軸承拉拔器或壓力機將其拆卸並更換。


相關焦點

  • 拆解毫米波雷達:與雷射雷達有哪些不同?
    今天找一個MRR的77GHz的毫米波雷達做拆解分析,毫米波雷達工作原理是通過天線向外發射毫米波,並接收目標反射信號,通過對信號進行對比和處理,最終完成對目標的分類識別。
  • 蘋果「雷射雷達掃描儀」拆解:dToF技術會成為主流嗎?
    那麼新款iPad Pro所配備的雷射雷達掃描儀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呢?近日國外拆解機構TechInsights和iFixit都對於新款iPad Pro的「雷射雷達掃描儀」進行了拆解,iFixit還對其進行了測試。從結果來看,iPad Pro的「雷射雷達掃描儀」的名頭,「營銷意味」更大,其實際的效果遠不如目前的3D結構光和3D ToF。
  • velodyne、Ouster、禾賽等多光束雷射雷達移動測繪系統的數據對比...
    原標題:velodyne、Ouster、禾賽等多光束雷射雷達移動測繪系統的數據對比分析   在移動製圖中,地理空間數據是通過安裝在車輛上的一個或多個攝像頭和 /
  • 用氮化鎵消除雷射雷達的障礙
    數字和微控制器(MCU)領域的技術進步,使我們可以為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創建各種傳感器,例如實現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控制,以及在超車期間檢測盲點的結構。ADAS既是一種對駕駛員有用的工具,又是一種用來滿足更高安全標準要求的解決方案。雷射雷達(LiDAR)是ADAS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用來實現行人檢測系統、盲點檢測和自適應巡航控制。
  • 深度解讀之雷射雷達技術以及其應用
    探測器足雷射接收機的核心部件,也是決定接收機性能的關鍵因素,因此,探測器的選擇和合理使用是雷射接收機設計中的重要環節。目前,用於雷射探測的探測器可分為基於外光電效應的光電倍增管和基於內光電效應的光電二極體及雪崩光電二極體等,由於雪崩光電二極體具有高的內部增益、體積小、可靠性好等優點,往往是工程應用中的首選探測器件。
  • Velodyne LiDAR高級工程師剖析:混合固態雷射雷達的關鍵技術 |...
    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休斯航空公司實驗室的研究員西奧多·梅曼等人就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臺雷射雷達,雷射作為一種全新的測量工具開始受到極大的關注。上世紀七十年代,阿波羅15號使用雷射雷達測量月球表面,此時雷射雷達因其高精度而為世人所知。九十年代,以雷射雷達三位掃描儀為代表的雷射雷達真正實現商業化,從此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
  • 廉價化雷射雷達的希望:MEMS雷射雷達 vs 固態雷射雷達 | 雷射雷達...
    很多人選擇鑽研深度學習和圖像識別來取消雷射雷達,也有人選擇雷射雷達的廉價化。目前雷射雷達價格高的原因包括了需求量少,組裝和調試成本高。Velodyne公司此前的機械旋轉式產品在車用雷射雷達領域佔據統治地位,後續推出混合固態的產品,成本有所降低,正在逐步研發純固態雷射雷達。Velodyne LiDAR獲得百度與福特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到2020年左右成本降至500美金。
  • Velodyne推出新款固態雷射雷達
    11月16日消息,據外媒FutureCar報導,雷射雷達龍頭企業Velodyne推出了名為Velarray H800的新型固態雷射雷達。Velarray H800的最大探測距離為200米,水平視場角為120°,垂直視場角為15°;支持L2級到L5級自動駕駛,能夠被安裝在汽車的擋風玻璃後方或前保險槓上。
  • 雷射雷達:ToF與FMCW之爭
    圍繞汽車級雷射雷達的技術路線之爭,愈加激烈。 近日,有報導稱,調頻連續波(FMCW)雷射雷達將徹底改變目前的汽車級雷射雷達市場格局,並倒逼ToF雷射雷達退出主流市場。
  • Ouster 的數字雷射雷達到底是什麼?
    作者 / 陳念航編輯 / 王德芙出品 / 汽車之心今年 CES,來自全球超過 40 家雷射雷達公司齊聚拉斯維加斯,各種形態的產品、不同的技術路線同臺爭豔。舊金山雷射雷達創業公司 Ouster 將這種形態的產品稱為「數字雷射雷達」(Digital LiDAR),這家公司已經將這一概念轉化成了實際的產品。所謂「數字雷射雷達」,就是對雷射雷達進行全半導體化的設計,將原來雷射雷達產品內部的發射器、接收器等上千種光電器件固化到晶片之中,實現了「固態」的形式。
  • 打造一顆雷射雷達需要幾步?
    瞧,看上去打造雷射雷達 Demo 並非難事,至少比把大象裝冰箱容易得多。 但以上只為陳述一個流暢的邏輯,就像汽車並非簡單四個輪子加一套沙發,雷射雷達的設計和開發也並非易事。
  • 智能駕駛車載雷射雷達關鍵技術與應用算法
    儘管機械式車載雷射雷達探測性能優越、技術成熟,是當前的主流,但其高昂的成本和較短的使用壽命卻使其無法實現車規級量產。機械式車載雷射雷達內部結構精密,零件數多、組裝工藝複雜、製造周期長,因此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 雷射雷達原理、關鍵技術及應用的深度解析
    探測器足雷射接收機的核心部件,也是決定接收機性能的關鍵因素,因此,探測器的選擇和合理使用是雷射接收機設計中的重要環節。目前,用於雷射探測的探測器可分為基於外光電效應的光電倍增管和基於內光電效應的光電二極體及雪崩光電二極體等,由於雪崩光電二極體具有高的內部增益、體積小、可靠性好等優點,往往是工程應用中的首選探測器件。
  • 五大雷射雷達公司「大亂鬥」
    與多組發射/接收晶片組的機械式雷射雷達結構相比,MEMS 雷射雷達對雷射器和探測器的數量需求明顯減少。雷射雷達、傳統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有共通之處,傳統 ToF 雷射雷達可以看作一種 3D 攝像頭,只不過解析度一般很低。雷射也可以看做一種電磁波,與毫米波雷達也非常接近。早期汽車上也是採用電磁波直接發射反射的方式來測定距離,後來發現這種方式信噪比低,消耗功率高,如同現在的 ToF 雷射雷達。
  • 基於二維MEMS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光學設計
    基於此設計結果搭建雷射雷達樣機,實驗驗證系統探測距離可達45 m,全視場角40︒ × 10︒。結果表明系統可一定程度上提高雷射雷達探測距離和視場角。本文根據基於二維MEMS掃描振鏡的雷射雷達系統的特性,設計了一套雷射雷達的光學系統,包括雷射雷達發射光學系統和匹配雷射雷達大口徑、大視場探測需求與探測器小接收面積的接收光學系統,並搭建了雷射雷達原理樣機。
  • 固定翼雷射雷達,純電動才是未來!
    集兩家之所長,創各家之特色。傲勢與華測深度改進飛機結構,合作研發出一款純電固定翼雷射雷達系統,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匹配解決方案。成功的第一步:想辦法把雷射雷達裝進去還在圖紙設計階段,我們就發現了一個關鍵問題:「雷射雷達都這麼小了,還裝不進機艙?
  • 雷射雷達:智能汽車的下一仗
    根據結構,雷射雷達分為機械式、固態式和混合固態式三種,可以說是傳統版、高配版和市場版三種路線。機械式雷射雷達當前技術最為成熟,通過機械旋轉360°掃描的方式收集信息,所以轉得越快,收集的信息越多。固態式雷射雷達屬於「高富帥」版,分為OPA和Flash兩種,都不需要機械部件,但當前技術都不成熟。前者技術原理和戰鬥機的相控陣雷達類似,量產成本很高。後者原理是快閃,可以一次性完成對整個場景的3D繪製。兩者都是明日之星,現在汽車還高攀不上。
  • 獨家專欄 | 固態雷射雷達的前世今生
    大部分固態雷射雷達則是主動發射雷射,雷射到達目標後反射回光線到達焦平面。也有某些低成本設計,乾脆採用紅外二極體發射紅外光波,這種已經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雷射雷達。總的來說,蓋革模式 APD 具有單光子探測能力, 但是其需要淬火電路,且虛警率較高,而線性模式 APD 雖然能夠獲得目標的灰度信息, 但是也有相對蓋革模式增益較低的缺點。蓋革模式下一般稱之為「單光子雷射雷達」。
  • 無人駕駛之雷射雷達深度剖析
    但是雷射雷達最大的缺點——容易受到大氣條件以及工作環境的煙塵的影響,要實現全天候的工作環境是非常困難的事情。雷射雷達的原理與結構與雷達原理相似,雷射雷達使用的技術是飛行時間(TOF, Time of Flight)。具體而言,就是根據雷射遇到障礙物後的折返時間,計算目標與自己的相對距離。
  • Velodyne推出定價100美元的雷射雷達傳感器 尺寸比撲克牌還小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Velodyne Lidar推出了其外型最小的傳感器Velabit™,使3D雷射雷達感知應用更廣泛,價格更便宜。Velabit利用Velodyne的創新雷射雷達技術和製造夥伴關係,成本得到優化,並且可進行大批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