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球到火星,該怎麼飛?我國即將探索火星,挑戰「生死7分鐘」

2020-12-03 三體使者

火星能成為宜居星球嗎?

宜居星球,代表的是環境對生命的友好程度,就拿地球來說,環境適居,溫度適宜,擁有濃厚的大氣層,且有豐富的氧氣,有明顯的磁場現象,能夠抵禦宇宙射線和紫外線的傷害,而富有氧氣的大氣層不僅能夠保持地球溼潤,還能讓其表面具有液態水存在,這一系列的因素構建了一顆生命星球。

如果有一點無法完成的話,或許都會導致地球生命難以誕生,例如,沒有大氣層,地球或許就無法形成液態水、也無法保持溼潤的氣候,或許就會變成像火星一樣的沙漠星球,只有乾燥寒冷的氣候。而如果,沒有磁場,地球生命就會失去保護,暴露在宇宙射線和太陽輻射之中,難以生存下去。

所以縱觀下來,一顆星球的宜居性是和星球本身的條件存在關聯的,而目前,火星所擁有的條件,只不過是有稀薄的大氣層、微弱的磁場現象、火星南北極地區存在乾冰和水冰組成的冰帽,表面溫度較地球而言,要寒冷一些,是一顆正宗的「沙漠行星」。

諸多原因組合在一起,我們都可以知道,火星無法成為一顆宜居星球,但是,有科學家認為,或許我們可以改造火星,讓火星成為一顆宜居星球。這是一個十分宏偉的設想,如果成功,將是造福人類,但如果失敗,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可能不計其數。

但儘管如此,仍有不少國家前來探索,例如美國、歐航局、俄羅斯、中國等具有航天實力的國家,其中,美國就不說了,作為一個常年都在火星進行探測研究的國家,他們或許擁有著當下最豐富的火星資料,而我國,目前也正在準備探索火星。

中國將在今年7、8月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根據《央視網》的報導,從中國科學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院士採訪得到的消息是,我國將於2020年7月和8月之間,正式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其中,將會通過我國最新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火箭進行發射,如果發射成功的話,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將會在2021年2月左右抵達火星,到時,我們將能看到,「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是如何一次性完成「環繞、著陸、巡視」的任務的。

根據了解,此次準備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共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當著陸巡視器順利著陸火星表面的時候,將會放出火星車,進行火星地面巡視的任務。包為民院士指出,由於火星的自轉時間比地球要長一些,所以,火星車將會在火星上完成3個多月(地球時間)的研究任務,如果按照火星時間的話,是3個月。

什麼是「生死7分鐘」?

簡單來說,當探測器抵達火星後,要在7分鐘內完成一個高難度過程,要從20000公裡的高度降落到火星表面,實現軟著陸的一系列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關鍵的環節,那就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軟著陸過程,我們都知道,在探測器發射之後,都是呈高速飛行的狀態,這樣才能更快的靠近目標天體。

而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也是如此,但當這顆探測器即將靠近火星的時候,就必須降低速度,這樣才能為軟著陸火星做準備,而這個環節就十分重要,一旦無法順利降速,那麼都會導致著陸失敗。當然,通過我國進行了多次試驗,這種情況相信不會發生,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探索火星的挑戰
    不是每時每刻飛去火星都是適合的,因為我們要找一個距離合適的時間,每隔26個月有一個火星發射窗口。我們國家本來在2018年準備發射一個火星探測器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搞成,後來就延遲到今年。飛到火星要花7個月的時間,從地球去月球只需要9天。
  • 登陸火星須克服「黑色7分鐘」
    焦維新表示,因為火星距離地球太遠,飛行器屆時將無法人為操控,只能按照已設定的程序進行操作,而飛行器著陸時更要經歷「黑色7分鐘」,過往不少飛行器都在這7分鐘裡被損毀;此外巡視火星時,飛行器還要提防火星上的沙塵暴;而提到「移民火星」的說法,焦維新表示:「未來可以去火星旅遊,但沒必要去定居,因為要讓火星適宜人類生存,至少需要改造800年~1000年,而地球上還有1/3的土地是沙漠,改造沙漠顯然要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
  • 登陸火星須克服「黑色7分鐘」
    焦維新表示,因為火星距離地球太遠,飛行器屆時將無法人為操控,只能按照已設定的程序進行操作,而飛行器著陸時更要經歷「黑色7分鐘」,過往不少飛行器都在這7分鐘裡被損毀;此外巡視火星時,飛行器還要提防火星上的沙塵暴;而提到「移民火星」的說法,焦維新表示:「未來可以去火星旅遊,但沒必要去定居,因為要讓火星適宜人類生存,至少需要改造800年~1000年,而地球上還有1/3的土地是沙漠,改造沙漠顯然要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
  • 我國天問一號的任務是什麼?為何火星登陸被稱為恐怖的7分鐘
    截至到國慶佳節,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運行超70天,也迎來了在太空中的第一個中秋節日,從7月23日,天問一號搭載著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正式升空,根據9月20日的數據,探測器的飛行路程已經達到1.6億公裡,在離地球約1990萬千米的地方。
  • 天問一號奔向火星要飛多遠?比嫦娥五號任務更難,為何探索火星?
    天問一號到底要飛多久,飛多遠,怎麼還沒到火星?探索火星難度很大,為何還要堅持呢? 其它國家都是先完成繞和落,再去完成巡的,而我國直接一次到位,不得不佩服我國航天人的膽識與魄力。當然,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積累的相關經驗,也給天問一號的火星探索提供了很多幫助。
  • 「胖五」在海南文昌發射場待命,我國即將加入「火星探索俱樂部」
    新聞資料:2020年7月17日,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總裝測試,並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擇機發射,屆時「胖五」將把我國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送往火星,本次任務將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首次應用性發射,此前該系列的四次飛行均為試驗性飛行。
  • 太空探索之路充滿挑戰:從《火星救援》看如何移民火星
    預計約7個月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抵達火星附近,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著陸火星。馬克其實並沒有死,醒來時發現自己成了「火星魯濱遜」,要面對如何在火星自救這個艱難命題。樂觀堅強的馬克開始絕地求生,在火星上開啟了自給自足的農夫生涯,想盡辦法發出求救信號,終於聯繫上地球總部。在歷經549個火星太陽日後,馬克安全回到了地球。影片中對火星的探索設想並非完全虛構,擁有強烈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人類,早已將目光投向這個除金星之外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 印度首次探索火星就成功了,為何還說「天問一號」面臨極大挑戰?
    火星,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極為關注的星球,若是要強行給八大行星的關注度排一下名,那麼佔據第一的肯定是火星,這不僅是因為其自身環境與地球十分相似,更是因為它可能是一個「生命星球」,而且還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生命星球」,這樣一顆星球怎麼可能會不吸引人呢?
  • 登陸火星是一種什麼體驗?帶你感受登陸火星的「恐怖7分鐘」
    引言:隨著地球上人口的日漸增加,人類可以利用的化石能源越來越少,人類開始逐漸將目光放到其他疑似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它的許多特徵都與地球相似。所以,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從來沒有停止過。
  • 「洞察者」火星登陸器,花費10億美金,登陸還需生死7分鐘,值嗎
    洞察者」火星登陸器,花費10億美金,登陸還需生死7分鐘,值嗎人類誕生以來,一直對外太空充滿著想像和憧憬,在古代,曾有位能工巧匠,用很多火藥做成的火箭,載人衝上天去,可想而知,在古代科技不是很達的情況下,這樣做的後果,在今天看來無異於自殺,故事的真假無從知曉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
    首先,祝賀我國首個火星探測衛星由長徵五號火箭搭載並發射成功!從此我國深空探測將進入一個新的篇章。此次天問一號的發射是我國火星探測任務的第一步,主要是完成環繞火星探測、火星著陸以及巡視探測。第二步計劃完成探測器對火星的採樣,並返回地球,這個目標將定於2030年左右實現。火星作為地球的鄰居,人類探索火星究竟會有多難?
  • 好奇號在火星上經歷的「恐怖7分鐘」,都發生了什麼?
    NASA是地球上第一個成功發射了火星探測器的結構,在2012年8月,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從地球上發射,並且成功登陸火星,不過,好奇號火星探測器並不是一帆風順,在登陸火星的時候,它就經歷了非常恐怖的「火星7分鐘」。
  • 歷史成功率僅五成,火星探測「恐怖7分鐘」有多難?
    近期,全球迎來「探火季」,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如何「問天」?讓我們拭目以待。「登陸火星是一件極為困難的壯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曾這樣點評火星探測。目前,人類已對火星實施了44次探測任務,其中僅成功了24次。成功率僅五成的人類歷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公認的最大難點是「恐怖7分鐘」。
  • 中國火星之旅起點最高,徵服火星挑戰黑色七分鐘
    目前地球上登陸火星的探測器成功率僅為一半,我們國家登陸火星的天問一號高度1850毫米,總重量240公斤。設計壽命為92天,在第一次首秀的同時,要靠天問一號自己徵服恐怖七分鐘。實現「環繞、著陸、巡視」3個目標,可以說難度巨大,在探測火星中,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有這樣的氣魄!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任務艱巨。
  • 第23期:太空探索的道路充滿挑戰 從影片《火星救援》談移民火星
    7月23日,隨著「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倍受全球矚目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式啟程。預計約7個月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抵達火星附近,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著陸火星。樂觀堅強的馬克開始絕地求生,在火星上開啟了自給自足的農夫生涯,想盡辦法發出求救信號,終於聯繫上地球總部。在歷經549個火星太陽日後,馬克安全回到了地球。   影片中對火星的探索設想並非完全虛構,擁有強烈好奇心和探索欲的人類早已將目光放在了這個除金星之外離地球最近的行星。
  • 中國將於7月23日發射火星探測器,展開登陸火星探測
    美國的毅力號發射時間最初定於2020年7月17日。6月10日,NASA宣布,由於一臺吊車出現問題,毅力號發射時間被迫推遲到7月20日。兩周後,6月24日,NASA又宣布,由於地面支持設備存在汙染隱患,毅力號發射時間再往後延兩天,推遲到7月22日。現在,NASA再次宣布,毅力號發射時間推遲到不早於7月30日,不晚於8月15日。
  • 印度首次火星探測都成功了,為什麼還說天問一號的挑戰更大?
    21世紀前後,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到火星的探索中,此前美國、俄羅斯、歐盟、印度都已經成功將探測器送到火星。從提出要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到探測器發射升空,僅僅花了1年多時間。當然,對於現在的這些航天國家來說,造出這樣的一個火星探測器並不是什麼難事,「曼加裡安」號其實就是一顆衛星,只是它的工作環境在火星軌道,而不是在地球附近,最難的是如何讓這一顆衛星飛到火星。畢竟,火星距離地球最近超過5500萬公裡,最遠更是達到4億公裡,並不像一般的近地軌道衛星300左右公裡的高度,將探測器送上火星的難度非常大。
  • 繼印度之後中國也進軍火星!2020年起飛發射!7個月抵達7分鐘降落
    徵服星辰大海才是現代人孜孜以求的遠大理想,而古人苦於技術限制只能通過記錄和研究來解釋一些地外現象,但現代人完全有能力將人送到月球或者火星上。如今隨著人類登月成功後,凡是有點實力的航天大國都想登陸火星,那麼怎麼才能實現呢?
  • 關於NASA火星車即將登陸火星的7件事
    NASA的火星2020恆星漫遊車僅剩約5,000萬英裡(8000萬公裡)可進行2.93億英裡(4.71億公裡)的旅程,正在接近其新的行星之家。該太空飛行器已開始接近紅色星球,並在43天後(即2021年2月18日)以約12,100 mph(19,500 kph)的速度在火星大氣層中燃燒,大約7分鐘後輕輕降落在火星表面。
  • 火星,我們來了!我國將於7月啟動火星探索計劃,能成功嗎?
    他被稱為「矽谷鋼鐵俠」,是一位熱衷於航天事業的狂熱分子,一直以在火星上建立宜居家園為目標。早在數年前,馬斯克便提出要在2020年遣送一百多名志願者前往火星體驗生活,如今2020年到了,這計劃實現的可能性似乎不大。前不久,他又提出:將會投入更多錢財打造載人航天火箭,於2025年將300萬人運送至火星。這一宏大計劃到底能否實現,那真的要見仁見智了。